APP下载

高校巡察报告底稿制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2023-09-02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郭军洋王雯

办公室业务 2023年8期
关键词:底稿报告情况

文/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郭军洋 王雯

巡察作为巡视向基层的延伸和拓展,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监督全覆盖的重要举措。高校巡察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政治体检,是党中央、教育部党组一体推进巡视巡察工作的战略安排,对于推动高校二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及学校党委重要决策部署,解决制约高校二级党组织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确保高校党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巡察工作紧紧围绕“四个落实”,紧盯领导班子和关键少数,聚焦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情况,查找政治偏差。高校巡察干部应牢固树立“有重大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精准是不称职”的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现问题,如实汇报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一、问题底稿产生的背景及制作的必要性

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动员部署会突出强调,高质量推进全覆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中央巡视机构制定了巡视报告问题底稿制度,要求凡是写进报告的问题都要有具体的人和事作支撑,特别是对重大问题的定性判断,既要有面上情况的总体分析,也要有典型事例和数据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高校巡察对标中央巡视,在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工作要求上与中央巡视基本一致。

高校巡察坚持问题导向,以发现问题为生命线,以推进问题解决为落脚点。巡察组实事求是、精准科学、全面客观、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巡察,综合运用个别谈话、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开展座谈、下沉调研等工作方式精准查找问题。巡察报告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据可依,确保写进报告的每个问题都有问题底稿做支撑,要达到“四准”的标准:站位准(符合政治巡察的要求)、情况准(符合客观实际)、有特色(能反映被巡察党组织的特点)、有事实(用定性定量的综合情况和典型个例作支撑),使巡察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问题底稿的概念和特点

问题底稿是佐证巡察情况报告中问题的支撑材料,是巡察情况报告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问题来源、问题概述、巡察了解情况、支撑材料目录(支撑材料)、相关人签名等,每一轮巡察涉及的问题底稿都应有统一的编号。总的来说,问题底稿具有规范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特点。规范性体现在问题底稿都有固定的填报格式,需要制作页码并编码排序。完整性体现在问题底稿从问题描述,到了解验证,再到材料支撑,最后到下定结论,是一个完整的闭环,逻辑性、层次性清晰。真实性体现在引用的支撑材料,特别是谈话材料必须原汁原味,谈话人怎么说的就怎么记,怎么记的就在问题底稿中怎么引用;支撑材料要把谈话人、记录人、谈话时间、谈话地点以及谈话内容中印证某个问题的谈话内容附后。准确性体现在对问题的定性和表述要准确,既要对标对表把定性问题时所依据的文件来源标注清楚,也要将发现问题的过程及出处描述清楚,还要按照政治巡察的要求对问题进行确定。

三、问题底稿对巡察工作的重要性

对高校巡察工作而言,巡察报告是巡察工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巡察报告主要包括巡察情况报告、问题线索报告、谈话情况报告等。按照教育部党组对高校巡察工作的要求,巡察情况报告对被巡察党组织成绩肯定部分往往寥寥数语,报告主要反映被巡察党组织在“四个落实”方面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部分占巡察情况报告比例不低于60%。

巡察情况报告不仅仅是巡察工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是被巡察单位后期整改的主要依据。巡察组向被巡察单位反馈的问题均出自巡察情况报告,报告中的问题来源是否清楚,支撑材料是否充分,问题描述是否准确,既反映巡察组工作水平、反映巡察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巡察发现的问题能否令被巡察单位信服,更关系到巡察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写入巡察情况报告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扎实的底稿(即问题底稿)作为支撑。

虽然问题底稿在巡察情况报告中并未直接体现,但实际上巡察情况报告中的问题表述部分及事例列举部分与问题底稿中的问题描述和了解过程中发现的用于印证问题的具体人、具体事是高度一致的,问题底稿实际上是巡察情况报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巡察工作实际操作来看,高质量的巡察情况报告和问题底稿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巡察情况报告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对应的底稿做支撑,一看底稿就知道问题具体说的是什么事、什么人。同样,一看问题底稿支撑材料就知道报告中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就能迅速在巡察情况报告对应的“四个落实”模块中找到问题底稿对应的具体问题。

四、问题底稿的制作原则

巡察组在制作问题底稿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发现什么问题、制作什么底稿,确保一问题一底稿。发现问题和制作底稿应遵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发现什么问题就制作什么底稿,不能凭借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地查找问题。一般来说,被巡察单位自查存在的或汇报时提到的、但已给予整改的问题,巡察组不再作为问题写入巡察情况报告。

(二)边发现问题,边制作底稿,确保发现问题和底稿制作同步。巡察组在综合运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参加座谈会等方式查找问题时,应养成手勤、笔勤、嘴勤的习惯,及时碰头沟通分享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整理记录,对相关支撑材料做好标记,做到边发现问题、边制作底稿,及时掌握支撑问题的第一手材料。

(三)谁发现问题,谁制作问题底稿。从工作实际看,发现问题的巡察组成员最清楚问题的来源,也最清楚问题的支撑依据和支撑材料在哪里,谁发现问题谁制作问题底稿,可以确保问题来源的真实可靠和问题底稿的制作质量,也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二人了解,副组长复核,组长签批,做到层层审核把关。为了保证问题底稿的准确性,确保巡察组查找的问题经得起核实验证和历史的检验,问题底稿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重校核和层层核实把关,按照巡察工作组长负责制的原则,最终由巡察组组长签字审批。

五、问题底稿制作常见问题

高校在开展内部巡察时,承担巡察任务的巡察组人员多为临时抽调的兼职人员并非专职巡察干部,各高校党委虽对巡察组开展了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巡察工作培训,但由于巡察培训和现场巡察时间较短,巡察组在制作巡察情况报告问题底稿时,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底稿质量对标中央巡视和教育部党组巡察工作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高校巡察报告问题底稿制作常见问题如下。

“巡察了解情况”部分对问题了解过程描述不准确。有的把写入巡察情况报告的问题描述部分直接复制粘贴在“巡察了解情况”部分,缺乏对了解过程的事实白描、数据统计和事例支撑。有的对标对表不够,对于未达到上级具体文件规定要求的事项,未列出参照的文件名称及相关条款要求。有的对问题的了解过程不够深入,多渠道印证不够,支撑不够充分。比如,说某学院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次数偏少,就要查出什么时间段内学院学了几次,离什么样的文件什么标准还有多大差距;说某学院教师普遍反映信息公开不够,就要说多少名教师个别谈话或者座谈会时怎么反映的这个问题,同时还要找到其他渠道印证,如跟班子成员谈话予以印证,或者深入调研走访或者补充谈话等,避免小群体谈话对象的孤例印证。

“支撑材料目录”部分列出的问题底稿支撑材料并不能充分支撑问题,材料与问题缺乏匹配性。有的材料目录中的文字字体、格式不规范,材料目录中编制的材料页码有手写、涂改等现象。有的未对“支撑材料”中支撑问题的部分进行荧光笔重点标注,给查阅支撑材料带来不便。一般来说,支撑材料仅需复印首页及引用印证问题的内容所在页,有的材料复印过多,有的复印过少,有的支撑材料存在明显拼凑应付的痕迹,支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六、问题底稿的制作方法

(一)写清楚问题来源。问题来源指最初发现问题的途径,如果是纪委办、监察处巡前通报的信访问题或者是巡察期间收到的信访问题,问题来源就是信访;如果是个别谈话或者座谈会反映出来的问题,后期经过其他途径得到印证,问题来源就是个别谈话或者座谈;如果是查阅资料发现的,来源就是查阅资料。当难以界定哪个途径是问题的最初来源时,也可以同时写两个或多个问题来源。

(二)准确描述问题。这部分对应问题底稿中“问题概述”部分,需要强调的是,该部分问题概述和巡察情况报告中的问题表述(四级小标题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是一致的。为方便问题底稿与巡察情况报告中的问题一一对应,巡察情况报告应严格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去写,“一是”表述一个问题,“二是”表述一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后期统计巡察发现问题,更便于被巡察党组织制订整改方案和整改台账并对照问题逐条整改。

(三)深入了解问题。这部分对应问题底稿中“巡察了解情况”部分,这部分是问题底稿的核心,制作人要按照固定格式去表述。描述的过程要抓住重点,逻辑关系清晰,语言层次分明,明确具体事例和具体人。该部分一般字数控制在一张表格里,特殊情况可分页。规范的问题底稿了解问题过程应该这样描述。第一段:经组长同意,巡察组XXX和XXX负责了解X问题。第二段:该问题的印证过程一般要有2~3个途径印证,不能孤例印证,有时特殊情况例外;问题印证过程的描述格式为:X年X月,XXX与XXX在查阅什么资料时发现……个别谈话时,有小张、小李、小王等几人反映……座谈会时,有几人反映……其他印证途径……第三段:回应问题,做出结论。

(四)整理支撑材料。对巡察了解问题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文件资料排序并编制目录,标注支撑材料页码,并按照目录顺序整理支撑材料附件,附件支撑材料按照巡察了解情况中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比如先提到了个别谈话,个别谈话材料就排在最前面;接着提到座谈会,座谈会材料紧随其后;最后提到了查阅了相关材料,相关材料放在最后。把这些材料编好页码,把材料目录写在“支撑材料目录”中即可。1.编制时间。一般应在了解问题过程中同步制作,特殊情况可在巡察报告完成后形成。2.了解人签名。指参与该问题了解核实工作的巡察组人员签名(一般为2人),签署制作底稿日期,了解人对底稿的规范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3.复核人签名。指复核该底稿的巡察组副组长签名,签署复核日期,复核人对底稿的准确性、逻辑性以及问题判断依据进行把关。4.组长签批。指巡察组组长对该底稿的审签意见及日期,组长重点对底稿进行政治把关、政策把关和定性把关。比如“党委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够”问题的了解印证过程为:查阅党委会会议记录和党政联席会会议记录发现,从XX年X月至XX年X月仅专题研究过X次,未达到《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至少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要求,必须把依据的文件以及相应的条款列出来,支撑材料要附上文件首页和条款所在页内容。实际上,巡察情况报告都是根据问题底稿来写的,只有底稿成熟、支撑充分的问题才会被写进报告,巡察情况报告里的每一个问题一定对应各自成熟的问题底稿。

七、问题底稿制作建议

(一)对标对表、精准自信。巡察组成员在巡察前应强化对中央、教育部党组以及学校党委重要文件和制度规定的学习理解,特别要做到对文件中的量化指标、硬性规定、重要条款心中有数。比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明确指出,每半年要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学校党委意识形态有关文件规定,每半年要专题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等。如果不了解上位制度文件,在巡察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摆在眼前但却视而不见的情况,即便看出是问题也找不到问题的依据,也就谈不上制作规范化和高质量的问题底稿,那么写进报告的问题自然就欠缺说服力。

(二)调整心态,善于取舍。现场巡察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养成手勤、笔勤的习惯,对于看到的问题随手记录,及时收集整理问题依据,有时候发现的问题很多,但有的问题最终确定不写入报告,要善于舍弃,并对已收集的但决定舍弃的材料妥善处理。

(三)加强沟通,共享信息。巡察组成员应建立每天碰头制度,及时沟通巡察发现问题情况和支撑材料查找情况,有时候巡察组成员发现的问题可能不是自己分工的模块,但是或许其他人用得上,要善于共享信息,互通有无。如果多个问题使用同一份支撑材料,那么支撑材料只需出现在最先使用的那个问题后面,其他的问题再使用该支撑材料时只需在相应的问题底稿支撑材料目录中列举相应的问题底稿编号即可。

八、结语

制作问题底稿已成为巡视巡察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管是中央和教育部巡视,还是高校党委内部巡察,都高度重视问题底稿的制作,不断强化对问题底稿的制作指导和审查核查,如何科学化、规范化制作出高质量的问题底稿已成为高校巡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从指导巡察报告问题底稿制作的角度进一步推动高校巡察工作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底稿报告情况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报告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报告
特殊情况
报告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