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3-08-30张华志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探索初中信息技术

张华志

摘   要:信息技术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结合工作培训实践,简要分析当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可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从教学维度总结、提出一些教学方法,也可为构建高效、有效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提供一些思考建议。

關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97-04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教学方法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日常交流和实践研究,笔者发现许多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反馈——期末考试”的模式。这种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分离”的表现很突出,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发展,课堂教学也体现出了灵活多样的特点,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梳理整合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内容,利用视频制作技术制作短视频进行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反复观看和学习,如此可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明显提高,教学更为轻松、灵活。

(二)教学内容越来越体现出简洁化的特点

在传统的45分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学习内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也比较枯燥。另外,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细化了学习内容,深化了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将其划分为更多的阶段性、简洁化的教学环节,如此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推广越来越展现出针对性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许多计算机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适时把控课堂内容,并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此有利于学生更为方便地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使课程安排更加宽松,并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观念和方法还比较陈旧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有一些计算机教师需要改善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例如习惯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课堂氛围会比较沉闷。这对于学生来说,既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又会阻碍其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入理解,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二)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目前,许多教师习惯于将课堂分为“前半个课堂”和“后半个课堂”: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分别教授教科书知识和实际操作。但在进行实践之前,教师往往是“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记住新的,忘记旧的”,即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互动互促和紧密结合并没有真正表现出来。

(三)学生们的课堂主体性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以操作示范的形式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不足。“教”与“学”的主体地位颠倒,这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缺乏深度、真实性和渗透性的认识,因此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进行进修学习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修学习以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此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并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认识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并明确现代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不一,存在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和学习习惯差异,这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实践的认知能力不同。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即多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特征,并采取针对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如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促进计算机教学深度发展的目的。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学习,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理解力有点差、掌握力有点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指导,并重点开展“点对点”辅导,以促使其尽快赶上。

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环境存在差异,导致在进入初中后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因此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即一视同仁,肯定是不可行的,很容易造成好学生“不满意”、中学生不善于学习、后进生“吃不饱”的不良局面。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会使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无法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实际情况,丰富、扩充教学内容,并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学习题目,以多角度、多方面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在讲解时以小游戏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如此既可让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又可让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能有所得、有所获。

(三)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使计算机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关键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将“我要学”改为“我想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和实践。对此,教师应结合日常教学内容和职业发展方向,并使用日常、专业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此有利于锚定基于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将更加丰富多彩的小组实践活动和任务互动活动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开展有趣的比赛,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此有利于学生在创新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将一些生活场景和流行游戏融入教学,以解释背后的计算机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积极拓展计算机思维。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其操作技能,教师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使其积极参与学习,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达自己的机会,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可使学生的智慧火花与交流讨论的光辉碰撞。即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多安排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课外时间,教师应自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如此有利于学生形成载体丰富、内容磅礴、思维敏捷的良好学习、思考习惯。

(四)努力实现教学创新,以课堂创新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趋于专业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信息环境营造“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氛围,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实用价值,如此可有效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实现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加强学生应用方面的培训,以努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可开展更多的计算机实践技能培训活动,然后在此过程中通过限时回答、快速回答、创新示范等多种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以使其形成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此可提高學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和逆向思维,以鼓励学生形成独特、新颖的想法。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可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并促进学生不断学习和简单实践计算机技能,如此可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技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技术应用,实现任务突破。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提出具体的学习需求,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此有利于学生有侧重地学习。

(五)充分利用多样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坚决做到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如此有利于营造一个充满信息化的课堂环境。例如在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时,学生一开始可能对“信息”这个词语比较熟悉,但对信息的特点、运用等理解得还不够清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信息技术的本质特征,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教学鲜活地呈现出现。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并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随后,教师可以采取播放多媒体图片和录像的方式,如古代军事上烽火台传递信息、八百里加急、报纸新闻、电视宣传广告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具体理念和概念。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举例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方式,然后请学生观看图片、视频,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以在课堂上全面渗透信息素养,如此不仅有利于让学生直观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计算机课程充满吸引性。

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制定有特色、有效果的教学案例。对中学教育来说,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把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掌握是一门高深的技艺。教学既具有普通性又具有特殊性,其普通性在于教学内容和课程是一样的,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符合其成长特点的;其特殊性在于不同教师的教授方式不一样,因此其教学效果可能有40%传给学生,可能有90%传给学生,甚至可能有学生能举一反三,即达到更好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习研究一些特色教学案例,然后通过深入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六)促进“教”与“学”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不是教师单方面“教”、学生单方面“学”的过程,而应该是师生间友好交流,达到教与学互动、教与学相长良好氛围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即教师除了教授课程、传授操作技巧外,还要引导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进行交流、思考、探究的空间。相互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方法,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对待问题,并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努力营造一种充满研究、活跃氛围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习成功体验的设置。例如对学生某个方向的进步、学生制作的某个作品等,都给予肯定、鼓励,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应该予以肯定,如此可多正面地发掘学生身上值得肯定的“闪光点”。例如可以多展示学生的作品,这对于被展示的学生而言,是一种鼓励,会促使其将来更加用心、努力。对于班上的其他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学习榜样、奋进目标,有利于形成奋勇争先的心理倾向性。

作为一名想作为、有作为、敢作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掌握计算机课程目标体系,并以学生为本,持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此既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又可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   娟.让情感教育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

[2]王   海.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育[J].学科教育研究,2018,(09).

[3]马   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6).

[4]王榴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6):32.

【责任编辑 韩梁彦】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探索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