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科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023-08-31王晓玲黄佳谢秋蓉陈倩倩江征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6期

王晓玲 黄佳 谢秋蓉 陈倩倩 江征

[摘 要]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是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全面推进“运动科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因课制宜,全面覆盖类型丰富、融入培养职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健康中国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寓于隐性的专业课教学。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高素質康复治疗学人才,服务社会,服务健康中国。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运动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福建省教育厅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健康中国视域下康复治疗学人才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FBJG20200034);2020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小学生姿势不良的矫正策略与干预实证研究”(FJJKCG20-307)

[作者简介] 王晓玲(1977—),女,山东青岛人,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运动康复研究;江 征(1975—),男,福建福州人,分子综合医学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6-0116-04[收稿日期] 2022-12-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是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运动科学”是康复物理治疗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康复物理治疗学专业二年级学生。本课程主要分为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践、身体功能动作评估与训练三部分内容。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课程团队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开展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探索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结合专业知识模块,有机融合“运动科学”课程的德育元素,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置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发展战略中思考和定位,充分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2-3]。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供给,全方位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促进“知、信、行”深度融合,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康复治疗学人才。

围绕“培养什么人”,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围绕“怎样培养人”,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临床案例,厚植家国情怀、培养职业精神,激发学生守护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围绕“为谁培养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康复治疗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

课程团队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精神,引导学生将防治疾病、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将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寓于隐性的专业课教学。

二、“运动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运动科学”包括理论课程24学时,实训课程32学时。理论课程包括6个模块内容,实训课程包括8个模块内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培养职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健康中国的思政元素,构建全面覆盖、多样丰富的“运动科学”课程思政教育。

(一)培养职业精神

重视德育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素质教育[4]。2007年提出了“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和实践,科学运动促进健康体适能。“健康中国2030”战略倡导全民健康,通过相关章节内容的专业学习,引领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家国使命紧密联系,激励学生不断提高指导民众科学健身的专业能力,使其认识到医术精湛是服务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敬业、爱业、专业精神,使其成长为对患者贴心、对社会乐于奉献爱心、怀有仁心的高素质康复人才。

(二)坚定文化自信

剖析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运动处方的认知和理解。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和太极拳等,都是我国传统养生的智慧和宝贵的遗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认同、挖掘和继承中国传统运动文化的重大价值,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建设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的文化自信。

(三)厚植家国情怀

结合2020年中国健康大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等最新研究数据和学科前沿进展。运动是健康中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力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医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引导学生在夯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专业指导者,应能够依据体育健身活动指南,科普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知识,推动慢性病管理与健康运动服务,优化健康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四)服务健康中国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提供更加科学的运动指导服务。教师组织拓宽志愿者服务,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不同群体,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一体化的运动康复服务实践,构建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三位一体”教学育人新生态。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推广运动科普宣传,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科学指导,服务健康中国。

作为人民健康的主动践行者,学生应当勇担时代使命。在实践课程中开辟知识推广空间,社会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小组活动与总结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成为本门课程教学亮点,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组织者,提高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此外,团队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互联网+”等社会服务项目作为课程思政的课外延续。

三、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运动科学”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设立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模块思政概要详见表1。在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到中小学、高校、社区、养老院等地方进行志愿者康复服务,科普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运动干预,普及科学运动理念。已经开展8年“立足校园、服务周边、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设立“爱动 I do”公众号,推广科学运动。不断完善改进,以期立德树人,服务健康中国。

四、课程思政考核评价

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是课程思政的难点,也是教学环节的重点。团队教师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学习课后资源,分组设计社会实践,开展深入社区、学校、家庭的运动康复服务实践,组织健康宣讲、推广科普宣传,为全民健身提供专业的科学指导,服务健康中国。学生需要将此项作业在线上智慧平台截止日期前提交,要求上传部分活动视频和图片、活动策划书,在公众号“爱动 I do”發布微信推文等。课中课后考核并反馈分析,促进结果向过程考核、知识向能力考核的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组织学生对课程开展多方位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5]。

五、总结与反思

立足课程特点,因课制宜,与时俱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优化组合,每节课思政元素主次结合,恰如其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或是一句话语,或是一个案例,或是一则故事,努力做到润物无声,如盐入水。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形成性评价,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今后将深入挖掘和有机融入各知识点中的思想政治内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在教学情境创设、思政元素代入等方面进一步改进。目前学生积极参与,反响较好,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今后应进一步补充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库,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上,坚持改革创新,丰富授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通过“运动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唤醒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服务祖国的赤忱之心,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更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刘军.康复类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融入与实施路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4):65-68.

[3]梁贞文,郭琪.康复治疗学本科“运动治疗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案例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67-69.

[4]黄冬冬,刘刚.传统文化融入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思考:以《习近平用典》为读本[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7):843-844+848.

[5]殷樱,冯雅丽,谭波涛,等.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与探索:以神经康复学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22,8(3):286-290.

Exploration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Sports Science f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Undergraduates

WANG Xiao-ling, HUANG Jia, XIE Qiu-rong, CHEN Qian-qian, JIANG Zheng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50122,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talents. Centering on who, how and for whom to train, the course of Sports Science promo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nd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serving society”,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comprehensive coverage and rich types and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spirit, firming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ivating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and serving healthy China. We must persistently us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o cultivate our soul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 serve society, and serve a healthy China.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ports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