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进课堂在“食品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23-08-31王丽句荣辉杨洋汪长钢朱丽洁刘丽
王丽,句荣辉,杨洋,汪长钢,朱丽洁,刘丽
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北京 102442);2.北京华制认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 100193);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职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内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一门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充分提高食品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主义教育中,不应只体现在政治课的讲授中,而应该渗透到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融入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过程中,构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完整培养教育体系[1]。
食品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观点与精神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大国三农”情怀的培养,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理念,具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的创新人才[2]。
“食品化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分析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性质特性,以及它们在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影响的情况[3]。“食品化学”是学生接触食品相关内容的第一首要课程,是对食品专业认识的第一个主要引导课程,是所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必须开展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教育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食品行业的认识,决定着学生未来从事食品行业的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对一名未来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诚实、守信,具有工匠精神,具备食品安全检测、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社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4]。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入“食品化学”教学中,将实现更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对“食品化学”课堂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针对思政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
1 挖掘“食品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中直接讲解思想政治内容,不仅偏离专业教学内容,也无法让学生接受,因此如何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是关键。如给学生介绍水分的保持与去除章节时,提出为什么水分对食品加工、贮藏、流通过程中会对食品品质特性产生影响,在学生思考时,结合日常生活中苹果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过程中品质特性的变化,冻肉解冻过程中血水流失的现象等常见现象,逐一给学生讲解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水分与食品的结合影响因素、食品的干燥技术等,并把传统的腌制、晾晒等工艺,现代的低温贮藏技术、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融在其中,将学生思考古人的智慧、现代的科技发展融入其中。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让课堂变得有内容、有思想、有深度。在讲解食品中矿物质时,介绍食品中的矿物质来源包括大气、水、土壤等,使得植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可以合成人体生长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素,同时在有益物质获得的同时,也会由于汽车尾气、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原因导致食品中含有重金属,导致人体中毒现象,同时把我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治理进展进行介绍,让学生理性、科学地看待环境污染问题,并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1.1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工匠精神”在食品领域主要体现在食品标准化生产工艺的把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的精细化使用等,即对每一个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检测指标的每一个检测环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5]。
1.2 提倡绿色环保意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食品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好试验方案,减少试剂的浪费,同时将食品加工类课程的产品作为检测的原材料,另外注意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减少耗材的使用。
1.3 加强安全教育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实践过程中包括化学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器皿及尖锐耗材的使用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等,如有操作不当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要求穿白大褂,每台仪器设备使用之前要明确基本操作顺序,熟悉操作要点,时刻让学生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操作的习惯植入学生心中。
1.4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实践过程中要使用到烧杯、移液管、容量瓶等器皿,紫外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等仪器,数据分析过程包括试验重复性、标准曲线的准确性等,要求学生会使用每种器皿和设备,保证每次使用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同时又要保证试验台面的整洁。
2 创新教学模式
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中要求专业教师结合学科特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明确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6]。因此,针对“食品化学”课堂专业内容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一是要挖掘传统教学内容中的思政题材;二是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三是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四是要充分利用课后拓展提升;五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这5种方法带领学生感悟食品知识,掌握食品知识技能,提高思想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2.1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化学”课程的讲解有机结合
孤立的“食品化学”课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单调而又唐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满堂讲解“食品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开展教学实践,又显得枯燥无味,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结合,才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思政进课堂”不是单纯地讲解思想政治知识,而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抽象的思政理论赋予具体的专业内容中,进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食品化学”所涉及的蛋白质、淀粉、脂类等内容,教师可通过测试题目、讨论题目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挖掘知识内容内在的道理。通过“食品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获得食品领域相关思政知识,在知识学习和案例问题解决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三全育人”和课程育人的目标。
2.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法,将难理解和理论性强的思政内容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解决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入耳、入脑和入心”的目标。作为职业院校,“食品化学”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理解、方法运用为主要目标,以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最终发展目标,将思政、知识、技能贯通融通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法。如食品添加剂部分介绍从事食品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时,应注意培养学生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者需要屏住食品安全底线,保证食品的品质,不要受外部少数条件影响,需要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分组讨论法、案例导入法、互相点评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如: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介绍食品添加剂、列举食品添加剂相关的作用及了解到的食品添加剂在给人民正常生活带来的优缺点,采用学生课前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课上教师利用典型问题导入法,播放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食品添加剂的优缺点,食品添加剂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有何作用,国家针对食品添加剂的管控点在哪里等;课后讨论分析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好相关内容的产品加工,如香肠加工过程中是否添加亚硝酸盐对不同产品的影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认识正反两面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态度。
2.3 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课”的概念,认为没有一成不变、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有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方法和手段。“微课”是通过用音频、视频、动画和图片等讲解知识和技能点,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随时学、随时问的平台,构建线上学习互动练习。如关于食品中多糖中淀粉的介绍时,课前教师可以在学习通平台发放关于淀粉的基础知识点,关于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质量控制、安全检测等与食品化学密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视频中的知识点、观点和价值观。课上针对课前学生在学习通平台发表的观点,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后学生通过网络相关案例的查阅、食品伙伴网关于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生的社区服务等工作,将所学习知识内化为思想意识层面的认识,外化为自觉遵守行业规则,同时将所见所闻发布在学习通平台上,全班同学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最终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提高。
2.4 课余时间推送正确人生价值
新媒体的出现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可以方便、快捷地接触到各种图片、视频、新闻等。教师可以借助新渠道、新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通过微信、企业微信、学习通等平台,给学生推送一些有趣、生动、当下的热点话题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内容,如新冠感染疫情让学生理解到微生物在不同宿主上的存活时间、杀灭方式,不同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病毒或毒素,同时对于我国的疫情情况,国家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不顾一切代价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让大家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我国社会主义职业的发展,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5 技能比赛促进教学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世界级面包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食品化学在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控制及食品品质改善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中接受思政教育,通过这些比赛,让学生映射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能够促进学生平时有意识地积累食品相关的通用知识,扩大各领域的知识量。
3 通俗化教学内容
3.1 将知识内容赋予鲜活的实际案例
基础内容具有理论性强、相对抽象等特点,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对教学语言进行通俗化,即在基础理论内容的介绍过程中,不能走高大上的路线,要接地气,让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即将思想政治教育通俗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理论内容知识的讲解相得益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食品化学”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和思辨力的练习,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案例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肾结石”事件中介绍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对数百万家庭造成的伤害,提出了明确食品组成和检测出食品成分的重要性;2017年“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中介绍我国多批次花生出口荷兰、希腊、保加利亚、英国等国家被拒入境,旨在提高学生对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品质特性的控制进行关注,提高学生的食品质量控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分析回顾事件的缘由,让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知识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通过这些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同时向学生介绍食品添加剂等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改善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学习“食品化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更能将相关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切实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能依据食品化学的基础知识,完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学生对食品领域的认可,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食品生产加工与安全检测人员是一个责任重要的职业。人们是否能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与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密切相关。所以作为“食品化学”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如在介绍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时,介绍牛奶中的蛋白质总量的测定方法是凯氏定氮法,该种方法只能测试出食品中氮元素含量的多少,而不知道该氮元素的来源是什么,到底是蛋白质中的氮还是其他物质中的氮并不清楚。因此导致成千上万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的现象。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让学生思考到由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不清楚牛奶中氮元素的来源,而忽视可能存在的外来物质的添加,进而导致产生严重的后果,通过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作为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责任重大,让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警钟深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人员”的梦想,“变被动为主动”[7]。
3.2 思政思想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实验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的课程思政承载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过程,其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更容易显现出来,同时也更容易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践课程中,给学生介绍实验室安全问题,试验实训技能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敬畏与遵守、生命、环保、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具体试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针对试验内容、试验技能、试验结果进行发现与质疑,培养学生探索真理,客观、严谨、科学观,训练创新思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8]。
如食品中水分测定的试验中,涉及反复称量铝盒和样品至恒重,依据公式计算水分,通过3组数据的重复性情况,确定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小组成员之间的良好分工合作、试验数据的准确记录、试验步骤的充分完成、试验结果的如实撰写、试验数据的正确分析等内容,在这些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试验技能的操作能力、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实记录原始数据的诚实守信原则、实验室卫生情况的清理意识等方面,教师需要全程进行指导和引导,树立学生的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品格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校外综合实训提高社会责任感
校内教学为第一课堂,校外综合实训为第二课堂,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实践操作类教学环节较多,让学生走进乳制品、肉制品、焙烤类制品的生产车间,深入了解生产实际状况,结合理论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企业实际生产技术人员、车间工人等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科学性,实践操作的客观性,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全局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经验,为服务“三农”做贡献。
4 结语
思政进专业课堂在于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的有机融合,不突兀,不说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进课堂不仅只是进入课中的课堂,在课前、课后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举足轻重,任重道远,而“食品化学”的学习是一名食品专业或者未来从事食品行业的专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入“食品化学”的教学课堂中,不但不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对知识、技能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适当融入德育元素,浑然天成,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灵得以升华。将食品化学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