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乳晕旁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

2023-09-01彭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茯苓桂枝腺瘤

彭晓

作者单位: 430061 武汉市第七医院

乳腺纤维腺瘤属于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乳腺良性肿瘤,患病人群多为中青年女性。该病好发部位为乳腺外象限,大多数为单发肿瘤[1]。乳腺纤维腺瘤发病一般与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活跃、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刺激乳腺小叶,导致乳腺小叶过度增生,并发生瘤样改变,从而形成乳腺纤维腺瘤[2]。乳腺纤维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为外科切除手术。临床研究证明,采取乳晕旁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不仅能完整有效地切除肿块,且瘢痕轻、切口不明显,基本不影响患者乳房外形美观度[3],但该手术在调节患者性激素分泌、改善其免疫功能方面不理想[4]。现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乳晕旁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武汉市第七医院收治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2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63例与联合组62例。手术组年龄14~41(36.65±4.78)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2.58±0.39)年;病灶位置:单侧乳腺42例,双侧乳腺21例。联合组年龄13~42(37.18±4.56)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2.57±0.41)年;病灶位置:单侧乳腺40例,双侧乳腺22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乳腺纤维瘤诊治专家共识》中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标准[5];乳腺彩超以及乳腺钼靶检查显示乳腺内有超过2个肿块;细胞学穿刺检查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肺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患有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手术组予以乳晕旁切口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乳房触诊、乳腺彩超以及乳腺钼靶等检查,明确瘤体所在位置。患者入室后,采取仰卧位,给予常规消毒铺巾后,采取局部浸润麻醉,即向肿块皮下组织、乳房间隙注射1%利多卡因3~5 ml,患者乳房若较大,可选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选择距离肿块最近的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及浅筋膜,沿着肿块的方向适当潜行游离皮片,随时用电凝刀对出血点进行止血;切开腺体,充分暴露肿块,完整切除肿块及包膜;如肿块较深,先用组织钳将其提出,再进行剪除;对创面的出血点采取电凝止血后,缝合切口,并予加压包扎。联合组予以乳晕旁切口术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乳晕旁切口手术方法同手术组;术后第3天予以桂枝茯苓胶囊0.93 g/次,口服,每日早、午、晚餐后30 min服用,至当月月经来潮后第2天停药,结束后继续服用,连续服用6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性激素水平: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半径10 cm,时间15 min),采集上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及雌二醇/孕酮比值。(2)免疫功能指标: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3)疾病复发:随访截至2022年12月,统计疾病复发情况。乳腺彩超检查发现术区出现新的肿块,且有低回声区判断为疾病复发[6]。

1.5 疗效判定标准[7]经过治疗,患者乳房内的肿块、增生组织、乳房部位的胀痛症状均彻底消失,创面愈合等级为甲级,双侧乳房外观对称,性激素水平稳定,评为治愈;经过治疗,患者乳房内的肿块、增生组织、乳房部位的胀痛症状基本消失,创面愈合效果较好,双侧乳房外观对称,性激素水平基本稳定,评为改善;经过治疗,患者乳房内的肿块、增生组织、乳房部位的胀痛症状无改善,创面愈合差,双侧乳房外观不对称,性激素分泌紊乱,或病情加重,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手术组的77.78%(χ2=8.036,P=0.005),见表1。

表1 手术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及雌二醇/孕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及雌二醇/孕酮比值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手术组(P<0.01),见表2。

表2 手术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2.3 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CD3+、CD4+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手术组(P<0.01),见表3。

表3 手术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CD3+、CD4+及CD8+比较

2.4 疾病复发率比较 联合组复发16例,复发率为25.81%(16/62)。手术组复发45例,复发率为71.43%(45/63)。联合组疾病复发率低于手术组(χ2=26.031,P<0.001)。

3 讨 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育龄期女性较常见且多发的乳腺良性肿瘤,实质为乳腺上皮与纤维组织混合组成的肿块,在乳房外象限部位易发现。通过影像学观察可见,肿块形状多为圆形、卵圆形,表面光滑,体积较大的肿块可出现分叶状外观。乳腺纤维腺瘤的生长速度缓慢,故而患者不易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经乳腺钼靶以及乳腺彩超等检查可明确[8]。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多认为该病发生与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紊乱、乳腺局部对雌激素敏感度高、饮食习惯以及患者身体因素等有关[9-10]。

中医学早在《中藏经》中就有过乳腺纤维腺瘤的记载,并将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机制归为情志不顺、肝郁气滞,导致乳腺局部气血流通不畅、经络受阻,气滞痰凝、血瘀互结,最终导致乳络不通、肿块产生。肿块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首选方法,能够彻底治疗该病。乳晕旁切口手术因具有肿块切除完整、瘢痕小、切口隐蔽、治疗后患者乳房外形美观度好等优势,得到广大患者青睐[11],但手术后,患者疾病易复发,且手术对患者性激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表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乳晕旁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可提高疗效。桂枝茯苓胶囊是基于桂枝茯苓方的一种中成药。桂枝茯苓方来源于《金匮要略》,成分包括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以及桃仁。该药中的桂枝具有温经通脉、行瘀祛滞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该药在改善乳腺增生并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血瘀症状中也具有良好的疗效。茯苓具有健脾消痰、利水除湿、宁心安神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解毒、散寒行瘀的功效;赤芍具有养血和血、散瘀止痛的功效;桃仁具有疏通血脉、破血散瘀的功效,有利于破除乳腺局部经络中的结节,疏散瘀血。上述药物合用,能够共同发挥活血化瘀、清热散结、解郁疏肝的功效[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血清雌二醇、孕酮、雌二醇/孕酮比值、CD8+及疾病复发率低于手术组,CD3+、CD4+高于手术组,表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乳晕旁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这是因为桂枝茯苓胶囊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乳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血小板聚集,促进乳腺组织内的肿块与纤维吸收、消失;此外,该药物还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该药物可缓解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疼痛,调节女性体内性激素与雌激素的分泌,通过促进雌激素在肝脏中代谢,抑制雌激素过度分泌,从而减少催乳素的分泌[14]。有研究发现,桂枝茯苓胶囊具有调节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作用,故而可有效调节性激素分泌水平,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降低乳腺局部肿块表面的张力,抑制乳腺导管扩张,促使肿块体积缩小并吸收,从而预防疾病复发[15]。

综上所述,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乳晕旁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茯苓桂枝腺瘤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健脾安神话茯苓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香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异位垂体腺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