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视角下村庄分异研究:类型、秩序及对策
——以山东省临沂市辖区为例

2023-08-31杨骐鸿刘兆德郭树明

关键词:市辖区临沂特征向量

杨骐鸿, 程 亮, 刘兆德*, 赵 虎, 郭树明

1.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乡村的发展状况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1]。当前中国乡村转型发展已进入纵深阶段,但乡村持续衰落现象依然严峻[2],如何科学调控乡村发展方向以适应当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亟需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3]。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壮大城镇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这与旨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统一性,而乡村地域是两大战略的聚焦点[4]。中国乡村分布广泛,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识别乡村类型、分类调控乡村发展方向成为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5]。

国外关于乡村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性的探讨,重点是对乡村性概念内涵、指标构建及类型边界等方面的研究[6-10]。自Woods[11]于1998年在相关研究中引入社会学空间本体理论后,关注点开始由乡村产业、区位、经济等外在条件转向乡村社会秩序探讨;研究尺度也由宏观的县域尺度转向更为微观的地域空间。国内研究则集中在乡村性指标体系构建、强度评价、空间分异特征、乡村类型划分、乡村分异机理及驱动机制等方面。方法上以指标评价、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为主,如龙花楼等[12]构建了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将东部沿海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近年来关于乡村转型发展[13-14]、乡村内部要素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乡村发展路径等方面研究逐渐增多。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部分研究主要以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为主,研究尺度以省、市、县等宏观尺度[15-17]为主。而我国省、市、县域内部乡村问题复杂、差异较大,宏观尺度的研究忽略了内部乡村之间的发展差异,不利于探究乡村分异的细微特征和内在分异机理,选择村域单元作为研究尺度能客观反映乡村分异的真实状态。虽然目前有少部分研究以村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但总体来说,相关研究仍较匮乏[18-20]。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辖区为例,以乡村单元为研究对象,并基于战略协调系统中文化、经济、社会等构成要素及迁居、就业、就学等跨乡村边界行动,构建指标体系来探究乡村结构特征,识别并总结乡村类型,揭示不同类型村落秩序,最终形成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乡村发展和规划提供依据。

1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框架

自组织意义上的协同理论是指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条件下,子系统之间及序参量之间相互作用,使系统形成一定的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机构并使系统由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的过程[21]。乡村是文化、经济、社会等组分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组织的复杂系统,基于协同理论与城乡发展战略提出研究框架来说明乡村分异问题具有十分合理的机理内核[22]。在协同系统研究框架下,本文遵循系统论“要素(行为)—结构—类型(功能)”的研究范式搭建总体研究思路。

战略协同系统是一个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乡村发展决策子系统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图1)。其中乡村振兴子系统处于战略协同系统核心,由居住情况、生活样态、集体互动、成员构成、产业发展、收入水平等6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乡村文化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三大方面。其中,文化要素主要强调乡村的生活状况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契合程度,主要体现在乡村民居情况和农村日常生活的现代设施使用情况等方面;经济要素着重强调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及经营状况、农户家庭收入情况以及村集体与农户的经济关系;社会要素着重强调乡村内部集体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关系。选取三方面构成要素主要是基于人本主义思想,并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方针,突出乡村“农户—村集体”两级行为主体的主要特征[23],以期探究非自然要素影响下乡村行为主体所呈现的内部结构。新型城镇化子系统是战略协同系统框架的二级系统,是乡村通过“就业、就学、迁居”等行为与城镇建成区形成的城乡互动系统,由此体现乡村的异质市民化结构。乡村发展决策子系统属于三级系统,是在充分理解乡村内在结构和市民化结构后,依据乡村结构类型、乡村秩序、未来趋势做出决策指引的乡村发展决策工具包(政策、规划、制度)。

图1 战略协同系统框架构成

1.2 研究方法

1.2.1 基于“要素—行为”的乡村结构分析

基于科学性、典型性、可测度性、简洁性原则,选择居住情况(A)、生活样态(B)、集体互动(C)、成员构成(D)、产业发展(E)、收入水平(F)、就学联系(G)、就业联系(H)、迁居联系(I)共9个维度39项指标构建“要素—行为”乡村结构分析指标体系(图2)。运用极差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数据量纲影响。

图2 “要素—行为”乡村结构分析指标体系

借助Stata12.0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乡村主导结构类型进行分解[24],求取结构特征向量Zji和结构值λji,并计算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累积贡献率越大,表明指标体系越能概括研究对象的结构;若累积贡献率小于50%,则需要重新选取指标进行分析。取λji大于1的主因子作为乡村结构向量,结构特征向量Zji的表达式为

Zji=ηi1xj1+ηi2xj2+…+ηinxjn,

(1)

式中,Zji为乡村j的第i个结构特征向量,xjn为乡村j的第n个指标,ηin为第i个结构特征向量中第n个指标的旋转荷载。

最后,基于结构特征向量指标旋转荷载对其进行命名。结构特征向量指标旋转荷载为正值,指标与结构特征向量正相关,乡村的这一结构特征向量越突出,乡村在这些指标方面也更具优势;反之,则乡村在这些指标方面处于劣势。综合分析不同指标在结构特征向量相关性的大小和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命名,并将结构特征向量进行归类处理。

1.2.2 基于“结构—聚类”的乡村类型识别

根据系统论原理,要素的属性及其组合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特征(图3)。当不同结构特征向量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时,叠加后的乡村总结构特征会出现不同的功能指向。反之,具有相同功能指向的乡村,其结构特征向量存在相似性,即乡村结构相似。因此,通过对乡村结构特征向量聚类分析,归纳并划分乡村类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a) 乡村1结构特征向量拟合 (b) 乡村2结构特征向量拟合 (c) 乡村3结构特征向量拟合图3 结构向量与乡村结构的关系

首先,确定聚类方法。本文借助Stata12.0数据分析平台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离差平方和法聚类的基本思路:让多个样本或变量各成一类,然后每次缩小一类,每缩小一类离差平方和就要增大,选择使离差平方和法增加最小的两类将其合并,如此反复,直至所有样本或变量归成一类为止[25]。

其次,确定乡村类型命名方式。本文采用结构向量水平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命名。计算不同类型乡村各结构向量的均值

(2)

分析在此类型内具有较高决策度的结构向量

(3)

式中Qki为k类型乡村第i个结构特征向量的均值,Zji为乡村j的第i个结构特征向量,t为k类型乡村个数,fk为k类型乡村决策度,k为乡村聚类个数;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和定性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命名。

最后,借助ArcGIS10.6软件对乡村分类结构进行可视化表达,并总结不同类型乡村空间分异规律。

1.2.3 基于“类型—秩序”的乡村发展决策

乡村秩序差异是乡村表现为不同类型的主要诱因,贺雪峰等[26]以社区记忆和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将乡村秩序归纳为4类——传统型、内生型、衰退型和外生型,其特点如表1所述。本文所探究的乡村类型也受4种乡村秩序的调控,乡村在某一主导秩序下,与内生结构相互作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乡村类型。因此,本文以社区记忆强度和经济社会分化程度来探求不同类型乡村的秩序。

表1 乡村秩序的4种“理想类型”及特点

首先,计算不同类型乡村社区记忆强度和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以不同类型乡村的各结构向量均值数据为基础,分别选取代表社区记忆和经济社会分化的结构向量均值进行叠加计算:

(4)

式中,θlk为不同类型乡村的社区记忆强度或经济社会分化程度。

其次,利用描点法绘制不同类型乡村的秩序图谱。以社区记忆强度为x轴,以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为y轴,绘制不同类型乡村秩序的二维坐标分布图,明确不同类型乡村坐落的秩序象限。

最后,结合乡村类型和秩序,定性研判乡村发展趋势,提出合理、适宜的乡村发展决策。

1.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与山东省其他辖区乡村相比,临沂市辖区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升高,乡村地形复杂,同时临沂市辖区乡村形成了“工、农、贸、旅”各色特异的乡村发展格局,乡村类型多样。同时,临沂市辖区城乡要素流动频繁、城乡互动活跃,城乡联系紧密,但由于乡村产业低端化、居民点建设分散、半城市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面临的转型压力较大,亟需探索出适合自身条件的乡村发展策略。因此选择临沂市辖区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和普适性的研究价值。

本文研究对象为临沂市辖区518个行政村(剔除缺失数据后)。数据主要来源于临沂市辖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临沂市辖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临沂市辖区村庄布局规划中辖区政府组织开展的村庄问卷调研数据以及辖区统计年鉴等。

2 结果分析

2.1 临沂市辖区乡村结构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沂市辖区乡村结构特征向量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成员生活、劳动力与市场嵌入、农业规模化、外出就业、农户收入、村集体经济、教育观念、农企发展、城镇互动、旅游经济、乡村并点共11个结构特征向量。依据结构特征向量表达式对结构特征向量的主要正相关指标、主要负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明确11项结构特征向量的内涵,见表2。

表2 临沂市辖区乡村结构特征向量名称与内涵

基于对结构特征向量内涵的理解,11个彼此独立又不能相互代替的结构特征向量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突出乡村社区记忆强度的结构特征向量。社区记忆常表现为乡村的内在凝聚能力,与乡村的行为主体息息相关,即反映乡村成员和村集体的情况的结构特征向量。因此,成员生活、农户收入、村集体经济、乡村并点4个结构特征向量可归于此方面。

2)突出乡村社会经济分化程度的结构特征向量。乡村社会经济分化是指成员的职业分化,常表现为成员的就业方式和乡村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因此,劳动力与市场嵌入、农业规模化、外出就业、农企发展、旅游经济5个结构特征向量可归于此方面。

3)突出乡村人口外流方向的结构特征向量。乡村人口外流方向一般包括乡镇和市区两个方向。因此,教育观念和城镇互动2个结构特征向量可归于此方面。

2.2 临沂市辖区乡村类型识别

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测定最佳聚类数,通过构造q统计量对空间分异特征与因子影响力度进行测度[27],最终确定最佳聚类数为8。将Stata12.0聚类数为8的分类结果导入ArcGIS,依据不同类型结构特征向量的决策度对其进行命名(见表3),划定临沂市辖区乡村类型,分别为人口稳定、人口外流、规模农业、旅游经济、市区流动、就近流动、农户富裕、集体强劲型乡村。

表3 临沂市辖区乡村类型及乡村结构特征向量决策度

注:乡村结构特征向量决策度的“±”仅代表乡村结构特征向量与乡村类型的正、负相关性。

临沂市辖区乡村类型空间分布可视化结果(图4)显示,其乡村类型分布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规律。各种类型乡村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类型来看,人口稳定型乡村(41个,占比7.92%)集中分布在城区周边,与城市建成区临近,乡村人口基数大,两栖人口较多;人口外流型乡村(5个,占比0.97%)数量较少,分布于市辖区外围,主要是由于耕地资源匮乏无法满足乡村就业需求,外出就业人口较多;规模农业型乡村(9个,占比0.17%)集中分布于耕地资源较多的褚墩镇和义堂镇,乡村内耕地资源流转程度高;旅游经济型乡村(15个,占比2.90%)分布与临沂市辖区旅游资源分布位置一致,旅游产业较为发达;市区流动型乡村(131个,占比25.29%)集中分布在河东区,在兰山区与罗庄区呈点状分布,在市区内就学学生和购房成员较多;就近流动型乡村(296个,占比57.14%)数量最多,集中分布于兰山区和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与街道周边,乡村自身经济较为薄弱,在镇区和市区购房人数较多;农户富裕型乡村(15个,占比2.90%)集中分布于乡村工业发达的义堂镇和半程镇,农户收入水平较高;集体强劲型乡村(6个,占比1.16%)集中分布在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入市程度较高的汪沟镇,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劲,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

(a) 人口稳定型乡村 (b) 人口外流型乡村 (c) 规模农业型乡村 (d) 旅游经济型乡村

2.3 临沂市辖区乡村发展策略

依据社区记忆强度和社会经济分化程度绘制乡村秩序图谱(图5),结合不同类型乡村的结构特征向量和乡村人口市民化方向,与《山东省乡村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9年)中乡村分类指导原则相衔接,从发展策略、规划策略两个方面探究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a) 乡村社会秩序谱系图 (b) 人口市民化方向谱系图 图5 临沂市乡村社会秩序谱系图和人口市民化方向谱系图

2.3.1 具有传统型秩序的乡村发展策略

具有传统型秩序的乡村包括人口稳定型和农户富裕型两类,差序格局是乡村组织的重要基础。具有传统型秩序的乡村发展策略应重点关注乡村内部的人际关系。

人口稳定型乡村两栖人口较多,但是人口市民化趋势不强。从发展方向来看,通过承接城区产业迁移、鼓励“家族企业”发展,由“产居分离”向“产居融合”方向转变。从规划策略来看,采取“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模式,做好乡村用地结构调整、人居环境优化和产业发展引导。

农户富裕型乡村工业较为发达,以“家族企业”为主,但耕地侵占和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人口市民化方向以就近城镇为主。从发展方向来看,重点推动工业用地集约化和企业经营规范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规划策略来看,采取“集聚提升+综合整治”模式。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乡村秩序;另一方面划定工业用地区块线,对乡村内违规、低效工业用地进行腾退。

2.3.2 具有内生型秩序的乡村发展策略

具有内生型秩序的乡村包括规模农业型和集体强劲型,差序格局和契约精神同时支配着乡村成员的行为活动。具有内生型秩序的乡村一方面要注重传统人际关系的维护,另一方面要注重经济契约精神的建立。

规模农业型乡村的成员之间初步形成了耕地资源流转的契约缔结关系,人口市民化方向以就近城镇为主。从发展方向来看,推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过剩人口向就近城镇转移,同时依托农业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实现乡村“三产融合”,为乡村成员提供就业岗位。在规划策略上采取“集聚提升+社区建设”模式,深度挖潜村域内耕地资源,采用点状供地方式,完善“农业+”产业链的设施配套;重点规划乡村到乡镇的交通网络体系,提高已迁移人口与乡村联系的便利程度。

集体强劲型乡村的村集体经济雄厚,但是乡村内成员收入水平不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既强化了乡村成员之间传统社会关系,也与外界资本力量缔结了“分红”形式的契约关系,人口市民化方向以市区为主。从发展方向来看,该类型村落应革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入的分配方式,稳固乡村成员与村集体组织之间的契约关系,增加农户收入。从规划策略上采取“集聚提升+美丽乡村”模式,重点完善村域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优化村居环境,增强乡村凝聚力。

2.3.3 具有衰退型秩序的乡村发展策略

具有衰退型秩序的乡村包括市区流动型和城镇流动型两类,乡村秩序消失,乡村成员呈现“原子化”游离于村集体组织之外。具有衰退型秩序的乡村更加注重乡村秩序的重构。

市区流动型乡村具有一定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但是人口流失现象严重,人口市民化方向以市区为主,城镇教育水平是影响乡村成员外流的重要因素。从发展方向来看,在有序引导乡村成员向市区转移的同时,依托乡村产业发展基础,重构乡村秩序,是当下市区流动型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规划策略上采取“拆迁撤并+特色保护”双向规划应对。对于具有农业规模化经营基础的乡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乡村并点的时序计划和工作模式,有序推进拆迁撤并,以“契约”关系重塑乡村秩序;对于具有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的乡村,重点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村域内特色民居保护和村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就近流动型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市民化呈现市区和镇区双向流动。从发展方向来看,该类型乡村应重点推进乡村成员市民化和宅基地有序退出工作。在规划策略上采取“拆迁撤并+土地流转”模式。一方面对要素制约性强、地处偏远、人口外流严重的乡村可优先撤并,并充分保障农民生计,对一般性乡村要强化中心村建设,完善中心村设施配套,推动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另一方面要有序推动耕地资源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挖潜,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重振乡村经济。

2.3.4 具有外生型秩序的乡村发展策略

具有外生型秩序的乡村包括人口外流型和旅游经济型两类,契约精神是主导乡村秩序的基础。具有外生型秩序的乡村应注重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强化乡村内部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

人口外流型乡村农业规模化经济基础较好,人口市民化趋势不强。从发展方向来看,应有序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的耕地流转,树立乡村成员契约观念,建立土地流转长效机制。规划策略上采取“拆迁撤并+土地整治”模式。一方面推动乡村合并,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治完善农业生产的设施配套和道路体系,推动农业多种经营和多样化经营。

旅游经济型乡村旅游产业较好,但旅游业态单一,人口市民化呈现市区和镇区双向流动。从发展方向来看,应重点突出康养特色,推动旅游业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旅游策划和建设公司,采取“农户+公司”的市场化运营方式,保障乡村成员利益的同时,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在规划策略上采取“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模式,重点做好居住区规划,设施配置和产业引导。市辖区东北部结合温泉养生,大力发展“旅游+大健康”产业;市辖区西北部结合沂山山麓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城郊康养”产业;市辖区南部结合文化古迹、民间传说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学研”产业。

3 结语

研究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分异现象,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辖区乡村为例,依据系统论和乡村发展的相关战略,尝试搭建了战略协同系统研究框架,通过构建与战略协同系统相适配的指标体系,将临沂市辖区乡村结构向量归纳为表征乡村社区记忆强度、社会经济分化程度、乡村成员市民化方向的11个结构特征向量,通过对乡村结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将临沂市辖区乡村划分为人口稳定、人口外流、规模农业、旅游经济型、市区流动、就近流动、农户富裕、集体强劲型共8种类型,结合不同类型乡村的内在秩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本文所提出的乡村类型划分及乡村秩序量化方法,弥补了以往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对少数村庄进行分类研究的不足,实现了对辖区乡村类型多维度发展和内在秩序研究的全覆盖。但是,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一是行政村统计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统计偏误,未来研究将利用大数据来增强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完善乡村分析指标体系;二是本文对策更偏重于普适性的方向指引,未来应结合乡村典型案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乡村振兴路径设计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市辖区临沂特征向量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克罗内克积的特征向量
同构视阈下的异构治理:市辖区体制的优化进路*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一类特殊矩阵特征向量的求法
EXCEL表格计算判断矩阵近似特征向量在AHP法检验上的应用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逾100克拉的“巨钻”临沂出了5颗
我国市辖区行政体制改革难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