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稼先》一文的课后练习特点及应用

2023-09-01宋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邓稼先课后练习教学策略

宋玲

内容摘要: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练习体现着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具有知识的系统性、训练的梯度性等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到课后练习与其他板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练习内部的编写逻辑。《邓稼先》一课对学生文化自信、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有着熏陶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课后练习的编排特点,以课后练习为基点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典型文本提升育人价值,从而构建高效课堂、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伟大人物、学习伟人精神,唤起理想的追求与憧憬。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教科书 课后练习 教学策略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教师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的依据。在编者的精心安排下,语文要素的训练点以螺旋式的形式排列分布在各年级、各单元以及各篇课文之中。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其编排方式也体现着语文教学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对单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前,理应把握课后练习的编排特点,关注练习与其他板块的内在联系,明确设计意图和语文训练点,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后练习的利用价值。本文以《邓稼先》一课为例,阐述练习的特点,并基于课后练习中涉及的具体语文要素提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意在提供一种可尝试的教学思路。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

(一)呼应单元导语,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体系方面所体现的积极探索之一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1]在双线组元编写结构下,单元导语的第一段内容阐述单元主题,第二段内容明确单元要素,呈现出“两段论”的编排结构。以《邓稼先》所在的七下第一單元导语为例,第一段“人文主题”部分第一句为导入语,意在引发教材使用者的共鸣;第二句则揭示出本单元主题;第三句为选文原因,暗示编写意图,指出单元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可以明确导语的设计理念和课文教学的第一个要求,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了解杰出人物的事迹、学习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唤起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第二段为“语文要素”,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从必备的语文基础能力出发,明确本单元课文教学的第二个要求,即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字词句段,揣摩语言深层意蕴,学会并掌握精读这一阅读方法;第二层次则更注重思想情感上的熏陶,要求能在第一层次精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背景,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特征及思想感情。两层次之间层层递进,从基础的语文知识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教育,都力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然而单元导语“语文要素”中涵盖的单元要素通常只具有概括性,并不进行细分,这些语文要素训练点的分布在课后练习中有着更具体的目标细化。《邓稼先》课后练习第一题中“诵读全文,把握文意”与单元导语“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要求相一致。而第一大题中的两个小题与单元导语的呼应也更加明确,如第一小题中出现“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反复细读...”,本题的设计意图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现,即要求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之上抓住关键语段进行精读,探究出邓稼先值得学习的原因。第二小题中可提取的关键词包括“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此外第三大题中也出现“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通过对这三道题关键词的提取与分析,不仅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在于去分析邓稼先这一伟大人物具有的精神品质,而且也清晰地体现出课后练习的设计能够对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更加具体的落实。

单元导语提供教学方向,课后练习则照应导语所提示的重点和方法去落实单元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将导语与练习二者结合分析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练习划分层次,突显训练的梯度性。

课后练习自身每道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呈现多层次构建格局。课后练习通常分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体现思维的渐进性以及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内化为语文素养的过程。”[2]课后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单元导语的要求,另一程度上又在呼应单元导语的要求上“超常发挥”,明确语文学科所必须的其他关键要素。例如“思考探究”部分中第一大题中的第二小题要求思考作者为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第二大题中又提到课文第五部分开头结尾都进行了引用。这两题所涵盖的训练点是单元导语中没有涉及的,其设计意图是明确作者在刻画邓稼先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此外这三道题中有两处出现了“情感”一词,第一处为“这些内容是否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二处为“课文第五部分的两次引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两处的设计可以看出不仅被刻画的人物——邓稼先的思想感情很重要,去刻画这一人物的作者——杨振宁的思想感情同样也很重要,即二者都具有着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这一赤诚之心,这也是教学中应关注到的部分。通过对思考探究部分的研读,可以厘清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即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邓稼先的品质与性格、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爱国情怀。

“积累拓展一方面重在品味语句,积累文笔精华,另一方面侧重拓展延伸,或或课外实践,或讨论话题,力求让学生将文本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2]积累拓展第一题强调体会课文中极具表现力的语段以及感受简洁精炼、铿锵有力的语言特色,这也直接指向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这一方面。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第二题要求搜集整理其他科学家的资料并对全班同学进行介绍,一方面锻炼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同时学生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享的过程中也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沟通能力,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本篇课文的育人价值,从课内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迁移到学习以邓稼先为首的一类杰出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

总体来说,课后练习内部体现着训练的梯度性,“思考探究”部分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课文情感,品味语言意蕴等,而“积累拓展”部分重在积累语言,力求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与课外文本建立起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二.从课后练习走向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课文文本进行解读,还应透过练习与编者进行对话,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理念。以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了解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怎样去教。基于课后练习以上特点,为了充分发挥《邓稼先》这一文本的教学价值,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提出以下几条教学建议。

(一)结合导语与练习,把握教学思路。

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单元导语与课后练习,厘清教学思路。

宏观上,教师可抓住单元导语,从导语入手,掌握单元教学重点。在剖析《邓稼先》一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时,首先明确单元主题。七下第一单元的主题可归纳为“群星璀璨”,而此单元中各篇课文的选取都是紧紧围绕“感受伟人品格、唤起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这一目的而组合。这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的第一大重点。其次明确语文要素,前文已对这一部分进行充分的层次分析,此处不再赘述。通过解读,明确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为精读,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对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对文中语言进行揣摩,学会精读这一阅读策略,这是教学的第二大重点。此外,本单元最重要的是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感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可从人物生平、所处时代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因此教师在对单篇课文教学时,也应注意充分挖掘课文中涵盖的这些要素去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第三大重点。

微观上,教师可聚焦课后练习,从题目入手,明确课文教学重点。纵观《邓稼先》一课题目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与单元导语紧密贴合的。首先,单元导语强调学习精读,而课后练习题目中则提示了如何对本篇课文进行精读的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先抓住文中六个小标题,阐述作者写了哪些事件,从而了解文本大意。紧接着再去品味语言意蕴,揣摩字词句段描写的内在深意,呈现出完整的精读流程。其次,除了第四题强调语言积累,其他每道题无论是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还是引用古文或诗歌,亦或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这些题目都共同指向学习本单元乃至本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邓稼先为首这一类杰出人物的人物特征和精神品质以及背后所蕴藏的爱国之情。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脉络,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与教育。最后,教师还要借助练习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浏览题目可以发现文本不仅涉及到写作手法,还具有简洁有力、铿锵精炼的语言特点,这也体现出本文具有人物传记型文章文学性、语言生动富有感染性这些特点。由此可见,对课后练习的解读十分有必要的,理应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二)充分挖掘课后练习训练点,巧设学习活动。

郑桂华认为“教材中学习活动的主要功能,还是启发师生思考,让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时作参考。”[3]如上文所述,邓稼先一课的课后练习直接或间接的提示课文的教学重点和训练点,可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其一,课后练习可直接利用作为教学环节之一。课后练习第一道大题第一小题就是很好的例子,教师备课时可将此题略加改编设计为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通览全篇后回答以下句式:“文中某个段落/某些事件/某些词句使我感动,从中我体会到邓稼先是一位(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的人。”学生在进行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涉及到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和语言揣摩,这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地帮助,此外这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邓稼先的人物特征与品质,认识到邓稼先为何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在根据练习设计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还能减轻教学负担、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在使用课后练习进行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也要适当地根据学情要求与自身教学特点对练习进行筛选,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一模板刻板化地将本文所有的课后练习进行套用,进行“无水平化”的教学。

其二,抓住練习题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如上文所分析到练习题目中出现了“品质”、“对比”和“引用”这些关键词。教师可抓住“对比”这一手法,首先重点分析课文第三部分中作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关键词或句子去对比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两位不同的人物特征。其次还可将“对比”这一视角放到全文,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其他的对比之处,例如文中第一部分将一百年前“任人宰割”的中国和一个世纪后“站起来了”的中国进行对比,而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是以邓稼先为首的这类科学家们,这不仅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第二部分讲述邓稼先具体功绩的学习,还能再次强调学习这些杰出人物的重要价值。“引用”出现在文中第五部分,练习第二大题中首先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其次提示了分析这部分引用手法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情”,朗读能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引用手法的作用,能分析出第一处引用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之严峻;第二处引用则烘托邓稼先爱国情怀之深切。

由此看来,提高课后练习的利用率既省时又省力,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加强学生对课后练习的重视性。对此篇课文的教学不仅仅只有这两个活动。教师还应充分进行文本解读,挖掘出其他的训练点作为教学线索,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三)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提升育人价值。

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显得尤为重要。[4]语文学科承载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思维及鉴赏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是最适合且最应当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品格陶冶的学科。此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语文课程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5]基于此要求,教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有意识地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本篇课文乃至本单元的选文都是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最好抓手。例如,上文中提到课后练习中“品质”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用对比突出邓稼先品质之“纯”,而第二处则在第三题中涉及,也就是让学生谈对文中最后一段内容:“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的理解。这一题也提示了教师可从“邓稼先走过的路”入手,即聚焦到课文第二部分中的时间节点,让学生对这些年份的归纳从而整理出邓稼先的人生路程。还可从这一部分中“立即”、“始终”等词着手,让学生感受邓稼先迫切回国之心,救国愿望之深的爱国情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分析邓稼先品质特点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汲取伟人精神,树立伟大理想和文化自信。

教师还可从品味语言意蕴的角度切入,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体会语段的表现力,分析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语段从而进一步地感悟人物的精神。例如文中第五部分作者连用三个“不知道”的否定句式,一方面渲染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者对邓稼先深厚的关怀。这也体现着科学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体现了他们科学救国的共同抱负和赤子之心。此外文中还有许多排比句式和虚词的用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与赏析。此外积累拓展最后一题也可以单独作为课堂活动,在课堂中或课堂外进行。学生学习文章后心中会树立起对伟人的敬仰,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以制作“人物简历卡片”的形式讲述其他科学家的人物生平和杰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跨学科学习,还锻炼学生的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地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育人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学科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更要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进行教材和文本解读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明白其设计意图,尤其是像《邓稼先》这一类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篇章,这对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和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大地作用。利用典型文本提升育人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当今新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语文教学通讯,2016,(26):7-10.

[3]郑桂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活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Z6):25.

[4]胡晓.统编语文教科书编写中国家意志和学科规律的互动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6):110-1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邓稼先课后练习教学策略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