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吻合器的省级监督抽检情况分析

2023-08-29刘园园曾思思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4期
关键词:安全装置吻合器组件

罗 洁 刘园园 曾思思

(1.湖南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0;2.湖南省药品质量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0)

吻合器是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医疗器械,它主要用于对人体内各种腔道和组织的离断、缝合以及吻合,实现对病变组织的切除和器官功能重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腔道残端切口的关闭缝合[1]。

2020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风险情况,汇总相关医疗器械的主要不良事件表现,发布了1 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涉及吻合器产品相关不良事件报告1099 份。其主要故障表现为成钉不良、无法/部分击发、部件损坏/脱落、打开/闭合困难、吻合失败等;其涉及的主要伤害表现有组织损伤、出血、感染等[2]。针对临床上出现的不良事件,现通过对吻合器进行省级监督抽检,分析检验情况,了解市面上吻合器产品质量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意见及建议,提高现有吻合器的临床安全性,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1.样品情况

本次抽检共计收到样品数量为26 批次,涉及生产企业20 家,分布在江苏(12 家)、湖南(2 家)、北京(2家)、天津(1 家)、浙江(1 家),河南(1 家)6 个省份,进口(1 家)。

样品涉及生产、流通、使用3 个环节,其中生产企业抽样点2 个,抽样2 批;流通单位抽样点3 个,抽样3 批;使用单位抽样点20 个,抽样21 批。

2.检验依据

直线型吻合器和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目前均有国内标准,在国际上还没有对应的ISO 标准。

本次吻合器抽检以YY 0875-2013《直线型吻合器及组件》[3]、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4]及产品技术要求(或注册产品标准)作为检验依据。

3.检验项目

本次抽检检验项目为YY 0875-2013《直线型吻合器及组件》标准中的灵活性、装配性、吻合性能、表面粗糙度、外观[3]5 个性能指标;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标准中的灵活性、装配性、吻合和切割性能、安全装置、表面粗糙度、外观[4]6 个性能指标。这些主要性能指标能较好地体现吻合器的使用特性和安全要求。

4.检验结果

经检验,在26 批次有效样品中,有22 批样品的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合格率84.6%,有4 批次直线型切割吻合器样品不符合要求,不合格率为15.4%,不合格项目均为“安全装置”。同时,还发现企业对吻合器的生产工艺流程、结构设计、标准理解等方面存在问题。

5.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问题

5.1.1 产品外观问题

吻合器标准中规定吻合器外观:“吻合器外形光滑、轮廓清晰、无毛刺、划伤、锈迹等缺陷[3]”,没有对清洁度及润滑剂作出规定。检验中发现有1 批样品手柄内侧多处有类似清洗液残留污渍,有1 批样品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卡扣处有润滑剂聚积。残留污渍或润滑剂在临床使用时,有可能因为推刀切割组织时产生的冲击力而掉落至创口或人体组织中,可能引起患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1.2 注册产品标准/产品技术要求问题

YY 0875-2013《直线型吻合器及组件》、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是本次吻合器抽检必须贯彻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检验过程中发现有2 份注册产品标准/产品技术要求内容不完整,没有具体性能指标、检验方法等内容。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等内容的缺失,一是会给检验机构带来实验上的不便,二是无法考察生产企业注册产品标准的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要求。

5.1.3 安全装置问题

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标准中规定:“吻合器应具有空钉仓安全保护装置,并保持其可靠性[4]”。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有4 批次产品不具备有效安全装置,吻合器在装上空钉仓时执行击发动作,仍然能够正常击发。由于吻合器内置切割刀,安全装置是防止吻合器空钉仓时反复击发而使切割刀损伤吻合口。若吻合器不具备空钉仓安全保护装置,可能会使吻合器在临床使用时,空钉仓状态下将两层组织离断而无法钉合封闭,造成吻合口出血和渗漏,造成手术失败或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5.1.4 包装及规格标记问题

产品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是产品使用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局第6 号令)中第八条规定: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应当与医疗器械注册证中的产品名称一致[5]。本次抽检发现有1 批次样品外包装上显示2 个产品名称,分别为“一次性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和钉仓”与“一次性直性型切割吻合器和钉仓”。该产品注册证中名字为一次性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和钉仓。

有2 批次吻合器组件规格型式命名不规范。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中规定吻合器组件的规格标记应为:吻合长度×吻合钉高度。而本次抽检发现,有2 批次吻合器组件的规格标记为:有效切割长度×吻合钉高度,不符合YY 0876-2013 标准规定的命名型式。再者,YY 0876-2013 标准中对吻合线长度与切割线长度规定为“每次吻合线长度比切割线长度至少长1.5 倍钉长”。以避免吻合后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钉合不紧的情况。因此,吻合器组件的规格标记为:吻合长度×吻合钉高度,有助于医生在临床病例中选择合适规格的吻合器及组件,预防或减少吻合口瘘及吻合口钉合不紧情况的发生。

5.2 原因分析

5.2.1 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不严

生产企业对原材料质量控制力度不够、生产环境洁净度达不到要求、清洗工艺流程设计有缺陷,产品自检把关不严等。吻合器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粗洗——精洗——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整个洁净流程必须符合GMP 要求,整个生产环节所用水源必须为纯化水等,若吻合器生产企业严格按照GMP 各项流程或环境要去进行生产,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完全可以避免残留污渍或润滑剂聚积的问题。

5.2.2 对标准贯彻力度不够

(1)生产企业在制定产品企业标准时,对国家标准学习及贯彻力度不够,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企业内部审核把关不严,未将注册产品标准/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完善。(2)在产品注册检验和监管审批程序中也存在漏洞,面对检验方法及信息不全,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缺失等明显问题,均未及时指正。(3)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在对产品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相关证明文件保管过程中存在疏忽,面对资料不全的情况,未及时反馈及索取完整资料,导致在经营环节及使用环节抽样时随附的资料不完整,给监督检验带来不便。

5.2.3 对标准理解不到位

企业技术人员对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标准中安全装置要求理解不到位,在设计安全装置时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忽视了安全装置缺失对缝合效果的影响及误击发使切割刀损伤吻合口而造成吻合口出血和渗漏的危害。

5.2.4 生产企业对产品包装标示不够重视生产企业未将产品自身特性结合YY 0875-2013《直线型吻合器及组件》和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等强制性标准进行仔细推敲研究,对《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学习贯彻力度不够,在思想上对产品包装标示不够重视。

6.建议

6.1 建议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

外科手术类医疗器械产品,易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一步一步得到改进,最终成为使用方便、工艺成熟、质量过硬的医疗器械产品,吻合器类产品同样如此。因此,建议生产企业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结合临床使用中医生的反馈及不良事件报告中涉及的问题,严格把关整个工艺流程,从源头上尽最大可能去规避产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避免任何环节的纰漏可能造成的重大危害。同时要重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贯彻执行,完善注册产品标准/产品技术要求,每批产品在出厂前都应严格执行自检,发现有关质量、标准、包装标识各方面问题都应及时上报、科学处理、有效解决。

6.2 建议更新方法标准

(1)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与YY 0875-2013《直线型吻合器及组件》标准中,外观项下标准条款中只对吻合器表面光滑度、有无划伤、毛刺做出规定,对吻合器表面是否洁净没有作出规定,因此建议在外观项下对污渍、润滑剂等也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提高吻合器质量。

(2)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标准条款4.7 安全装置规定“吻合器应具有空钉仓安全保护装置,并保持其可靠性”。对应的检验方法是5.7 安全装置试验 “将吻合器装上空钉仓,调整吻合器进行击发动作时,应符合4.7 的规定”。该指标要求与试验方法描述均不够具体,让人难以理解。建议在标准中明确吻合器装上空钉仓(空钉仓:指被激发过的组件),调整吻合器进行击发动作时,吻合器不能成功击发,视为符合4.7 的规定。虽然,标准只是吻合器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最基本的参照,但是,若能在标准中尽可能完善与吻合器可靠性、安全性有关的关键参数,让生产企业在研发及生产过程中避免因对标准理解有偏差而出现的设计错误,是提高吻合器产品的临床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推动吻合器产品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YY 0876-201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组件》与YY 0875-2013《直线型吻合器及组件》标准中,在吻合与切割性能(吻合性能)项下所用模拟材料均采用“两层总厚度为钉高的1/2 ~2/3 的EVA 低发泡板试样[3-4]”,虽然在监督抽检方案中要求抽样时同时抽取符合YY 0876-2013 或YY 0875-2013 标准规定的吻合性能实验材料(即EVA 低发泡板),但因为EVA 低发泡板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导致最终到样的EVA 低发泡板质量参次不齐。建议在标准中增加对吻合性能实验用材料EVA 低发泡板原材料的具体牌号及生产工艺参数等信息的规定[6]。

6.3 建议监管部门加严注册审批过程

针对本次抽检发现的资料不全,产品标准中信息缺失等问题:(1)建议监管部门加严注册审批过程,强调相关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项目,还应关注包装标识信息,避免标识信息不规范带来的安全风险。关注注册产品标准/产品技术要求是否能全面考察产品质量水平,遇到问题,督促生产企业积极整改,提升质量意识。(2)建议在监督抽检工作时,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考核工作一并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6.4 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针对本次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可结合此次抽检情况,调整考察方案,重点考察出现问题的项目和生产企业。针对每次抽验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在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等各环节的相关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通告,各单位都应采取纠正措施,最大化地降低风险,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安全装置吻合器组件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新型碎边剪刀盘组件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常见的电梯电气安全装置失效形式分析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小孩遗留小汽车内智能安全装置
探究气体安全装置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磁吻合技术的消化道吻合器的研制
风起新一代光伏组件膜层:SSG纳米自清洁膜层
海洋工程装备中沉浮安全装置监控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