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3-09-01徐逸
徐逸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令学生苦恼的恐怕就是写作了,许多学生一提起习作就会焦虑,提笔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学生写出的习作往往是东拉西扯,硬生生地凑出来一篇满足字数的作文,选材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模式其实已经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生活作文。顾名思义,是将习作教学生活化,学生的选材、内容以及思想情感也要源于生活。课标中这样表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指明方向。习作就是要求学生对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
一、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习作教学局限于课堂
目前,虽然习作教学在不断改革,但在实际教学当中,习作教学仍然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进行,以课堂授课的方式来教学,这样就使习作教学的途径受到限制。然而,一篇合格或者优秀的习作,是需要有精彩的生活素材,再经过巧妙的加工,学生结合自身的亲身体验,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写作过程是脱离不了实际生活的。理论容易实践起来却难,我们的小学习作课堂,大部分的教师仍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把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优秀的习作。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自由,学生的思维被固化,根本不能抒发真情实感。加之,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原本就不够丰富,缺少生活经验,对写作题目没有真实经历,东拼西凑出来一篇文章,“假大空”频出,写出来的习作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千篇一律。这样被迫写出的“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文章缺乏思想内涵,质量堪忧。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就失去了兴趣,甚至觉得写作是一种折磨,会产生抵触心理,对以后的语文学习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强调习作主题思想的重要性,对于习作选材会受到局限,要求题材要具有典型性,表达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命题作文“一件难忘的事”,为了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好学生就是要助人为乐或者知错就改,教师会把学生往这个选材方向引导,而对于那些“中心思想不明确”的习作,教师就会觉得这样的习作没有突出主题,没有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学生写出来的生活小事会被认为是流水账。这就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写出来的文章必须要迎合大众的审美,重视文章的思想性——“文以载道”。教师在对习作进行评阅时,非常看重文章有没有表达出“教育”和“启发”的意义,将这个作为鉴定的重要标准,否则就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习作。这样过度重视习作思想内涵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是强人所难,毕竟他们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思想比较单纯。会导致小学生没有真实的题材可选,只能“闭门造车”,自然就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三)教学方法模式化
习作在高考语文中占有重要比重,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对习作的重视程度都可想而知。在小学阶段,习作能够反映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综合素养能力是否优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学生由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到了中高年级,要求不仅能够灵活应用字词,还要在表述的过程中加以思考和润色,形成独特见解的文章。传统的习作教学是“要我写”模式,而生活化习作需要转向“我要寫”模式,要求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合学生的真实需求。但是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习作教学方法往往被模式化、程序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习作素材体验的模式化。如今的小学生个个都是“鸡娃”,从幼儿园时期,家长就为其进行长远“谋划”,在各种兴趣班、辅导机构奔波,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基本就是两点一线,缺少太多的乐趣和体验。在习作课堂上,教师会有意识将自己经历的事情讲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寻找类似的生活片段,而大部分小学生是没有“符合”的题材,这就导致学生将教师的生活编写为自己的,或者把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他人的经历进行改编,比如小学生经常会读背一些优秀习作,写不出自己的体会。
其次,习作训练模式化。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作文辅导机构的夸大宣传,比如“一周写出好作文”“快速提升班”等等,他们把写作进行一个程序化、模式化,只要按照给出的框架进行填充,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样的训练模式在我们的小学习作课堂中也是常见的。在应试教育下,为了提高习作成绩,很多教师会寻找一些快捷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些套路,在短期内是能够立竿见影,比如“排比句开头、结尾”,“总分总的作文结构”等等,怎样选材、谋篇布局,都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子。在模式化的教学中,学生定向思维,比如写荷花,花骨朵像饱胀得快要裂开似的,半开的荷花犹如琵琶半遮面的仙女,全开的花朵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于是,学生在对“花朵”进行描写时,无论是什么花儿,都成了上面的模式。其实,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只有勤练笔,才能写出感悟和体会。
二、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习作教学过程,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理清写作思路。教师应从教学准备、教学场景以及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来改进,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一)教学准备生活化
做好生活化教学准备,能够提前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感知写作题目的内容。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准备,这个过程完全脱离了学生,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自然就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生活化习作教学,它注重习作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比如素材的积累,在进行习作教学前,教师提前将题目报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素材。这样带着任务去观察留心生活中的趣事,学生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发现和感知。如果是记人记事类的写作题材,教师可以早早告诉学生写作任务,并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以将心得和感受简要记录下来,为后期的写作进行准备;如果是静物描写,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近距离观察、抚触,也可以带进写作课堂,通过实际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索,了解描述性习作的思路和方法;如果是关于游记、读后感的习作,更应该给学生留有时间去读去感受。只有在教学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才能够在写作中下笔如有神。
(二)教学场景生活化
如果要保障习作课堂效果,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将生活场景带入课堂,学习与生活密切相连,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场景。现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生活模式单一,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较少。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写作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能将写作孤立来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学科,将生活中的素材累积,再现生活场景。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的搜集,这些素材应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在进行习作教学前,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去激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将理论与生活相結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作生活场景。现在的小学建设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在配套教学设施方面,更加与时俱进。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应用在习作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贴近生活的习作教学环境。
不仅如此,还要将课堂教学进行拓展,采用“课堂教学外延”的方式。比如,在习作时间上外延,习作课堂教学受时间限制,许多教学的开展不能够充分进行,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做好习作预习,提前积累与写作相关的材料和知识,还可以做好习作复习工作,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外延,其实写作所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积累的写作素材非常多,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外资料的内涵。还有在教学空间上的外延,习作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外延到课堂以外,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或者阅览室,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第一,为了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情境当中,以此来触景生情。这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摒弃传统的“一言堂”模式。例如写作《今日我当家》,让学生去体验父母的角色,感知父母的辛苦,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再比如《有趣的实验》,可以将实验材料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通过反复的实验来体会,怎样在失败中坚持,寻找原因,从而感受成功所带来的乐趣。通过小实验或者课堂上刚进行的活动,学生有感而发,就会立刻思如泉涌。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参与其中,才能让他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有利于学生以后对生活进行细微观察,做一个有心人。
第二,以生活为立足点,将生活再现于习作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仿佛身在其中,有更直观的观察和思考。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情境式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模式营造生活氛围。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的多媒体资料非常丰富,可以多搜集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资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这就已经达到了大纲要求,但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必须是小学生自身所经历的,而不是他人的经历和体会。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理解并掌握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内涵,将理论落实到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某个镜头放大,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做生活的主人,抒发真情实感,从根本上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