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3-09-01陈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有效策略初中语文

陈杰

内容摘要:读写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处于“割裂”状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难以满足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概述,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习得写作技巧,实现多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结合 有效策略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保障学生的未来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立足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促使学生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起来,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写作内化语文知识,将阅读所得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在此,笔者依据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了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给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成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总结和优化初中语文课程中可为读写结合提供训练的文章的基础上,把教材当作范本,并以此为基准寻找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容,从而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能力培养的同步提高。

(一)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写作方面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充分发挥两者的综合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写作能力。读写结合,是对传统初中阅读写作教学方式的一场改革,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敢于创新,扩大学生在写作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学习不在局限于课堂和教材。

(二)顺应了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应引导学生培养阅读语感、快速发展逻辑思维,使他们具备符合实际的阅读、写作意识,并逐步形成健康的艺术个性和健康的性格。这里面所提及的朗读能力、写作能力,也就是在新课改中着重要求的语文技能同时也是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加重视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不仅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总结,而且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技能方面的提升。中学生在现阶段下读写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特别注意,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学语文课程中。读写结合是顺应新课改教学思想的重要策略,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对他们学习内容和知识记忆的深入理解,并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水平。

(三)发挥了语文的多重育人功能

陶行知老师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情。"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整体感知,使他们在文化的影响下提升语文素养,从而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实现教学的价值。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教授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加是育人的过程,引导中学生站在更为理性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坚定自己的理想,从而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中体会到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我素养。通过书写文章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实问题

阅读能够训练中学生的文章欣赏能力,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艺术审美才能,而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中学生获得的重要能力,也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培养目标。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读书与写作总是被分为二个单独的部分。这种支离破碎的教学模式导致了阅读和写作的发展过程脱节,如果不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建立良好的协同关系,语文教学必然会变得更加繁琐,难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读写脱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通常都是分离开的。阅读一般是在对语文课上的课本理解过程中来进行的,而写作则是单纯利用作文课本来就需要的学生进行,根据一定题材来撰写。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使中学生读书与写作严重脱节,二者无法相互促进, 也不能互补。而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提升教育质量并且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而疏忽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上,对中小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具有相当的"强制性",缺少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无法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进而让学生出现厌烦的心态,也就不会提高阅读、写作的热情。

(二)注重技巧学习,缺乏情感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不会阅读课文,对作文问题无话可说。想象一下,好的、有营养的阅读材料,学生读不懂。问题可能出现在学生的阅读经验上--他们的情感投入较少,或者他们根本不理解这个世界的"爱"是什么。尤其是对家庭和友谊的漠视和不理解,严重到让人匪夷所思。大多数学校规定的阅读都是比较实用的,学生主要看重好词好句的积累、写作中的主题思想、段落结构和其他考试内容。但是阅读的质量很差,很少对文章中的逻辑顺序或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进行加工,更不用说深入思考了。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写作的文章都是典型的应试套路文章。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写作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动力的提高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们总是会把自己读的文章事件套用在自己身上,再加上把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写一篇文章就认为完成任务。简单技巧的罗列就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所写材料不新颖,重复着别人的思想,没有新鲜感,缺乏时代气息,没有真情实感,也就不会有好文章。

(三)评价方式模糊,学生缺乏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还能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然而,当前读写结合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发挥出其应有效用。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将练笔以作业的形式上交,然后自己进行评分,很少一对一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把教学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加上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 教学评价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前多背几篇范文,“临阵磨枪”仍然是学生应对作文的基本方式,在日常学习中缺乏课堂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没有及时进行写作训练,限制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必然使课堂读写结合失去其真正的价值。

三.初中现代文读写结合的改进策略

语文老师要进一步发现读书和作文之间的联系,更明确地意识到与阅读结合的重要意义,就要切实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通过实施读书和作文整合的教育方法,使中学生真正爱上读书,减少对作文的畏惧,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对语文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有效的语文教育,推动语文课教学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以读促思,明确写作思路

1.做好笔记,夯实思维基础

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们如果阅读一般文章就会得到浅显的道理,去读优秀文章就会得到高深的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阅读时常常会有所触动,获得感受往往是转瞬即逝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对于文章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这些都需要在自己独立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写下来,这也是打好思维基础的关键。语文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做好读书笔记也是一项慢慢培养去坚持的任务,在这过程中培养思维,拓宽阅读视野,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i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不能太薄,要有保存价值。最开始可以把课文中使用比喻、拟人的优美语句摘抄到笔记中,这样不仅能拓展自己的词语积累,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引导学生梗概文章大意并记录下来,同样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可以使用这样的读书笔记法。学生可以时常翻开笔记咀嚼品味,在每一次的品味中总会有新的收获,长期以往坚持下来,也是大有裨益的。

2.列出提纲,把握思维脉络

叶圣陶在关于写作思考时曾指出:思考,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维走的一条路。思考从哪个地点开始,怎么一步步往前走,终于到达这条路的终点站,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要注重思维的发展。因此,当老师在讲解某一篇课文时,先要让学生事先自读,首先要明确地知道本文中心所表现的意思是什么样,然后再次要明确写作顺序,并按照文本特点与对题目的要求,来判断文章是根据时间、空间还是根据具体 事物的逻辑写成的。最后一步,在大脑中建立写作的基本结构框架之后,再用小提纲的表 现形式将其展示开来,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清晰和完整。

例如,教师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为了使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先自读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掌握文章脉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既有通过比喻、拟人展现出来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有盼春、绘春、赞春 情感上的澎湃,无形中表达了春天给人带来的希望,人们对春天的喜爱。教师研读出文章的这一巧妙设计进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脉络列出提纲,使学生更加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也为学生的学习积累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仿写名篇,挖掘思维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提炼阅读的重点,以读悟文,以读促写,是发挥阅读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和范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挖掘作者的思维。仿写是以课文的写作手法作为基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写出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了解文本中作者的真情深感以及用何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真切地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中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的阅读训练中,其间作者首先透过对几件事情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特征,并利用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段表现了当中的主体思想感情。在学生教学活动中,语文课教师可强化对其書写手段的教育与指导,让学生学会利用其"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并将其充分运用至语文课书写课堂学习中。旨在通过对名篇的仿写更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本课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写作练习,以故事的写作方式将"以小见大"的书写手段充分运用于作文内容之中,并以此促 进与提高的书写学习效率和语文阅读书写效率,让其学会学以致用地将语文阅读知识运用于语文阅读书写之中。

(二)以读促写,积累写作素材

1.阅读课本,发现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反映出作者观察的敏锐、分析的精辟、想象的奇特。这样优秀作品的学习下,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开阔,审美得到提升。课本的内容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写作前主要的阅读素材。作为基础性读物,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从课本中找出写作素材。因此,以《春》的阅读教学为例,考虑到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散文,老师在课堂中非常注意学生对其语言的揣摩和品味。于是,老师就会提出给学生的一些问题,比如:春天景物有哪些?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这篇散文的兴趣,进而带着学生走进对“春”的解读中,并需要大家从仔细阅读的行文脉络入手来研究总结本文中遇到景色的特征。由于这一任务的进行,学生必须不断进行朗读。当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再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春天的作文,就可以使学生把针对的该课朗读内容和作文这一素材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不会脑袋一片空白,将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更好地运用于写作,这对培养的读写结合能力有着很大的意义。

2.阅读课外,拓展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老师要意识到,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提笔之后却不易落笔,主要原因就是其本身所掌握的写作素材比较少。教科书中的课文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在受到阅读和写作刺激后的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来拓展写作素材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指导和帮助中学生,利用大量课外阅读经历来积淀、巩固他们的语文书写基本功,从优秀课本中吸收养分,从而改善其 笔下无文章的窘迫局面。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作品进行朗读期间,中小学生就能够体会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将作文内容中的优点特长加以掌握,从而有一定的取长补短的功效。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给初中生推荐一些满足学科规划需要的经典作品,以及古诗词,还有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供初中生诵读同时可以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把喜欢的名人名言的精彩段落都摘抄了下来,这样初中生们在读书与作文的过程中,就能够累积了作文素材以及对文学知识的储备,这都会使初中生在今后的作文中不是在无从说起,而是落笔如泉涌。文字就像是建高楼,阅读就是砖瓦器材,缺乏材料的积累就无法源源不断地写下好文字。

3.阅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对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提升语言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写作的内容并不总是被学生体验到,也不能总是被教师在课文中展示出来,这些书通常离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这给学生的写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语文,生活有多精彩,写作素材就越丰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生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关注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写作的美,通过写作实践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生活是一首诗,关键在于你怎样去描绘它,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能够增强写作信心,丰富内心的情感。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没有看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对某些物品进行介绍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去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对鲜活荔枝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析,学生就可以观察实物,再通过观察物品,将观测结果写入书面材料。如果学生可以有实际的生活感受,学生就可以迅速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畅谈自己的生活感受。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实施语文教育的时候, 就需要对问题加以精心设计,将写作教育落到生活实处,调动学生对读书的兴致,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有关方面的文字,调动学生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将读书的收获与体会都书写出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以写促读,提高阅读能力

1.转换文体,以写促读的深度

在面对语文古代诗文的学习时,学生们往往难以直接从古文中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和涵义或是大概了解其意而无法用语言讲解。如果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这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状态中,就很难真正领会到文章的思想内容。老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能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变换,把诗词变成散文、传记变成小说等,而学生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也就更易于掌握文字的情感与内涵同时巩固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水平。ii

因此,老师在《沁园春雪》这首诗词的教学中,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改写,如“让我们共同眺望远方吧!白茫茫的万里长城,任你怎样观望,还是望不到边际,她就如同一位银装素裹的女性,婀娜而不失刚强。那以往波涛汹涌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往昔的气势,仿佛完全被冰封”采用了这种改编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认识。通过改编这种方法,不要求学生文章内容的创新和辞藻的华丽,而着重考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诗歌的意思,读懂文章。

2.评点议论,以写促阅读的广度

在一些内容晦涩的文章中,学生们初始去阅读总会停留在文章意思表面,忽略其隐含的意思,难以将文章内容更好地内化。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以及写出对文章的分析点评,从而把思考引入精深境地。可以从本文的内容、构成、创作手段、语言特点等方面着手,写出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在复习《香菱学诗》的内容时就提出一个创新建议,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换一种角度写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从林黛玉的教学方面进行了讨论,也有的学生则从香菱梦中灵感的角度进行了讨论,不过不管从什么角度进行讨论,学生们都必须对这篇文章进行仔细研读,以便于掌握观点和论据。学生们在兴趣的带动下,进而也会对《红楼梦》展开了通篇研读,从而拓展了自身的读书范围。在这些评论过程中,每一种想法都是学生又一次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拓宽阅读的广度。

3.设计情节,以写促读的灵活度

在每一篇文章中情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文章能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故事情节在读者头脑中构建了另一个精神境界,引发学生的无限想象。世间故事千万个,结局不会总有一种,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实现创新表达,进行美的创作,并表达自己美的灵魂。从这一方面来看,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基本需要,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创建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学生们可以在文章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章情节进行设計,只要合乎情理,想必就能看到学生们思维之花绽放的另一种美,同时能够提高阅读的灵活性。

教学中,当学生们学习了《杨修之死》一篇文章后,杨修之死使不少学生深感遗憾,但同时又感到曹操的心思善疑。面对学生们的遗憾,教学要求学生们可以在合理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设计。有的学生则将杨修改为一个含蓄内敛、不露锋芒的人,从而可以避免对曹操的怀疑态度;有的学生则将曹操修改为一个惜才、胸怀广阔之人,从而让曹操可以听信杨修之言,不至于折损数员大将。多样的设计则能够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性、侧重性地读书,从而增加了阅读的灵活性。

(四)读写结合,学会迁移运用

1.随笔练习,进行基础性阅读

“阅读破万卷,落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这些古训生动地阐述了阅读和作文之间的关联。随笔练习要以实践为中心,补充和完善课堂作文训练,也是检测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练习。教师要引导孩子做好随笔训练,让学生在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随笔联系不但可以使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有基础了解,还可 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要把作文与读书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

和创造能力。

如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用简洁的动作描述和描摹,就把父爱的深邃、伟岸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在掌握了原作者情真意切的情感之后,在课堂上 还可让学生进行个小练笔,以写出从一个平凡小事中表达母爱的短文,这样结合文章与现实才能使的文章真实自然。

2.文章扩写,进行拓展性阅读

扩充是对课文基础上的再创作,转换作文视角,充实作文内涵,对章中包含的语句、心态、环境和情景等重要方面加以补足。不要再反复嘈叨、画蛇添足,而要将长篇短句衍化为既要丰富具体,又要精炼生动活泼的长篇,是对阅读内容的拓展。所以,在进行更具体化的扩写过程中,可以课本语文学习灵活变换的,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这个抄不是把他人的文章一字不落的照搬过来,而是对文章素材的模仿,掌握名篇佳作的写作手段。对文字进行扩写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目的,通过对一些实例进行举一反三,练成了读书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并且拓展了阅读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看明代学者胡居任撰写的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根据这个对联,将其扩写成一片议论性文章。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学生们对这副对联的阅读就不再是浅层的了解,还要仔细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这样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使学生阅读范围更广泛,拓展学生阅读。

3.评析文段,进行创造性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具备感知、了解、鉴赏和评论的才能。教师要想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在阅读上有更深刻的思考,采取文段评析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文章主旨和结构布局有深刻把握,进行了创造性阅读。

八年级上的《诗四首》学习中需要学习者用自身的话语或是绘画的形态表现自身对诗词的感受。八下的《小石潭记》则需要学习者用自身的话语回忆小石子潭情景。这都不是统一的标准和答案,要重视学生本人的特殊感受和人性化的审美体验。经过训练,学生就能明白优秀的词作者总会学会按照表现的需要,用正确的谴词造句,生动活泼地表出具体事件的特点,深入地表现出思想内涵。这样学生在自己写作过程中运用这些技巧就能游刃有余,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会因此而提升。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双翼”,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以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忽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致使阅读和写作教学处于割裂状态,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阻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清楚地了解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祥来.“以写促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5):9-10.

[2]王少凤.立足文本以读悟写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一体化指导探究 [J].考试周刊,2021(01):47-48.

[3]杨雪芹.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41-42.

[4]张红娜.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课外语文,2018(01):4.

[5]李忠山.借助以写促读新模式绽放阅读教学高效之花[J].华夏教师,2018(14):55.

[6]罗邦海.探讨初中语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教学[J].语文学刊,2014(14):91-92.

[7]任安安.基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6-27.

注  釋

i张家莉.琴瑟和鸣—和谐共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语文教学之友,2021,40(12):16-17.

ii李忠山.借助以写促读新模式绽放阅读教学高效之花[J].华夏教师,2018(14):55.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2020年度教育硕士专项“中学语文教学‘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实现途径研究”(cfxyjyss2204)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有效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