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五维共建

2023-09-01唐甜胡铁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红楼梦

唐甜 胡铁强

内容摘要: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分别从“理解、可视、思辨、体验、致用”五个维度探讨师生共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活动策略,形成了以“画”明析,以“观”助赏,以“辩”促思,以“演”增趣,以“创”延展五个活动策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找到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

关键词:体验式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的提出,促进了阅读的整体性、深层性、多元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真实性。整本书阅读是弥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伪阅读(纯为应试的阅读)的良药[1]。整本书课堂教学按照学生阅读的阶段,一般分为读前激趣、读中推进、读后提升三种课型[2]。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在自读环节所获得的知识、方法、情感、价值观等进行梳理与整合、深化与内化。杜威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3]。体验式教学符合了杜威这一主张,它突破了灌输式教学的桎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基于此,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分别从“理解、可视、思辨、体验、致用”五个维度探讨师生共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活动策略,从而激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的活力,助力整本书阅读问题的整思,强化整本书阅读结果的应用,促进整本书阅读深入的发展。

一.理解——以“画”明析

传统的单线性笔记或摘录,呈现的是碎片化、凌乱的部分文本信息,并未打通学生点面结合的联系性思维,以及统览全篇的整体性思维。而思维导图通过提取文本大纲和关键词,形成有结构的、系统的、发散的可视图形,将内隐的大脑思维活动过程显性化。

根据学生阅读的不同阶段将思维导图划分为三个类型:预备型、同步型、复习型。预备型思维导图是指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之前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尤其对于丰富且复杂的书籍则更有必要。如在确定《红楼梦》为整本书的书目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通过查阅与搜集资料,了解曹雪芹相关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并绘制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以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初步走入红楼世界。

同步型思维导图是指在篇幅长、信息大的整本书阅读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层层梳理与记录,以保证思维的清晰与深入。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思善写,多维分析的意识与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对比型思维导图系统、深入分析,学得多维对比的阅读方法。首先纵向对比的任务设计可以是:对比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不同,绘制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并分析这不同反应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学生在这一任务下可以从三进大观园的缘由、饮食、众人态度、荣国府的变化等进行对比。其次横向对比的任务设计可以是:从身世、外貌、性格、才华、爱情等方面,对林黛玉与薛宝钗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成思維导图。教师还需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自读的过程中,绘制出贾母与刘姥姥、林黛玉与妙玉、袭人与平儿等多组人物对比图,以及章节梳理图、事件梳理图、人物关系图、人物形象分析图等等,发挥想象,善思善比,自己寻找问题,不要将思维局限于教师设定的任务之中。

复习型思维导图则有助于学生减轻大脑信息的遗忘数量与速度,并能让学生在复盘中获得感悟的升华,悟透在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悟得的。在上一个阅读的阶段,学生就做好了各种局部的微观图,所以教师布置任务:制作出《红楼梦》整体的宏观图。如将贾宝玉、林黛玉等各自的人物关系图整合为贾府人物关系图;将各个小事件的支线图整合成整个主事件的主线图;将一章节的思维导图整合为一整本书的思维导图。使大脑中的阅读过程与思维可视化,呈现出由大到细、由宏观到微观的可视图,便于学生的高效复盘。

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将厚厚的书本读薄,去繁就简,拨开云雾,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将薄薄的笔记读厚,以点忆面,发散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深入理解文本。

二.可视——以“观”助赏

鲁迅先生曾提出“用电影活动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4]。对中学生而言,如果在45分钟的一节课里,面对的是平面的文字与教师一句一析的讲解,学生很难始终全神贯注。而观影的方式则生动课堂,以立体化、动态化、情景化的优势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相映证。观看动态的影视作品比阅读静止的文字作品更具直观形象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5]。”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通常脑子里也会浮现一帧帧关于人物形象或是景观、场景等画面,但是学生在不完全了解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或是文化底蕴时,所想象出来的画面也是不完善的。而观看具有权威性的影视作品,也是对原著的二次解读,以逼真的动态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将原著中所描述的几百年前的精致的服饰、细致的场景、细腻的人物形象、富丽堂皇的大观园刻画了出来,这种感染力无疑是比单单的文字更胜一层。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并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观看: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是什么等。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感受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小心翼翼、处处留心的心理;感受王熙凤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性格;感受林黛玉与贾宝玉初见时似曾相识、息息相通的氛围。

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相对比。由于表达形式的不同,影视作品往往会对文学原著进行删改或增补。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应调动对原著的回忆与思考,在对比中发散思维,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形成新思考,实现正迁移。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前,教师应布置对比任务,提示学生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场景描述、叙述视角、情感营造、主题侧重等多角度去发现与原著的差异。如影视作品增添了宝黛钗三人会面的场景,对三人的神情举止给予了特写,将三人初见时内心情感刻画得细腻真实,也为日后三人的情感演变与命运交织埋下伏笔。又如影视作品与原著在结局上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应唤起学生的批判与辩证思维,让学生思考哪一种结局更适合,并在班级里发表自己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并不是影视作品的播放者,而是沟通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以及学生思维的“桥梁”;观影也不是语文课的主体,而是对文学原著的补充与拓展。

三.思辨——以“辩”促思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言语表达是思维传递的最佳选择。学生在振振有词、妙语连珠、唇枪舌剑的辩论赛下,促进了语言建构与应用,同时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刻性、逻辑的清晰化、思维的敏捷度,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举行辩论赛活动,教师首先要做好选择辩论主题、分配场次和人员、制定比赛规则以及评分表等准备工作,并创设一个紧张而又宽松和谐的情景,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生则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与思考。

一个好的辩论主题,是激起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在《红楼梦》的教学中,辩论主题层出不穷,教师需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挑选适合的主题。教师进行初步筛选,再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想参与的主题。常规的辩论主题包括:结局是否能改动;晴雯是真的“叛逆”吗;你支持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等。若以“结局是否能改动”为辩论主题,学生需对《红楼梦》有着细致的分析与全面整体的把握。学生在这一辩论主题下,将《红楼梦》中人物历程与命运、宝黛钗爱情的交织与演变、贾府兴衰的走向与缘由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与联系,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网状思维,促进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现代生活的辩论主题:在现代生活中,做人应该像黛玉还是宝钗;王熙凤是否适合担任公司管理人员;黛玉和宝钗谁更适合做同桌等。若以“做人应该像黛玉还是宝钗”为辩论主题,学生在对比、质疑、碰撞中深入理解黛玉与宝钗的人物形象、情感与命运,感悟林黛玉雅人深致、不为俗屈、自矜自重、美而善为疾态、孤芳自赏又顾影自怜的形象,薛宝钗随分从时、熟谙事故、圆融通透、外静而内明的形象,发现黛钗是各具美好、各具才情、各美其美的圆形人物。此外,这一辩论主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启发学生领悟与学习黛钗各自做人的哲学智慧。

在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下,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挖掘辩论主题的广度与深度,生出新问题,发现新角度,激起新思考,深入理解文本,共享思维成果,从而一辩多得。

四.体验——以“演”增趣

在读红楼、赏红楼、思红楼后,带着自己的感悟走进红楼,演绎属于“我们的”红楼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拉入到“参与者”的角色中,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真实的感受。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如果加入搭建小剧场这一活动环节,相信会给孩子们的读书岁月留下些不一样的感悟。

首先,教师可以以整本书为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经典的红楼事件,如“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探春理家”“香菱学诗”等。学生自行分组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协商选择感兴趣的红楼故事。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来设置《红楼梦》小剧场的学习专题,例如设置语言艺术赏析专题、人物形象分析专题等。若以人物形象分析为学习专题,可将关于某一人物的事件单独摘录出来,以供学生选择。如解读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则可选取“初见林黛玉”“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榄寺”等情节,让学生感知王熙凤八面玲珑人情练达,善于逢迎巧舌如簧,心狠手辣残忍无情,精明强干以一项十的形象,领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含义。如解读贾探春的人物形象,则可选取“探春理家”“探春结诗社”“探春远嫁”等情节,感知探春补天之材、末世之命,才自精明、有志难遂,有胆有识、挽狂澜于既倒的形象,领悟“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含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人物的成长历程,领悟人物的性格形象,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生选好自己的故事后,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以本为主,借鉴影视,适当创新,對自己所扮演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等仔细揣摩,切身体会人物的历程与情感,将自己融入到这一角色之中。教师需以生为主,适当引导,搭建红楼舞台,给予总结评价,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演出自己的红楼故事,获得属于自己的厚重感悟。

五.致用——以“创”延展

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若是理解了作品的外在形式,能将书本中的内容都娓娓道来,那便达到了熟读;若是领悟了作品的内在思想,能生出新的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便达到了精思;若是能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使书中所获内化于心、学以致用,那便能受益终生。

《红楼梦》中有诗社,师生亦共建“我们的”诗社。探春以一副花笺:“熟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发起了海棠诗社,之后林黛玉又重建桃花社。风庭月榭宴集诗人,藕香榭里吃蟹写菊,芦雪庭内即景联句,潇湘馆中填词咏絮,秋题菊花冬咏梅,吃螃蟹炙鹿肉放风筝……书写了余味悠长的红楼诗篇。在了解红楼诗社与品味红楼诗篇下,学生亦试着组建我们的诗社,书写自己的诗篇。

首先,教师需帮助学生梳理出《红楼梦》中语言艺术形式与体例,以及共同赏读红楼诗词。如以林黛玉的诗词为赏读重点,可将林黛玉的诗词摘录下来,进行细致的赏读。以下列出部分诗词的简略赏析:其一,《咏白海棠》,冰碾作土,以玉为盆,通过白海棠的孤独自处,凸显黛玉的清净高洁。其二,《咏菊》、《问菊》、《梦菊》借菊咏志,情调哀婉,愁怨怅惘,书写了黛玉与菊花一样凌寒傲放的特质。其三,《螃蟹咏》,记录了生活小景,表现出生活的情趣,凸显出黛玉的可爱俏皮。学生通过赏读《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受红楼诗社的雅致韵味,提升审美情趣,感悟每个人的诗词中蕴含的个人才情与特质,为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打下基础,滋养兴趣。

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诗社的写诗智慧,培养写诗的好习惯。红楼诗社自主命题,同题异构,形式活泼,其活动自由且丰富,可大可小,成员们赏景观色,见景及物,吟诗作对。学生在写诗时也不应拘泥于教师命题,诗社活动地点与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亦可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记录下来,写作一首诗。以此,开放学生写诗的时间与空间,以更自由的方式解放写诗的禁锢,学生们会发现生活处处有诗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无限的可能,挖掘学生在写诗上的潜能,激励学生打破写诗难的心理防线,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写诗的方法,以层层递进的模式帮助学生写诗水平的不断进阶。

最后,教师通过制作诗社展示墙,展示学生优秀成果。给予学生正向反馈,互赏佳作,互评互助。和同学们在一起读诗、吟诗、赏诗、写诗、评诗的过程中,形成读、思、写、评、再读、再思、再写、再评的诗歌创作良性循环。

意大利学者卡尔维诺提出:“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6]。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下邂逅了《红楼梦》,在读红楼,赏红楼,思红楼,悟红楼,入红楼后,他们的红楼情愫才刚刚开始。因此,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读完整本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陪伴自己终身的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获得不同的体验与滋养[7],将书读厚,并常读常新。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找到读书的好方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07):4-8.

[2]吴月春.问题导读让整本书阅读教学落地生根——《简·爱》导读问题设计例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02):63-66.

[3]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143-145.

[4]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57.

[5][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5.

[6][意]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1.

[7]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01):11-14.

猜你喜欢

体验式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做体验式报道
别样解读《红楼梦》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