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世界里的孤勇者
——诊室里的孩子(家庭篇)

2023-08-29孙莉编辑月儿

科学生活 2023年5期
关键词:冲突心理健康情绪

文/孙莉 编辑/月儿

初次与12岁男孩真真见面是在心理诊室中。他是一名四年级学生,瘦弱白净,表情凝重,满脸抗拒,一声不吭,小臂内侧深深浅浅的疤痕和长条血痂触目惊心。陪诊的爸爸紧张无措地说:“他一直很开朗,学习也还行。今年年初开学后突然不肯上学了,我问什么他也不肯说。昨晚半夜两点发现他坐在地上哭,说是能看见鬼。他这样是不是精神上出问题了?”我安抚了爸爸的情绪,对着真真说:“你需要爸爸留在诊室里吗?”真真摇摇头。爸爸离开诊室后,我慢慢了解到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真真父母均为外企高管,妈妈平时要求高、管教严格,爸爸平时话少、经常出差。真真自小由奶奶带大,五岁时迎来了妹妹的降生,一年级起父母因家庭矛盾经常吵架。真真认为父母吵架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自己是罪恶之源,每次有这个想法就会用利器划手臂。我询问他看见鬼的事情,他流着泪,认真地告诉我:“爸爸妈妈如果离婚了,会有鬼把妹妹抢走的,我是保护妹妹的孤勇者。”

这是个在自己的黑暗童话世界里,孤独抗争的少年。心理访谈后,我对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家庭中父母冲突给青少年造成的心理伤害有了切实的体会,不禁对现代社会中不良家庭关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产生了深思。

世界卫生组织(WHO)文献显示,全球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12%~28%,以11~14岁居多,其中情绪障碍患病率最高(3.08%),且呈逐年增高趋势,而家庭环境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第一个微观生态环境,和睦的父母关系,以及父母良好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青少年心身健康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一、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冲突导致家庭功能不良,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有明确的关系,影响青少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方式,易使青少年形成不安全感、残缺感,因而敏感多疑、自卑、敌意、偏执、焦虑水平较高,对睡眠质量、日常行为、学业成绩和未来的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不良的人格基础,家庭功能不良甚至可以直接预测自伤自杀风险水平。研究表明,目睹父母之间冲突频繁、激烈的青少年,出现一系列负面发展结果的风险较高,包括焦虑、抑郁、攻击性、反社会行为、学业成绩差、药物滥用、犯罪和极端自杀倾向。尤其是在青春期出现的家庭功能不良对青少年易造成负性心理情绪,甚至延续到成年期,从而成为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和罹患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

父母冲突使得家庭关系呈现病态化,部分父母(照料者)甚至将不良情绪宣泄到青少年身上,这对青少年而言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与父母产生疏离感,亲子情感联系减少,当青少年遭遇压力刺激时,无法获得有效的家庭支持,难以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更易被用于应对压力事件及缓解负面情绪中。在不良的家庭关系中,较高频率的争执与冲突使青少年安全感、自信心受到威胁,出现孤独感、自卑、仇视等扭曲心理,容易模仿、学习伤害或攻击行为,造成个体发生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自伤、暴力倾向、攻击型人格形成的风险提升,演变成为情感、精神障碍等。

二、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成因

1.家庭结构变化。时代变迁使得现代社会大多是以父母子女为主要家庭成员的小家庭为主,确立“双系抚育”,母亲主要承担生理性抚育任务,父亲则更多承担社会性抚育,父母双方和子女共同居住的核心家庭被认为是对孩子的发展最有利的家庭结构。由于父母的缺位,主要照料者的过度控制,使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空间压缩,自主需求的满足被剥夺,导致青少年心理年龄幼稚化,正常的“自我”弱化,“本我”被强化,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环境,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2.家庭角色缺失。特别是父亲角色或功能的缺失,父母因自身需求不满,导致孩子的不安全感,进而引起亲子关系的疏远和紧张,青少年“超我”弱化,心理脆弱,责任心缺乏、自律性差、道德感低、人格偏离,家庭角色缺失在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中排第一位。

3.教养传递。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存在高冲突,对配偶的教养行为表现为更多的贬低、轻视和破坏,家庭沉浸在敌对、不和谐的氛围中,与孩子相处时父母更易将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使得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充分安全的环境发展自身的积极心理特质。孩子通过模仿父母表达、处理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学习伤害或攻击行为,成为心理、精神障碍的重要心因性起源。

三、着力于父母冲突干预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

家庭环境中特别是父母的情感交流、情绪状态以及行为习惯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青少年生长期的认知形成有直接刺激作用。良好的家庭功能状况对青少年自我成长、自我探索有促进作用,在遇到压力事件、生活刺激、负面情绪时,更容易获取来自家庭成员的关心、关爱,创造心理治愈缓冲带、隔离带,为青少年学习正确地看待压力、应对刺激调节、掌控情绪创造积极条件,产生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更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更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早期进行有效的父母冲突干预,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体对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针对情绪障碍青少年的干预治疗中,开展家庭治疗,采取科学、精准的干预措施,激发家庭中父母思考夫妻关系层面对青少年心理的意义,触发家庭的资源和改变的可能性依然是干预的重点。

2.将冲突家庭引入团体心理治疗,短期内赋予同等身份,通过多次的主题干预,父母与青少年更容易形成融洽的沟通氛围,这对于青少年获取家庭情感支持,缓解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有积极意义。

3.开展家庭教育,让父母认识到自身家庭角色的重要性,掌握教育孩子的技能,改变亲子相处模式,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引导青少年走出困境、获得解决问题的技巧是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墙的重要基石。

男孩真真个体的遭遇虽然独特,却往往也折射出群体的共同处境。《孤勇者》歌词中刻画的“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也许是每个暴露在家庭父母冲突环境中青少年最真实的写照。

父母需提高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主动聚焦于正确处理父母冲突,可有效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良好的夫妻关系、稳定的家庭环境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基础。

对有父母冲突的问题家庭及时关注,开展关爱行动,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和早期干预,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让父母成为孩子美好梦想的守护神,对英雄向往的初偶像。为了全面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整合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为青少年成长铺就“一路阳光”。

猜你喜欢

冲突心理健康情绪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