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合理用药风险点梳理*
2023-08-29任常谕周后凤赵玉林
刘 荣,任常谕,周后凤,赵玉林,鲁 征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形势,结合积累的临床诊疗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于2022年底出台《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适用对象为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以及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的感染者。我国慢性病群体基数较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2],患有慢性病、肿瘤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肥胖(体质量指数≥30 kg/m2)、年龄>60 岁、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等群体具有重型或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危险因素,感染后易转化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人群,危及患者生命。该类人群用药发生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因此,其感染后用药方案更应科学精准。在此,基于《指南》,梳理其相关治疗药物(含西药与中成药),结合药品自身特点,并参考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和临床用药指南,分析不同患者群体的用药安全风险点,为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获取《指南》全文,梳理其用药品种,按照西药(共15 种)、中成药(共8 种)分类统计,查阅各药品的药品说明书并参考相关临床用药指南,分析其存在的用药安全问题;并根据不同用药人群特点梳理出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疗用药安全风险点,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至表3。西药部分,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于发热治疗时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其中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 h 以上,布洛芬间隔6 h以上,每天用药均不超过4次,用药疗程均不超过3 d,不推荐二者交替用于治疗发热[3-4]。对于炎性因子引发的疼痛,宜选用布洛芬治疗;对于孕妇发热,宜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5]。《指南》推荐用于治疗流鼻涕的抗过敏药物可能会引发嗜睡,建议睡前服药。中成药部分,《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发热的,退热机制均为疏风清热,适用于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无汗者慎用。且这些药多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药味苦寒,易伤胃气,年老体弱、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脾虚大便不成形者慎用;除疏风解毒胶囊外各药处方中均含麻黄,高血压、心脏病及运动员患者慎用。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均禁用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婴幼儿。
表1 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疗常用中成药安全风险点汇总Tab.1 Summary of medication safety risk points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for home -base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表2 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疗常用西药用药安全风险点汇总Tab. 2 Summary of medication safety risk points of commonly used western medicines for home-base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表3 涉及药品的药品说明书信息(部分)Tab.3 Information of drug instructions of partial involved drugs
3 讨论
本研究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从《指南》推荐的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疗药物中选出西药15 种、中成药8 种,梳理出各药用药风险点,便于居家用药患者合理选药。但要注意,《指南》推荐药物仅可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对症治疗,无症状感染者无须用药,仅需做好健康监测。由于《指南》推荐治疗药物未明确用法用量和疗程,为安全起见,用药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和药师,不可超剂量、超频次和超疗程用药。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不能盲目使用退热药物,不可叠加使用2 种以上药理作用(西药)和功效相似(中成药)的药物,以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对于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全及患有慢性病的特殊群体,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西药严格把握药物适应证,遵循临床用药指南,避免超禁忌证和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中成药应遵循中医辨证用药的“三因制宜”原则,做到个体化、精准化、合理化用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