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教学研究
2023-08-31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韩立静
○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 韩立静
单元导语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篇幅短小,却能精准传递单元内的情感价值观和学科知识点,引导师生进行有意义的单元教学。它所采用的“双线组元”结构模式更是贴合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区域内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单元导语的使用仍存在认识不足、随意使用、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主要从单元导语概念功能、单元导语编排特色、单元导语相关教学应用策略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解读
单元导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被安排在单元之首并占有专门的页面,其主要作用是“导教导学”,即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搭建的一个“脚手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页由三个板块组成:一是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画,一般会占据一整页,给师生提供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大情境;二是单元人文主题,一般引用名家名言或一两句精炼优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描述种种人文精神,是单元思想情感的主旨;三是单元语文要素,这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
此处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导语为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乡村农耕生活的水墨画,给人一种清新纯朴的感觉。其次,导语页最上面的一句话“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开宗明义地指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围绕这样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精选了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的诗词;《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天窗》写出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这些选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和想象。最后,呈现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表明单元学习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方法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阅读感受,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写一写《我的乐园》。
综上,单元导语集中体现了编者对单元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具有统领单元、定位目标、导航学习等重要功能,是教师组织和开展教学的指南针和导航仪。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特色
单元导语的表达特点。单元导语作为一个单元的引领性材料,相当于一堂课的导入。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教材,单元导语的语言简洁、概括性强。表达特点可概括为: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以短句、散句为主,对仗工整,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常引用名家名言、经典古文,具有浓厚的文学性。以下摘取几则作简要分析:
册次特点三上第三单元单元导语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且对仗工整。四上第二单元五下第二单元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引用名家名言。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散句押韵,对仗工整。
可见,单元导语清晰的结构并配以精妙的语言,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人文情怀。且在叙述方式上常以第一人称“我们”出现,情感真挚,易引发学生的归属感及认同感。
单元导语结构的平衡性。首先,“双线组元”结构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弥补以往拘泥于人文主题的不足。现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教师依据单元导语制订以下学习目标:(1)认识“仞”等28 个生字,会写“仞、岳”等35个字,会写“拟定”等29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传承革命文化。(4)交流总结阅读方法,学习本单元其他课文和更多革命故事。(5)能留心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从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单元导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融合了本单元总的学习目标,“双线组元”结构给予师生最清晰的思路,平衡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发展。
单元主题的贴合性与关联性。首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单元导语上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单元人文主题,且契合学生生活。如对于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大自然熟悉又陌生,需要一定的引导。通过三年级上下册中的“我与自然”“大自然的奥秘”的初步感知到四年级上下册“自然之美”“田园生活”,再到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六年级上册“触摸自然”等单元内容的进阶性学习,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并热爱大自然,进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的情感。
另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导语的人文主题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整个教材学习中相互联系。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涉及面宽,基本聚焦在“人与自然”“童年生活”“美好品质”“文化自信”等方面。例如,“文化自信”就贯穿于三至六年级。现摘取单元导语的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单元三上第六单元三下第三单元四上第七单元五上第四单元五下第四单元六上第二单元六下第四单元文化自信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各人文主题中有一条隐性线索,将单元贯穿起来。正如温儒敏所说:“我们要努力避免的是‘表面文章’和‘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血肉’。”
语文要素在组织形式上呈螺旋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并呈螺旋上升式分布在各年段。不同单元对学习能力有不同的学习要求,且会在单元导语中对师生加以提示。以下摘自四至六年级有关人物描写的阅读训练要素。
单元四上第六单元五下第四单元五下第五单元六上第四单元六下第四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通过课文中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由上表可知,关于人物描写的阅读训练并非和盘托出,而是循序渐进地呈现出来:从起初的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体会人物内心到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关注小说情节,体会人物品质。
统编版小学语文单元导语的运用
因导而定——整合资源,确定单元目标。传统的课文教学一般只局限于单篇课文,就课论课,单元目标不明确,教学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而单元导语就好比茫茫大海中的航灯,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为主题,语文要素包括: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围绕该主题,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笔者通过研读发现,《盘古开天地》的训练重点是借助课文插图,感受神话的神奇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精卫填海》主要是用想象补白法感受人物形象;《普罗米修斯》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女娲补天》则是围绕关键词句展开丰富想象,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形象。另外,习作《我和_____过一天》是展开想象,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故事。“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等内容进一步归纳神话故事的特点;“快乐读书吧”则推荐更多的神话故事书籍,使学生对神话故事产生兴趣,体会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分析本单元的结构编排,教师能清晰地梳理出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重点,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因导而教——扶放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点。单元导语是架起学生阅读积累与写作表达的桥梁。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清晰地呈现出读写训练点,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规划。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可爱的生灵”这一单元时,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古诗三首》重在引导学生学习五感观察法,并运用这种观察法填写自己的“植物朋友记录单”。《燕子》重在学习观察方法,从局部到整体,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荷花》一课学习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植物备忘录》一课则是加入自己内心的想象,进行语段仿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一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在真实情境中实现了读写方法的迁移,达到读写的有机融合,既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因导而延——主题阅读,拓宽学习视野。单元导语页除了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外,里面的图画也有助于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寓言故事”,所配图画是《鹬蚌相争》图,画面清新,妙趣横生。恰好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是《中国古代寓言》,教师就可借助此图,与学生分享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单元导读课结束后向学生推荐《中国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