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谈:搘案木的隐喻
2023-08-30张勤坚
张勤坚
炎炎夏日,随手翻检旧书篓,翻到了李渔的《闲情偶寄》,里面有戏曲、歌舞,亦有园林、建筑,有花卉、器玩,还有颐养、饮食……一通乱翻之下,顿有清风拂面之感,这是今夏最能消暑的闲书无疑了。于是,便有了下面这篇关于“搘案木”的随感。
搘案木,又称桌撒,其实就是旧时人家家里用来垫桌脚的木头片片,虽极不起眼,却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必备之物。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之物,搞定的却都是“不平”之事,小小木片便有了大大功德。南宋刘子翚在他的《书斋十咏·搘案木》中,道出了搘案木平凡中的不平凡:“匠余留片木,案定欹倾。不是乖绳墨,人间地少平。”在著名的永乐宫壁画《道观斋供图》中,也有书童用搘案木垫桌角的场景。
李渔在《闲情偶寄·器玩部》“几案”里,也把搘案木看作是家庭不可或缺之物:“此物不用钱买,但于匠作挥斤之际,主人费启口之劳,僮仆用举手之力,即可取之无穷,用之不竭。”所以说,小小木片虽不费什么钱财,却也要主人时时留意有心搜捡,方能有备无患。
李渔眼里的搘案木,“长不逾寸,宽不过指”且“一头极薄,一头稍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物尽其用,再细微的不平处,也有搘案木用武之地,若是尺寸大了,或两端厚薄差异太大,则在挪台撒脚时定会有诸多不契合处。“从来几案与地不能两平,挪移之时必相高低长短,而为桌撒,非特寻砖觅瓦时费辛勤,而且相称为难,非损高以就低,即截长而补短……”教育亦如是,一室之内,一众之人,高低参差也是在所难免,我们也必定是“如台脚所虚者少,则止入薄者,而留其有余者于脚处,不则尽数入之”。所谓个性化的量身定制,其实便是要如这搘案木一般,在一定的差异范围内(搘案木从最薄处到最厚处)都能用“一木”来解决。因此,李渔的“一寸之木”需“备高低长短数则”,便是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平”。而我们做教育,不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吗?
李渔还认为搘案木“须加以油漆,勿露竹头木屑之本形”。这样“使之与桌同色,虽有若无”。好的教育亦當如是,自然融入而不留痕迹,不显山露水者方为高妙。
与搘案木对应的,还有一个关于笨木匠锯凳脚的故事。大意就是笨木匠发现四个凳脚长短不一,于是揪住最长的那只凳脚上手就锯,但锯完之后最长的那只脚又成最短的了,于是便又开始锯由短变长的另几个凳脚,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四脚俱无也没找平过。在这个故事里,一种可能是笨木匠的基本功差,四个凳脚的尺寸从未量准过,所以每一次都是锯错了的;但有一种可能是,凳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地不平而已”。因此,若是问题和方向都错了,遭殃的便只能是桌腿了。
世上未必真有这样的笨木匠,但有类似笨木匠行为的人却并不少见。希望,笨木匠在提高自身木工技能的同时,有必要正眼看一下并不起眼的搘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