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作业,诗味人生

2023-09-01李琪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意图杜甫诗歌

李琪钰

一、案例概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业设计围绕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展开,分为三个板块——一诗一朗读(基础性作业)、一诗一画面(发展性作业)、一诗一人生(综合性作业),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绘画、资料查找、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作品,感受杜诗的沉郁顿挫,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深沉爱国情。

基础性作业“一诗一朗读”,学生通过积累文言生词表、概括诗歌画面、理解作者情感、标注朗读符号四个小任务,能够疏通诗歌大意,体味诗人心境,最后通过配乐诵读将对诗歌的解读“外显化”。

發展性作业“一诗一画面”,学生根据诗意绘制图画,打通语文和美术学科“壁垒”,将诗歌——“时间的艺术”转化为绘画——“空间的艺术”,实现跨学科美学育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也得以培养。

综合性作业“一诗一人生”,学生在前两项作业中已经完成“以意逆志”。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寻,品悟杜甫的“知人论世”,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文本主旨。唐朝大事年表无形中也帮学生巩固了历史知识;学生搜集填写代表作,完美地实现了“1+X群诗阅读”。“为人物立小传”也巧妙地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任务——“学写传记”契合。至此,本作业设计涵盖了学生听、说、读、写多重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作业内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一诗一朗诵

1.读准字音,读懂大意

设计意图:标字音、写字形、明字意,锻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

反馈与讲评:四人一组,小组合作,翻译全诗。

2.概括画面,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概括画面,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理解情感,提升学生通过诗歌画面、诗歌意象感受文学作品情感的能力。

3.标注朗读符号,配乐诵读(音频伴奏《浮光》)

设计意图:标注朗读符号,训练朗读,提升朗读能力。配乐更能帮助学生沉浸诗文意境。

作业评价:

【发展性作业】一诗一画面

小组合作,绘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的画面,并为画面配对应文字解说。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文学阅读任务群”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配画面替代传统的抄原诗抄注释,促使学生自主解读诗句,因为画画的前提是理解诗歌,了解诗歌主旨和意境。中国古代书画也强调书画本一体,“诗中有画”,绘画(空间的艺术)可以将诗歌语言(时间的艺术)外显出来。在创作中,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会得以提升。

作业评价:

【综合性作业】一诗一人生(选做)

1.联系时代背景和学过的杜诗,填写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巧妙融合语文与历史学科知识,将诗人置于历史大背景下,让学生“知人论世”,读懂杜甫忧国忧民赤子之心,真正了解杜甫的诗歌缘何被称为“诗史”。

2.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相关代表作品,为杜甫撰写人物小传(可以用歌词、诗歌等形式)

设计意图:在诗歌阅读中,加入写作训练,培养学生文本创意性表达的能力。

作业评价:

三、设计特色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背诗文。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背文言文、古诗简直是“酷刑”。为了拉近同学们和经典的距离,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字会说话,我以绘画作为主线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文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在小组合作画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画面前,必须要先理解诗歌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文本识记能力。

学生查询资料完成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在此过程中,能再次体会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安社稷、济苍生”之志。杜甫他爱着大唐王朝,爱着黎民百姓,他会切身去体会农夫、老妪、新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但在时代旋涡中苦苦挣扎的百姓的痛苦和悲哀。他的诗不是飘在天上的,而是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他用满含热泪的双眼,凝视着这片土地上的劳苦大众。读杜诗,才能走近唐史;“读”杜甫,才能领悟悲悯的文人之心。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意图杜甫诗歌
诗歌不除外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杜甫改诗
绝句
诗歌岛·八面来风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