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立德树人教育

2023-09-01朱红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德育

朱红平

在新时代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为中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传道”。“道”不仅仅是指道义,更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育。换句话说,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并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感受到语文学习魅力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净化和思想上的提升。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科,在教学语文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心灵、情感等方面的引导,因此利用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实际上非常符合学科的特点,同时也能够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途径。

从教学的层次上来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素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来开展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实际上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丰富学习的素材和资源。而且教师可以从德育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文章中的内涵,并且能够从语言的学习中感受情感表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语文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了解文章的背景开始开阔眼界,深入感受语文学科的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情感体验,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路径

1.在阅读中陶冶情操

虽然初中语文教学是促进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学科教学安排和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仅仅依靠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应该扩大语文课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阅读技巧,并利用课后的阅读练习,把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拓展内容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意识。

例如,在教学《驿路梨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木屋的故事、解放军叔叔、梨花、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关键点,去阅读和理解全文,再经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修身正己的思想意识。再比如,阅读《爱莲说》中“莲,花之君子者也”一句时,除了学习“莲”字中的君子品质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解读,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君子”的含义中,引导学生学习绅士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还可以运用教材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同题材或相似中心思想的文章阅读。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文章中的思想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理解和感受作者在诗歌中的积极进取精神。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贴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育其责任心,使学生见贤思齐,形成同样的高贵品质。

2.把握要点鉴赏名篇名句

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培养自己的人格,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整体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更好地適应社会并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囊括了大量的名篇名句,是对思维和哲学的高度浓缩,是对文本内涵的提升。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重点,贴合实际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并依据学生的需求灌输德育意识,让学生在对名篇名句学习和朗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德育思想,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时,通过文章若干小事儿的叙述,学生了解人物特点,进而感悟其中的大品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感受到叶老先生严谨自律、宽厚待人的风范和高尚节操,再经由教师恰到好处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增强自我约束力,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再例如,通过学习《爱莲说》一文中的经典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学生懂得其重点描述了莲花的高洁和纯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写作背景入手,为学生讲解“周敦颐虽为朝廷官员,但在官场中却发现贪污受贿的情况屡见不鲜,故写此篇文章,以示清廉之志”。在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用此文来引导学生,并结合当今社会的时政热点话题,使学生了解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立志成为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设备本身具有多样化、趣味性、便捷性等优势,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课文赏析、朗读等内容,以此展现主题实现情境融合,给学生创设绝佳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受到氛围的感染,拥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他们的专注力,也能够使教师教学顺利开展。同时,《背影》一课中讲述了朱自清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关心、体贴和爱护,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父亲对子女的爱细腻地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情感内容传递给学生,可以使学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渗透德育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就可以通过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品德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对德育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学生的这种心理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育有着一定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将教师作为自身的榜样进行学习。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当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加润物无声的影响,从而让立德树人的理念可以有效地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要想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熏陶,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去提升优良品质,同时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真正地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有效培养,从而让学生在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熏陶中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