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分析

2023-09-01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李加前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比赛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 李加前

随着“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目的是将竞技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发展。高中时期是学生运动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体育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树立“培养学生运动专长,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本理念,将“体教融合”贯穿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借此达成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目的。文章基于此点,对“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分析。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价值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体育发展的理念,将体育与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的推动力,也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变革及创新。教师应立足于“体教融合”大背景实施课程教学,应该将体育系统及教育系统进行有机联合,在思想、目标、资源及措施等方面实现体教工作的全方位推进,发挥其优势和价值具,让整个教学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推动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及发展。“体教融合”具有如下价值:

首先,有利于解决高中学生运动不足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高中生面临人生的大考,在较为繁重的学业影响下,缺乏适宜的体育锻炼。教师往往重视学科教学,忽视体育训练,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学生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大打折扣,影响其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体教融合”理念有利于提升体育课程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能够借助体育课程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育运动中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长远发展。

其次,有利于强化高中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借助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的三观得以完善和成熟。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忽略品德教育,致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影响学生后续的综合性发展。而“体教融合”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地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为他们后续的体育实践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最后,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专长与运动习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虽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上体育课,却没有学会和掌握一项完整的运动技能。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运动爱好与专长。而“体教融合”能够给学生的体育运动及实践提供多种可能,能够满足高中学生的运动需求,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专项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养成更为良好的运动习惯,以此实现身心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总之,“体教融合”对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方向,需要教师以更加专业化的实践方向实施体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面临创新及优化的挑战。结合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教师队伍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可观,但创新意识薄弱,未宏观调控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能力,难以立足于“体教融合”大背景创新并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无法立足于这一背景,融合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其次,课程开展不足。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学生没有强健的身体,会难以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然而部分高中学校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课的开展,影响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违背了真正的教育目的,阻碍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及优化。

最后,忽视竞赛环节。竞技体育是推动学生实践自身运动技能及知识的有效路径,能够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实现战术、知识及精神的有机协同。然而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在设置课程教学时,只是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运动技能的“运用”,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无法实现体教融合。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体教融合”目的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立足于体教融合背景,树立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相融合的教学理念,贯彻“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确定训练、科研、教学一体化的课程建构目标,并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落实这些目标,以确定学生获得均衡发展。这样一来,整个体育课程教学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及全方位的教育,为学生营造更为良好的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贯彻落实体教融合教学理念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首先,教师应该强调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保证体育教学的目标能够与文化课程教学的目标相配合,能够专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带动和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实践探究。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学科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指基础的运动技能知识,基础学科能力指文化课程。教师可以立足于体育学科,实现跨学科融合,从中渗透多个不同的知识点,引领学生达成有效学习体育知识的目的。

最后,教研组应该将竞技体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要将运动训练贯彻落实于高中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要带领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锻炼,将“体教融合”理念贯彻落实到底。以此为基准点,体育课程教学的项目将更为多元,能够将体育知识渗透落实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的平台,锻炼其综合学习能力及实践探究能力,落实体教融合教学目标。

(二)实现大单元(模块)教学

在贯彻落实“体教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体教融合”大背景,创新并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大单元、大模块教学,使课程系统化、结构化,避免运动知识与技能的碎片化、零碎化。下文以“足球”教学为例,综合分析大单元教学的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以“足球”整个知识为体系,完成大单元(模块)教学的设计。整个教学项目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与比赛、运动项目完整体验。根据具体项目模块,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保证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学习过程更为全面、系统且具体。

第二种是“足球”大单元(模块)的层次化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学段可分为十个大单元(模块),由低向高,递进上升。在内容要求上,模块一至三主要以初步掌握技战术为主;模块四至七以提升技战术水平为主;模块八至十以运用为主。比如,模块一主要了解足球动作技战术基本原理和足球场地与规则等;掌握脚内侧传接球、正面抢球等攻防技术;初步掌握接球与传球等组合技术;基本掌握进攻时突破过人与防守等方法;学会一对一、二对二等小游戏;参与足球运动的相关体能练习。模块四主要提高行进间脚背内侧进攻技术和侧面抢球等攻防技术;提高足球接球-运球-传球等组合技术;提高足球局部攻防等战术配合;提高五对五等比赛能力;主动参与足球体能练习。模块七主要了解足球战术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技术、技术组合、战术配合等水平;掌握运控球、射门、断球及守门员的动作技术;提高局部向整体过渡的战术水平;提高七对七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强化足球运动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练习。

如上所言,在“体教融合”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专注于大单元教学的创新设计,要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化教学方式,驱动引领学生完成更高质量的学习实践及探索,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探究中达成对知识与技能及应用的综合性建构,提升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体教融合”文件精神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

1.教学竞赛。

校内课堂上展开的竞赛活动具体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技能比赛和专项体能比赛。这两种比赛形式都立足于课内学习活动展开,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内比赛和组间比赛。教师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

以“羽毛球”教学为例,教师应该根据羽毛球活动的专项技战术及专项体能内容,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专项技战术分为移动技术、串联步接击球动作、击球技术及战术配合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战术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技能比赛项目。如针对击球技术,可让学生先在组内完成“发高远球”“击高远球”“扣杀球”等比赛,选出比较优秀的组员参与组间的比赛等;针对战术配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合作为主,完成“双打攻防战术”的比赛。

专项体能一般有步伐移动速度、灵敏与协调性、扣球力量以及活动所需要的耐力等,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对应的竞赛活动,如下所示:

(1)速度类竞赛活动:不同距离的快速冲刺、球场两侧移动摸边线、四方跑移动球比赛等。

(2)灵敏与协调类竞赛活动:利用软梯完成多种不同的脚步展示赛,听信号完成前后、背向、各种坐卧蹲等姿势起跑比赛等。

(3)力量类的竞赛活动:跳一跳(单脚跳、跨步跳、负重半蹲跳起)、撑一撑(俯卧撑、平板支撑)、举一举(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仰卧举腿)比赛等。

(4)耐力类竞赛活动:不同形式的长距离跑,如10分钟定时跑、800米、1000米跑;2分钟及以上跳绳比赛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完善竞赛活动模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创新并完善不同的竞赛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训练中提高专项技能与体能水平,提升运动能力素养。

2.课外竞赛。

竞赛活动除了要实行课内竞赛之外,还应该积极拓展、延伸第二课堂的课外竞赛,实现课内与课外竞赛相结合,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品格,彰显学生的体育精神,将“体教融合”理念真正落实到底。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一般有这几种比赛途径: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比赛;以社团为单位,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实践;以单项比赛项目如年级篮球赛等,进行班级之间的竞赛;设置如接力赛、排球赛、足球赛等师生对抗比赛。这些比赛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专长,为所在班级争得荣誉,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在比赛活动结束后,学校还可以针对排名给出不同的奖励,针对表现优异的班级给予最高荣誉,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豪感及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更多的课外竞赛活动,充分彰显自身体育特长及素养。教师可以在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抒发参与此次比赛的感悟和体会,表达自己对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的认知,既实现了体育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也让“体教融合”理念得到贯彻与落实,提升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化,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逐步向科学性和导向性转变。教师应该立足于“体教融合”教学理念,理解体教融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教学现状,并以此为基准点,丰富并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与更高质量的体育实践。

注:本文为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厦门高中学校实施体教融合现状及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2113)。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比赛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