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逼着自己把书看完,有错吗
2023-08-31叶壮
文/ 叶壮
心灵树洞
叶博士:
我是个很爱读书的小学生,但有些书却不会读完—要是我觉得一本书没意思,那我宁愿放弃,赶紧去看下一本。
可父母总是因此批评我!说我“没长性”“虎头蛇尾”,但我觉得自己没有错。为什么要花时间精力在自己不喜欢看的书上呢?比起硬着头皮看完没意思的书,再看一本真正有趣有用的,不好吗?
聆听心声
在看书这件事上,我真心需要向你多学习。我微信的个性签名从来没换过: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写这句话是想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光顾着买书,更要多花时间精力好好看书。不过最近几年,我的想法又有了一定的转变,又加了一条:弃书如斩草。这点看似容易却很难做到。
我很能理解,你作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见过的、摸过的、读过的书一定不少。不过,这也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来,你的阅读口味会越来越“刁”,就像尝遍了天下美食的美食家,肯定在评价菜品时,心里有个更高的门槛;二来,你会更加亲近书籍,不会总觉得书本是遥远又神圣的物品,倒是更会把它看作生活中的普通元素,淡然对待,有的书看上几页就发现再读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去读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其他书。
心理氧吧
其实,父母的关心有理由,你自己的决定也有取舍——这中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其中关键,在于一个叫机会成本的概念。
你之所以没有选择把书看完,其实就是注意到了,看完一本“普通书”的机会成本很可能导致你错失看“好书”的机会。可能对你来说,最紧缺的是拿来读书的时间。既然如此,“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在普通的书上浪费时间,自然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可你的父母,却未必能够理解你在阅读方面的精打细算。可能在他们的观念中,比起时间来,书本才是更宝贵的资源,所以他们才有了要你完整阅读、反复阅读的要求。
机会成本
因为做出了决定,导致失去做其他事情的机会,而被放弃掉的那件事,就是机会成本。比如晚上的休息时间,要是拿来看动画片,就没法用来看课外书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看课外书”就成了“看动画片”的机会成本。
建议锦囊
我可以给你几个小建议。
首先,是跟父母谈谈,你其实已经读了不少书,有了自己的喜好与品位,父母以后再买书,能不能跟你一起来做决定。比如,你们可以定期去逛逛书店或图书馆,等你翻看书籍过后,再决定要不要买;你也可以让父母给你打印一些书籍的试读章节,评估一下再安排是否购入;你还可以拿一些你特别喜欢的书给父母看看,这样他们对你的兴趣和口味就更有把握。这样一来,父母买书的消费没有打水漂,你也尽可能地得到了自己心仪的书籍,岂不是双赢?
其次,要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每一次弃书都是明智之举。你的阅读品位永远都有提升的空间,所以不要做买椟还珠的事。也许有的书明明口碑很好,但你偏偏不喜欢,那其中的问题,未必在书,很可能是你一时欣赏不到这书的精妙之处。有的书,虽然晦涩但却高深,虽然枯燥但却睿智,坚持看下去的确很难,但等你坚持读下去并读完之后,就会有仿若登上山巅的畅快淋漓之感,并且大有收获。有时候,我们为了看到山顶的风景,是需要忍受攀爬的辛劳的。对有的书来说,就是如此!所以,“机会成本”并不能作为万能借口,请给自己一些攀登式的阅读体验。
最后,我想提醒你一下,生活中有很多事,并不是光靠评估机会成本就可以做决策的。比如交朋友:如果你与甲是朋友,因此影响了你与乙结交,同时你又认为乙要比甲更优秀,难道就该立刻弃友而去,另攀交情吗?很明显,这样并不合适。放弃一本书,书对你没意见,但因为机会成本,放弃了朋友、师长甚至家人,则很可能会让情况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总之,我认为有了自己的读书品位是好事,去跟父母好好聊聊,让他们也能为你拥有这样宝贵的品质而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