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STEAM主题的碳生活

2023-08-30郭影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消耗危机概念

郭影强

临近暑假,我和同事讨论关于劳动的一个主题构思,关于背后的主旨概念我想用碳生活为主要概念。这当然受到我国正在努力建造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主题的启示,而如何把它化为与学生或者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是一个需要费思量的问题。

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核心的大概念来引领这一主题,从认知角度看是需要一个认识过程的。参照《奇葩说》辩论“博物馆失火只能二选一的时候,选择‘救猫还是救画”的讨论,不处于辩论情境下的人们,未必会意识到这二者的迫切冲突。在鲜活的当下生活面前,能否感知全球正在面临地球温度不断上升这一面临灾难的生态变化的“远方的呼唤”?在平常的日常劳动场景下,人们能否意识到正面临碳的过度消耗?

这时候我们需要让问题呈现出来,而问题呈现的背后是概念呈现。借用索恩伯格《学习场景的革命》里的四个隐喻——营火(讲故事场景)、水源(因共同生活需求活动而带来的交流场景)、洞穴(反思与认知进展场景)和生活(知识与认知应用于问题解决和人生成长的场景)继续展开思考。

我们需要一个關于碳生活主题的故事,这个故事借助于交流而传播,借助于反思和知识扩展而提升认知,借助于透过生活的表面而寻求生活意义建构而综合。网络上各种气候危机的素材这时候需要以故事的方式组织起来。人们从不同的水源地(碳资源相对于工业环境下的我们,是和水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互相交流中,在各种需求满足的表面感知之下能否同时看到行为深处基于科学计算的碳消耗的概念?当相关研究者和科学家代表人类在知识探究的洞穴里,反思到因为工业活动的规模和烈度,才导致人类面临气候灾难的危险处境,进而呼吁全世界行动起来一起应对碳危机,这时候问题才得到立体的呈现。

索恩伯格指出,虽然学习活动的四个场景(行为模式)并没有改变,但技术化环境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借助另一个概念视角,在知识概念下,人们进行了如下勾勒:在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人类对化石类能源的消耗指数式上升,而相应的化石能源消耗的后果,是各种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和生态破坏,这个结论是从普通人到科学家到各国政府都需要面对的。科学研究发现,通过技术活动转化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过程,影响如此巨大,然而普通人如不借助于数学量化的刻画,只能粗略地在各自生活的小环境里处于盲人摸象的无知状态里。人们借助信息技术表征出问题的轮廓,借助概念的凝聚概括出问题的层次和节点,借助不同主体(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个人等)的行动,勾连起社会网络的互动。

这时候,STEM认知层次可以出现了。没有科学的认知,我们无从理解所有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一个碳消耗的活动;没有技术的考察,我们无从理解其转化过程是怎样的;没有工程的实证,我们无从理解各种活动是以怎样不同的活动组织形式展开的;没有数学的帮助,我们无从刻画一个量化的碳主题的危机命题。而直白的表达之外,也已经有且将来继续会有无数的艺术作品对碳危机进行不同形式的表达,人们借助艺术表征了置身于其中的迷茫,刺痛于灾难的痛苦,毁灭于破坏的希望,觉醒于理性觉察和反思的希望。

猜你喜欢

消耗危机概念
如此消耗卡路里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幾樣概念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