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方法

2023-09-01谢振玉

山西建筑 2023年18期
关键词:合理性田园规划

谢振玉

(邢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 邢台 054000)

0 引言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总目标是“全面振兴乡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田园生态规划则是乡村振兴落实的基础条件,乡村规划主要划分为农村产业、地方生活、旅游娱乐、自然景观、城市休闲、田园规划、传统文化以及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经过上述规划项目的建设,推动各个区域之间相互关联并形成多维度的互动,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功能。其中,田园规划扮演着承接的角色,传统的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结构多为单一形式的,参考文献[1]和文献[2],设定传统“田园综合体”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方法和传统资源依赖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方法,这类规划方式虽然可以实现预期的规划任务及目标,但缺乏针对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结合当前实际的规划目标及需求标准,从多个设计匹配的田园规划环节,制定对应的限制约束条件,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建设田园综合体,需要将各个区域的田园规划“连成片”,逐步扩大当前规划覆盖范围,强化综合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为后续发展以及规划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设计

1.1 独立区域模糊划分及多目标景观节点部署

在对乡村田园进行规划处理时,要结合乡村具体位置及规划需求对其进行独立区域的模糊划分,设定景观单一节点的定位,明确生态田园的总覆盖范围,测定标记出边缘规划位置并计算出基础规划空间面积,如式(1)所示:

(1)

其中,M为基础规划空间;λ为总覆盖范围;为规划预留空间;t为规划转换差值;ξ为模糊规划偏差;x为定点基准值。结合当前的测定完成对基础规划空间的计算,在可控范围内对各个区域进行独立控制,其中包括田园耕地面积、居民居住面积、河道面积及公共面积等[4]。传统的规划节点多为独立设定的方式,虽然可以实现预期的规划需求,但因覆盖监测面积较小而导致处理效果不佳,应该采取多目标方式扩大实际规划范围,节点设定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示,完成对多目标景观节点布设结构的设计与分析,采取多目标的形式对各个环节的规划目标进行筛选处理,形成大的监测范围,再采集对应的数据,为后续田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生态规划设计模型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下,结合乡村的实际规划需求及标准,设计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模型。在模型中设置基础性的生态规划矩阵,对各个环节设定对应的规划目标并将所划定的区域汇总关联,再通过模型计算出田园规划的关联度,具体如式(2)所示:

(2)

其中,N为田园规划关联度;W为可控规划区域;θ为绿化空间;R为建筑空间;F为预留空间,完成对田园规划关联度的计算。要尽量将关联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确保田园规划后的合理性与应用性。利用模型设计各个规划环节目标的制定并逐一进行规划目标的实践,对各个位置景观的设计与调整也要与田园的整体规划相匹配融合,以增加田园规划的综合性,强化模型的应用能力。

1.3 集约型布设实现乡村规划

集约型布设主要是指从田园的基础设置与实用性出发,对各个规划区域进行集中性搭接与关联,可以采用景观搭接、道路搭接、河道搭接的方式,提升田园规划的合理性与协调性[5],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所示,完成对集约型田园规划布设结构的设计与分析。采用集约型的布设规划结构,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当前规划面积和设计的灵活性,为后续规划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

2 方法测试分析

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验证研究,考虑到最终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应采用对比的形式展开分析。选定乡村生态合理性规划效果作为测试的对象,设定传统“田园综合体”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测试组、传统资源依赖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测试组以及所设计的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测试组。根据当前的测试需求及标准,对最终得出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综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进行初始测试环境的搭建。

2.1 测试准备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选定的乡村生态合理性规划效果的内置田园进行生态合理性的规划设计。测试对象乡村的规模较大,总面积大约2.45 km2,村内的地势相对较为平坦,西高东低,村内有多条河道,水源充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人口流失较为严重,人口老龄化趋势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较为不利,对于乡村田园的规划难度进一步提升。要结合实际田园规划需求,进行基础测定与辅助布设,营造稳定的田园规划环境。首先要明确当前测试乡村的田园规划面积,同时测定出规划的边缘限值,如式(3)所示:

(3)

其中,G为田园生态规划边缘限值;m为可控规划面积;n为单元规划距离;u为划分区域;χ为堆叠区域。结合当前的测定需求,完成对田园生态规划边缘限值的计算,将其设定为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的限制条件与约束标准,设置基础田园规划指标及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田园规划指标及参数设置表

根据表1,完成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规划指标及参数的设置与实践分析。结合当前的测定与设置,调整乡村生态合理性规划效果的初始方案并对田园的位置进行标定,再开展对基础测试环境的设定并进行具体的测试验证。

2.2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在上述搭建的测试环境下,对乡村生态合理性规划效果的田园规划进行具体的测试与验证研究。综合乡村田园的整体规划需求及标准,进行初始田园位置的基础性规划,如图3所示。

根据图3所示,完成对初始田园位置基础性规划结构的设计与实践性分析。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要求,形成集田园观光、水乡生活、有机农业、文化教育、康养度假、乡村休闲等多功能的田园综合区域,测定计算出田园生态合理性的规划预留空间,具体如式(4)所示:

(4)

其中,K为规划预留空间;η为总覆盖控制区域;s为堆叠空间;n为田园内范围;b为房屋建筑面积;为单元预留区域;为规划阶段转换比。结合实时测定需求及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进行区域性的规划设定如图4所示。

根据图4所示,完成对乡村生态合理性规划效果的区域性规划以及结构的设计与实践分析。综合当前的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计算出田园空间利用率提升比,具体如式(5)所示:

H=π2×(υ-a)+φ

(5)

其中,H为田园空间利用率提升比;π为预留空间范围;为规划定向间距;υ为区域可用空间;a为重复利用空间;φ为边缘空间。结合当前的测定,随即选定5个位置进行测定,完成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具体如图5所示。

根据图5所示,完成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比于传统“田园综合体”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测试组、传统资源依赖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测试组,此次所设计的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田园生态合理性规划测试组,最终得出的田园空间利用率提升比均可以达到0.5以上,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支持下,对于当前乡村生态合理性的规划效果更佳,规划空间利用率更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背景下,田园规划理念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综合规划定义,按照整体、全面、发展的思路要求全方位地开展规划设计,既兼顾了人们生产、生活双重需要的系统规划框架,也使其同时能够满足产、供、销三产联动的生态需求,还融入了乡土风景或农业经济的规划思路,强化了生态合理性的规划效果,推动乡村田园生态规划迈入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猜你喜欢

合理性田园规划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