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8-31邱招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邱招英

【摘要】信息化教学设备现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必要辅助工具,像微课视频、PPT课件以及云平台等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课堂教学内容,让知识以更丰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课堂活动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弱化小学数学理论的抽象性特征,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文章结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前运用、课中运用、资源选取、学生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对策,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更好地促進学生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8-0040-03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研究已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数感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对于学生后续综合能力的发展十分关键。所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非常重要。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内容主次颠倒

很多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设备不熟悉,导致在课堂教学时在各个环节的时间比例没有安排恰当。通常会让信息化课堂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的时间较少,主次颠倒,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设备过于依赖,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1]。例如,在教授“年、月、日”的时候,教师整堂课都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法。首先使用PPT课件制作了一个谜语,同时搭配了较为轻松的音乐,学生很快便猜出了谜底,教师展示了日历的动画视频。学生被动画效果所吸引的同时也对日历产生了兴趣。教师又陆续展示了几组图片,像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从而让学生注意到各个节日的日期数字。接着,教师又借助多媒体把年历卡展示出来,学生从而了解到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同的,有30天,有31天,尤其是2月十分特殊。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很快记住月份天数,用视频的方式讲解了“左拳记忆法”。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做练习,练习题目也是由PPT课件展示,由于学生个体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练习中会存在部分学生出错或不理解题意的问题。那么这也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未达到预期。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喧宾夺主,教师在安排各环节的教学方式时主次颠倒,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教学形式花哨,教学效果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专注力较差,所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且,为了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氛围感,教师会在课件中增加音乐、动画等,画面过于漂亮,声像效果过强会降低学生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设计了练习题4.68+0.35,并用PPT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课件中教师搭配了一个坐着思考模样的小孩,这个贴纸将题目的6和5挡住了,学生发现后询问教师,教师重新调整,浪费了课堂时间,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再如,有的教师喜欢在幻灯片中添加声音效果,企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也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对文字内容的关注转移到声音中,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没能达到预期。

(三)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课堂交流互动少

教师在一节课中长时间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出现近视的问题越来越多,合理用眼是目前教育领域重点倡议的内容。为此,学生整堂课一直盯着多媒体屏幕对于其视力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另外,长时间盯着大屏幕也会让学生出现视觉疲劳。而且,教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也会让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率降低,尤其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化对策

(一)信息技术运用范围可扩大到课前,提升教师备课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很多教师开始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有的教师认为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利用率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新颖,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得到的教学效果反倒不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而且,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可以用该技术进行备课工作。例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使用教学平台搜集相关的优秀教案,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这样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找到适合授课班级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小学数学“时、分、秒”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时,什么是分,以及两者的关系。而此课教学的难点便是如何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使用语言表述和数字讲解的话,学生很难充分理解,或者在听完教师的讲解后只能够记住两者如何换算。为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查看了教学平台,找到一段龟兔赛跑的动画视频,在视频的内容中,乌龟与兔子边向前走,右上方的表盘分针与秒针边在移动。由此让教师产生了教学灵感。通过借助龟兔赛跑这个动画和故事情节,将视频进行裁剪,这样能够让分与秒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另外,教师还从网络中搜集到两个动物的卡通形象,利用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表演了一次龟兔赛跑,同时还邀请学生在课堂上模仿了龟兔赛跑,促使学生更加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可见,信息技术不只单纯地运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其搜集备课资源,从而提升备课质量与效率。

(二)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范围

为了避免教师在课堂之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教师需要从时间上对信息化教学做合理的规划,科学安排一个课时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从而保证教师授课内容、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互动均能够发生。为此,教师需要对整堂课中哪些环节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规划,既要保证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突出该技术的多样性,又要保证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中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或在重难点知识讲解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

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立即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学习。而由于小学期间的数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尤其重难点知识部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该技术的影视声像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事先了解班级中的某位学生在6~11岁期间的身高与年龄变化情况,并以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又由于小学期间学生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较为明显,学生也很有兴趣想要了解自己身高的变化走势。由此也促使学生认真跟随教师学习折线统计图。

数学学科中的重难点讲解是决定本堂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通常该部分的讲解环节会放在课中进行。此时,学生在导学环节产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消耗殆尽,与教师的互动也不是很积极。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也出现了分散和懈怠。为了能够让学生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保证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法。

比如,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此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能够求解某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为此,教师在教授此课重难点知识的时候采用了微课教学法。同时,还用语言表述了求解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此课的重难点知识。或者,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游戏辅助,可以将游戏的规则,游戏过程的演示图片以及游戏的形式或对游戏的总结等进行呈现。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游戏内容,同时也能够保证游戏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科學选择信息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法就是PPT课件。有的教师担心自己的课件设计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或对于课件设计软件操作不熟练。他们习惯于从网络中下载优秀教师的课件,由于课件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重心很有可能并不符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学情,所以,教师就算在课前仔细查看了每页课件内容,但在真正教学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问题。教师以为这样就能够节省课前备课时间,但是在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尽管课件是随意跳转的,但是由于教师不熟悉课件且对课件没做充分的预设,就会导致教学中出现教师思考学生等待的问题,类似这种“死机”教学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还需亲自搜集素材制作课件,依照教学内容与学情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课件中,从而把握课件在各环节中的运用,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

比如,在小学数学“简易方程”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内容,即理解什么是方程,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方程来表示等量关系,理解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动态过程。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优秀教师的视频讲解,发现很多教师习惯将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为此,教师挖掘出本课教学的隐藏任务,即提高学生的方程思维和运用能力。为此,教师也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了生活情境,并将其编创成简易方程运用问题,在课堂中使用电子课件的形式分享给学生[2]。教师准备了逛动物园的问题: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去动物园,已知动物园的门票是每位学生15元,每位教师32元,学生的人数恰好是教师的2倍,这次活动的门票一共花费的金额是620元。求解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人数分别是多少?另外,教师又提出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小明与奶奶去超市购物,奶奶想要买粘钩和一次性水杯。已知一个粘钩的价格是2元钱,一个一次性水杯的价格是0.9元。奶奶买的粘钩数量恰好是一次性水杯的一半。结账的时候,小明奶奶一共支付了22.8元,求解小明奶奶在超市中购买的粘钩与一次性水杯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上述两个例子问题是学生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教师在教学平台中得到了灵感启发从而设计了生活化的情境问题,不仅让学生意识到简易方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重视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好看的课件或微视频应当是教师在遇到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教学,且实际操作无法实行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如果课堂条件满足就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这样能够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3]。有的教师习惯于借用同组教师的课件,认为其他人制作的课件就一定是优秀的,但是因为没能充分理解设计者的用意和各个环节的教学安排,使得教师尽管在教学中顺利地完成了授课任务,却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关注,让学生对新知的内化与迁移没有在课堂中顺利完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圆柱体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Flash动画,为学生们展示如何将圆柱在直径上分割成两半,然后再把分割出来的两半逐渐拼接为长方体,进而得到圆柱体积实际上就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圆柱底面积与高也分别对应着长方体底面积与高。学生为此很快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运算公式。但在后续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问题:“把一个高为5dm的圆柱切割拼接成长方体,后发现得到的长方体表面积要大于圆柱的30dm2,求解圆柱的体积与表面积。”仅有部分学生得出了正确答案。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顾动画演示,却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尽管课件演示得十分细致全面,形象逼真,学生也能够准确地记忆圆柱体积公式。但是学生并不清楚在圆柱拼接成长方体后,多出来的面有几个,又是什么形状。为此,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圆柱模型,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理解拼接后多出来两个面,两个面均为长方形,为此,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宽实际上就是圆的半径,由此也让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就好比双刃剑,教师要重视且合理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成长。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正确利用和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件,积极创新和完善教学课件的制作,结合学生学情,合理安排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课堂占用的时间,并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关键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慧忠.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70-71.

[2]刘雨彤.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以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85-86.

[3]邹惠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16):53-54.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