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08-29李峰年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信息技术

李峰年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改变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日常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情,适时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案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案导学;信息技术;高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09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30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学案导学便是其中之一。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霸占”课堂的局面,学生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真正的主人,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学案导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的恰当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信息化素养。

一、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改革推进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在课堂教学时,以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为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无处发挥,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在学案导学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形成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先学后导的局面,实现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增加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活了课堂氛围,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学案是学案导学模式实施的载体,它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拷贝,也不是教师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具有标准答案的试题,而是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设计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可以主动获取知识。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矫正反馈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也让学生在课堂听讲中目标更明确。另外,教师从学案反馈中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在学案导学模式中,学案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将学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把学案上传到班级学习交流平台中,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学,完成学案中的各种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由此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师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还可以设计成果展示环节,选出优秀的学案进行展示。如此,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高效预习

高中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其知识更新速度快、内容分散、教学形式以实践为主,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拘泥于课本中的知识,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渗透一些新知识、新技能,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在设计学案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把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整合到一起,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在学案中适当地补充新知识,引导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视角理解教材内容,丰富学生认知,拓宽眼界。一般情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较少,教学缺乏连贯性,这也使得学生很难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把握好“度”,设计学案内容时要少而精,既要突出知识重点,又要使学案中的内容在课堂上处理完全。

教师要把握好学案设计的难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当前的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跳一跳”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具有梯度和层次的学案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知识。学案设计好后,教师可以将其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对照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从而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将学案导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利用微课对学案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班级学习平台与学生共享微课资源和学案。当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及时扫除课前预习中的障碍,提高预习效率。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记录到学案的反馈栏中,然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样学生在课堂听讲时就会有所侧重,同时还能为教師提供新的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凸显重点知识,强化学生探究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主要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还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知识多而杂,而且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探究意识不强,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的重难点,导致学习时事倍功半。在以往的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对教学难点选择跳过或置之不理,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而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学案突出重难点知识,并结合重难点知识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深入分析教学重难点,利用新旧知识和已有经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上机操作为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包含多媒体的电子学案,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模拟演示上机操作中的难点和要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共同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暂停、慢放、回放等功能,对操作细节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掌握操作技巧,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高中信息技术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如果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很容易出现记得快、忘得快的现象。为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以将这些重要的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化的背景当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生产实例、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等理解理论知识,通过感性认识的积累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生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这些重要的理论,利用学案为学生设计专题练习,用典型习题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三)注重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重教法,轻学法”“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由来已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至于学生怎样学则无关紧要,没有意识到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动力。所以,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案导学模式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案导学中确定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调整学习方法,锻炼自身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学意识,使其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规律,培养其信息素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胆量,巩固预习成效。由于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学案中的一些要求和知识点,学生与教师经常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发表意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参与互动,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比与辨析,把教师的解题思路与自己在学案导学中形成的思路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受到更多的启发,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只要掌握操作技能就行,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阅读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细节,这样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稳步提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符号标注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归纳能力。

(四)关注学生层次,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课堂互动往往局限在教师问、学生答上,这也导致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更多的学生则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互动。构建学案导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自主探究与获取知识。

由于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各不相同,高中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操作能力不强,有的学生操作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较差,还有的学生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能力都较为薄弱。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划分小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能够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可以出示学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的各项任务。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提问、共同探讨,解决学案导学中的各种问题,深化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答疑,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提出疑问。教师从中筛选出对课堂教学有推动作用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组与组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对学案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五)注重反思评价,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课堂反思是学案导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反思有助于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建立。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并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学生绘图的过程就是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在绘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借助学案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教师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使其愿意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在学案导学中,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二是课堂最后阶段的总结性评价。为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长处,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鼓励与表扬。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要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并运用赏识性的评价,在肯定学生思维和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对学案内容进行深层探究。教师也可以采用延时评价的方法,当学生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后,再对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供其他学生进行互评,从而使学生兼任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重角色。其中优质的作品还有机会参与学校或者更高级别的评奖,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反思,从而积极改正問题,提高自身能力。

总之,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充分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教师认识到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为此,教师要更加积极地探索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的新方法、新策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闵辉.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2021(2).

[2] 卢清华.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8(4).

[3] 朱玉玲.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刍探[J].成才之路,2020(3).

[4] 姜勇.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0(18).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高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