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播视角下未来社区场景营造探析

2023-08-31

关键词:社区空间生活

叶 菁 俞 坚

(1.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2.中国美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9)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化进入英国城市再生的政策视域,以文化为综合手段来推进城市空间的转型升级,成为英国独特的都市治理经验(1)李丹舟、李凤亮:《英国城市再生的文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7期,第116-125页。。这种经验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与城市改造,具有一定的启示。社区的概念最早来自德国社会学者滕尼斯的《社区和社会》(CommunityandSociety)一书。他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的习俗、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和共同体(2)斐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4页。。可见,社区空间营造的本质内涵在于文化,是文化将社区居民关系紧紧维系在一起,彼此之间产生认同感,并逐渐从空间上的“社区”居住关系形成精神意义上的“社区”心理关系。过去基于单位集聚的传统社区,使居住者之间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居民文化生活方式。但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演进,社区研究更加关注现代城市社区的新现象与新问题,并慢慢开始借鉴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现代社区发展理念,探讨城市未来的社区发展路径。

2019年3月,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率先推出中国版的未来社区综合建设模式。未来社区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以文化的角度审视未来社区的创建本源,以文化场景建构的方式思考未来社区的发展路径成为必要。未来社区已经到来,人们需要剖析未来社区的文化层次与内容,并通过未来社区文化场景的设计与营造来引导未来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未来社区的文化场景构建

文化是未来社区建设的灵魂,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未来社区的文化需要以文化场景为载体,最终实现文化的外化与传递,进而从环境、空间、功能等多维度体现未来社区的价值。

(一)社区文化与文化场景

未来社区是社区的一种形态,延续着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研究的基础理论;同时,未来社区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不仅是社区的形态,更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其未来发展还在逐步的探索中。因此,未来社区的研究应适当跳脱现代城市社区原有的研究方式与理论框架,尝试探索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于社区文化的概念有多种提法。高占祥(1994)认为,社区文化是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3)高占祥:《论社区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24页。。奚从清(1996)认为,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总和(4)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页。。文化是日常的,在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头脑中。人们的思想、价值、行动乃至于情感,都是文化的产物(5)克利福德·格尔茨著, 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63页。。本文所研究的未来社区文化更偏向于延续社区文化研究中“生活方式说”的角度,认为未来社区文化是在一定的区域和空间内,多元化的主体基于共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与社会资源,参与、营造、构筑、重塑生活文化的全过程。

场景(Scene)一词既有时空的集聚概念,又有一定的精神文化意义。该词最早广泛运用于电影中,而后被用于剧团演出中,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场景作为一种无形的虚拟情景被当成传播手段,使得当前社会文化进入场景传播时代(6)禹建湘、汪妍:《基于文化场景理论的我国城市文化创新路径探究》,《城市学刊》2020年第2期,第23-29页。。场景既真实发挥着空间的指向性,又由信息或符号营造出行为与心理的感觉区域或环境氛围,并在“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情境”中延伸出契合人们文化需求的新社会图景和新行为模式(7)蔡斐:《“场景”概念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20日,第3版。。

美国芝加哥学派特里·克拉克教授提出文化场景理论,其中城市文化场景包括城市文化构成的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城市客观结构,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包含博物馆、美术馆、公园、艺术馆、艺术中心、剧院、展览馆等基础设施;第二方面是城市文化的主观认识体系,包括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个维度,真实性表现为对某一个城市文化的真实印象和真实性体验,戏剧性是个人对城市文化氛围的表达与展现,合法性则是人主动寻求和城市文化相契合的部分,在体验文化的基础上品味文化(8)丹尼尔·亚伦·西尔、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著,祁述裕、吴军译:《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第44-50页。。可见,文化场景既包括实体的空间概念,也包括虚拟的文化价值观与体验。克拉克教授的文化场景理论为未来社区的文化场景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

(二)未来社区文化场景的五大系统构想

克拉克的文化场景理论包含五个基本要素:邻里,社区;物质结构,基础设施;多样性人群,涵盖种族、阶级、性别和教育情况等;前三个元素以及活动的组合;场景所孕育的文化价值(9)转引自吴军:《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2期,第90-95页。。本文提出未来社区文化场景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公共文化空间、生活文化设施、文化实践活动、创新创意人才和文化传播系统。

1.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空间包括未来社区的住宅与商业建筑、山水景观、小区街道、公共交通空间、共享交流空间等的组合方式。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强调空间的整体文化风格、美学品质以及空间舒适度。

2.生活文化设施。未来社区的生活文化设施包括社区图书馆、剧院、体育设施、社区公园、俱乐部、酒吧、便利店、餐馆、购物街区、创意市集等。不同的生活文化设施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比如图书馆、艺术馆趋向于市民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进取,俱乐部趋向于市民的自我表达,酒吧趋向于对区域内居民的刺激开放文化表达等。

3.文化实践活动。文化场景理论强调文化消费的重要性,认为不是城市促进了娱乐与消费,而是娱乐和消费促进了城市发展(10)Svensson, Franklin C, Can Tocqueville Karaoke? Global Contrast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 Arts and Development,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6, No.10, pp.2125-2126.。对于未来社区来说,社区的发展也离不开娱乐与消费,生活文化设施只有与文化实践活动相配合,通过不同人群的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居民自发的各种文化活动,更多指社区层面、区域层面及城市层面的公共性文化活动。

4.创新创意人才。创意人才包括从事创意设计、文化教育、艺术会展、音乐创作、舞台演出、金融经济、信息互联网、法律保障及相关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他们偏向于选择具有文化包容、文化多元以及文化开放的地区聚集。未来社区具有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是这类人群最适合的栖息地;同时,未来社区也需要这类人群的融入,他们的集聚有利于社区文化公共空间的形成与壮大,带动社区的文化消费热情,加强社区的文化创新力,从生活到生产,成为未来社区的活力源泉与发展动力。

5.文化传播系统。未来社区的文化传播系统包括未来社区的传播口号、传播标识、基于新媒体的营销方阵,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号建构等。引导社区居民、周边居民与外来游客以他们自身的生活视角加入社区文化的内容生产中,并加以多平台的发布与传播。

二、基于文化圈层的场景构建

未来社区是人们共同的居住空间,覆盖了住宅楼群、绿地景观、人车行道、边界空间等地理要素,此核心区域融入了新老居民的生活,这种可以包容居住者生活全链的文化关系,可以理解为邻里文化。未来社区主要是在原社区基础上进行修复或重建,原有的地理基因无法抹去,区域的曾经和过往成为新综合体再生的原始肌理和原生骨架,因此未来社区所在的地域文化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组成细胞,城市的发展引导未来社区的产生与升级,未来社区也潜藏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肌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本文将未来社区基于地理要素分为三个文化圈层:邻里文化、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

(一)未来社区的三大文化圈层概述

1.以文化重塑为建构目标的文化核心层:邻里文化。社区的核心成员即社区居民,他们具有一定的社区特权,他们集中体现的文化内容、传播和表象是未来社区邻里文化的核心表达。未来社区的邻里文化为未来社区文化圈层的核心层,应该是一种依托生活方式而重塑的文化,包括原居民的传统生活文化和新居民的现代生活文化。生活方式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生活方式涵盖与人类生存和生活相关的劳动、政治、宗教、精神、消费等方面;狭义生活方式主要指人类日常生活,包括家庭生活活动、闲暇生活与物质消费,概括为衣、食、住、行、闲(娱乐)(11)宋立民:《未来生活方式:盲区与拼图》,《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6期,第84-90页。。因此,基于未来居民新的生活方式而生发出新的文化体系,由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构建而成,包括吃、住、行、购、健、学、玩等各方面。

2.以文化传承为逻辑推演的文化中心层:地域文化。社区地域文化是社区的历史传统文化,包括原居民长期受区域、街巷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心理活动或行为模式,为文化圈层的中心层。他们有着共同且独特的关于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历史和地理方面的记忆,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性经济、文化和人文信息。这个层面的文化有着很强的地域局限性,是形成未来社区品牌的核心地理要素和历史要素。

3.以文化复兴为创新路径的文化外围层:城市文化。社区是城市非常重要的载体,作为城市文化的组织单位,通过其内在的凝聚力、包容性、交互性以及生命力,使城市成为一个多元的、综合的、具有灵魂的物理空间。社区文化能够传承社会文化、城市文化,维护社会稳定,甚至成为城市名片。而未来社区不同于传统社区的功能,其不仅限于居住,还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区域,于是社区所在的城市文化成为未来社区文化圈层的外围层。城市文化将是未来社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未来社区是一个能留住城市乡愁记忆的地方,也是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活态细胞。

(二)邻里文化的场景构建内容

邻里文化场景强调文化价值观的重塑。在公共文化空间营造方面,强调以舒适度为衡量标准,不断贴近生活化的日常情景,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创造与改变的积极性。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强调“生活情景化”的设计理念,从居住者的角度设计符合老百姓公共生活需求的文化空间,如艺术连廊、社区花田、邻里公园、公共活动中心等;同时,建立高效的服务机制,以全新的服务方式,如网上预约、线下同步,拓展空间的服务对象,实现空间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在生活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未来社区运营者致力于将社区打造成生活化、日常化的新文化综合体,配齐吃、住、行、购、健、学、玩等基于生活全链的各类文化基础硬件设施,强调生活方式的重塑,如邻里中心、共享农场、百姓药房、社区食堂等。在文化实践活动运营方面,未来社区需策划一系列文化活动,匹配不同活动目的,有专门针对不同人群的社区文化活动,如亲子活动、老年人艺术交流活动等;也有适合不同人群参与的文化活动,如美食百家宴、社区跳蚤市场、音乐会等。在创新创意人才引入方面,通过政策杠杆和运营管理策略,积极引进创新人才成为未来社区的新居民,重塑邻里文化,构建新型邻里关系。在文化传播系统营销方面,建立未来社区的品牌传播平台,引导居住者记录生活片段并在平台上传播,包含社区特色美食、社区打卡点、文化景观、社区活动等。

(三)地域文化的场景构建内容

地域文化场景强调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在公共文化空间营造方面,则强调社区空间的整体文化风格,社区内的建筑和景观应延续当地原有的文化元素,保留区域内的历史遗存、文物古迹等文化基因,以符号化的实体构筑物呈现于公共空间,如社区遗址公园、文化碎片公共艺术、纪念广场、文化雕塑群等。在生活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强调生活方式的延续,重现当地传统生活场景或探寻较为合理的植入方式,保留传统生活习惯与作息方式,如重现个体早餐摊、自种蔬菜摊、江鲜鱼市等,根据居民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恢复式建构。在文化实践活动运营方面,更强调保留老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内容,则应建立相应的活动空间,并适时开展同类活动,有的社区在传统文化节日方面形成了固有的文化活动项目,则需要融入新的居民构成,传承并改良文化活动。在创新创意人才引入方面,将原居民百分之百回迁,原居民的家庭根基和生活习惯是未来社区的原始文化组成,也是该社区的文化基础。原居民的下一代承接了上一代的传统生活方式,对未来社区来说,是具有传统地域生活基因的创新人才,其文化交融性更强,将是未来社区中既有历史感又具前瞻性的核心成员。在文化传播系统营销方面,强调未来社区文化地标的建立,以标志性的文化构筑物或文化景观,形成强大的社区传播中心。这种基于地域文化的地标独一无二,是未来社区的显著传播因素。同时,基于文化地标可开发如明信片、钥匙挂件等旅游产品,带动产品设计、产品消费与传播,在未来社区品牌传播的基础上形成更长远的产业效应。

(四)城市文化的场景构建内容

城市文化场景强调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在公共文化空间营造方面,强调未来社区空间的美学品质,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美学要求,需考虑空间整体架构功能的合理性。未来社区体现的建筑美学、景观美学、行道美学等,应符合城市区域内的整体美学营造方向,不至于在视觉营造方面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地域文化圈层强调的文化传承与城市文化的现代融合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分歧,因此,未来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营造是对设计规划者的一大考验。本文认为两者文化层级产生极度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当存在一定美学分歧时,地域文化可采用碎片化的方式给予保留,应匹配城市文化的总体美学。在生活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未来社区对接城市文化的主要落点场景在于开放式的商业街区,未来社区不仅是社区的,更是城市的,因此承载了城市区域微中心的角色,以商业串联,将社区生活融通城市生活。在文化实践活动运营方面,未来社区可承载城市文化活动,如城市马拉松比赛的文化节点、城市文化展览的分会场、灯光嘉年华的观景地等,要求未来社区考虑城市文化舞台、观景平台、公共会场等空间布局,并形成一定的城市文化气质,以完善人们对“景”的联想。在创新创意人才引入方面,未来社区需要吸引本地游客和外来游客,引导他们成为未来社区创意的一部分,参与社区再造,如植入接待中心、社区民宿、游客创新设计工坊、访客俱乐部等项目,让更多的人群参与进来,不断吸纳城市文化创新基因,形成未来社区更为优化的文化生态系统。在文化传播系统营销方面,未来社区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标杆,因此,未来社区一方面需要可供外界识别的“形”,如社区视觉形象标识或文化符号,另一方面需要可供对外传播的“神”,如具备引领社区精神或表达社区情怀的传播口号,将未来社区文化传播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三、案例研究——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

杭州市上城区始版桥社区是浙江省第一批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针对公共文化空间、生活文化设施、创新创意人才、文化传播系统等方面进行特色化设计与场景构想。分析其在文化场景设计及构建中的探索与实践,能为其他社区文化场景营造、未来社区的设计者和运营者提供借鉴。

(一)杭州始版桥社区概况

始版桥社区包含20世纪70—90年代老旧小区、娃哈哈生产厂区、原汽车南站等区域版块,社区主要面临房屋老旧、结构隐患、设施老化、配套缺失等问题,其改造是一项高密度的“旧城中心区改造”项目。该项目摒弃“打补丁”式的修修补补,全拆重建,原拆原回,建成后预计回迁居民7 400人,引进人才1 600人。始版桥社区的居住人群主要分为两类:回迁安置居民和外来引进人才。首先,7 400名拆迁户一户不漏地住回小区,并且减轻他们在后续物业服务开支的负担,尽量维持其现有较低物管费的消费水平,由此构成了邻里文化的第一类人群——回迁安置居民,即社区的原居民。该类人群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在邻里关系上存在一定的文化共性,且具有较强的交往基础,更偏向于原社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其次,引进约1 600名人才入住,基于当地娃哈哈企业的需求,拟引进娃哈哈企业人才;基于该地块金融新城的规划要求,拟引进国际金融人才;为了促进未来社区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拟引进各类创新产业人才,促进社区的多元多维发展。该类人群实为未来社区的新居民,在生活方式上更为多元和开放,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承接性更强。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其文化场景构建也体现出一定的特色。

(二)邻里文化场景特色项目分析

1.公共文化空间管理——“分时利用”。始版桥未来社区设计了一系列可供居民自由交流的公共文化空间,如邻里中心、邻里公园、楼间公园、屋顶农场、空中长廊、共享图书馆等。社区建立“分时利用体系”(12)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课题研究小组:《上城之上,空中坊巷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项目申报方案》,2019年8月。,以共享经济的思维方式赋能公共空间利用最大化,以网络预约为手段,充分发挥空间的多功能利用价值,社区的活动用房可以在居民的预约下,分时成为共享办公、商务洽谈、主题沙龙、亲友聚会、学习辅导、集体运动等功能空间。社区积极盘活空间,以功能性点位的打造调动居住者参与公共娱乐的积极性,促进邻里交往,构建和谐、友爱、互助、团结的邻里文化。

2.特色生活文化设施——“空中花园”与“空中跑道”。始版桥未来社区为每户人家设计有错层挑高的超大面积阳台庭院,并设置植物种植区,居民可以种各种植物,实现“家家有花园”;小区外墙设置了垂直绿化带,屋顶设计“空中花园”,小区内整体绿化面积较大,实现“都市森林”的景象,这种设计体现了现代都市社区的田园生活文化场景。同时,该社区设计了一个完整的低碳生态系统:通过集中的垃圾处理设施,将居民的餐厨垃圾变成肥料再分给居民,通过光伏发电、集中供冷供热、雨水收集、自动灌溉等构建一个自循环的低碳居住场景。这种基于生态、低碳的居住理念几乎匹配小区所有类型的居住人群。该社区设计建设“空中跑道”,以社区建筑为依托,贯穿三分之二的社区区域,且联通社区步道与周边步道,在社区内规划自行车专用道,配置智能健身绿道、全息互动系统等智能设施,营造时尚智慧、绿色低碳的健身文化场景(13)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课题研究小组:《上城之上,空中坊巷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项目申报方案》,2019年8月。。

3.人性化出行空间策略——“立体联通”与“智能出行”。始版桥未来社区联通婺江路沿线地下空间、城站东通道,居民可以通过地下通道直接从小区步行到地铁站。考虑人们不同的换乘需求,注重地铁、公交、共享汽车、单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接驳点的相互搭配。同时,建立全自动停车库与智慧共享停车系统,为居住者提供停车、取车、支付等方面的智能操作。以上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各类人群提供智慧、便捷的出行体验场景,符合老百姓公共生活需求,是交通空间层面融入邻里生活的策略体现。

(三)地域文化场景特色项目分析

1.文化传播精神重建——“始版文化”。始版桥社区的“始版”就是因毕昇在杭州发明第一块胶泥活字印版而得名。始版桥,位于原杭州贴沙河之流上,始建于明代。毕昇祖上原籍是湖北英山县,家庭贫寒。幼年时,他跟随家人避灾逃荒,一路流落到了杭州,住在始版桥这一带,因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后人将此地取名“始版”。“始版”二字本身就包含了该地的文化起源,为此规划明确社区特色文化主题为“始版”,意为创世版本,反映了传承融合、开放创新的文化精神。社区传承和创新始版文化,打造“开放、复合、创新、和谐”的文化精神,适用于未来社区精神的对外宣传(14)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课题研究小组:《上城之上,空中坊巷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项目申报方案》,2019年8月。。

2.文化遗存空间复兴——“邻里公园”“纪念小广场”。以文化遗存和功能复兴的手法重现与延续地域文化基因。在杭州望江街道始版桥一带,原本有罐头厂、烟囱、锅炉房等充满市井气息的元素。设计者结合娃哈哈老厂房保留的烟囱,打造中心“邻里公园”,保留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娃哈哈老厂区设施,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雕塑群及相关的历史景观提升始版桥公园的内涵,保留并传承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历史文化,在公园中重修一座微缩版的桥,作为古代匠心文化的标志;将汽车南站的旧址变成南站“纪念小广场”(15)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课题研究小组:《上城之上,空中坊巷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项目申报方案》,2019年8月。。

3.传统生活方式再现——“屋顶农场”“菜食场”。始版桥一带最大的地域生活方式便是菜担文化,昔日的望江是杭州城南的“菜担儿”,城南人买菜要去望江门,菜农们采摘精心种植的新鲜蔬菜,到集市上售卖。未来社区设计者通过新一代“菜食场”的构想,设计食物的自产自销模式,在城市现代社区空间内延续这种“菜担”文化。社区在楼顶开辟种植地,规划“屋顶农场”,供有自耕自厨爱好的居民认领耕地种菜,如果蔬菜产量较多,可以拿到社区内的“菜食场”卖给邻居,也可供小区其他居民消费,不仅重现望江门外“菜担儿”的旧景,更是升级了原有生活方式。这种开放街区模式不仅包含了菜品交易集市功能,而且能让居民享受现代都市生鲜市场现选现吃的生活体验。

(四)城市文化场景特色项目分析

1.城市窗口生活空间营造——“开放商街”“线上购物”。始版桥社区对于杭州城市来说,是老一辈杭州人生活的重要位置。而今由于杭州城市的快速扩张与发展,钱江新城、湖滨商圈等地逐步成为现代人常去的地方,望江旧城中心区的地位逐渐式微。因此,始版桥未来社区担负着重振城市街区的功能、复兴旧城中心区地位的使命。设计团队在社区内配备充足的日常生活商业店铺,设计主楼1—2层为全开放的底部商业街巷,打造“五分钟生活圈”接轨城市生活。以未来社区的开放空间来承接城市的小范围商业空间,并逐渐实现功能扩展,建立城市区域性副中心,始版桥的创新思路之一。如今,网络购物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新特点,该社区考虑物流配送问题,设计智慧物流系统,在高层建筑地下室设置物流分拣中心,高层建筑中设置垂直物流管道,通过智能化物流送达居民家中。这既为偏好线下购物的居住者提供了消费体验场景,又为网购爱好者营造了安全便利的收件场景。

2.金融文化公共空间规划——“金融场景”。在城市的区域规划当中,始版桥地块及周边规划建设为“望江科技金融城”“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示范区”,这种明确的金融定位要求区域建设高端化、国际化、服务化(16)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课题研究小组:《上城之上,空中坊巷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项目申报方案》,2019年8月。。在规划设计中,始版桥未来社区着重考虑居民的日常居住功能,也需要承担城市发展的重任,在金融人才公寓、金融商务配套、金融俱乐部空间营造等“金融场景”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与规划设计。这是对区域规划和城市定位的尊重与回应,在空间营造、功能重置、特色呈现等方面承接金融商务的特色发展需求,与传统的社区营造完全不同。始版桥从一个文化名区、工业历史区、交通要地,最后演变为国际金融城,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匹配城市发展诉求的过程,也符合杭州城市开放、融汇、创新的文化特性。

3.社区形象符号设计与传播——LOGO征集。杭州是著名的生活品质之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始版桥社区作为城市的组成细胞,是城市宣传的一张名片,是城市生活的一种表达,也是城市旅游的一个目的地。始版桥未来社区于2020年6月对外发布LOGO征集令,围绕社区主题,以期形成具有创意性、标志性且能充分展现项目特色的形象符号。一个社区具有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具象化的表达、LOGO形象的设计聚焦社区的IP,体现社区的文化态度与品牌理念。而后又以征集令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关注其事、传颂其名,又体现了始版桥在城市文化场景建设中的营销思路与宣传理念。社区在规划之初即以整体对外营销的思路,逐步开展文化场景的价值观构建,是一种城市文化建设的思维方式。

四、结 语

社区服务居民,需要邻里文化;社区从属于周边的环境,也需要地域文化;社区是城市的组成单位,更需要城市文化。文化不能拘泥于过去,需要传承,文化不能浮游于念想,需要场景,文化不能于止步眼前,需要传播。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依托文化场景,综合建构的公共空间、生活设施、实践活动、双创人才和传播体系等,是未来社区空间设计、生活营造、文化复兴的根本。

未来社区是面向未来的,也是溯源过去、依托当下的,是一脉相承的,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它营造的是一个鲜活的承载人生活的地方,有温度、有情感、有文化、有功能,因此,无论是前期规划、具体设计,还是后期的管理运营、营销传播,都应该以文化为主线贯穿始终。同时,也需要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大环境,分析未来居住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路径和生活内容,紧密围绕居住者的生存利益和生活共性,思考多层文化关系和文化表达。根据不同的文化圈层特征,提前勾勒并策划文化场景的具体内容,进而考虑空间的设计与营造,最终延伸至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商态、动态等全方位的综合考量与规划,把握 “场”的多变性与未来感,营造“景”的舒适性与想象力,为未来社区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与源泉,最终实现未来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社区空间生活
社区大作战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