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
2023-08-30李殊琦吴万宗
李殊琦 吴万宗
摘 要: 2022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执行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模式,即存有当期结余的省份上缴当期结余形成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用于补贴出现当期缺口的省份。基于上述背景,运用精算模型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保持可持续性的情况为:当不引入任何政策干预,全国统筹政策仅可实施至2025年;如果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并采用“小步前行”的方案,该政策仍可实施至2025年;如果引入地方政府保费征缴激励机制,征缴率可提高3.39%,该政策可实施至2027年;如果给予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即每征缴1元,给予0.2464元财政补贴,该政策可实施至2031年;如果实施上述所有改革,该政策至少可实施至2035年。综上所述,为保证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在中长期内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且给予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 可持续性; 政策组合
中图分类号: C913.7; F81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3.006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9.8%,已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水平,较2010年的13.26%提高了6.5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将逐步受到冲击。根据2019-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1]的数据,2018年及以前至少有77.42%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基金收入(含财政补贴)可支付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但是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降至为67.74%,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使给予财政补贴,其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仍无法应对基金支出;2020年这一比例继续降至到19.35%,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使给予财政补贴,其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仍无法应对基金支出。2019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财政补贴首次超过1万亿元,达到10318.66亿元,占2019年财政总支出的4.32%。因此,缓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迫在眉睫。
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1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召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22年2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2],这标志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全国统筹政策并未执行基金统收统支模式,而是采用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模式,即存有当期结余的省份上缴当期结余形成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用于补贴出现当期缺口的省份。那么,当前实施的这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能否持续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正在实施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本研究运用精算模型,分析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判断2035年之前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政策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以期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的完善提供实证依据。
一、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关于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基金的可持续效应研究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一项过渡制度,在实施初期,有较多研究分析中央调剂制度的效应,具体如下:
朱小玉、施文凯的研究指出[3],虽然在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直至全国统筹的进程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是大势所趋。为减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和风险,我国选择渐进式改革路径,于2018年6月13日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中央调剂制度,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出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关键一步。中央调剂制度使得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可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统筹调拨。石晨曦和曾益研究发现[4],中央调剂制度有利于提高西部及低市场化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提高中央调剂制度的上解比例,有利于增强中央调剂制度的调剂效果。房连泉和魏茂淼[5]、彭浩然和王琳琳[6]、肖严华[7]、李明桥[8]等人的研究均认可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第一步的中央调剂制度能够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然而,也有少部分学者持不同的观点。毛婷[9]认为中央调剂制度虽然能缓解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却无法弥补全国总量上的支付缺口,且该制度的实施将在部分地区出现逆向调节趋势;范维强等[10]认为中央调剂制度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的改善作用较为有限,实施中央调剂制度仅能延迟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保险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将保持不变甚至提前。此外,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是我国开创的中国特色制度,当前也尚未有国外文献进行针对性研究,且随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的落地,中央调剂制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二) 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金的可持续效应研究
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统筹层次主要在县级或市级,养老保险处于地区分割状态[11-12],基金风险共担能力较弱,地区间收支余缺两级分化[13]。对此,有必要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并尽快实现全国统筹[14-15]。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指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统支、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政策全国统一、经办服务流程全国统一等。大多数学者赞同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直至全国统筹能够实现区域间的基金互助共济、增强基金可持续运行能力、改变当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保险财政负担畸轻畸重局面的观点[16-18]。邓大松等[19]认为基于“大数法则”原理,制度“扩面”及整合“碎片式”筹资机制均能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分散功能,但前者在養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持续发挥作用,提高统筹层次则能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共济能力,使养老保险基金在更大范围内平滑调剂(风险共济),由此保证制度公平性。
此外,已有学者开始定量分析全国统筹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可持续性)的影响,但与中央调剂制度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影响的研究相比,此类研究偏少。庞凤喜等[20]测算了以北京标准作为统一支付标准的全国统收统支模式下的财政负担情况,发现全国统筹政策下,中央需要承担的财政补贴明显低于现行省级统筹政策下的财政补贴总额。邓大松和杨晶[21]则通过精算模型分析发现,在全国统收统支制度下,预测期内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不会出现收不抵支状况。徐森和米红[22]、Chen和Shang[23]、张松彪等[24]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发现,全国统筹能够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且能够为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创造空间。王银梅和李静[25]则另辟蹊径,运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省级统筹有助于缩小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这一结论可推广至全国统筹政策的效果。
综上所述,当下已有较多研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在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直至全国统筹的背景下,也有较多定性及部分定量研究分析了全国统筹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在提高统筹层次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方面,相关研究者对中央调剂制度的模拟测算较多,普遍认为中央调剂制度能够有效缓解省际养老保险基金余缺不均的矛盾,但全国范围内的基金缺口并未有效减少。众多学者认为,全国统筹是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根本办法,但支撑这一观点的实证研究较少。由于全国统筹政策于2022年刚刚实施,并执行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模式,当前对于此模式的研究极少,且缺少此模式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最近实施的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模式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并构建精算模型进行仿真测算,意在得出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并考察不同政策组合下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为优化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政策提供实证依据,以推动养老保險基金全国统筹政策的顺利落地与实施。
二、 分析模型与方法
(一) 参保职工分类
1997年7月16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标志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根据该文件,参保人员被细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随后,2005年12月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文件)对国发[1997]26号文件的部分规定(包括缴费率、养老金计发办法、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等)进行了修改,根据该文件,参保人员也被细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然而,这两项文件中所指的“老人”、“中人”和“新人”并不完全一致,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参保人员细分为“老人1”、“老人2”、“中人”和“新人”四类,具体的分类标准详见表1。
(二) 基金收入与支出模型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统筹基金为现收现付制,即征收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并用于支付退休职工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该模式具有代际转移特点和共济性。个人账户为完全积累制,即个人在工作期间积累资金并用于支付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该模式不具有代际转移特点和共济性,所以本文并未引入个人账户,仅分析统筹基金。本文的精算分析时点始于2022年,结束于2035年,时长为14年。
基金收入等于参保在职职工人数乘以缴费基数(上一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乘以法定缴费率再乘以征缴率,具体表达式如下:
AIt=∑bmt-1x=amtNmt,x+∑bf,lt-1x=af,ltNf,lt,x+∑bf,wt-1x=af,wtNf,wt,x×t-1×Rt×λt
式中:Nmt,x、Nf,lt,x和Nf,wt,x分别为t年x岁的参保男性职工、女干部和女工人数,amt、af,lt和af,wt分别为t年男性职工、女干部和女工人最初参加养老保险的年龄,bmt、bf,lt和bf,wt分别为t年男性职工、女干部和女工人的退休年龄,那么∑bmt-1x=amtNmt,x+∑bf,lt-1x=af,ltNf,lt,x+∑bf,wt-1x=af,wtNf,wt,x为t年的参保在职职工人数;t为t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且t=t0×∏ts=t01+ks,其中ks为s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Rt为t年养老保险缴费率;λt为t年养老保险征缴率。
对于“老人1”来说,其养老金支出(AC1t)为基础养老金的支出总额,等于退休“老人1”(包括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的人数乘以计发基数乘以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或替代率),具体表达式为:
AC1t=∑100x=t+60-1997Nmt,x×t-x+59×∏ts=t-x+601+js×s1,mt,x+∑100x=t+55-1997Nf,lt,x×t-x+54×∏ts=t-x+551+js
×s1,f,lt,x+∑100x=t+50-1997Nf,wt,x×t-x+49×∏ts=t-x+501+js×s1,f,wt,x
其中s1,mt,x、s1,f,lt,x和s1,f,wt,x分别为t年x岁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老人1”)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jt为t年基础养老金调整幅度①,其他符号的意义同上。
对于“老人2”来说,其养老金支出(AC2t)由基础养老金支出总额(AC2t,j)和过渡性养老金支出总额(AC2t,g)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支出总额等于退休“老人2”人数乘以计发基数,再乘以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过渡性养老金支出总额等于退休“老人2”人数乘以计发基数,再乘以过渡性养老金计发比例,具体表达式为:
AC2t,j=∑mint+60-1998,100x=t+60-2005Nmt,x×t-1×s2,mt,x+∑mint+55-1998,100x=t+55-2005Nf,lt,x×t-1×s2,f,lt,x
+∑mint+50-1998,100x=t+50-2005Nf,wt,x×t-1×s2,f,wt,xAC2t,g=∑mint+60-1998,100x=t+60-2005Nmt,x×t-1×g2,mt,x
+∑mint+55-1998,100x=t+55-2005Nf,lt,x×t-1×g2,f,lt,x+∑mint+50-1998,100x=t+50-2005Nf,wt,x×t-1×g2,f,wt,x
其中,s2,mt,x、s2,f,lt,x和s2,f,wt,x分别为t年x岁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老人2”)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g2,mt,x、g2,f,lt,x和g2,f,wt,x分别为t年x岁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老人2”)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比例,其他符号的意义同上。
与“老人2”比较相似,“中人”的养老金支出(AC3t)仍由基础养老金支出总额(AC3t,j)和过渡性养老金支出总额(AC2t,g)组成,但其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与“老人2”不同,具体表达式为:
AC3t,j=∑mint+60-2006,100x=maxt+20-1997,bmtNmt,x×t-1+δmt,xt-x+592×s3,mt,x+∑mint+55-2006,100x=maxx+20-1997,bf,ltNf,lt,x
×t-1+δf,lt,xt-x+542×s3,f,lt.x+∑mint+50-2006,100x=maxx+20-1997,bf,wtNf,wt,x×t-1+δf,wt,xt-x+492×s3,f,wt.x
AC3t,g=∑mint+60-2006,100x=maxt+20-1997,bmtNmt,x×δmt,xt-x+59×g3,mt,x+∑mint+55-2006,100x=maxx+20-1997,bf,ltNf,lt,x×δf,lt,xt-x+54×g3,f,lt,x
+∑mint+50-2006,100x=maxx+20-1997,bf,wtNf,wt,x×δf,wt,xt-x+49×g3,f,wt,x
其中,s3,mt,x、s3,f,lt,x和s3,f,wt,x为t年x岁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中人”)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g3,mt,x、g3,f,lt,x和g3,f,wt,x为t年x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中人”)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比例,δmt,x、δf,lt,x和δf,wt,x为t年x岁参保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其他符号的意义同上。
“新人”仅计发基础养老金(AC4t),但其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中人”一致,具体表达式为:
AC4t=∑mint+20-1998,100x=bmtNmt,x×t-1+δmt,xt-x+592×s4,mt,x+∑mint+20-1998,100x=bf,ltNf,lt,x
×t-1+δf,lt,xt-x+542×s4,f,lt,x+∑mint+20-1998,100x=bf,wtNf,wt,x×t-1+δf,wt,xt-x+492×s4,f,wt,x
其中s4,mt,x、s4,f,lt,x和s4,f,wt,x为t年x岁男性、女干部和女工人(“新人”)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将AC1t、AC2t、AC3t和AC4t相加即可得到t年统筹基金的支出,具体表达式为:
ACt=AC1t+AC2t+AC3t+AC4t
(三) 基金累计结余模型
上年度基金累计结余、本年度基金当期结余及利息共同构成本年度基金累计结余,公式如下:
Fit=Ft-1×1+it+AIt-ACt×1+it
其中,Fit为t年i省的基金累计结余,it为t年基金保值增值率。
t年存有当期结余省份可上解的当期结余加总值等于∑31i=1maxAIt-ACt,0,形成全国统筹调剂资金;t年出现当期缺口省份需要弥补的当期缺口加总值等于∑31i=1maxACt-AIt,0。
(四) 精算模型的參数取值
在构建精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现有学者研究,对精算模型参数进行合理设定,以尽可能使参数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匹配。具体模型设定如表2所示。
三、 实证模拟分析
为分析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本文首先模拟仅实施全国统筹政策下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运行状况。在实施全国统筹政策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引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包括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引入外源性融资(即财政补贴)及政策组合。
(一) 模拟情形1:仅实施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模式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1〕48号),将2022年1月1日作为精算模拟的起始时间。对于存有当期结余的省份,上解部分甚至全部当期结余形成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用于弥补出现当期缺口的省份。对于出现当期缺口的省份,如果存有累计结余,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弥补当期缺口的80%,如果不存有累计结余,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弥补当期缺口的90%。本文首先对各省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当期结余或缺口(即收支差)进行模拟,对于存有当期结余的省份,计算它们加总的当期结余(即可筹集的全国统筹调剂资金,以下简称“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对于出现当期缺口的省份,计算它们加总的当期缺口(即需要弥补的当期缺口,以下简称“需弥补的当期缺口”)。随后,得出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以此判断全国统筹政策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如果这一百分比低于80%,即认为全国统筹政策不可持续。如果某省出现当期结余,则无需给予财政补贴;如果某省出现当期缺口,则依据《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调拨核定办法》动用累计结余基金、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进行弥补,剩余部分则为财政应承担的补贴,加总可得全国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
如表3所示,当仅实施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模式,2022年加总的当期结余为14578.48亿元,加总的当期缺口为5947.84亿元,当期结余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为100%,存有当期结余的省份只需上解当期结余的40.80%(=5947.84/14578.48)。也就是说,2022年存有当期结余的省份所筹集形成的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以完全达到余缺调剂目标。2023年和2024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均可弥补当期缺口的100%。2025年时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下降至92.30%,尽管不能100%覆盖当期缺口,但这一比例仍超过80%,此时依旧能完成全国统筹政策的余缺调剂目标。到2026年这一比例下降至68.21%,即加总的当期结余仅能弥补当期缺口的68.21%,也就是说,全国统筹政策至2026年将不可持续。2026年及以后加总的当期结余逐年下降,加总的当期缺口逐年上升,由此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逐年下降,至2035年下降至0.43%。为保证各省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行,财政负担从2025年的1857.21亿元增加至2035年的116529.86亿元,财政共需累计投入58.51万亿元。
(二) 模拟情形2: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此模拟情形为在实施全国统筹调剂资金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本文设定于2025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按照女工人、女干部、男性的顺序逐步延迟,并设定延退速度为每年延迟3个月(“小步前行”方案),即女工人、女职工、男性分别于2025、2045、2065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由表4可知,2022-2025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均为100%。2026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为79.54%(小于80%),此时全国统筹政策已不可持续,2026年及以后加总的当期结余逐年下降,加总的当期缺口逐年上升,由此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逐年下降,至2035年下降至1.20%。为保证各省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行,财政负担从2026年的5689.22亿元增加至2035年的99255.91亿元,2022-2035年财政需累计投入48.21万亿元,相较于模拟情形1下降17.61%。总之,引入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无法增强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但长期内能够有效降低财政负担。
(三) 模拟情形3: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
根据曾益和姚金[26]的研究,当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保险征缴率可提高3.39%。据此,本文将各省征缴率上调3.39%。由表5可知,提高征缴率后,2022-2026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大于加总的当期缺口,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一直为100%。2027年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为96.81%,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调度,充分实现下拨目标。2028年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为71.74%(小于80%),此时全国统筹政策不可持续。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呈递减趋势,2035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下降至1.10%。为保证各省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财政负担从2028年的10415.78亿元增加至2035年的92917.27亿元,财政需累计投入40.17万亿元,相较于模拟情形1下降了31.34%。总的来说,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既可增强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也能有效降低政府财政负担。
(四) 模拟情形4:引入外源性融资
在实施全国统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外源性融资,即财政补贴。根据近年平均财政补贴率,即以财政补贴与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之比为依据,本文设定财政补贴率为24.64%②。由表6可知,在实施全国统筹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4.64%的财政补贴后,2022-2031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均高于80%,全国统筹政策可完成资金下拨任务。全国统筹政策可实施至2031年,2032年全国统筹政策将不可持续。为保证各省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额外的财政负担从2031年的3057.90億元增加至2035年的32932.18亿元,财政需对缺口部分累计投入13.44万亿元,相较于模拟情形1下降了77.03%。也就是说,在实施全国统筹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各省财政补贴可以明显增强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
(五) 模拟情形5:实施政策组合
上述精算结果表明,单独实行某项改革方案均无法使全国统筹政策长期可持续运行,考虑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及给予财政补贴是我国养老保险必行的改革路径及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将结合上文所述三方面改革以考察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
该模拟情形为引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保费征缴激励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及财政补贴在内的养老保险政策组合。精算预测期内(2022-2035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可弥补当期缺口的百分比均为100%,全国统筹政策在中长期内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保证全国统筹政策可持续运行,应该综合引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保费征缴激励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及给予财政补贴。
四、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理论,运用精算模型分析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结论如下:(1)当不引入任何政策干预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仅可实施至2025年;(2)如果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即实施“女工人优先、女先男后”且每年延迟3个月的方案,该政策可实施至2025年;(3)如果引入地方政府保费征缴激励机制,征缴率可提高3.39%,该政策可实施至2027年;(4)如果给予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即每征缴1元,给予0.2464元财政补贴,该政策可实施至2031年;(5)如果上述所有改革一并实施,则该政策至少可实施至2035年。综上所述,为保证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在中长期内可持续运行,应尽快实施以下政策,并注意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尽快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一方面能够使缴费人数增加而“开源”,另一方面也能使待遇领取人数减少而“节流”,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有效举措,实证结果也表明实施延退政策后基金财政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尽快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辅以其他政策改革,才能使全国统筹调剂政策可持续施行。
第二,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以提高养老保险征缴率。在实现全国统筹后,需要出台保费征缴激励机制以提高征缴率。目前我国31个省份2002-2019年平均征缴率最高为97.3%,这意味着31个省份养老保险征缴率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统筹层次提高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政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当引入保费征缴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地方政府努力征收养老保险费,从而带来基金收入的增加,提高基金可持续性。
第三,给予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尽管政府对于职工养老保险承担的是“兜底”责任,但近几年来政府的财政补贴一直处于逐年上涨的情况,财政补贴已成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应适当加大财政对职工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在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同时,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责任,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根据国发[1997]26号文件和国发[2005]38号文件,国务院适时调整“老人1”基础养老金的水平,调整幅度为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
② 根据2016-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8-201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表》,2016-2019年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为26768亿元、33403亿元、38813.42亿元和39514.93亿元,财政补贴分别为6511亿元、8004亿元、9377.41亿元和10318.86亿元,财政补贴与征缴收入之比为23.96%~26.11%,均值为24.6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2021.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2022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EB/OL].(2022-04-27)[2022-10-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276929770417671&wfr=spider&for=pc.
[3] 朱小玉,施文凯.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挑战、目标与阶段性改革建议[J].中州学刊,2022(1):92-98.
[4] 石晨曦,曾益.破解养老金支付困境:中央调剂制度的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9,40(2):52-65.
[5] 房连泉,魏茂淼.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未来十年的再分配效果分析[J].财政研究,2019(8):86-98.
[6] 彭浩然,王琳琳.中央調剂金比例对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差距的影响[J].保险研究,2019(07):106-115.
[7] 肖严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政策效应[J].上海经济研究,2019(9):80-90.
[8] 李明桥.基于公平性与可持续视角下的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2,38(1):1-11.
[9] 毛婷.中央调剂制度的综合效应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0(4):33-41.
[10]范维强,刘俊霞,杨华磊.中央调剂金制度的效果评估与制度优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5):96-109.
[11]Salditt,F.,P.Whiteford,W.Adema.Pension Reform in China:Progress and Prospects[R].OECD Social,Employment and Migration Working Papers,2007.
[12]郑功成.从地区分割到全国统筹: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3):2-11.
[13]邹丽丽,李姗姗,果婷.地区发展差异下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2):46-54.
[14]李连芬,刘德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动力源泉与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2013(11):34-43.
[15]冯经纶,郑春荣.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可持续问题研究[J].财政科学,2019(4):82-88,112.
[16]郑秉文,孙永勇.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的反思:半数省份收不抵支的本质、成因与对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16.
[17]高和荣,薛煜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1):29-34.
[18]孙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8):15-25.
[19]邓大松,程欣,汪佳龙.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制度性改革:基于国际经验的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3):89-97.
[20]庞凤喜,贺鹏皓,张念明.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资金安排与财政负担分析[J].财政研究,2016(12):38-49.
[21]邓大松,杨晶.全国统筹条件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精算评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133-143.
[22]徐森,米紅.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从全国调剂到全国统筹”方案的政策仿真[J].中国社会保障,2014(8):36-37.
[23]Chen P,Shang L.Does Reduction of Contribution Rate Affect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Pooling and Collection Responsibility Transformation.[J].Sustainability,2021,13:8757.
[24]张松彪,刘长庚,邓明君.全国统筹有利于化解基础养老金缺口吗[J].科学决策,2021(1):1-30.
[25]王银梅,李静.提高统筹层次能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吗: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河北学刊,2018,38(5):140-145.
[26]曾益,姚金.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地方政府保费征缴行为与财政责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42(12):48-59.
(责任编辑 文 格)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National Coordination Policy for
Pension Insurance and Adjustment Fund
LI Shu-qi1, WU Wan-zong2
(1.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Jiangsu,China)
Abstract:In January 2022,China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coordination policy for pension insurance and adjustment fund model,which means that provinces with current balances turn in the surplus to national adjustment funds,which are used to subsidize provinces with current deficits.Using actuarial models,it was found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national pooling policy for pension insurance can only be implemented until 2025 without introducing any policy intervention; If the retirement age is gradually delayed and a “small step forward” plan is adopted,this policy can still be implemented until 2025; If a local government premium collec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is introduced,the collection rate can be increased by 3.39%,and this policy can be implemented until 2027; If a financial subsidy of 0.2464 yuan is given to the pension insurance fund for every 1 yuan collected,this policy can be implemented until 2031; If all the above reforms are implemented,this policy can be implemented until at least 2035.In summary,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pooling policy for pension insurance in long term,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 gradual delay in retirement age policy as soon as possible,introduce a premium collection incentive mechanism,and provide financial subsidies to the pension insurance fund.
Key words:pension insurance; national coordination; sustainability;policy m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