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教学活动厚植家国情怀

2023-09-01王志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语文课堂

王志云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能够满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要求,又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的传播。

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加强学生家国情怀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推动学生爱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促使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

一、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意义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对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职学习阶段是学生心理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的历程,感悟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明,体验现代中国可歌可泣的复兴之路,珍惜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机遇,承担未来国家建设与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能够激发学生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和课外教育资源,丰富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既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实际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参与中职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又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爱国教育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进行情境教学,培养家国情怀

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中有丰富的体现家国情怀的文本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故都的秋》是由革命烈士郁达夫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中“秋”字出现了42次,描绘出了一幅清远、幽静和悲凉的北国秋天的画面。文本中既蕴含了郁达夫积极的情绪,同样也展现了悲观的情绪,学生想要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就需要结合文本的创作背景。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平台中收集符合本篇文本感情基调的秋天图片素材,整理文本的創作背景,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结合图文与文本的内容正确理解“故都”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这两个字的深深眷恋之情。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受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艺术情感熏陶,体会到作者的中心情感、审美特点以及基于时代背景的深厚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将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学生朗读的背景音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朗读文本时,受到作者家国情怀的感染,进而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

(二)朗诵经典作品,体会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感,重点就体现在“情”字上,学生只有在情感上认可,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拥有家国情怀。在中职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感受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朗诵文本,通过对文本有感情的朗诵,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并深受情感的熏陶,进而对朗诵的文本产生高度的认可。

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宋词时,教师要关注其中的思想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深刻感悟的基础上受到家国情怀文化教育。为此,可以从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入手,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助力学生理解文本。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三读”诗词:一读了解文本,解决生词;二读感悟情感,把握文本主旨;三读体会家国情怀,让学生在不断触及古诗情感内核的同时,深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染,引发学生爱国情感共鸣,推动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虽然这首词描述的年代与现今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差甚远,但是诗人想要传达的家国情怀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立足于当今,以全新的角度和思维来解读故事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悟,让学生意识到家国情怀的时代意义。

(三)讲述家国故事,升华家国情怀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家国情怀文化,对课堂内容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再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化素材,将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名人传记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感悟家国文化的热情,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升华家国情怀。

学生朗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宋词之后,体会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和经历不足,学生的心灵很难受到触动。为此,教师可以围绕这首词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作品中涉及典故的具体内容,包括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宋朝时期的北伐、战国时期廉颇为国家存亡所做的无私奉献,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经典故事中深受情感上的触动,升华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如果说朗诵是让学生在思想上体会了家国情怀,那么具体故事则是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了家国情怀的洗礼。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辛弃疾挽救国家危亡、不顾个人安危而奋起抗击金朝侵略的壮举,在学生深受震撼之余,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担忧,以及对饱受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生活现状的悲痛,进而深刻体会到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自身家国情怀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还得到了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洗礼。

(四)开展教学实践,内化家国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感受家国情怀来说同样也是如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要充分地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再运用到实践中,保证家国情怀的内化效果。

在完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相对应的家国情怀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与表达,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想完整地传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班内征文比赛,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作文写作,学生在经历了教材文本的学习之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就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表达,写出来的内容也更加真实和富有情感。这样的征文活动既能够让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地丰富多彩,又能够彰显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图片、英雄故事或者战争文物近距离地感受战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深切体会当时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课堂融入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家国情怀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拉近学生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距离,强化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作者简介: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语文课堂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