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里格的靴子
2023-08-29科妮莉亚·梅格斯
科妮莉亚·梅格斯
奥尔科特一家又搬家了。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搬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路易莎(著名女作家,《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人生的前二十八年中,他们创下了搬家二十九次的纪录。红木和胡桃木高台矮柜上的累累伤痕,见证着奥尔科特一家经历过的种种剧变——或许共有十二场。路易莎站在门口,看人们搬着矮床和马鬃沙发摇摇晃晃地进屋。这一年她十三岁。
路易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一刻她已经盼了太久太久。
整幢别墅总共有八扇通往外面的门,因此全家坐在桌旁用餐或者在天花板低矮的客厅里围在灯边读书时,一听见敲门声,他们就会分头跑向同一扇门去迎接来客。在搬进来的当天,大家热火朝天地忙活了好一阵,到了晚上,终于能够坐下休息了。姐姐安娜一直在收拾厨房,路易莎点燃了好几个壁炉。两个妹妹洗漱完毕,爸爸布朗森摆好了书——这份活儿倒是称他的心意。众人围在桌旁,嘻嘻哈哈地述说着这一天的经历:搬家具时闹了什么笑话,什么东西丢了,什么东西坏了,发现家里还缺什么——他们每个人都精神饱满,而钱袋却瘪得可怜。
新家最让路易莎喜欢的就是她自己的房间和马厩。姑娘们一直梦想着能像家境富裕的朋友们一样,骑着马在康科德绿树成荫的大道上尽情驰骋,但她们家里并没有养马。然而一间大马厩能够派上的用场,绝对远远超出其建造者的想象。其中众人皆知的一个用途,便是做剧院。当时路易莎沉浸在编剧中,无法自拔。那天睡觉之前,她很可能就已经在忙着构思剧本了:美丽的女主角被救出地牢,伪装成奴隶的公主让国王幡然醒悟、为之倾倒。那个小房间刚布置完毕,路易莎便一头扎进去,坐在桌前专心创作。这片小天地布置简单,却整洁干净,壁橱里还散发着干药草的清香。这部小戏剧中的罗德里格公爵,还有罗德里格公爵的靴子,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不久之后,奥尔科特家那些在康科德的朋友应邀来看路易莎·奥尔科特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出剧——可能也是最后一出。这部剧共有三幕,主人公、大反派、端毒药的侍童等角色都是由四个姑娘扮演的。路易莎·奥尔科特还兼任舞台监督和服装师。她创意十足,知道该怎样打扮自己的角色。贵族主人公风度翩翩、志向远大、善良正直,要展现他的人格魅力,一件开衩马甲、一条肩带和一双雅致的靴子必不可少。创意与手艺俱佳的路易莎不仅创造了这个人物,而且还为他做了一双漂亮的靴子。
路易莎不知从哪儿找来了鞣制过的皮革,一边想象贵族的靴子是何样式,一边裁出草样,随后缝了一遍又一遍,把皮片拼接在一起,就像一个没什么上进心的年轻人缝碎布一样。结果果然不同凡响。一个人穿上这双靴子走不了多远,但好在舞台上的贵族公子不必走多远,只需迈几步便能救到身陷囚笼的姑娘。路易莎出演自己的处女作时,容光焕发,将马厩剧院的木地板踩得咚咚作响。落幕的那一刻,如雷的掌声险些把上了年头的木梁震塌。这掌声有给安娜的——她的确是个天赋异禀的演员,有给路易莎的,还有给那双靴子的——当然,它值得。
路易莎因为首演大获成功而心花怒放。她把自己关在小房间中,写了一部又一部题材相似的剧本。诸多情节一齐涌入她的脑海,把她的作品變成了一则则浮夸荒诞的故事。路易莎想象出王侯将相的生活,把这些素材加以裁剪,就像做靴子一样,用同样的辛劳将它们巧妙地拼在一起。
在创作戏剧和故事之余,路易莎也在梦想着久久藏于心中的诸多梦想。“我是要演戏,”她暗自思忖,“还是该编剧本、写故事呢?”这个问题,她自己无法回答。
不论选择哪一条路,路易莎都会全力以赴。在她喷涌而出的奇思妙想之下,有着某种脚踏实地、坚决果断的坚实基础。她明白病愈的爸爸对这熙熙攘攘、纷纷扰扰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明白疲惫不堪的妈妈在为生计忧心如焚,明白姐姐安娜同自己一样雄心勃勃,明白妹妹伊丽莎白柔心弱骨,明白小小的梅正在怀着对美的痴迷慢慢长大。她们对父母、对彼此的爱,绝无仅有、举世无双。随着岁月的流逝,路易莎对父母和姐妹的深情以及想要照顾他们的意愿,始终都是难以言表的。
于是,路易莎在那个小房间里拟订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并发下宏愿:一定要让自己深爱的每一个人获其所需。她要给爸爸安全感,给他宁静安逸的心境;她要给妈妈一个“洒满阳光”的大房间;她要帮安娜创造机会,要好好关照伊丽莎白,要悉心教导梅。路易莎是如何矢志不渝地信守自己的诺言,又是如何在逆境中抗争到底的——如果把她的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会是世上最有趣的故事之一。
然而,路易莎并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编写剧本、计划未来。她仍然会在田野中奔跑,爬上小山。她喜欢坐在房后山脊上的松树下,久久地沉思。路易莎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度过了搬到山坡别墅后的第一个夏天。她常常在自己安安静静的房间里笔耕不辍,一直忙到深夜。实在乏累时,她就放下笔,跑进花园,踩在坠满露珠的柔软草地上,欣赏星空下的果树那高大黢黑的剪影。路易莎喜欢爬到树上,舒舒服服地坐在弯弯曲曲的枝条间,任由思绪脱离身边的琐事,飘向远方。她常常回顾往事,回忆起果园公社,回忆起她无法理解、在她的记忆中留下阴影的那个事件,思索着一切是否已经结束,现在他们是否将要过上庸庸碌碌的生活,终老一生。但愿不是!
爱默生先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真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好人。每当这无忧无虑的一家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不论是建议、信任还是物质上的援助,他都决不吝惜。爱默生先生在不远处有一幢高大宽敞的白房子,是他与众多好友的栖身会面之地。在这里,路易莎的爸爸布朗森·奥尔科特经常坐在客厅镶有白色饰板的宽壁炉前同知己倾诉心声。在这位饱经沧桑的哲学家眼中,那覆盖着红天鹅绒软垫的椅子,墙边那长长的沙发,还有爱默生先生那被火光映亮的开朗的面孔共同构成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画面。偶尔还会有一位内向羞怯的年轻人跟他们坐在一起,小伙子话不多,但一开口便妙语连珠。他叫亨利·梭罗(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个性腼腆,为人低调,几乎不同人深交,却是奥尔科特和爱默生两家的挚友。他们围坐在炉边,谈尚未降临的战争危机,谈新兴的思潮,谈超验主义观念,谈果园公社留下的遗憾和教训。
爱默生先生向为家计愁肠百结的路易莎的妈妈艾芭·梅·奥尔科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还允许路易莎自由出入自己的图书室,尽情阅读。因此,路易莎可以在高至天花板的红木书架上任意挑选,而后舒心惬意地缩在沙发的一角,一直读到心满意足为止。她的知识很庞杂,一小部分是爸爸教的,大部分是自己读书学来的——正是在这里,在向她敞开大门的书籍宝库中,知识源源不绝地流入了她的脑海。路易莎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但这座宝库的主人也会时不时地给她一些建议。她溜进书房,看见爱默生先生正在膝上的木板上奋笔疾书——因为他从来就没有过书桌。路易莎取下一本书,在那张透露着刚毅、睿智和无限慈爱的面孔对她笑笑之后,便悄悄地快步离开,去其他房间读:有时是宽敞明亮的餐厅,有时是简陋温馨的会客室——这里的椅子和地毯都已被来来往往的哲学家们磨旧踩破。路易莎偶尔会往餐厅隔壁极负盛名的客房里瞥一眼——爱默生一家也十分喜爱《天路历程》,因此将这个房间称为“望东之屋”。推开这个房间的窗子,就能看到田野和石墙;两旁植有苹果树的小路蜿蜒着向山上延伸,最后消失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