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信网络诈骗,越说越沉重

2023-08-30应琛

新民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缅北缅甸诈骗

应琛

电信网络诈骗,是个越说越沉重的话题。最近,尤其热门。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孤注一掷》中,对于境外诈骗团伙凶残的展现,可谓相当赤裸。面对那些被杀猪盘骗出国,不服管教的“猪仔”们,犯罪分子会对他们拳打脚踢,挑他们的手指甲,甚至用电棍去电击,直到他们被虐待成“听话的诈骗工具”。

而现实,只会比《孤注一掷》里演的还要可怕。

这两年,利用高薪诱惑将人“骗”去东南亚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新闻屡见报端。这些人的遭遇令人毛骨悚然。而背后的真相,也绝非如此简单。

可以说,在网絡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规模庞大的黑灰产业密切配合下,电信网络诈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分工链,从信息买卖、实施诈骗到分赃销赃,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大数据和AI技术的辅助。

钱不值钱,命更不值钱

现在距离幸卫林回到国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他的腿在阴雨天还是会疼。这是他从缅甸东部妙瓦底的电信诈骗集团逃跑时摔断腿留下的后遗症。

在抖音上,幸卫林将他的账户名改为了“幸卫林-贵视旅游创始人-反诈亲身经历宣传”,除了做老本行旅游、直播带货,还有很多视频是关于他被绑架到缅甸做诈骗的经历。他说,希望能用他的亲身经历来警醒、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不再受诱惑,不再去轻信别人,避免去经历同样的事情。

事情还要倒退回2022年9月。

在去昆明出差的火车上,幸卫林认识了自称搞旅游的同行“杨飞”,后者聊到泰国的旅游市场,一下勾起了幸卫林的兴趣。想到疫情之前,自己公司开发过的不少泰国旅游路线生意都非常好,幸卫林判断,一旦政策放开,出境游的生意一定会大火。

之后的一个多月,对方又多次电话邀请幸卫林到泰国考察。于是,9月21日,幸卫林从香港转机抵达泰国,对方主动提出到机场接机。架不住热情的他跟着上了一辆泰国牌照的丰田越野车。

车上除了女司机,还有两个说普通话的男人。对方随即热情地递来一瓶水。喝完之后,幸卫林慢慢地睡过去了。“再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我在一条船上,旁边有4个男的。我的物品还在,用翻译软件问他们,他们啥都不说。”幸卫林说,在船只靠岸后,他通过手机地图软件定位,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缅甸。随后,他又被带到一个园区。他这才知道,这里就是近几年在国际上臭名昭著的妙瓦底。

从2010年至2019年,东南亚各国的网络诈骗集团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出国从业,多为十几岁到30岁的年轻人。但在2018年后的国际联合执法行动和疫情影响之下,东南亚网诈产业面临严重的“用工荒”问题,从而刺激了绑架、人口贩卖犯罪的加剧。幸卫林这样的“大龄人士”也进入了被绑架、用工的范围。

而妙瓦底,因为地方军自治,缅甸中央政府无法管辖,这里成为继缅北之后,一个新兴的网络诈骗、毒品贩运、洗钱、人口贩卖的“犯罪天堂”。最近两年,妙瓦底的“KK园区”受到国际刑警组织和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被称为“猪仔地狱”“死亡终点站”。

“其实每个园区都差不多凶残。”沿河的20多个码头,每个码头都有若干园区,幸卫林在位于11号码头的园区。

等了几天,幸卫林终于见到了“老板”,一个操着东北口音的年轻人。对方把他带到一栋办公楼的二楼,只见一排排的电脑前,乌泱泱地坐了好几十个人,每一人身旁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手机。

老板介绍幸卫林是自己花了30万元买来的,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好好在这干诈骗,要么找两个30岁以下的中国人过来,就能放他自由。

接着,幸卫林被一位“主管”带走,对方给了他22台手机和一本用来学习的话术。他说,园区被控制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在正常上班的被叫作“狗推”,一种长期没有开单被不同公司卖来卖去的被叫作“猪仔”,“老板会给我们洗脑,反正都不被当人看待了,就不需要有良心了”。

但幸卫林实在不想干就找到了主管,“主管说不想干的话,每天要挨10棍打,并且一天只能吃一顿饭”。那一天,幸卫林第一次挨打。

后来,他又壮着胆子找到老板,希望对方把手机还给他,他可以让家里人凑钱替他赎身。岂料老板微微一笑,打开保险柜拿出了他的手机,接着从茶几下面拿出一个铁锤,一锤就把手机给砸烂,并威胁说 “现在是砸你手机,再敢和外界任何人联系,下一步就敲你的膝关节”。

幸卫林与当地武装力量合影。

幸卫林被吓傻了。他的“同事”中,短的干了3年,长的干了9年。他们告诉幸卫林,这里没有放人出去的先例,逃跑更是别想了。

“一旦逃跑失败,轻则打断腿、关水牢,再被卖到别的地方,严重的可能面临活埋,甚至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被割器官。”幸卫林说,在这里没有交赎金放人一说,人命更是不值一提,“直到榨干你的最后一丝价值”。

之后,幸卫林表面顺从,心里却始终有一个信念——一定要逃,就算是死也要死回中国。2022年11月13日,他私藏了两部工作手机,趁着天没亮,从5米高的围墙跳下,逃出园区。但跳墙导致他全身多处骨折,举步维艰。

眼看着天光变亮,幸卫林看到了一对路过的本地父子。本想花钱让对方送自己离开,但没想到又被他们卖给了当地的黑警。几经辗转,黑警把他交给了一伙缅甸军队武装。一个被称作“将军”的人准备将他再次卖给诈骗园区,但因为他年纪大、身体多处骨折未愈,始终没能成功卖出。

《缅北归来》系列融媒体报道不仅仅在家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广西、四川、贵州等多地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积极和家属对接,为家属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跟他谈判,说可以交赎金,之后可以回来在他的地盘投资。”幸卫林借来卫兵的手机,从网盘里下载了他以前风光时的照片和视频,极力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实力的人。为了体现诚意,他又让家人转了8万元钱过来,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

幸卫林和将军的合影。

在他反复的述说之下,将军最终同意将他送回泰国。在走之前,幸卫林还要求和将军、士兵合影,理由是为了回来的时候方便联系,免得被缅甸其他人为难。

2023年1月5日,在泰国移民局监狱滞留数十天后,幸卫林通过国内相关部门协调,成功返回国内。

幸卫林称,他能逃出来很大程度是因为运气,希望国内广大同胞不要相信境外高薪招聘,“去了就相当于踏上不归路”。

一直以来,幸卫林这段经历不断被人质疑真实性。他坦言,也因此经常收到网友的私信。有人提出,在和将军士兵合影时,他为什么在笑?幸卫林的解释是:“当天,将军终于松口同意送我去泰国,我看到了回国的希望,这不值得我发自内心的开心吗?”

还有人认为,整个故事都是幸卫林编造的,他本来就是从事诈骗的人员。对此,幸卫林略显无奈。在最近的一次回应视频里,他表示:“我接受了两级部门和我们老家大队的审查。我相信,如果我有任何问题,我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开直播。”

首次零赎金放人?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驻缅大使馆一共发布过两次与解救相关的消息。一次是在4月6日,中国驻缅大使馆营救出一名被诱骗偷渡至缅甸掸邦大其力的中国公民。一次是在5月15日,中国驻缅大使馆营救出多名被以“高薪聘请”为由诱骗至缅甸妙瓦底地区的中国公民。

事实上,因为跨境执法相当困难,政府部门很多时候有心无力,因此赔付几乎是现在被困缅甸电诈公司人员回来的唯一方式,并且“花这个钱能回来,都是万幸”。

日前,“90后女记者卧底缅北诈骗集团救回6人”一事儿突然引爆——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为了揭露缅甸非法偷渡和电信诈骗等行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长达120天的卧底调查。这次深度调查的相关节目——《缅北归来》播出后,引发轩然大波。随后,又有“下架视频换放人”等情节,让此事成为了7月最热的社会新闻,多个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4.3亿网友揪心关注缅甸受困者的处境和卧底记者的安危……

《新民周刊》记者联系上了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缅北电诈报道团队。报道组由4名记者组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市大先生”。 为确保90后卧底女记者的安全,报道组成员以“都市大先生”的称呼讲述了幕后故事。

河南廣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采访缅北电诈受害者家属 (受访者供图)。

6月份以来,河南广电都市频道播出《边境“蛇”影》《缅北归来》专题节目,引起极大轰动。报道组在跟进后续采访时,每到一处,当地关注度很高,为了确保采访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一般不透露具体的城市与位置”。

关于卧底缅北的故事源自多条电信网络诈骗的线索。河南都市频道经过反复斟酌、慎重研判,决定派出记者和诈骗团伙进行较为密切的接触,彻底揭开背后真相。“出发前,我们没有告诉家人要去做什么,只是说,自己要出趟长差。”都市大先生表示。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4名记者兵分三路,以赴缅甸务工者和招工中介的双重身份,奔赴多个地点进行调查、卧底,完整记录了诈骗团伙怎样将人哄骗到窝点,如何进行洗脑,以及如何实施电信诈骗的全过程。

“当时,我们是通过网上联系了一些在缅甸高薪招聘人的卖家,确定之后,他们就把我们的信息给边境上的蛇头,蛇头再联系我们,给我们订机票到边境,蛇头带我们走小路来到边境线的检查关口,然后带我们去边境线的‘安全屋,他们就是从‘安全屋带人出境的。”都市大先生如是说。

从见到蛇头起,整个过程都被蛇头控制,手机一上车就被没收,每走一步,都会被盯着,这个时候想逃跑已经没有机会了,最后报道团也是通过别人帮助脱身。

《缅北归来》系列融媒体报道不仅仅在家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广西、四川、贵州等多地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积极和家属对接,为家属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7月14日,都市大先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诈骗集团和河南开封的小朋家人取得联系,称只要将采访视频删除,就可以放了小朋,否则将把小朋埋了。情急之下,为了小朋的安全,经过商量,频道将相关视频删除,诈骗集团也在半个小时之内将小朋送到了打洛口岸国门附近。

7月23日,在拘留罚款后,小朋终于安全返回家中,至此小朋已经离家近4个月。“这也是缅甸诈骗集团首次0赎金放人,也意味着我们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反馈。”都市大先生表示。

截至7月25日,报道团队收到了1200多条被困缅甸相关求助,已有6名被困者通过频道的报道直接或者间接地被营救回国,其中有两名被困者属于“零赎金放人”。他们大多是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目前都顺利回到了家中。

由于相关要求,4名卧底记者如何进入缅北电信诈骗团队,又如何脱险的细节没有向外部透露。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女记者年龄问题、采访是否真实。但不管怎样,此事都助推了对“缅甸诈骗”的热烈讨论氛围。对于反诈,颇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拉满感”。

" 重金求子" 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电信诈骗类型。

如病毒般蔓延全球

诈骗之术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常见的侵财类犯罪形式之一。明万历年间,张应俞编写的《新刻江湖杜骗术》中记载的“冒官行骗”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的雏形。

而现代意义上的电信诈骗,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现。当时他们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发放传单和使用“王八卡”电话(冒名申请的电话卡)的方式,以中大奖、交税款为套路,在被害人汇出第一笔钱后,诈骗集团再以律师费、手续费、公证费等名目,一次又一次要求被害人汇钱,直到被害人醒悟或钱财被榨干为止。由于电信诈骗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劳而获的金额相对较大,因此很快就成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犯罪形式之一。大批不良分子,甚至是曾经拥有良好工作的人都纷纷加入。

据台湾地区警务部门统计,1999年台湾岛内诈骗案件数4262件,2000年即增加到7000件,2005年更是猛增至4.3万件,诈骗金额也由1999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5.9亿元。

差不多在2008年前后,这些师从台湾系的诈骗团伙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他们以宗族乡里联结而成,呈现地域性特征,逐渐发展成一张颇具规模的诈骗版图。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犯罪手法,比如说广西宾阳QQ诈骗,广东电白“猜猜我是谁”诈骗,江西余干重金求子诈骗……

“当时全国公安机关就针对这些不同的重点地区、诈骗类型、诈骗团伙进行打击,这一批人后来转移到缅北,现在说实话国内的窝点已经很少了。”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反诈研究团队成员谢玲曾在接受央视《新闻调查》的采访中表示。

诈骗集团在2009年之后开始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建立新的诈骗基地,触角遍及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转战东南亚,就是利用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的壁垒,来达到逃避打击的目的。

其中,最突出的聚集地当属缅甸北部。缅北接壤云南,当地说中文,使用人民币,通信设备甚至不需要国际漫游,直接使用国内三大运营商,种种条件为诈骗团伙建立窝点提供了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与印象中诈骗分子都是用高薪把人骗去东南亚相反的事实是,受害人中有接近八成是自愿前往的。全球反诈骗组织GASO在营救回来的受害者中发现一个共性:他们的确是被高薪工作吸引,但大部分时候,并不是诱骗。有相当一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将去东南亚从事什么工作。

幸卫林也表示,园区吃喝嫖赌场所都齐备,“很多人就此腐化”,种种原因下,他所在的公司里最后只有20%的是被迫从事电诈,其他80%的人是心甘情愿在做。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警方与东南亚各国合作打击犯罪的力度逐渐加强,使得诈骗集团又进一步向非洲、中东地区和大洋洲、美洲等地扩展。總之,只要网络条件好、入出境审查不严格、生活成本低、治安混乱的国家,诈骗组织都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如病毒般蔓延到全球六大洲。

此外,外籍电信诈骗集团主要是西非裔,他们之前主要是针对英美等发达国家实施电信诈骗,通过邮箱植入木马和国际婚恋网站等方式作案。若不是因为语言障碍,西非裔的诈骗犯们可能早就“入侵”中国了。但其实,之前在国际交友网站上,他们已经盯上了有经济实力又想“钓洋鬼子”的年轻女子。上海警方就曾接到过一名武汉籍女子报案,称被“阿拉伯酋长的儿子”骗光了所有钱财。

道与魔的博弈

2012年之后,随着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诈骗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伪基站、盗取QQ微信等方式进行诈骗。

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骗子可精准地找到被骗者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职业、爱好乃至最近关注的事物、当前的状态。山东的“徐玉玉被骗死案”及北京的“清华老师被骗千万案”即是如此,骗子知道徐玉玉申请助学金的情况,骗子也知道大学老师进行过房产交易。

尤其像缅北这样的诈骗者聚集地,更是团伙协作、各司其职、环环相扣,剧本越来越专业,对象越来越精准。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粗略统计,从2011年起,大陆电信诈骗案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0%以上。诈骗金额平均每年都在百亿元人民币,2015年更是暴增至两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足见诈骗业之繁盛。

去年“缅甸网红李赛高真实身份是缅北诈骗团伙”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

另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表明,2020年,25%的网络诈骗都是“精准出手”——在获取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后,针对性地实施诈骗。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诈骗引流手段不断翻新,诈骗分子改变了以往点对点拨打电话、添加好友等形式,通过网络广告、“网红”视频、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方式宣传引流,其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也极易让人受骗。

“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铁律在任何时代都成立,遇事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质疑非常重要。尤其是涉及个人财产的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

许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序也层出不穷,甚至包括变脸软件和“一键脱衣”等应用程序。

到付快递成诈骗新渠道。

去年2月23日,关于“缅甸网红李赛高真实身份是缅北诈骗团伙”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原来短视频平台上名为“贵定公安”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百万网红李赛高唱歌的视频,并且还在视频中提醒网友:“缅甸网红李赛高真实身份是缅北诈骗团伙。”据悉,“贵定公安”是贵定县公安局的官方短视频账号,此次发文等于是“实锤”了李赛高的真实身份。警方表示,这么做是为了广大网友不再受到该团伙诈骗。

到了今年,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持续火爆,随之而来的法律、安全与伦理挑战也越来越大。中国多地爆出“AI诈骗案件”。先是内蒙古包头警方发布消息,4月20日,福建省一知名企业家遇上了“高端”骗局,对方通过AI换脸和拟声,佯装成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致其被骗走430万元。后有安徽安庆公安透露,诈骗分子使用了一段9秒钟的AI换脸视频,骗取安庆一男子132万元。

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平晟律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过去的电信诈骗多半是通过文字信息伪装成熟人,或通过电话伪装成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但在AI声音模型技术辅助下,骗子可以很轻易地模仿熟人声音进行诈骗,“声音之外,换脸技术的提升更使得骗局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瑞莱智慧联合创始人、算法科学家萧子豪则告诉《新民周刊》,AI诈骗是在传统诈骗的基础上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意味着传统诈骗手段不再存在或不再有效,只不过是增加了诈骗的复杂性和识破诈骗的难度。相比传统诈骗,AI诈骗利用了“眼见为实”常识,降低了受害者的警惕性,也导致这类诈骗很难防范。

但“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铁律在任何时代都成立,遇事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质疑非常重要。尤其是涉及个人财产的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

不过,记者注意到,近日诈骗形式又出现了“返璞归真”的趋势——骗子用邮寄快递的方式广撒网,只要收件人扫描了包裹内奖券上的二维码,就有可能一步步落入陷阱。

好消息是,今年以来,公安部仍在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跨境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3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家警察局、泰国国家警察总署联合举行的人口贩卖问题三国三边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提出将联合打击人口贩卖、电信诈骗等跨国犯罪。6月19日,6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中缅泰三方联合打击缅泰边境涉电诈犯罪行动中被抓获,从缅甸被押解回国。

今年3月和5月,中國驻缅甸大使陈海也曾两次在内比都会见缅甸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梭突中将,双方就加大力度打击缅北地区电信诈骗、赌博等非法跨境犯罪活动进行协商。陈海指出,针对缅北电信诈骗,“必须加大力度协同行动,重拳出击,治标治本”。梭突中将也表示:“将对缅北势力和相关人员进一步形成震慑,维护两国人民安全和利益。”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顽疾,可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吴雪对本文也有贡献)

猜你喜欢

缅北缅甸诈骗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缅甸非常之旅
海角小诗(2首)
缅北监狱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