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版”的未来

2023-08-30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林青霞白先勇牡丹亭

王悦阳

癸卯盛夏,苏州昆曲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赴港,在香港戏曲艺术中心大剧场,三晚九个小时座无虚席,热情依旧。暌违香江十余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几乎依旧是原班人马,在这颗东方明珠重放光彩,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连看三天演出的华人影坛传奇“女神”林青霞盛赞:“尽管这戏首演至今已近20年,但台下的我依然感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青春、美丽、古典,表演上也更纯熟了。”面对赞扬,女主演沈丰英坦言:“二十年来我们从青年演员逐渐成熟,原班人马几乎还都在一起演出。有时候我们也很受伤,一些批评的声音非常不客气:你们都这岁数了,还叫什么‘青春版?那时候,真的很难过,会质疑自己......”青霞听罢,大抱不平:“怎么会?只要还是你们原班人马演出,就依然是‘青春版。‘青春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神,也是以白先勇老师为首的一群文化精英,为昆曲传承复兴所探索的道路,只要坚持下去,昆曲永远是年轻的!”

林青霞与青春版《牡丹亭》主演沈丰英、俞玖林在半山书房欢聚。

青霞的话引人深思,究竟何谓“青春版”?是年轻靓丽的演员?还是现代精致的舞台?是去芜存菁的文本?还是守正创新的艺术?都是,又不全是。归根到底,是对昆曲艺术“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的严谨创作精神与深刻文化态度。

自白先勇先生发愿排演青春版《牡丹亭》以来,至今足足二十年,首演也已十九年。这不短的岁月中,昆曲的受众面更广了,年轻观众的比例更高了。在此期间,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带着古老的昆曲艺术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还走进各大高校传播文化的种子,同时更积极走出国门,在美国、英国、希腊等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华文化的自尊自信。

成绩背后也必须看到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与现状:青春版《牡丹亭》所倡导的“昆剧新美学”至今还是昆曲界的个例,未能产生更大的文化效应,这与白先勇先生之前“做一个范本,希望引起昆曲界更多共鸣”的初衷相去甚远,因而尽管全国昆曲院团都有各自版本的《牡丹亭》,但论及文化影响力、市场号召力,依旧是“青春版”一枝独秀。但与此同时,青春版的主演们由青涩年华逐渐走向成熟中年,作为艺术指导的老一辈艺术大家如张继青、华文漪等则相继谢世,她们身上精彩绝伦的艺术也随之而去,未免令人唏嘘惋惜。加之原本集结自各方文化精英的主创团队也逐渐老去,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十年来积累的青年观众又难免沧桑更迭,新一批年轻观众亟待培养......诸多问题,颇为严峻,归根到底一句话,“青春版”的未来,何以为继?

其实,正如林青霞所言,“青春”无关演员的年龄,无关剧目演出时间的长短,关键在于既尊重剧种本体文化特性,又能结合时代审美文化特质而产生的精准、细致、独到的“昆剧新美学”思想与艺术风格如何得到更大的关注与认可。在这一点上,戏曲界目前仍缺乏应有的重视与回应,不免有些“买椟还珠”的遗憾。与此同时,以青年演员带出青年观众的理念,也应继续坚持,一方面是刻不容缓的抢救、继承前辈艺术家(如今都已是耄耋之年)的绝技绝活;另一方面更要通过对青年演员的大力培养扶植,使“青春版”以更年轻的姿态与面貌传下去,以吸引新时代的青年观众群体。

明年,将庆祝二十岁生日的“青春版”《牡丹亭》,更将迎来第五百场演出,希望这朵玉茗堂前的“白《牡丹》”,能借着时代的东风,老树新花,再绽光华!

信息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

近日,“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从文艺复兴的拉斐尔、巴洛克的鲁本斯、洛可可的华托、现实主义的库尔贝到印象派的马奈、梵高,直至现代艺术布拉克、马蒂斯、康定斯基、夏加尔、欧姬芙、怀斯……70幅来自近70位艺术大家的绘画杰作云集黄浦江畔,展覽以八个空间梳理自文艺复兴至战后的“西方美术史”。

猜你喜欢

林青霞白先勇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白先勇与《红楼梦》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亦刚亦柔林青霞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
林青霞:成也琼瑶,败也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