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语言艺术及其重要启示
2023-08-28王成光刘愉婷
王成光 刘愉婷
摘 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经百年始终熠熠生辉且影响深远,离不开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受内外部原因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大量使用文学修辞,叙述形象且语言通俗易懂;巧妙引用文学典故,叙述简洁而意蕴深长;文风笔调嘲讽幽默,感情色彩鲜明,富有感染力。探讨经典著作的语言艺术,学习经典作家的叙述方法,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中必须注重批判的彻底性、注重表达的通俗性、注重思想的感染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艺术;重要启示
中图分类号:H15;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23)04-0020-07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思想深邃,而深邃的思想表达又离不开其高超独特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灵魂。思想和语言的巧妙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1]265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要研究它的科学理论,而且要研究它的高超独特的语言艺术。这样,既可以深刻理解他们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服务的真知灼见和博大胸怀,也能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他们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虽然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艺术的研究成果却较少。最早有1983年罗淑芳撰写的《马克思的语言风格及其典范意义》,后来有丁云亮的《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艺术观》、张克文的《论马克思的语言风格》、岳伟的《马克思的“狂欢化”语言风格》、吴日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的艺术特质及其启示》、赵超颖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语言风格和辩论方法分析》、刘影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话语探析》。罗淑芳、张克文、岳伟三位学者主要研究马克思的语言风格和价值意义,没有涉及恩格斯的著作,赵超颖、刘影主要针对马克思恩格斯某一两篇著作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进行分析探讨,丁云亮虽然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艺术,但主要局限在文学层面进行分析,哲学层面的分析不足。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的艺术特质及其启示》一文与本文论述主题较为契合。该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叙述方法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深厚的文学造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的艺术特质和启示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但是该文虽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的艺术特质形成的文学造诣这方面的原因,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当时有良好文学素养的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能够将自身良好的文学素养融入他们的理论分析中,根本原因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追求,他们的理论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资产阶级作斗争的理论,是指导工人阶级夺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自己的理论观点时必须使用质朴而犀利、深刻而鲜活的语言进行思想斗争,以达到批判的彻底性、表达的通俗性,激发思想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予深刻的揭示和批判,让工人阶级能够接受和掌握他们的理论,激发起他们的强烈战斗力。同时该文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的艺术特质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还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的艺术特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启示。该文缺乏对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自己论敌的错误观点时文风笔调的嘲讽幽默,及字里行间展现出的学者风范和品格魅力的研究。本文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思考,以求教于学者,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该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艺术的形成原因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定会享受到思想的盛宴和语言的独特魅力,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语言极具艺术性。他们的著作不像西方哲学著作那样更多追求思辨性,而是具有说理透彻、文风朴实、带有嘲讽幽默的特色。他们的著作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语言艺术,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文学素养这一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追求决定了他们必须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因为这样才能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给予深刻的揭示和批判,让工人阶级能够接受和掌握他们的理论,激发起他们的强烈战斗力。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良好文学素养
戴维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叙述到:“马克思几乎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曾经梦想过诗人的桂冠。”[2]马克思出生于一个知识氛围浓厚的律师家庭,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爱荷马史诗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父母鼓励他进行有价值的诗歌创作。他热爱文学,求学期间精心研读名家著作,如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莫里哀等的著作,涉猎领域广泛,包括法律、文学、艺术、哲学等各类知识。马克思就读的波恩大学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城堡,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一生创作了大量特色鲜明、个人色彩突出的诗歌和剧本,共有诗歌集六本,其中大多是倾吐恋慕、歌颂妻子燕妮的爱情诗。但也有不少表达自己的思想期冀,显示出较高的文学天赋和创作热情。
恩格斯同样喜爱文学,对文学的志趣终身不渝。他的祖父曾任中学校长,恩格斯童年时就听他讲述《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德国民間故事,表现出对古代神话和民间文学作品的强烈兴趣。恩格斯的母亲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在她的影响下,恩格斯喜欢上了音乐、美术和文学,阅读了《歌德全集》,并接触了人文主义思想,创作了许多诗歌、小说和剧本。恩格斯特别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尤爱雨果和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并认为《人间喜剧》用诗情画意般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的良好文学素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艺术形成的重要条件。
(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既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又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极端尖锐化的时代。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集中表现在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36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极端尖锐化,突出表现在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贫困和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37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极端尖锐化和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反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伟大的斗争需要伟大的理论。出身资产阶级、受过高等教育但心系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意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把为劳苦大众服务、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作为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那样:“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4]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就是要为工人阶级提供科学的革命理论,不断地追求真理。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那样:“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4]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明白由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工人阶级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文化水平、理解能力较低,要使他们能够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注重语言艺术,必须使深奥的理论通俗易懂。同时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受到当权者和主流意识的围追堵截,生活条件异常困难,创作环境十分恶劣,两人互通消息的信件经常受到限制和扣押。为了保证来往信息的畅通,掌握各地共产主义事业和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马克思恩格斯不得不采取频繁更换信件地址、模仿他人口吻、加封盖印并给信件编号等方式躲避审查和没收,恩格斯在1844年11月写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就说到:“倘若这封信顺利寄到并且未被拆开,那就请按XXX这一地址寄信,信封尽可能用商人的字体书写;不然就按我留给艾维贝克的任何一个地址寄发。我很想知道,我这封看起来像是女士写的信能否骗得过那帮把守邮局的狗东西。”[5]21马克思过着颠沛流离、贫困拮据的生活,一生四次被各国政府驱逐,经常被迫失业,不得不举家四处漂泊,生活困难有时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正如马克思写给他的一个朋友迈耶尔的信中所说:“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5]253虽然恩格斯因为支持和组织工人运动,经常受到官方追捕,四处躲避流亡,但却多次亲临前线参加战斗。为了支援陷于极端贫困的挚友马克思一家,为他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恩格斯过了二十年“埃及幽囚式”的经商生活。正是统治阶级的迫害激起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痛恨,并愈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革命追求,进而促使他们用犀利而讽刺的语言批判统治阶级及其思想意识。这既能达到批判的彻底性效果,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个颠倒的世界和资产阶级的颠倒意识一种极大的讽刺。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艺术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庞大理论体系的本源和基础,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它不是晦涩难懂的抽象思辨,而是哲理很深且文学性很强、语言朴实生动、富有审美艺术而通俗易懂的科学理论,其语言艺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
(一)大量使用文学修辞,叙述形象且语言通俗易懂
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大众化的关系,列宁概括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6]2467-468邓小平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實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7]382马克思自己也说:“只有理论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8]11正确的理论如果无法被大众了解掌握,如空中楼阁高高漂浮,是没有意义的,因而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将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朴实生动。在经典著作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比、夸张、借代等文学修辞的影子,这些修辞手法让深奥枯燥的理论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为了揭露小块土地所有制下法国人民受到的奴役,马克思写到:“1600万农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居住在洞穴中,大部分的洞穴只有一个洞口,有的有两个小洞口,最好的也只有三个洞口。而窗户之于住房,正如五官之于脑袋一样。资产阶级制度在本世纪初曾让国家守卫新产生的小块土地,并对它尽量加以赞扬,现在却变成了吸血鬼,吸吮它的心血和脑髓并把它投入资本的炼金炉中去。”[3]570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对比,形象表明小块土地所有制对农民的束缚,以及背后资产阶级吸血鬼般的剥削与掠夺。为了说明资产阶级早期对封建制度的社会关系和宗法关系的破坏,马克思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到:“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3]34用词用语利落准确,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所表现的人和人的关系就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相似的表达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运用得炉火纯青。恩格斯在说明撰写《反杜林论》决不是“内心冲动”的结果时指出:“虽然如此,我还是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个酸果。这是一只一上口就不得不把它啃完的果子;它不仅很酸,而且很大。”[9]7-8恩格斯之所以撰写《反杜林论》决不是“内心冲动”的结果,而是应当时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的请求反击杜林所需,目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主导地位,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酸果,不仅很酸,而且很大。因为杜林在1875年前后,打着“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的旗号,先后出版了《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三部著作,试图建立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并向马克思主义发起进攻。但是他所“创造体系”和阐述的理论观点不过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抄袭和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复,居然还打着“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的旗号,难道不酸吗?所以恩格斯讽刺杜林说,“‘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9]8,当时创造体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德国,“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9]8,他的三部著作看起来也很大,恩格斯把它比喻为三路大军。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绝对平等观时指出:“他实际上是为他那个时代的保守潮流或革命潮流制作了一幅因脱离现实基础而扭曲的、像在凹面镜上反映出来的头足倒置的画像。”[9]102这些句子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毫不掩饰地表明了恩格斯对杜林错误认识的批判和讽刺,态度鲜明、情感真挚,极易让读者产生共情。
(二)巧妙引用文学典故,叙述简洁而意蕴深长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和说明问题时习惯引经据典,他们的著作中有着各类文学典故和诗文,如“智慧果”“瑟西的魔法”“特里尔的圣衣”“韦隆-克勒维尔的淫乱”“斯芬克斯之谜”“靡菲斯特菲勒司”“快嘴桂嫂”等,内容涉及神话故事、戏剧诗歌和文学小说等各个领域,实现了理论深刻丰富和表达深入浅出的有效结合。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批判形而上学者是孤立的、片面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直截了当地引用《新约全书·马太福音》中的话“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9]24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社会统计,与英国相比是很贫乏的。然而它还是把帷幕稍稍揭开,使我们刚刚能够窥见幕内美杜莎的头……柏休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有可能否认妖怪的存在。”[10]9“美杜莎”和“柏休斯”都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柏休斯使用雅典娜和赫耳墨斯提供的隐身帽成功割下了女妖美杜莎的头颅。马克思借用“柏休斯的隐身帽”讥讽当时的德国统治者自欺欺人,遮住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无视德国工农群众遭受的封建主义和資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说:“当革命完成自己这后一半准备工作的时候,欧洲就会从座位上跳起来欢呼:掘的好,老田鼠!”[3]564“掘地的老田鼠”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马克思把实行专制的波拿巴看作一只自掘坟墓的田鼠,他越专制,行政权表现得越纯粹,实际上就是自己在破坏这种行政权,最终成为无产阶级首当其冲的摧毁对象。
(三)文风笔调嘲讽幽默,感情色彩鲜明,富有感染力
马克思恩格斯写作时毫不掩饰自己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无产阶级的同情,他们热衷并擅长使用讽刺的笔调、幽默诙谐的语气和色彩鲜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喜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虽然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没变,而且更加明显。为表达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憎恨,他们写到:“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3]34同样,马克思恩格斯在说明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时,认为是用“法术”创造出来的,并且认为“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37。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和经济危机的出现。马克思恩格斯还把经济危机所表现的生产过剩嘲讽为“社会瘟疫”,即在过去看来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到:“为了使人们不致怀疑其他某个天体上二乘二等于五,杜林先生就不能把思维称作人的思维,因而只好使思维脱离惟一的真实基础,即脱离人和自然界。”[9]39也就是说,按照人的思维,二乘二等于四,如果二乘二等于五不被怀疑,只能说这不是人的思维。这样的表达极大地讽刺了杜林把思维看成是脱离人和自然界的错误观点,语言中浓厚的讽刺也极富有感染性,给人当头一棒,极易获得认同理解,达到思想感染、观念深化的效果。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批判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标准的错误理解,以致对费尔巴哈的错误评价、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庸人偏见作了不可饶恕的让步时指出:“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总之,对‘美好世界的信仰。他在别人面前夸耀这个‘美好世界,但是他自己至多只是在这样的时候才相信这个‘美好世界,这时,他由于自己习以为常的‘唯物主义放纵而必然感到懊丧或遭到破产,并因此唱出了他心爱的歌: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1]286这极大地讽刺了资产阶级庸人只是在在别人面前夸耀唯心主义时才把自己当成唯心主义者,尽管他们把一切龌龊的语言都给予了唯物主义,但是他们每天都暗中迷恋着的这些龌龊行为,正是由于自己的习以为常的“唯物主义”放纵导致他们所夸耀的东西和所表现的行为的矛盾冲突,必然感到懊丧或遭到破产,只能自我解嘲“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1]286,即人既需要物质的东西也需要精神的东西。
三、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1]但就实际情况看,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常陷入误区,一些人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当作任务,记得快忘得也快,并没有真正理解、入脑入心。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语言艺术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
(一)注重批判的彻底性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11经典著作在语言艺术的华丽外衣下,向人们展示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作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的指导思想,其理论的批判性及批判的彻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各种错误理论时始终一针见血、抓住错误理论的根本所在。比如马克思在批判宗教时明确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8]4,非常形象地用“鸦片”揭示了宗教的麻醉性和欺骗性本质。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用“这完全像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的做法”[9]38还原了杜林对黑格尔抄袭的本来面貌。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庸人对唯物主义的偏见时用“自己习以为常的‘唯物主义放纵”[1]286,揭露了资产阶级庸人夸耀“美好世界”的欺骗性本质。
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要始终秉承以理服人的教育理念,注重批判的彻底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说服群众。首先,要对别有用心的观点进行批判。邓小平曾认为,“一些人同时代和人民对他们的要求背道而驰,用他们的不健康思想、不健康作品、不健康表演,来污染人们的灵魂”[7]40。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愈加复杂严峻,对于腐朽落后思想、西方意识渗入和学术错误观点,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7]44。其次,要对错误理论进行批判。自我批评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恩格斯在批判党内拉萨尔主义时就说过:“这种无情的自我批评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惊愕,并使他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个能够这样做的党该具有多么大的内在力量啊!”[5]602自我批评蕴含着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错误不思改进只能止步不前,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才能有所进步,这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坚持的正确路线。最后,要采取严肃认真的批判态度和策略。对任何理论、思想及观点进行批判,都要有理有据,深入细致了解后抓住关键,而不是胡言乱语,为了批判而批判,要“对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绝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7]47。同时态度要严肃认真,一視同仁,不搞特殊,避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坚决不能“明知不对,但是不愿或不敢进行批评,怕伤了和气”[7]45,必须“采取坚决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且要一抓到底”[7]46。
当然,我们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语言艺术中不仅要学习他们对错误理论批判的彻底性,而且要学习他们对自己论敌批判的学者风范。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批判就是如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指出:“本书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我觉得,既然我的对手不能作什么修改,那我这方也理应不作什么修改。……况且,杜林先生后来遭到柏林大学的卑劣的、不公正的对待,我对他更应当遵守文字论战的道义准则”[9]11-12,也就是说杜林先生已经遭到柏林大学的卑劣的、不公正的对待,我们就不能再落井下石,纠缠不放了,而且杜林先生也没有再提出反驳。这体现了恩格斯作为一名学者的大家风范,明辨是非,论战止于思想和文字之间,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
(二)注重表达的通俗性
群众的知识层次和理解水平有高有低,正如木桶原理,必须看到短板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通俗化,用群众听得懂、好理解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经典著作原文出发,努力把深奥复杂的理论表达得浅显直接、生动活泼。正如恩格斯在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所说的:“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5]593我们要善于学习经典著作中的语言表达方法,我们用打比方、对比、类比、夸张等文学手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群众看到趣味性和独特性,加深学习了解的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方面的典范,浏览他的历次报告和发言,可以看出,他的语言都很朴实简洁,时常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用耳熟能详的俗语来解释自己的观念,让听众感觉亲切,快速理解。在《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中,除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量变质变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分析解决问题外,他还经常采取引用文学历史典故、改用成语俗语等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文章兼具文学性和可读性,如“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穿石”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点等。
当然,我们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语言艺术中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通俗表达背后所展现的严谨缜密和谦虚好学。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我把已经起草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3]588但严谨并不意味着犹豫和止步不前,因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3]594。恩格斯始终把自己称为“第二提琴手”,把马克思称为天才,自己只是能手,认为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学说是理所当然的,这都体现了他的谦虚。恩格斯也十分好学。他认为“马克思是精通数学的”,可是我自己对自然科学“只能作零星的、时停时续的、片段的研究”,因此“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次彻底的——像李比希所说的——‘脱毛”[9]13。他还指出“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这种阐述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这在我们相互之间是不言而喻的”[9]11,姿态低,认为自己成就少,既是因为两人友谊深厚,也有对马克思的尊重。
(三)注重思想的感染力
文字语言作为思想理念的载体,在思想的传播交流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作者通过语言表述向读者传递的不仅是思想理念,还有当时当下的不同感受和情绪,让读者可以超越时空与作者产生灵魂碰撞与共鸣,形成喜怒嗔痴的联动与不同程度的感同身受,以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思想理念,彰显思想的感染力。幽默讽刺的文风、色彩鲜明的词句是马克思恩格斯发挥思想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良好借鉴。首先,注重文字语言的对比和“色彩反差”。理论教育难入脑入心,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深奥加上文字枯燥,大段无法避免的名词术语解释极易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一些作者甚至把让他人看不懂、读不通作为彰显自身水平的指标。其实类似高速公路的设计理念,长直道后的弯道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严肃缜密的理论阐述中适时穿插色彩鲜明的语句能让读者产生情绪波动,这种“色彩反差”也能让人感到休息放松,提高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思想感染力。正如恩格斯针对资产阶级庸人对唯物主义的诽谤偏见所说:“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总之,对‘美好世界的信仰。”[1]286连续的贬义词和几个褒义词形成的强烈“色彩反差”,很难不让人印象深刻、深以为然。其次,注重情感投入,以感染调动观者的情绪。理论教育经常走入教育者自说自话的困境,缺少受教育者的交流回应,长此以往,讲的人也难以为继。参考许多经典的演讲、报告,如《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难发现,饱含感情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这种感情无论是悲伤的、幸福的,还是愤怒的、同情的,都极其富有感染力,让人心潮澎湃、情绪起伏,将情感不自觉地投入其中,引发个人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借助幽默讽刺的笔调就投入了自身丰富充沛的真情实感,既有对工人阶级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对资产阶级可恶嘴脸的强烈厌恶,也有对群众蒙昧无知的担忧无奈、对论敌混淆是非的坚决批判。
[责任编辑:张思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12]刘影.《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话语探析[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2):100-107.
[13]陳新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经典著作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4-9.
[14]吴日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的艺术特质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5-8.
[15]张克文.论马克思的语言风格[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2):108-112.
The Language Art of Marxist Classic Works and It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WANG Cheng-guang,LIU Yu-ting
(Scho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
Abstract:Marxism has been shining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nd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which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its superb and unique language art.Influenc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the classic writers of Marxist use a lot of literary rhetoric in their works,their narrative is vivid and their language is easy to be understood.They cleverly quote literary allusions and their narrative is concise and meaningful.Their style of writing is full of humor,bright emotional color and appeal.Exploring the language art of classic works and learning the narrative methods of classic writers reveals that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horoughness of criticism,the popularity of expression and the appeal of thought in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Key words:Marxism;classic work;language art;important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