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十六”新人朱杨柱:十年磨一剑,九天揽星河

2023-08-29袁正琴

知音·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航天员儿子

袁正琴

“同学,你论文呢?”“送上天了!”

最近,一则热搜“来自太空的拷问:论文写完了吗”引发网友关注。这位同学的导师就是朱杨柱,我国第一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3年5月30日,朱杨柱作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一员,与桂海潮、景海鹏一起出征太空。

发芽,在金色麦浪中

2002年,16岁的朱杨柱考入沛县中学。沛县中学是江苏省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就是在那兒,他心里埋下了飞天的种子。

朱杨柱是江苏省沛县人,父亲叫朱耿德,母亲叫周瑞侠,还有两个弟弟朱杨龙和朱阳光。家里耕种着四五亩地,养了上百只鸡。

朱杨柱自小听话懂事,小小年纪就跟着父母下地劳作。第一次下田是朱杨柱6岁那年。

10月,稻谷丰收,一眼望去,田野里金灿灿一片,连空气中都夹杂着淡淡的稻香。为了抢在变天前收割完稻子,朱耿德、周瑞侠夫妇天刚亮就出了门。小小的朱杨柱也跟在父母身后。水稻田里一层淤泥,朱杨柱刚下脚就滑溜着摔进了稻谷丛中。朱耿德夫妻俩低头挥舞着镰刀,并没有注意到儿子的动静。

朱杨柱摸索着爬起来,试了几次,找到了经验,每一步都踩得稳稳的。“爸爸,给我一把镰刀,我也要割稻子。”“等你长大些。”朱耿德指着身后割倒的稻子说道:“你今天的任务就是把稻谷抱到路边。”“好嘞。”朱杨柱抱着一捆捆稻子,一刻也不停歇地往返在田地和道路上,手臂被稻叶划出一道道小口子。

很快,太阳出来了,水田里热得像个蒸笼一样。朱杨柱的脸被晒得通红,汗珠子不停地从额头往下淌。有卖冰棍的小贩路过,朱耿德花2毛钱买了一根冰棍给朱杨柱解渴。“爸爸,这冰棍太甜了,好吃!”朱耿德呵呵笑着对儿子说:“不是冰棍本身甜,是你吃了苦才觉得冰棍甜。人嘛,不能怕吃苦,先有苦才有甜。”

朱杨柱记住了父亲的话,从来都不怕吃苦。小学时,他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初中三年,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就算刮风下雨也会坚持。假期里,朱杨柱常常带着俩弟弟下田帮忙,插秧、割稻都不在话下。

高中离家有10多公里,朱杨柱住校。一天放假回家,朱杨柱对父亲说:“晚上寝室里面很吵,睡不着觉。”朱耿德和妻子商量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单间,让老二和朱杨柱一起住。虽然家里又多出一项支出,但为了孩子的学习,值!

朱杨柱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非常刻苦。他对物理动力学非常感兴趣,多次参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竞赛,拿到了不错的名次。

招飞对体能要求很高,课余时间,朱杨柱不忘锻炼身体。学校操场上配置了一些飞行员训练器材,朱杨柱经常跑去练习。其中被称为飞行员体能训练三大神器之一的固定滚轮,朱杨柱玩得特别溜。

高三时,招飞消息传来,朱杨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去报了名。三年的期盼与准备,终于等来了这一刻。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落选。

周末回家,朱杨柱蔫头耷脑的,朱耿德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只说自己考试考砸了。很久之后,朱耿德才知道儿子去参加了招飞的事情。

朱耿德夫妇都是朴实的庄稼人,不会讲大道理,只能默默做了一桌子儿子爱吃的菜,拉拉家常:“一次考砸不要紧,继续努力。家里过几天也要忙起来了,施肥、插秧、防虫,该干啥就干啥。今年呐,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丰收年。”

是啊,只管播种,把收获的事情交给土地。只管努力,就算失败也问心无愧。父母讲不了高深的道理,但却在田地的一草一稻间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原则。

朱杨柱很快调整好心态,既然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有了新的目标,朱杨柱学习更加刻苦。

高考后等待分数的那段时间,朱杨柱依然每天帮父母下田干农活。分数公布那天,朱杨柱一大早急匆匆地赶去学校,老师告诉他:“朱杨柱,你的成绩能上国防科大!”虽然是意料之中,朱杨柱还是喜不自禁,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填报志愿时,朱杨柱只填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且不接受调剂。他内心坚定,即便是没有办法立即实现梦想,那也要站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终于盼到了录取通知书。朱杨柱把自行车踩得飞快,回家直接跑到田里,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正在忙碌的父母:“爸、妈,我考上了国防科大!”朱耿德夫妇乐得合不拢嘴:“好,很好,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朱耿德当即放下田里的活计,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突一路高歌,逢人就说:“我家杨柱考上大学了,我去买点好菜,给他做点好吃的。”言语中,透着藏不住的欣喜和骄傲。

母亲破天荒地杀了一只下蛋的母鸡,舅舅也赶过来给他庆祝,一家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吃饭的时候,朱耿德不忘教育老二老三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跟哥哥一样,考上喜欢的大学。”

追梦,曾经少年如风

2005年9月,父亲和舅舅一起送朱杨柱去长沙上学。一路上,父亲叮嘱他:“到了新学校,要好好干,不要怕吃苦,没有苦就没有甜。”父亲又说:“不要太节俭,在学校该买什么就买什么,钱不够就给我打电话。”父亲说这话,是想起朱杨柱高中住校,每周给他20元钱生活费,他总是用不完,周末回家总有剩余。

进入梦想的校园,朱杨柱一头扎进了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他不仅潜心学习专业知识,还时刻关注飞行员的相关信息和专业技能。很快,同学们知道了朱杨柱对飞天的梦想,友善地给他起外号叫“飞天猪”。

朱杨柱欣然接纳:“飞天猪,总有一天会飞天的!”他顺手拈来,把“飞天猪”当作自己的微信名,毫不掩饰自己对飞天的向往。

朱杨柱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放假在家也不例外。早上天没亮,朱杨柱就打开门出去跑步。母亲早上起来做早餐,碰见他跑完回家。

“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外面太冷了,你晚点锻炼也行啊,天都没亮。”母亲看着他额头贴满汗珠,赶紧递给他一条毛巾。朱杨柱边擦汗边说:“习惯了,活动活动就不冷了。”

洗漱完,朱杨柱一边陪着母亲做早餐一边和母亲闲聊,他接过母亲手里的盆子开始揉面、切馒头、上锅,一气呵成,动作十分娴熟。

大四那年,朱杨柱正在备战研究生考试,得知空军面向大学生招收飞行员,他开始了第二次追梦。在复选阶段,通过了很多项目后,他差一点点,又一次与飞行梦想擦肩而过。

朱杨柱垂头丧气地回家,正逢父亲在田里给禾苗打药杀虫。天气很热,明晃晃的太阳刺得人睁不开眼,看到父亲背着沉重的药箱,朱杨柱心疼了:“爸,你休息一下,我來打。”药箱装满水有40多斤,背起来沉甸甸的,像绑着块大石头,就像他心里一样,满是郁结之气。

“背得起不?”父亲担心儿子读书多年,做不惯农活。“没事,可以的。”朱杨柱背着药箱穿梭在水稻田间,不一会,就累得大汗淋漓。

一箱水打完,朱耿德拉着儿子在田埂边坐下歇息。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朱耿德指着郁郁葱葱的禾苗说:“这茬苗刚种下时,遭了虫,一夜之间被啃得七零八落。没时间难过啊,抢着时间又种上,这不,长势好着呢。”

沉溺于失败不如大步往前,只要努力,机会总会有的。朱杨柱心里的失落情绪减缓了许多,他背起药箱,和父亲一起干到天黑才回家。

村里人看见朱杨柱在田里打药,纷纷竖起大拇指:“朱家的孩子真能吃苦,上大学还下田干活。”朱杨柱不好意思地笑了。

2009年,朱杨柱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硕博期间,朱杨柱在导师易仕和教授的带领下,铆在实验室里研究航天空气动力学,被形容为“一群‘追风者的拓荒之旅”。

中秋,朱杨柱回家过节,正值田里水稻成熟。像往常一样,父母一大早就去田里割稻子。头天晚上,母亲悄悄跟父亲商量过,早上起床要轻点,别吵到儿子,难得回来几天,让他好好休息。

谁知他们打开门,就看见朱杨柱已经在院子里做俯卧撑。见父母准备下田,他一个射弹从地上跳起来,拍了拍手,接过工具就要一起去。母亲说:“昨天晚上见你好晚还在看书,怎么不多睡会儿?”

朱杨柱跟在父母的身后,边走边说:“昨晚睡得很好。”父亲说:“你有事就忙你的,田里不用你来。”朱杨柱笑笑说:“我帮你们干,你们轻松点。”整个假期,朱杨柱都在跟着父母下田收水稻中度过。

朱杨柱在国防科技大学度过了本科、硕士、博士十年大学光阴。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国防科技大学的10年,是追梦的10年。

2015年,朱杨柱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却十分谦虚:“忆十年前初到科大,懵懂无知却意气风发,叹如今,无材补天却空得博士虚名。”

毕业后,朱杨柱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队,虽然跟他的专业方向并不对口,但积极乐观的朱杨柱坦然接受了现实。

在工程大队,朱杨柱给脚手架刷过漆,搭建过工棚,装过暖气,支过混凝土模板,他还在尘土飞扬的深井中扛着重物爬上爬下……

这位曾长期泡在实验室里研究高科技的高才生,作为实习排长,带着一群战士天天在深山峡谷中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睡同劳动,踏踏实实在工地上干了一年。

在工程队的这段经历,朱杨柱从未跟父母提起过。过年回家,朱耿德发现儿子黑了,瘦了,但眼里有光。面对父亲探寻的目光,朱杨柱只说:“在学校吃得很好,一切都好。”朱耿德拍着儿子结实的肩膀告诉他,家里也很好,稻子丰收了,拖拉机换成了农用小汽车,农闲时还给人跑起了运输。

更让朱杨柱开心的是,两个弟弟学习也非常努力,分别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苏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坚硬的混凝土并未磨灭朱杨柱的初心,一年后,他申请去读博士后,这在单位并无先例。鉴于他的优良表现,大队长拍板通过。

就这样,朱杨柱成为大队的首个博士后,师从“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在博士后流动站期间,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出发,向着星辰大海

2016年春节,朱杨柱带着妻子回老家朱大庄结婚。

2017年,朱杨柱被推荐进入航天工程大学,负责建设力学基础实验室,并被评上副教授。年底,朱杨柱迎来了家庭的新成员——儿子出生了。

孩子几个月大时,妻子要回单位上班,又没请到合适的保姆,一时间孩子没有人带。朱耿德第一时间做出决定:上北京,帮儿子带孩子,让他们安心工作!

要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舍弃耕种几十年的土地,朱耿德内心有些不舍,然而对比儿子儿媳的工作,他选择后者。得知父亲要来北京帮忙带孩子,朱杨柱顿时松了口气,但也隐隐有些担心:父亲在北京能过得惯吗?这么小的孩子父亲能带得了吗?

很快,朱杨柱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刚开始对这个空降的爷爷有些陌生,朱耿德随手拿起一个拨浪鼓逗他,看着拨浪鼓摇得咚咚咚响,小家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祖孙俩也熟络起来。

朱耿德平日里侍弄庄稼是一把好手,没想到照顾小人儿,也是轻车熟路。孩子哭了,他抱着去院子里转一圈,不一会儿就哄好了;给孩子喂奶粉,还记得定时定量。这还真让朱杨柱有些刮目相看。

朱耿德不仅带孙子,还抽时间出去买菜做饭搞卫生。朱杨柱怕他太累,总对他说:“爸,你休息休息,家务活我下班回来做。”朱耿德呵呵笑着说:“放心,累不着。家里有我在,你尽管放心工作。”

2018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开始。这次不再只面向空军飞行员选拔人员,还扩大范围向相关领域招收航天飞行工程师。航天工程大学也在其中。

那个少年时代就埋藏在心里的飞天梦再次被点燃。“不能亲自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但是如果能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岂不是更加令人向往?”

虽然,朱杨柱的科研工作顺风顺水,虽然,他不再是曾经的少年,但他第三次向着飞天梦发起冲锋。

多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朱杨柱的心态很轻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朱杨柱一步步走过了初选、复选,又到定选。

直到此刻,朱杨柱才把参选航天员的消息告诉了父母,让他们也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朱耿德长长舒了一口气,对周瑞侠说:“要是我们身体不合格,会影响儿子,还好没拖后腿。儿子这条飞天路,走得太难了。”

2020年10月,既有飞行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又具备强悍航天科研能力的朱杨柱,成功入选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他满腔豪情地写下了一首诗:“曾经少年如风/而今家国更重/空间站建功/踏尽无悔征程/追梦/追梦/星辰大海一生。”

成为预备航天员,朱杨柱只是站在了通往太空的起点。而这漫长的通天阶梯,还需要经过一番百折不挠的艰苦淬炼。

从选拔完成到正式执行任务,只有2年多的时间,其中需要参与200多项专项训练,还要熟悉即将进行的空间实验和维护工作。

由于没有空中飞行经验,有一些操控对朱杨柱而言非常吃力。其中手控交会对接,被称为“太空穿针”,朱杨柱练了上千小时,最后形成了肌肉记忆,化为手控交会对接的精准操作。

为了训练,航天公寓与家近在咫尺,但朱杨柱很少回家。每次和家里视频通话,父亲都鼓励他:“你一直很努力,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测试。家里一切事情不要你操心,你只要好好工作,对国家多做贡献就可以了。”

2022年6月,神舟十六号乘组名单宣布,朱杨柱入选。

朱耿德只知道儿子参与了航天任务,为了解更多儿子的消息,他养成了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无论多忙,他每晚7点一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时刻关注着有关神舟十六号的消息。孩子像风筝,无论飞多高飞多远,亲情那根线,永远攥在父母手里。

一天,朱耿德收到一个快递,拆开一看,是一个大相框,里面是朱杨柱穿着航天员服的照片。周瑞侠抚摸着照片,对朱耿德说:“穿这航天员衣服,好看,帅!”

周瑞侠一直在苏州帮小儿子带孩子,已经三年没有见过老大了。她很纳闷,柱子真的当上航天员了?还是借人家的衣服拍的照?朱耿德在北京时,已经知道儿子是预备航天员,但更多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

老两口正计划着把照片挂起来,便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收到我寄的照片了吧?”“已经收到了,看你穿着航天服呢。”“是的。”朱楊柱没多说一句有关航天的话,朱耿德也没多问。

2023年5月29日上午,家里突然来了很多记者,直到那一刻,朱耿德夫妇终于相信,儿子就要出征太空了。

30日,夫妻俩早早坐在了电视机前面。9时31分,目睹“神十六”成功发射,朱耿德止不住地骄傲:“他从小就有一个飞天梦,今天终于圆梦了!”周瑞侠抑制不住对儿子的思念,眼泪扑簌簌落下:“三年没有见我儿子,我太想他了。等儿子回来,我要给他包饺子吃。”

转眼就要放暑假了,朱耿德又在计划去北京,帮忙照顾放假在家的孙子。他给儿子吃下定心丸:“你在空中好好干,认真干,我们等你凯旋。家里的事不用你管,我和你母亲都帮你弄好……”

编辑/李雪莲

38232125@qq.com

猜你喜欢

航天员儿子
天外归来,航天员邓清明这样说
如何修炼成为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打儿子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