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

2023-08-29李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育师范生劳动

李辉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必然要扎实有效开展相对应的劳动教育。但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劳动教育素养较低,始终是制约幼儿劳动教育具体实践与整体质量的核心因素。集中表现为普遍年轻化的幼儿园教师,对于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深层理念、具体内容、实践方法等,存在知道较少、理解较浅、掌握不全、把握不足等问题,导致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不足。研究发现,这与职前师范教育中对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缺失不无关联。教育部2022年最新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要全面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和质量,幼儿劳动教育自属其列。这些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素养要求,故加强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内涵研究与系统培养尤显重要和迫切。

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特征

立场:劳动育人的思政性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劳育意见》)指导思想阐明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这揭示出党领导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必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劳动育人”的思政性立场。新近研究指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在本质诉求、价值体认和实践方式等各方面均与课程思政理念相契合,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功能与价值。也因此,高校勞动教育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将大学生劳动品德的养成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显而易见,具体到新时代高校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在理解其内涵特征时首要的是准确把握劳动育人的思政性。劳动教育素养三大结构主要内容以思政性为统领,具体以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其注入思想之根与脉。这是与新时代学前师范生所处复兴发展的社会历史时期,及对其职后教育对象所负的教育使命所共同决定的。

内容:科学创造的时代性

毋庸置疑,新时代学前师范生所面对的社会发展形态必然是更为多样且“变化多端”,科学与创新更加凸显。因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以智力劳动为核心的劳动形态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这就必然导致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即使是幼儿园劳动教育也需如此。对此,《劳育意见》指明,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对应到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其劳动教育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等都应与幼儿所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同时,注重体现新时代劳动特点。这些都要求幼儿园教师和新时代学前师范生,理解和掌握其所需劳动教育素养的时代性特征。

对象:职后教育的幼儿性

研究表明,幼儿受其身心特点影响无法以追求劳动结果为主要目的。也有研究认为,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激发与培养幼儿劳动情感与兴趣。众所周知,因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致使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显著区别,且对家庭劳育的合作需求更为强烈。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而言,幼儿都无法拥有高年龄段学生的劳动水平和技能,进而也决定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与内容。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和学前师范生的劳动教育素养,相较中小学教师及其师范生有显著的对象性差异。换言之,新时代学前师范生的劳动教育素养内涵具有职后教育的幼儿性特征。具体而言,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无意注意为主而易于分散劳动注意和降低教育参与性,充满个体差异的好奇、好动、好游戏的活动特性显著,这些都使得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的整体难度要高于其他阶段,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素养。

培养:园校保教的融合性

基于前文对幼儿这一教育对象的阐明,可见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内涵分析与培养探索,必须紧密围绕幼儿园劳动教育实际和学前师范生培养过程展开。即表现为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园校保教融合性的内涵特征,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内涵的重要特征。此外有研究分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劳动教育是不同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具有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和吸引幼儿劳动注意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因而,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教育特点集中体现为高度的保教融合性和活动游戏化,这些都为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内涵注入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具体而言,学前师范生的培养过程是在基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中,与幼儿园和高校动态联合地开展学生的思政与通识教育、保教理论学习、五大领域教学与技能训练、园所与校内实践、游戏化活动组织、专业研究与反思提升等。

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培养的问题依据

劳动教育理论掌握较少,对自身及幼儿劳动教育认识较浅

研究在对H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各年级共4个班同学的调查与访谈后发现,学生整体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劳动教育理论掌握较少。近90%的学生表示:仅知道“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只是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这一提法,很难细说清楚具体内容且理解很浅显,因为没有全面系统地学习或者深入理解过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一方面,H师范学院虽然在逐步重视和系统开展劳动教育,但整体课程内容偏简单且易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完全理解和深入领会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与价值精神等。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家庭、社会中劳动和劳动教育氛围的整体弱化,致使学生在主客观方面对劳动及教育重视和理解度较低。不仅如此,学前师范生作为幼儿园准教师,整体在校内学习与园内见实习中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与了解也相对较少,甚至部分低年级学生对此一无所知或很少有过思考。

劳动开展频率较低,劳动及劳动教育实践能力相对缺乏

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要素,表明了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必须基于具体的劳动和社会实践。研究在4个班级共计40名学生有关日常劳动实践的访谈中发现,学前教育师范生开展劳动的频率较低,近80%学生仅是在家里偶尔做家务,在学校里主要是打扫宿舍的卫生;而从劳动中的收获也较少,并且收获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多为获得基本的劳动技能。例如,2019级一女生回应:“开展劳动频率并不高吧,一天大概至少一次,然后最多也就五次。内容就是做家务,以拖地为主,学校里也就是宿舍里的一些清理劳动,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劳动。”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学前师范生的劳动能力整体相对较弱甚至缺乏,进而严重影响到了其劳动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毫无疑问,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出发,学前师范生需要结合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与特点,在校内学习与入园见实习中综合锻炼自身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能力。本研究对已有入园见实习经历的20名同学进行访谈,发现85%的学生都没有去幼儿园组织过劳动教育的活动,对实际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较为陌生,不能很好地应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3名学生在实习中,渗透过劳动教育的内容。而其中所渗透的内容主要是在户外早操、游戏与室内美工等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合作搬运材料、铺设桌布等简单的劳动,并未深入到教育层面。

劳动服务意识较弱,积极的劳动教育专业情感相对缺失

研究中发现,H师范学院学前师范生对他人、班集体等的劳动服务意识整体不强。学生普遍表示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务与学习,除非要求否则不会主动参与劳动服务,较多的也就是完成宿舍的卫生打扫等服务,在幼儿园中保育服务参与意识也不强。研究者作为专业教师在长时间的授课观察中发现,学生对于上课教室的电灯风扇与卫生等缺少主动关闭与打扫等集体劳动的服务意识与行为。研究发现,学前师范生的劳动服务意识与其劳动教育专业情感互为关联、互相影响,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重视与有序培养的基础上。基于多方因素影响,H师范学院学前师范生相对缺失对热爱劳动和幼儿保教劳动服务、由衷尊重和关爱幼儿、愿意积极主动从事幼教事业等积极的劳动教育专业情感,尊重和甘愿勤恳劳动的情感态度表现不足,服务他人与社会的意义感和存在感不强。部分学生在入园见实习的保教服务中,容易心生抱怨和对职业的不自信与畏怯感,较难拥有全情全心服务和培育幼儿的教育情怀。

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培养理路

课程思政:重视并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劳育思政性

新时代下培养学前师范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教育素养,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培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新人的同时,为其职后更好地服务幼儿劳动教育奠定关键基础,需要具备正确而坚定的思想政治性。高校在培养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中,首先要重视并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劳育思政性,即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与教师自身教育理念中都要注入和深化劳育思政性。这是基于劳动教育素养培养的目标视角进行的思路探索,其理论基础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思政意蕴。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所有课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系统地进行知识和技能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过程。据此,高校应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与整体实施中立体强化其劳育思政性,尤其在目标定位、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要有机体现,以清晰的思想和目标意识引领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

五育并举:推进劳育灵活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培养的关键是系统化建构更为科学与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并实施独立和渗透性的劳动教育。而劳动教育是一个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杂糅在一起的一个概念,这就导致了学前师范生的劳动教育必然是灵活融入于其专业学习全过程,与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形成五育并举,以便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有效融入专业发展全过程。黄济先生主张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举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意将劳动教育素养内容融入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教学中,具体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师德修养与职业规划、幼儿保育与五大领域教学、职业实训与研习、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等素质拓展教育中有机增加劳动教育素养培养的相关内容和元素。

知行合一:深化家园校社协同培养劳动教育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最大的内在要求是实践,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培养的核心方法更在于实践——即行,更为完整的即“知行合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合一”,而“知行合一”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重要哲学基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强调“做”,“做”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的是“行”与“知”的关系。)由此,基于知行合一教育理论思想的指引,高校應深化学前师范生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协同培养劳动教育实践能力的思路与行动,这是学前师范生劳动素养培养的方法视角。具体而言,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宿舍为单位、个人随机等方式增加学生劳动及其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区域文化进一步强化校外家庭与社区的系统实践,并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扎实开展对幼儿保育劳动服务和劳育实践。以H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教学与实践为例,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灵活融入劳育元素启发学生强化环创劳动设计,并通过校园联动来指导学生进行校内与园内的环创劳动实践,以立体化的环创劳动操作深化学生的劳动感知与体验,实现由具象劳动到立体的劳动教育素养生成的转变。

持续改进:优化劳育素养培养评价以培育教育情怀

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学生专业成长中借助科学评价持续推进。已有研究指出,原有的指向知识传递式的劳动教育评价无法把劳动教育引向正常的发展道路,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以当前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理念中的“持续改进”为理论基础,优化其劳动教育素养培养评价思路与方式,注重理论考评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在校内外劳动及劳动教育实践中注意加强循证式的过程性评估,综合评价学生劳动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技能、专业情感的发展质量与问题。对学生劳动教育素养评价的主体应涉及学生本人及其同伴、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幼儿园教师等,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互评、高校教师的专业评估、家长的具体反馈、幼儿园教师的见实习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与精神、劳动能力与劳动教育综合能力、劳动情感与幼儿劳动教育综合态度的样态。以高质量教育发展理念为指引,在持续评价、问题发现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素养培养方案,提升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为有效培养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并逐步培育其积极且温情坚守的幼儿教育情怀,毕业后更愿且能从事好幼儿保教服务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注:本文系2022年合肥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课题《新时代学前师范生劳动教育素养培养路径研究》(2022SKZD2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育师范生劳动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热爱劳动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