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情境下的急救人力资源问题和调配策略

2023-08-28刘芳羽李云璁刘红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6期
关键词:调配传染病专项

王 韧 刘芳羽 钟 婷 刘 杉 李云璁 王 倩 刘红梅

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市 100031

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日常城市运行之外,还承担多项首都特色职能职责。近年来,基于各大型公共事件,北京急救中心在党委领导下,干部职工开足马力,双线作战,实施停休,调整班次,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与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同部署、同保障,在切实做好大型公共事件医疗服务保障的同时,满足市民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在建立外部人员支援机制的同时,中心深挖内部人力资源潜力,对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全面统筹,对具有相应专业资质、急救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人员进行多岗位专业培训,并进行多岗位调配使用,取得良好成效。本研究结合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下院前急救工作人力资源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应对策略,挖掘院前急救人力资源调配使用的工作流程、工作难点与研究讨论,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1 传染病防控下院前急救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1.1 院前急救人力资源整体情况 2022年初,北京急救中心人力资源总体情况为人员总数860人,其中编制内职工562人、派遣制职工298人,其中院前急救相关部门和调度指挥中心在岗可调配用于日常急救工作和传染病防控任务的人员占比近80%,职能部门和急救培训等业务部门储备一定比例的可调配用于防控相关岗位的人员。

1.2 大型公共事件情景下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变化及人力需求变化 据统计,北京急救中心2020—2022年120电话接听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12月26日,2022年电话接听量已达1 850 354,已超过2021年全年接听量1 832 685,相比2020年全年接听量增长17.15%。调度派车量也逐年增长,比2021年增长20.58%,比2020年增长61.82%。在接听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北京急救中心仍需承担多项重大事件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见图1。

图1 2020—2022年院前急救服务供需情况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现场医疗保障中,北京急救中心直接负责4个竞赛场馆、6个非竞赛场馆,以及冬残奥开闭幕式、外国元首驻地等医疗保障,直接派出参与冬(残)奥会保障救护车50辆、负压车44辆、保障小组78个;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心承担全市阳性患者任务调派及转运工作,为封管控区建立急危重症患者固定点保障车组,建立集中闭环管理转运专班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协同运行机制。为保证满足首都人民日常急救需求,在因大型公共事件导致的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缺口下,应采取多项人力资源调配使用策略,保证队伍稳定有序。

2 人力资源调配使用策略

2.1 内部人力资源调配

2.1.1 院前急救岗位原有人员管理。根据我市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实际,北京急救中陆续建立了多个涉疫病例防控专项转运组和救护车洗消点,保障我市新冠病例急救专项转运能力。与此同时,为切实应对突发事件状态下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的激增,120指挥调度中心扩容了调度专席,全体调度员调整工作班次,增加工作时长,全负荷运转保证120电话及时受理和调派;各急救中心站将四班两运转调整为三班两运转,减少休息增加班次,在保障日常急救车组数的同时,增加传染病防控专项转运车组,为减小因管控措施造成的急救人员非必要减员情况,大量急救人员放弃回家,始终坚守在单位和本职岗位。

2.1.2 院内非急救人员增配管理。(1)选派职能管理人员支援专项转运组。自2022年年初以来,为保障专项转运工作顺利进行,中心选派10名具有院前医疗急救相应岗位能力的职能管理人员进入防控一线专项转运组,增加专项转运车组5个;随着转运工作的最新安排部署,中心内部调配参与新冠病例专项转运工作人员共计140人、162人次;在2022年后期,陆续在职能管理部门增加选派人员进入专项转运相关专班,保障相关工作得以顺畅开展。(2)组建职能管理人员库。组建120调度受理咨询席人员库,由职能管理岗位人员建立轮班机制,参与120电话的接听受理和咨询工作,切实保障了120生命线的畅通;5月启动职能岗位人员支援120调度电话接听咨询机制,74名院内职能岗位人员采取轮班制工作,支援7个席位,仅在1个月内就达到累计支援182人次、120电话接听量约5万次的工作量。同时,按照“院自为战”原则,职能管理岗位人员组建核酸采样工作组,承担中心内部核酸采样工作,力争缓解中心院感部门的防控工作压力。

2.2 外部人力资源增援管理

2.2.1 北京冬奥会期间城市层面急救服务工作。为做好冬奥期间城市运行日常急救服务,由市卫健委协调抽调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25家医院医生、护士共232人,中心同北京骏马客运有限公司等3家社会企业协调支援急救车驾驶员近百人,均进入院前急救岗位提供急救医疗服务,有效补充院前人员队伍。

2.2.2 疫情防控专项转运支援。为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人员转运专项工作,由航天中心医院、北京电力医院等6家医院支援院前急救医生、院前急救护士共计17人,社会企业支援急救车驾驶员22人,所有人员均掌握并遵守转运流程,保证了对新冠阳性患者的及时接转和对接畅通。

2.2.3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院前急救运行支援工作。2022年11月以来,北京急救中心通过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建立支援机制,陆续补充支援服务人员达198人,包括调度分流员137人、院前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61人。同时,基于属地保障原则,东城区卫生健康委、西城区卫生健康委、经开区事业局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对口支援我中心直属急救中心站 212 人。其中东城区、西城区卫生健康委支援人员类型为院前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经开区事业局支援人员类型为急救护士、驾驶员。内、外部人力资源调配见图2。

图2 人力资源调配策略示意图

3 院前急救主要经验

3.1 防控专项转运急救人员应急梯队机制运行有效 北京急救中心自2020年以来建立了以院前各急救中心站为主、以院内各职能部门为辅的新冠病例专项转运急救人员应急梯队,能够及时补充增加传染病防控工作力量。首轮支援从4月启动,随着后期实际工作部署,专项组急救人员从27人逐步增加,至需求高峰期,专项组达到94人,有效做好了人员衔接与队伍准备。

3.2 建立社会支援急救工作机制 结合北京急救中心在冬奥会期间采取社会支援急救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北京急救中心与社会企业公司建立了急救专职驾驶员支援合作机制,组建了具有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经验的驾驶员储备队伍,队伍人员经培训考核,可支援开展相关急救专项转运工作。“新十条”政策出台后,120急救电话处于高位运行,12月9日达到历史极值31 863次,中心迅速扩充完善支援合作机制,大量招募急救调度员和院前急救医生护士,120电话受理席位由50个增加到100个,增设云调度受理席15个、分流席15个,与此同时与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云平台咨询席30个。

3.3 进一步固化行政支援调度工作机制 2019年以来,北京急救中心建立了行政职能岗位人员支援120急救调度工作机制,本轮因突发事件导致急救需求量激增,调度指挥中心进一步扩充座席,中心迅速启动行政人员支援调度工作,全面培训、规范流程、梳理口径,保障了120急救电话畅通。自5月起,数十名行政科室人员分为7组并行轮班支援调度岗位,至11月份第二轮次支援时队伍扩充至87人,涵盖调度分流席位和调度受理席位。

4 人力资源调配使用现存难点

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人员到岗存在不确定性 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一线岗位人员占据工作人员数量主体,因此随着突发传染病的管理政策动态变化和疫情发生发展的不同程度,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情况均容易在感染峰值期集中出现。因此应考虑建立特殊时期生活保障机制,采取封闭集中管理减少职工上下班流动带来的感染风险,同时为极端工作强度下提供备班备勤机制,确保人员随时到位。

4.2 内部人员动员和管理上可继续完善

4.2.1 人力资源整体统筹仍有工作难点。在人力资源整体统筹动员中,仍有工作难点。可考虑从单位党委层面广泛充分动员,统一思想,促使干部职工能够身先士卒,职工闻风而动,全体令行禁止。也可根据实际考虑在特殊情况下,采取以部门为单位整建制转型支援的工作调配机制,尤其针对部分工作设置较灵活和工作安排受环境影响暂停的部门可整建制进行专项支援工作。

4.2.2 人员信息共享机制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趋势分析与信息共享存在孤岛,人力资源调配使用仍存在各自为战情况。建议工作信息汇总后能够进行内部共享,有关部门对工作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研判和分析。

5 讨论

5.1 建立健全应急状态下的急救人力资源库 按照岗位需求分层评估人力资源缺口[1],院前急救岗位与调度指挥岗位、院感防控岗位均对外部支援人员提出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流行性传染病本身具有难以预测和复杂多变的特点,应当依据传染病不同发展阶段及院感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据不同岗位人员状况,评估可支援人员情形,制定不同人员岗位能力标准及岗位胜任力要求。如探索社会志愿者和医疗救护员在院前急救岗位中的启用与运用[2],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援储备人员库,便于在规模性传染病暴发或其他应急状态下及时调配人员。

5.2 科学评估制定重点支援人员岗位培训内容 院前医疗急救各项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流程与环节规定,因此外部支援人员在实际参与工作过程前需进行科学合理的岗前培训。规模传染病下,院前急救的实际工作既需要满足日常急危重症的救治转运,同时又需要在日常急救诊疗基础上做好传染病防控消杀措施。故应在支援人员岗前培训内容中及时调整、补充、更新,与时俱进保持急救职业敏感性[3],使支援人员在掌握日常急救转运救护环节、车辆驾驶和设备使用、调度指挥流程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做好自我防护,严防转运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5.3 根据工作实际完善人员排班规则 重大公共事件和传染病流行背景下,随着政策的动态调整和即时变化,原岗位人员还是支援人员均要在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控各项政策下,完成好本职工作和支援任务。在排班时应注意在符合工作负荷运转的基础上,在保证完成各项院前急救和转运任务的基础上,适当留出机动人员配置与弹性应急空间[4]。在面临人员身体状况、突发事件响应和工作政策调整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可上岗、可支援人员工作潜力与工作效能。

5.4 持续关注重点岗位及支援人员身心健康 切实落实支援人员尤其是需集中管理人员的用餐、通勤、住宿等相关事宜,保障支援人员合理休息、安心工作[5]。严格落实人员上岗、隔离期间全过程的院感防控和消毒灭菌要求,落实防护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保障[6]。同时,注意支援人员在上岗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注意疏导人员在一线岗位工作时所易产生的工作压力与焦虑情绪,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语音通话、发放慰问信等方式对隔离人员进行适宜关怀,随时关注人员身心健康状况。

5.5 运用多重手段进行人员正向激励 应充分立足党团支部做好人员精神面貌引领,号召党员志愿者带头参与支援,将勇于奉献、冲锋在前的模范人员作为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同时通过支援前期岗位胜任力评估、支援全程工作量计算等,在绩效分配上对支援人员予以支持倾斜,设置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性的绩效分配方案[7],充分发挥绩效对于人员的激励作用。还应在工作阶段性总结阶段通过组织开展人员专项奖励、表彰等方式,对在支援工作中表现突出,在规模性传染病中承担重要责任的工作人员优先予以正向反馈,促进人员管理良性循环,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调配传染病专项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养猪饲料巧调配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大气调配师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