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黄帝内经》重“神”思想,倡导“调神治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田建辉研究团队“调神治癌”概述

2023-09-01田建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教授肿瘤

田建辉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上海 200071; 2. 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研究所 上海 200071)

田建辉教授长期坚持在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科研一线工作,带领团队立足肿瘤患者的迫切临床需求,积极开展肿瘤防治的理论、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国家岐黄工程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计划和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团队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双一流”学术平台,基于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及肿瘤研究所,构建“调神治癌”的综合研究平台。团队传承《黄帝内经》重视“形与神俱”的中医学元点思想,充分重视“神”在肿瘤防治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力图突破现代肿瘤防治“重形轻神”的弊端,倡导“形神并调”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团队由国医大师刘嘉湘先生、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注重中医学象思维和现代医学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聚焦中医药防治肺癌、妇科肿瘤,形成了以肿瘤免疫调控为核心,融汇中医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精神心理学等多学科组成的开放共生型研究团队,不断提高肿瘤防治的疗效,积极探索建立中医经典理论研究与现代生命科学衔接的新模式,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一、“调神治癌”研究背景

临床上,肿瘤患者并发精神心理障碍的情况非常普遍,成为制约疗效提高的瓶颈,急需得到重视以提高疗效。早在《黄帝内经》已强调“神”是生命的主宰,并确立“形与神俱”为养生瘳病的总则,认为“神”在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其重要性在汉代以后日渐弱化[1],因此倡导肿瘤防治应强调“调神治癌”。田建辉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传承其“扶正治癌,形神并调”的肿瘤治疗理念,创新“调神治癌”方法体系[2],倡导应用《黄帝内经》“形与神俱”思想提高癌症防控效率[3]。

1.1 中医学重“神”思想源流分析和人文基础

“神”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作为机体生理、精神心理活动活动的主宰,“神”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强调从形、气、神的角度全面分析患病之“人”的特征而指导辨证论治。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涉及“神”的论述共有187处,与之相关的篇幅共有58篇[4],《灵枢·天年》中“失神者死,得神者生”进一步强调“神”的重要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形与神俱”是得享天年的关键。除此之外,《内经》更是根据“神”的状态,将人分为“独立守神”的真人、“积精全神”的至人、“精神不散”的圣人,以及“顺应四时之神”的贤人。

汉以前“神”的概念既已得到系统的论述,并在早期的用药中有所体现;汉代及三国时期侧重药物调神,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形成了许多至今实用的调神方剂;晋代进一步重视针刺调神;南北朝时期许多医家从养生的角度提出重视守神、养神;隋唐时期则提出“胎神”的观点,同时重视“神”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宋代医家善辨男女气血不同而调神;金元时期提出的“脉神”观点沿用至今;明清时期重视将望面色与望神相结合,并提出“舌神”的观点;而民国以后由于西学东渐逐渐弱化了中医学“神”在临床中的重要性[5]。

调神不仅是古今医家重视的话题,同时在儒家、道家、释家等传统学派中亦占据重要地位,在重视精神调摄的重要性上儒释道与中医具有共通之处。医家提倡的清静守神和顺情理志,与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道家提倡的清静养神以及释家重视的静坐见性,其共性皆重调护人之神[6]。《道德经》中“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强调了形神合一的重要性。

1.2 现代医家有关重“神”的研究论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教授认为“形与神俱”、“形神兼养”作为中医药学原创优势,体现了国学原理的整体观,身心医学或心身医学相应于中医药学形神共俱与形神兼养的医学实践,体现出形与神的关联性,养神需守静,守静需以敬代静,形神兼养[7]。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创立的扶正治癌理论体系(图1),具有“道法术理”完备的科学属性和医文融和的人文哲学属性[8],更是将形神并调作为肿瘤临床中的重要实践立足点[9]。张其成教授认为调理精神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精神旺盛是人体生理功能运行正常和抵御外邪的前提和保障;调神的总原则为精神内守、顺理情志[4]。匡调元教授认为“神本论”是《黄帝内经》的主轴,倡导养生先要养神守神,诊病先要察神,治病先要治神[10]。王辉武教授认为心神使道的构建与生命过程形神发育同步进行,强调从神、气、形层面,以“通使道”为法实现神形俱安[11]。

图1 扶正治癌理论体系的实践立足点-“形神并调”

曹康迪等[12]将国学原理、中医意象思维融入到西医临床诊疗中,提出运用“形气神”思想治疗恶性肿瘤,其中强调治“神”——针对心理情志所做的治疗是关键。王笑民等[13]认为肿瘤的发生始于神变,发于气变,终于形变,提出调心神防治癌毒的新思路。由凤鸣等[14]认为“神”的失调是促进恶性肿瘤发生与演进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志及精神心理因素均可表现为“神”的失调,其中调“神”是阻延恶性肿瘤进程的关键环节。顾健人院士认为精神因素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围绕着“快乐”和“情绪健康”开展系列研究,其中发现改善小鼠居住环境的富集环境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依赖的NKG2D 和CCR5 增强小鼠NK 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15]。张久亮[16]认为肿瘤是局部组织细胞的“神”受到病邪侵袭成为“癫狂之神”,而异常增殖通过占位、转移破坏脏腑,并释放毒性物质使人致病、致死。马瑜婷等研究发现精神压力诱导的糖皮质激素激增和Tsc22d3上调能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破坏治疗诱导的抗癌免疫监视,影响肿瘤治疗结局[17]。

1.3 “扶正治癌”理论体系尤为重视“调神治癌”研究

“扶正治癌”之“术”是形神并调,内外兼治,是当前肿瘤治疗的重要实践指导,强调了在癌症综合治疗体系基础上,要强化对肿瘤患者之“神”的积极调护,从而达到形与神俱的疗效。但目前肿瘤临床治疗的特征是偏重于从“形”的角度进行调控,以人患之“癌”的消除为主要目的,而忽视了患病之“人”的调控,尤其是人之“神”的维护,这是制约目前肿瘤疗效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挖掘中医学在认知恶性疾病中的优势,而对“神”的重视并回归是关键一步。

田建辉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和国家岐黄工程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导师为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嘉湘教授,协助刘嘉湘教授构建“扶正治癌”防治研究体系,忠实传承践行导师学术思想,重视“神”在肿瘤发病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提出重视御神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1],并系统总结出调神治癌八法[2],积极应用于呼吸系统[18]、消化系统[19]、妇科肿瘤[20]的临床诊疗中,疗效显著。

1.4 “调神治癌”是肿瘤防治中的迫切临床需求

肿瘤患者在确诊及治疗期间,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失眠等负性心理症状,肿瘤精神心理问题是制约肿瘤防治疗效的重大困扰。肿瘤患者是肿瘤防治的主体,因此要贯彻肿瘤防治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重视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困扰肿瘤患者的临床问题,提高其综合疗效。

负性精神心理症状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的临床问题,但常被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癌症生存率和治疗费用。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患病率分别高达20%和0%,并能够加剧患者自杀的风险[21]。对癌症患者中重度抑郁症患病率的估计远超过普通人,然而73%的肿瘤合并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有效的精神治疗,仅有5%的患者见过心理健康专业人员[22]。肿瘤相关性临床症状的评估管理和规范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肿瘤防治要重视“调神治癌”。

1.5 “调神治癌”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肿瘤和抑郁等负性心理症状除了社会心理学基础上的相互影响,二者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基础上也具有相关的生物学联系。肿瘤的发生及抗肿瘤治疗会导致促炎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从而使HPA 轴活性失调,导致抑郁样行为;另一方面,抑郁症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持续激活,从而导致下游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引起一些癌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和体征[23]。

免疫紊乱机制是癌症患者抑郁症进展和更高死亡率的基础[24]。人类和动物研究中,慢性压力会抑制保护性免疫的不同方面,对于肿瘤监视以及抑制肿瘤进展、侵袭和转移很重要,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CMI)、抗体反应、免疫细胞增殖、移植排斥、T细胞和NK驱动的抗病毒反应,以及巨噬细胞驱动的抗分枝杆菌活性[25]。心理压力通过神经递质分泌和神经浸润促进肿瘤转移,神经系统的分支与循环系统一样广泛,其在器官发生,组织稳态、可塑性和再生中占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还可以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而肿瘤反过来又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26],二者在肿瘤抑郁共病的发展模式上共同促进病情的进展。因此开展“调神治癌”在改善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之外,还能够通过改善肿瘤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状态达到防治肿瘤进展的重要作用。

二、“调神治癌”研究概况

2.1 研究思路

形气神三者之间,神为形、气之主,神主导驱动脏腑功能运转和情志产生变化,气形转化失司则导致肿瘤形成(图2),神的功能状态正常在肿瘤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调神治癌”的重要性,田建辉教授带领课题组联合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开展针对肿瘤综合防治的中医学、精神心理学、免疫学及肿瘤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探索,开展肿瘤相关精神心理问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构建“调神治癌”的临床实践研究平台(图3),具体实践模式包括守神、顺时、针刺、药石、导引、音乐、推拿及情志干预调神;构建“调神治癌”的基础实验研究平台(图4),丰富心理社会肿瘤学科内容,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系统探索肿瘤防治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图2 形气神关系图

图3 “调神治癌”临床实践模式图

“调神治癌”研究平台适用于肿瘤共病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或基础研究,主要包括调神治癌临床研究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主要服务团队为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中心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相关专业人员。其中临床研究平台适用于结合中医药、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团体动力性心理干预、教育性干预方法、运动疗法等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失眠等疾病的研究,同时推荐相关心理评估量表及免疫内分泌等检测指标评估疗效;基础研究平台主要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细胞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研究平台,构建肿瘤抑郁共病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及相关药物实验提供相应载体。

“调神治癌”的现代科学内涵,包括因时、因人、因地三个层面。其中“调神治癌”之“神”融扩三种含义:中医学之“神”,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即人体的整体形象或“形征”,包括面色表情、目光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及意识思维等;心理学之“神”,心理学英文词源来自于psyche,是“精神之神”,包括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IQ、性格等许多领域,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神经内分泌免疫学之“神”,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以及整体水平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研究涉及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等,探讨系统间的多重往返联系及其生理或病理意义。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的提出与建立

(1)提出“调神治癌”为肿瘤防治的重要治法

课题组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兴伊课题组,采用文献学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梳理历代治癌文献,梳理出“调神治癌”的渊源、历史沿革、主要治法、诊疗特征、疗效评价、基础研究方法及历代医家对“调神”的认识[5],并从中总结出肿瘤防治“形神并调、内外兼治”的特点,提出“调神治癌”是肿瘤综合防治的核心治法,系统整合了“调神治癌”研究平台并丰富了中医肿瘤学理论体系。

(2)建立肿瘤相关性精神心理临床评估体系

课题组联合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精神卫生中心吴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程玺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蒋雷教授,围绕肺癌及卵巢癌术后患者开展肿瘤相关性精神心理异常评估的横断面研究,分析肿瘤术后患者精神压力的风险因素、中医证型、体质类型及分布规律,同时构建调神治癌体系与调神治癌临床研究平台(图5),围绕肿瘤相关性心身疾病建设规范、高质量的专病数据库,探索中西医肿瘤精神心理防治共识,牵头主持调神治疗肿瘤相关性心身疾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构建肿瘤全生命周期维护防治体系。

(3)建立“调神治癌”动物研究平台

课题组联合上海市精神疾病重点实验室崔东红教授构建“调神治癌”动物研究平台[27],探索抑郁促进肿瘤转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并基于该平台验证临床验方调神治癌方防治肿瘤转移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前期调神基础研究中发现,富集环境调神干预,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和肺转移,并可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28]。

(4)建立“调神治癌”药物研究平台

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王子良教授,开展调神治癌方防治卵巢癌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基于调神治癌方的临床疗效,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裸鼠移植瘤模型及临床资料分析等研究手段,寻找调神治癌方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深入研究调神治癌方对卵巢癌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寻新的卵巢癌治疗靶点或联合化疗方案。

(5)建立“调神治癌”综合治疗体系

基于“功药并进、针药结合、身心同治”的临床实践途径,联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传人严蔚冰教授,开展中医药联合易筋经“扶正治癌,形神并调”改善肺癌患者心肺耐力及情志的临床研究;同时联合上海市中医医院徐世芬教授开展调神治癌针药结合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吴彦教授、从恩朝教授开展“调神治癌”身心并调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

三、“调神治癌”科研团队成果及支撑条件

田建辉课题组团队分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面上项目8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项目及上海市教委中医肿瘤创新团队项目。目前已发表国内外科研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6项。“调神治癌”研究方向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先后获得岐黄杯全国中医药博士生论文大赛第十届优秀论文三等奖及第十三届优秀论文提名奖,并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田建辉教授带领的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作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肿瘤科)、上海市西部区域中医肿瘤专科联盟、上海市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上海市炎癌转化病证生物学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在“调神治癌”理论体系指导下积极开展肿瘤防治的理论、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构建开放共生型的“调神治癌”学术合作团队(见图6)。聚焦难治性失眠治疗,田建辉教授联合上海市中医院神志病科、针灸科、推拿科专家成立专病诊疗中心,开设肿瘤难治性失眠MDT门诊,采用内服汤药、外行针灸,配合功法导引、五行音乐等传统中医疗法全方位综合治疗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为患者提供一流的临床疗效。针对肿瘤相关性失眠,团队已成功研发出“调神治癌方”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2 1 0718678.8)。针对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肿瘤相关性抑郁、肿瘤相关性焦虑、肿瘤相关性失眠等肿瘤相关性心身疾病,田建辉教授带领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精神卫生中心崔东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程玺教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蒋雷教授,建设规范、高质量的专病数据库,牵头主持肿瘤相关性心身疾病的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程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而突破肿瘤疗效提高的瓶颈。

四、“调神治癌”促进中国新医学的形成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主张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以提高疗效。著名肿瘤学家汤钊猷院士强调加强中西医结合,创建中国新医学[29]。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强调中医药学要融合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学精华,创立“扶正治癌”学术体系,将肿瘤治疗的重点从人患之“瘤”转向患癌之“人”,大大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30]。针对恶性肿瘤防治疗效提高的瓶颈,积极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赋能现代医学研究,进而用现代科学方法丰富中医药认识恶性肿瘤的内涵和科学价值,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药的有效探索。

团队忠实传承《内经》中重“神”思想,构建“调神治癌”的现代科学研究体系,进一步强调强化调护机体正气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融合中医学、针灸学、肿瘤学、精神科学、免疫学、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多学科专家合作的研究平台,系统揭示“神”在肿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揭示“调神治癌”的科学机制,力图探索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学核心思想,创新和丰富现有的肿瘤防治体系,积极促进中国新医学的形成,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教授肿瘤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刘排教授简介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eRNA与肿瘤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