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

2023-08-31丁娜

今日财富 2023年24期
关键词:融合大学生发展

丁娜

“互联网+”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就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研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机遇以及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创业就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详细阐述“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发生迅速变革,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

一、互联网+的概述

所谓的“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新的发展。“互联网+”是对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升级,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革,而且还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机遇

(一)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门槛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门槛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增加了就业的难度。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门槛,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创业。例如:通过网络可以建立企业网站、在网络上销售商品、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推广等。此外,通过互联网还可以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成功率。

(二)大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创业平台

大学生创业就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人脉等,而“互联网+”给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大学生在创业中更具优势。首先,“互聯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与其他创业者的交流,获得更多的创业经验。其次,“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创业空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类创业项目。最后,“互联网+”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总之,“互联网+”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相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创业就业效率和质量,还能推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三)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获取技术支持、提升服务质量、进行销售服务等。比如,在网上可以实现产品宣传、产品销售、网上培训等,这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招聘求职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工作岗位信息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也能够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了企业招聘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

(四)创业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解决这一困境需实施自主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就业。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市场需求等。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地提高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就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创业教育不足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创业能力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课程设置缺少从本质上对创业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往往只是片面地将其理解为一种个人技能,而没有挖掘其更为本质的内容。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不够全面。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相对比较单一,内容较为落后,并没有真正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三是缺乏实践指导。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创业实践基地,同时也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实践中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必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互联网+”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是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因此,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地去关注一些新兴产业,对其进行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和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

(三)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但是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时,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方案不科学。当前许多高校的创业就业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课程内容也不够完善,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二,教育方式不科学。很多高校的创业就业指导工作不够,这就导致大学生很难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时尚和潮流,缺乏长远打算;第三,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很多学生在进行创业就业实践活动时缺乏专业指导和正确引导。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时必须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第四,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时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四)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较多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业就业时,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及工作习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进行创业就业。

四、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策略

(一)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开放、平等、分享、协作、参与、创新的思维方式,它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养大学生互联网思维是实现“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融合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到创业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敏感性。

(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必须不断地给大学生提供新的知识,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做好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指导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相关部门、高校、地方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多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引导,做好对学生的创业培训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规律和特点,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融合式发展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资金保障

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政府要在资金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对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也应该在政策上进行一定的倾斜,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就业中。总而言之,政府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五)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环境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措施》;广东省推出了“广东技工”计划,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浙江省推出了“浙商回归”计划,鼓励浙商回浙投资兴业。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对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中。

(六)打造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系统

大学生创业就业要想实现融合式发展,必须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这个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面向高校学生的信息服务平台,另一个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为其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大众可以通过这个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来获得各种资源,为自己所需,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

结语:

“互联网+”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融合式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在“互联网+”時代,大学生创业就业必须适应这个趋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融合大学生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