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小镇留坝县火烧店镇垃圾治理经验研究

2023-09-01夏余丽

山西建筑 2023年18期
关键词:阳光房秦岭垃圾处理

夏余丽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5年)》,提出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年—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2021年,陕西省住建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创建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创建工作。即创建32个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在沿黄河流域、秦岭沿线、汉丹江流域率先开展整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配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探索整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培育一批全链条垃圾治理标杆镇,守牢生态底线,逐步串点成线,织线成面,构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守护网。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是我国动植物资源宝库。秦岭沿线小镇的垃圾治理,关系到秦岭生态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也开始迅速增长[1]。而小镇一般由于设施缺乏、财政资金不足、思想意识淡薄等多方面的原因,垃圾分类治理较为落后。火烧店作为秦岭深处小镇,是陕西省2022年32个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之一,在垃圾分类治理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通过对火烧店镇垃圾治理方法的梳理,总结成功经验,以供其他秦岭沿线小镇参考。

1 火烧店垃圾治理概况

1.1 火烧店镇概括

火烧店镇地处汉中市留坝县城西南部浅山区,“面巴蜀而背秦川”,境内主要以山地为主,西北南三面群山环地、川坝毗连。下辖7个村,全镇共1 083户,总人口共3 145人。火烧店镇属于山地暖湿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约11.5 ℃,境内山林和水资源丰富,植被较好,主要有尚溪河、月亮河两条河流(见图1)。

1.2 火烧店镇垃圾分类方式

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初期,“二分法”(分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是较理想的源头分类方法[2]。火烧店镇垃圾治理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主要有四类,主要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火烧店镇厨余垃圾农户自己养殖或者堆肥解决,其他类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见表1)。

表1 火烧店镇生活垃圾分类

1.3 火烧店镇垃圾治理概况

火烧店镇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镇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由农户将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通过各村的阳光房或可回收垃圾收集点,由镇统一运至可回收系统。主要有害垃圾通过垃圾收集点,由政府统一交至三方处理。其他垃圾投放至户垃圾桶,然后集中倒入钩壁式垃圾斗,由村集中收集,垃圾箱满后,由镇保洁公司人员用垃圾车转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见图2)。

2 硬件保障

2.1 垃圾投放设施

火烧店镇垃圾投放设施有两种,分为公共和私人两种。一种公共的,在火烧店镇区人口较密集的公共区域及主干道路沿线,火烧店设置两分类、三分类垃圾桶。另一种私人的为给农户每户配发塑料垃圾桶,容量为50 L。

2.2 垃圾收集设施

2.2.1 阳光房

留坝县引入环保公司自助投放设施,在全县投放22套可回收物自助站点。火烧店镇有3个阳光房,分别位于镇区、中西沟村和烧房坝村。居民扫二维码将阳光房中回收袋取出带回家,可回收垃圾放置袋中,将装有可回收垃圾的袋子放回阳光房定位地上,运营公司将垃圾回收处理。通过扫码,系统与个人微信绑定,公司将垃圾分类称重后,钱打入个人微信账户。阳光房的小程序,有垃圾分类知识,当出现不当投递,小程序会提示,居民在投放的过程中,也逐渐完善了垃圾分类知识(见表2)。

表2 阳光房可回收物分类

2.2.2 垃圾收集点

为弥补阳光房的不足,火烧店镇7个行政村,每村都有一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的垃圾种类比阳光房更丰富,除了可回收垃圾还有部分常见的垃圾。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调动对有害垃圾的收集。

火烧店镇采取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制是一种创新性的鼓励机制,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3]。火烧店镇村民每周四将可回收垃圾运至垃圾收集点,由管理员登记建立积分台账,个人依据获得积分卡,可到镇指定德美屋超市兑换物品。

2.3 垃圾转运设施

目前,火烧店镇有垃圾转运车两辆,一大一小。钩臂式垃圾斗收集满后,小型垃圾转运车载一个空的垃圾斗置换,将收集满的垃圾斗垃圾运输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2.4 垃圾处理设施

火烧店镇地处秦岭深处,全镇有3 000多人,利用2016年留坝县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项目专项资金,投资260万元,在火烧店镇望星台村建有一处占地10 600 m2,库容5.5万m3的垃圾填埋场,用于回收垃圾的填埋处理(见表3)。

表3 垃圾收集点垃圾兑换积分标准

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通过三方公司循环系统和废害处理处。

3 软件保障

3.1 生态立本的理念

火烧店镇依托自然生态优势,以建设“秦岭最美小镇”为目标,坚持“田园风光、休闲生活、养老家园”的发展思路,以旅促农、以农强旅,大力发展集休闲度假、亲子教育、农事体验、养老养生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

以建设“秦岭最美小镇”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光照时间长,山清、水碧、地绿、天蓝,使火烧店镇具有独特的田园风光魅力和休闲农业景观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提升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居民在旅游产业上创收。因此,在火烧店镇,生态立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3.2 管理办法的制定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法规来保障。通过立法手段,确立垃圾产生者对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处理中的行为规范、义务和权利,明确垃圾产生者对垃圾处理必需承担责任[4]。

火烧店镇在环卫方面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构建卫生、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提供保障。先后制定了《村卫生保洁队管理规章制度》(2019年)、《火烧店镇环境卫生保洁制度》(2020年)和《卫生保洁队、道路管护队考评办法》(2020年)。针对自来水、环境卫生、道路管护不到位的情况,卫生环境“脏乱差”、自来水有问题没人管等现象屡屡出现,进一步落实“三队”日常管理。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成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2022年,火烧店镇出台《火烧店镇生活垃圾处理考核办法》,将生活垃圾治理纳入镇村干部积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确保各个环节都能落地实施。

3.3 村规民约的约束

火烧店镇搭建了“三会两队一屋一规”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三队”是党支部依托扶贫社建起的卫生保洁队、自来水管护队、乡村道路管护队;“两会”即“村道德评议委员会”和“院坝说事会”; “一屋”是各村党支部建立的乡村道德建设平台“德美屋”; “一规”指的是村规民约。

院坝说事会每逢双月开一次,把讲卫生、爱干净、守公德等内容内化为村民自我约束、互相监督、互比互学的日常行为规范,力求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有约束力。

遵守村规民约情况由道德评议委员会定期进行评议赋分,美德美事上红榜、加分,违规违约的人和事上“黑榜”亮相、扣分,农户积分平时可以在德美屋兑换生活用品,年终与集体分红挂钩。这样一套自治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自主参与、自我管理、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积极性。火烧店镇通过院坝说事会,将垃圾分类整理的知识传播给村民,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

3.4 公众参与支持

大部分地区存在农民环保意识差,收入相对较低,难于对垃圾处理进行收费,治理资金不易筹集[5]。制度和村规民约的约束,教育宣传的引导,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效益以及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多重因素引导下,村民的垃圾分类治理思想意识较好。愿意携手政府一起治理垃圾,并且愿意将村集体的部分费用用于生活垃圾治理,也愿意自觉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

3.5 多方资金支持

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6]。火烧店镇采取县级预算、村级自筹、农户缴费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为生活垃圾治理提供资金保障。火烧店镇给每个村垃圾转运专项财政补贴,大村4 000元/月,小村3 000元/月,剩下费用通过村民缴纳的垃圾费补给。按照农村人口人均10元的标准,把全镇生活垃圾治理部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将村集体收入的5%用于生活垃圾治理,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向群众每户每月收取3元~5元生活垃圾处理费,作为镇域垃圾处理的补充经费。

4 火烧店镇垃圾治理经验总结

4.1 生态立本的理念

生态立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和村民把维护生态环境当做一项日常工作,给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4.2 资金层面

很多小镇没有垃圾处理设施,运输到县上转运费用又较大,导致垃圾处理成了难题。火烧店镇利用秦岭专项资金,借助生态治理项目,在镇区附近建设垃圾填埋厂,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通过多级财政和村民自筹的方式,经济上保障了垃圾治理的可持续性。

4.3 管理层面

我国农村垃圾治理一直不受重视,这种体制状况不利于农村垃圾的管理和垃圾问题的治理[7]。留坝县位于秦岭深处,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政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互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垃圾治理,从政策到管理办法的及时出台,都为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4.4 基层社会治理层面

留坝县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推行院坝说事会的制度,搭建起群众说事、问事,党员干部理事、办事的协商对话平台。很多地方村规民约已经沦为一纸文件,但留坝县实行的院坝说事,使村规民约能贯彻执行。院坝说事会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和推行垃圾治理提供了交流空间和平台,使垃圾治理工作上下联动推进。

4.5 环卫设施的不断完善

火烧店通过垃圾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侧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民又将一部分收益用于垃圾治理,使镇上环卫设施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见图3)。

5 结论

作为秦岭沿线小镇,火烧店镇在垃圾治理方面的成效不仅是设施完善,也是政府与居民的上下联动与配合的功劳。火烧店镇运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镇处理”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生态立本理念、多级财政支持、各级管理机构配合和上下联动执行等理念、策略与措施下,取得了较好的垃圾治理成效,值得借鉴与参考。但是火烧店镇的垃圾处理仍具有改善空间,如对填埋式垃圾处理方式的改善,缺乏厨余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再利用等等。这些问题在设施设置与管理方法层面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阳光房秦岭垃圾处理
温暖的“阳光房”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外婆家的阳光房
NO TIME TO WASTE
一楼和顶楼的阳光房该如何设计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好忙好忙的秦岭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阳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