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韦纳归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的归因现状及归因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2023-08-31王天舒李昫男

关键词:归因因素大学生

王天舒 李昫男 凌 瑶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解学生归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对学习效果的分析中所考虑的形成因素是不同的,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归因结果,而不同的归因结果反过来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一、基于归因因素的学习现状

伯纳德·韦纳侧重于对归因后果的研究,并把归因和动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归因动机理论。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当人们对学习或生活的某种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时,是将结果归于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可控制因素还是不可控因素,稳定因素还是非稳定因素,都将对人们的学习情绪和下次面对同样任务的动机状态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说,韦纳认为人们对结果的分析主要从六个方面出发,即努力、能力、精神状态、任务难度、运气和其他因素。以此为基础,韦纳又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稳定性维度:在韦纳的理论中,能力和任务难度是属于短时间内无法随意改变的性质稳定的因素,而其他因素则是不稳定的,随意性大。

可控性维度:指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是否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在韦纳给出的六个方面因素中,只有努力是可控性因素,能力、精神状态、运气、任务难度等其他因素都是不容易掌控的。

原因性维度:指导致成败的原因是内因还是外因。努力、能力、精神状态是内因,而运气、任务难度和其他因素都是外因。

基于韦纳的六个方面因素和三个维度,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归因情况的图表,如下所示:

归因维度归因因素稳定性 原因性 可控性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能力 √ √ √努力 √ √ √任务难度 √ √ √运气 √ √ √精神状态 √ √ √其他因素 √ √ √

梳理清楚了这些影响我们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的因素,我们便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归因状态以及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影响。例如,同样是考试失利,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由于自己学习不够努力,而刚刚我们分析了,努力是可控的内在因素,一旦认定了这个原因,他就会从自身出发,更加努力学习,长此以往,成绩也势必会得到提升;而有的学生会把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于考试题目太难、自己运气太差等因素,而这些都是外在因素,是他自己无法控制的,因此也不会有很强的动机做出改变,下次考试大概率也会失利;也有学生会把原因归于自己的能力不强,而能力是稳定性因素,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面对下次考试也不会有太强的改变意愿。所以,不同的归因思维模式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产生重大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命题,更是了解学生需求、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基于归因因素的学习现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群体有其明显的特征。他们不同于中小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大学生已经形成独立的思想,思维更加活跃,甚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同时,他们刚刚走入社会,开始独立处理复杂问题,心理的矛盾性十分明显。他们一方面想要突出个人的观点和能力,迫切希望能够成功,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经验不足,不愿意承认失败,这也使得他们对于学习成果的归因分析存在偏颇。这些心理特征反映在归因方式上,我们能够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归因方式易极端。前面我们分析过,大学生由于已经走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成熟的,同时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父母、老师、朋友甚至是社会的肯定和崇拜,在学习中也多想充分地展示自己。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他们归因方式的极端化。有的大学生会为了表现自己、赢得他人的关注,故意宣扬“我成绩好是因为聪明”“即使不努力我也可以考高分”。当面对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可能就会得出“他们只是运气好”“我只是偶尔失利,他们根本不是我的对手”的结论。与之相反的是,面对生活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尤其是身边的同学都更加有竞争力,有些学生压力倍增,无法快速适应,而缺乏自信,过于自卑。他们面对失败时就容易把原因归于自己能力不足、智商不够,从而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这些都是在大学生中存在的极端的归因方式。

第二,归因方式易变。大学生处于青春懵懂阶段,虽然对自我有一定认知,但认知又不够全面,当需要做出结论时,很容易出现凭借自身经验和自我感觉而匆忙决定的情况。例如,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力非凡;而偶尔的失误又会让他们马上情绪低落,对自己失望,进而产生自卑甚至厌学的情绪。这些不同的归因方式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在一个大学生身上,这种情况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三,归因方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发育虽然已经成熟,但心理发育还处于激烈发展、尚未完全定型的时期。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尤其是周围人态度的影响。例如,某个学生考试失败,如果教师表现出了惋惜的情绪,周围的同学也主动帮助,他反而会认为是自身不够聪明、能力不足才导致的失败,因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当下次再面临同样的任务时就会胆怯、退缩;相反,如果教师在学生失败时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准确地指出该学生的问题所在,身边的同学也能做出正向的激励,那么该学生就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是学习方法不当,从而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当下次任务来临时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二、学生归因现状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学习是一项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高效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归因方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归因方式,并能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创造良好的外因,这也是高校教师的必修课之一。而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也必将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归因风格,因材施教。学生的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因而他们的认知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也使得学生们的归因模式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名学生的归因风格,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习惯将失败归于外因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对于经常感到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指责,应要耐心鼓励,帮助他们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坚定学习的信心。

第二,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利性归因,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归因参照系。研究表明,当总结经验时,人们容易把取得的积极结果归因于内在因素,而把消极结果归因于外因或其他因素,这种倾向就是“自利性归因”。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受到这种倾向的影响,把学生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教学效果好、教学手段方法得当等,从而夸大自身的作用;而面对消极结果时,教师容易把失败归因于学生不够努力或能力差、没有天赋等。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归因偏差的存在,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正确总结个人教学中的优点和短处,积累教学经验。同样,学生也会受到自利性归因的影响,不愿正视导致失败的自我原因。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态度,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能够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位学生的成败原因,尽量避免归因误差。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和任务难度。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教材和考题的难度不同,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影响其归因结果和学习动机。过难或者过于容易的任务都会导致学生做出不符合实际的自我归因。如果任务难度过大,导致学生经常遭遇失败,这种情况容易使学生把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差等稳定因素,使其丧失信心,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材或题目过于容易,学生可以轻松达到目标,又容易让学生得出自己能力强的结论,从而使他认为自己即使不用付出巨大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从而降低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教学内容、教材设计和考试题目的难度,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能让学生力所能及,又能令学生意识到要经过一定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取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归因因素大学生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解石三大因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之歌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