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后记

2023-09-01

网络文学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梁宗岱鲁迅文学奖评论家

本期“前沿观察”刊登知名学者刘锋杰对“典型论”的讨论文章。典型论曾经深刻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但近年来也遭遇一些争议和冷遇。如何更深入地认识像“典型论”这样的重要理论,包括一些概念和方法,是中国文艺理论家们应该承担的重要工作。刘锋杰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意义。

“思想圆桌”讨论的话题是“当代文学史书写”问题。知名学者王尧担纲领衔,文章也凝聚了他多年对当代文学史书写思考的精华,观点很具启迪意义。其他三位讨论者都是很有独立思考的青年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思考,对当代文学史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本期粵港澳大湾区文学“经典重读”的研究对象是著名学者兼诗人梁宗岱。梁宗岱的创作和学术成就都很高,其价值被文学史和学术界低估。张仁香曾以梁宗岱诗论为博士论文题目,这篇论文也见出她具有新意的思考。

“广东新时代文学繁荣”专栏刊发蒋述卓的《新时代广东文学的突破与拓展》。作为资深文学评论家和省作协主席,蒋述卓对广东文学的历史和症结了解甚深,他对当前广东文学提出的突破和拓展要求也很具针对性,值得充分的重视。

本期“广东文学通史”专栏刊登广州大学纪德君撰写的第二卷序言。这一卷的时间范围是近代文学,正是广东文学的腾飞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众多文学名家汇集,也以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大力引进而产生全国性影响。

青年作家专辑讨论的是肇庆作家路魆。路魆的创作很有个性,两位评论家黎保荣和佘晔对路魆创作关注已久,文章也写得非常扎实、中肯。对大家更好地认识路魆很有帮助,也希望能够对路魆本人有所启发,对其创作有所促进。

“文学现象扫描”刊登资深评论家段崇轩的2022年短篇小说述评。段崇轩长期关注当代短篇小说创作,阅读量非常丰富,思考角度也很有深度。

本期还新设了一个不定期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料”栏目。王爱松的《空间转向与文学的空间生产》讨论的是一个很前沿的文学理论问题;李建新对汪曾祺佚文《负隅常谈》的辑校文章也具有很好的文学史料价值。

“网络文学观澜”刊登朱钢的文章《网络作家民间性基因的探源》,文章的角度新颖,思考也深入,具有很好的学理性。

谢有顺、饶翔的《作家要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对谈》是“对话: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最后一篇文章。因为版面原因间隔了一期,但文章内容依旧精彩。

贺仲明

猜你喜欢

梁宗岱鲁迅文学奖评论家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第八届(2018-2021)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朱辉
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所认识的梁宗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黄建华教授访谈录
著名诗人、评论家 吴思敬
沉樱:我不是那个坐在路边鼓掌喝彩的人
评论家杨占平
大学写作课程中的“苦难意识”
《梁宗岱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