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申请激励机制研究
2023-09-01李中凯
李中凯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是由省教育厅和科技厅共同认定的,企(事)业单位与省内外高校联合申报并批准成立的一种依托于企业的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1]。企业与高校联合申报并获批的研究生工作站,对进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赋予项目研发工作,通过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研究生工作站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高校的学科发展,呈现动态演化特征,表现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发展,高校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扩大其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范围。因此,怎样调动企业积极性,与高校联合申报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增加高校各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合作企业工作站的数量,并开展良好的运维工作,是亟需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生工作站对于校企双方的重要性
申请省级研究生工作站,首先要理解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性,下面针对高校和企业双视角探讨研究生工作站对于人才培养、项目研发、教学案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研究生工作站是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
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具备良好专业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学历人才[2]。依托研究生工作站,校企联合开展项目合作、研发交流和工程技能培训。高校的多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需要与企业广泛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形成多学科、多企业的研究生工作站覆盖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打造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群落,对于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生工作站是高校与企业进行科技和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
研究生工作站具有人才交流的平台作用,双向进行人才培养。从高校来说,依托工作站可聘请企业导师参与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特色课程授课、项目指导和答辩等环节。从企业视角,高校导师通过工作站平台,可以指导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采用先进的现代设计、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协助企业产品研发,促进面向企业科研创新的人才培养。
(三)研究生工作站是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的来源渠道
基于研究生工作站的项目研发与案例积累是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的来源,与企业和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度较高[3]。案例教学是在研究生授课过程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展示知识针对工程需求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具有课程讲授实、学习效果好的特点。依托于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实际项目研发,可能包括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及其应用,需要教师面向课程需求进行知识点的提炼。例如,产品结构轻量化开发项目可能涉及机械动力学、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工程问题建模方法等不同研究生课程,教师依托工作站的研发项目,提炼教学案例,将工程实践融入教学,把课程讲实讲活。
(四)研究生工作站是企业研制的智力源泉
研究生工作站不仅集合了高校导师、研究生和企业工程师的智力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项目研发、研讨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相互学习,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创新产品的智力源泉。基于工作站的校企研发团队,通过基于项目的定期研讨会议,双方相互学习,对产品开发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保证产品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优于企业独立开发和项目外包等方式。
(五)研究生工作站是企业提高社会公益影响力的重要途经
研究生工作站具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作用,体现了企业社会服务中人才培养的价值。省科技、教育管理部门对认定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企业给予财税优惠和项目申报优先支持,是对企业申报并运维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服务的认可。同时,与高校知名研发团队合作,所开发的产品和系统在市场推广时,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公益影响力,对于保持或提升企业的行业领先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二、工作站申请与运维的制约因素分析
上述探讨了研究生工作站对于高校和企业的重要作用,但当前仍有许多企业未建立省级研究生工作站,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工作站动态更新不足,还存在如下研究生工作站申请与运维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导师与行业企业联络的广泛性和深入度不足
一方面,高校部分导师忙于基础研究工作,从事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研究,与行业企业联系较少,导致研究成果与企业的最新应用产生偏离。另一方面,高校部分导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少,企业联络不顺畅,高校导师个人与行业企业联络的广泛性和深入度不均衡。表现在部分老教师或团队负责人的项目研发经验丰富,企业联络多,而青年教师与企业联络较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只有建立在较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有利于研究生工作站的申报和运维。
(二)高校导师团队、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能力待提升
企业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具体化、应用化和涉及多学科的特征,高校依靠单个导师难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需要具备学科交叉特征的导师团队协作,但当前高校导师团队的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已有的高校科研团队多数已与固定联络的企业申报了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但随着团队人数和学科分支的发展,团队需要与更多细分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建立青年导师团队并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是新申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企业未充分认识建设研究生工作站的有益效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是以经济效益和利润率最大化为前提条件。一些规模较小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工作站的有益效果,认为仅靠本企业员工和项目外包方式就可解决技术问题,导致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有些企业认为建立研究生工作站,需对其配套项目、办公、住宿和经费等投入较大且预期产出难以估算,所以建站申报的积极性不高,或对已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缺乏良好的运维管理。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企业高层未充分认识研究生工作站的有益效果。
(四)研究生工作站运维中存在客观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研究生工作站运维中存在管理不力、研发效果不突出和组织松散不能形成合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申报[4]。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工作站获批后管理流于形式,对进站研究生项目实践能力指导不足;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沟通不畅,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题设置方面过于偏重技术实践而理论依据不足;工作站的经费保障不够到位,造成多届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性不高;部分工作站项目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标注存在不平衡现象,制约了高校导师或企业工程师的研发积极性。
(五)校企缺乏整体互动效应
高校和企业对于研究生工作站的视角不同,高校希望知名企业与学校研究生学位授予学科联合申报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扩大学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数量;而企业希望选择与其相关的高校优势学科,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并获得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研发成果的多重有益效果。由于出发点不同,或还未找到促进校企合作和研究生培养的共同利益点,校企双方在设站前后的交流互动欠缺,导致工作站的项目对接、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与稳定,尚未实现最佳整合。核心问题就是要找到实现基于研究生工作站的校企双赢的推进策略,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高校导师与企业管理层的项目协作,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5]。
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的申请激励策略
(一)增强校内研究生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开展企业技术服务
高校应采取措施提高校内研究生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采用项目奖励、成果奖励等方式鼓励教师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在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方面,高校可允许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开展企业技术交流和项目路演等活动;组织校内企业横向项目研发经验研讨活动,让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培养团队负责人介绍企业项目研发经验和研究生工作站运维管理经验[6]。从政策、文化和管理视角鼓励教师广泛联络当地优势行业企业,江苏省认定的“科技副总”和企业创新创业(双创)博士,就是从省级层面促进高校技术人才服务企业的典型策略。
(二)实施引进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授课、学位答辩和学科建设工作
从人员双向交流的视角,高校要注意把企业的工程研发智力资源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采取聘请产业教授、企业研究生导师认证和工程研发讲座等方式,邀请企业具有丰富项目研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参与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研究生授课、研究生答辩和研究生学科讲座等。同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活动,也是发挥其实践育人、培养人才的作用,从情感角度拉近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高校学科导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校企联合申报研究生工作站以及开展协同研发工作。高校要设立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的劳务费和绩效制度,保障企业工程师对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
(三)加强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效果宣传,构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文化氛围
高校应加强基于研究生工作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的宣传工作,采集与高校联合的优秀研究生工作站事迹,挖掘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和成果展示的典型案例,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成效库。采用研究生工作站案例集合和优秀案例宣传法,通过高校网站、学院网站和媒体发布等形式,宣传校企合作研究生工作站的优秀科研实践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构建研究生工作站文化氛围。宣传的优势是让更多企业了解到高校的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成效,体会到该校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有效支持,并认识该校的学科优势和成果特色。
(四)设计保障研究生工作站高效运维的管理制度体系
管理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工作站高效运维的基础,高校应结合已有工作站的运行经验和不足,制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体系,以上层文件规范研究生工作站的运维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经费制度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形成校级的研究生工作站类管理文件体系。高校研究生导师和企业管理层,依据类管理文件并结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具体情况,细化本工作站的管理文件体系,形成类—实例的关系。这样就从高校层面给出了研究生工作站运维的管理建议,对研究生工作站的申报和实际运行提出了可依据的管理制度,让高校导师与企业联络并申报研究生工作站变得有据可依。
(五)构建学科交叉团队,依托学科平台,增强校级和院级层面企业联络
高校层面要有组织地依托学科团队和研究平台,增强与行业领军企业和规模企业的联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重要科研团队等创新平台,从校级和院级层面加强企业走访,通过团队力量来解决企业较关心的重大技术研发问题。因为多数企业希望与高校的优势学科团队建立联系,解决面向创新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问题。研究生工作站只有建立在校企多学科、大规模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吸引优势、著名企业与高校合作申报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并保证工作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成果的高质量特性。
四、实践成效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非常重视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采取了上述激励机制的具体化措施,与省内优势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依托校“力行计划”,派出研究生导师到厂矿企业进行脱产挂职工作1 年,从事生产经理、科技副总等工作,了解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与生产实际,为校企合作建立坚实基础。机械工程学科聘请江苏省“产业教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指导,并担任研究生企业导师和学科讲座等工作,已聘任省产业教授3 人。学院要求对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配备企业导师,并要求开展不少于半年的企业实践工作,通过考核后获得必修的专业实践学分。当前,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已建立近20 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获得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个,并参与校级层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校企合作的集萃学院,采用企业群落方式支持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省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省矿山机电装备高校重点实验室等高等级、学科交叉科研平台,与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实现了依托创新平台和多学科团队与优势企业获批并运维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的优秀案例。笔者团队已申报并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 个,其中1 个工作站已完成4 年期考核,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5 人,产出多项发明专利和研究论文,起到了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效果。后续须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通过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等,加强与企业的项目联络,为新申报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提供企业平台基础。
本文提出了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的申请激励机制,分析了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性和当前研究生工作站申请与运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5 条研究生工作站申请激励策略,主要包括导师实践能力培训,发挥企业导师培养作用,加强工作站效果宣传,制定管理政策体系和强化学科平台的工作站申报推动作用,其核心是通过对导师和企业的激励,增加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的数量,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可持续的实践平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