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对策研究

2023-08-28张斯瑶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6期

张斯瑶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教育也随之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同时,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在提质培优背景下,亟须更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学生的需求,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文章对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提质培优;高职管理;民主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4(2023)16-0044-04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现如今,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我国也不断提倡高职院校扩招,这一政策将持续不断实施,同时也会对我国教育、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20年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旨在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提供参考。

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意义

(一)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充当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从现实层面来说,教育与人力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职业教育亦是如此,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与我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全面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对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均有重要意义[1]。

(二)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实挑战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必须竭尽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以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从我国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的新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较大,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持续上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管理需要解决好如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问题,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必须要有国际思维,培养国际型的本土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秉着提质培优原则,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发展提供服务。

二、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强度与规模增长的速度不符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数量随之不断上涨,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也与之增长,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一共有3012所高等学校,其中,高职院校就有1486所,占全国学校总数量的49%。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持续增长,部分院校的现有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教学场所等资源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短板问题愈加明显,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成本管控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

(二)学生质量与心理健康问题发展不平衡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高中毕业生,有的则是中专、职高以及技校的毕业生,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模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许多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也不足,在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讲,平时不认真对待学习,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等现象已成为常态,导致学校管理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除此以外,高职院校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现象逐渐增加,尤其是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存在较多的独生子女和贫困生,也就是所谓的“双高”现象逐渐加剧,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相对较有个性且抗压和抗挫能力较差,而由于生活习惯以价值理念等存在差异,部分贫困生、独生子女与同学难以较好地融为一体,再加上平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合理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僵硬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坚持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拒绝接受新的理念,因而导致学校整体的管理模式陈旧,不能满足当下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同时,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以数量为标准的考核方式,导致教师在工作中更多地注重数量,忽视了质量,因此造成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越来越形式化。

(二)缺乏对柔性管理的正确认识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下环境,对向柔性管理转换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了解了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校园和谐环境和民主氛围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柔性管理模式运用方面缺乏经验,难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合理和错误现象,导致管理工作不能按计划完成。而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人员对柔性管理的概念和含义认识不充分,把柔性管理看成单一的自由民主管理,认为只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极其自由的校园环境就可以了,长久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被过度放任自由,致使其缺乏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因而表现出许多不良行为;此外,由于学生与教师和辅导员间的接触机会少,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高职院校管理者难以掌握有效的反馈信息,致使管理工作难以深入有效地进行下去[3]。

(三)学生缺乏主观意识

许多学生在思想上将自己当作被管理者,过度依赖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自我管理没有较强意识,同时也没有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进行自我约束,同时对自身的成长也不能起到督促作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方面不够重视,难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约束的作用,学生缺乏自律意识,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其思想道德修养是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意识。

(四)行为管理与心理管理不符

当今时代发展的速度极快,社会变化大,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更多压力,许多学生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障碍,易出现如孤僻、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强调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管理工作,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管理,但是管理者在完成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后,没有持续跟踪学生后续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导致心理管理工作与行为管理工作脱节,因而不能全方位有效地完成学生的心理管理工作。

(五)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足

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早已离不开这些技术的融合,互联网技术在每个行业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互联网技术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没有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相关管理网络平台,而当代学生几乎人人每天都会使用智能设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学校如果建立相关网络管理平台,则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获取学校的管理信息,掌握相关管理制度。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改进与完善,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

四、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对策

(一)转变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意识对其教学和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理念是否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不仅关乎其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还关乎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管理理念建设,推动教师及时转变自身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开展相关培训会、公开课、分享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介绍相关先进管理的含义和实施方法,帮助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刻板理念已经不适用于当下教育环境,同时帮助其了解更新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促使其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中来。此外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是影响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在对教师队伍进行思想转变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引导和监督,督促其转变思想理念,顺应时代的步伐,适时引入更加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只有管理人员与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高职院校才能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与优势,才能打造更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专业的师资队伍[5]。

(二)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结合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管理者需要合理运用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模式,协调两者的内容,实现两种管理模式和谐共存。如果在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只是单一地采用刚性管理模式,那么在这种强制化的管理下,各种规章制度将会约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阻碍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管理工作不能获得高效实施,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养不高,难以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而如果管理者只是单纯地运用柔性管理模式,对学生缺乏硬性制度要求,那么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散漫的环境之下,将很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这对学生的成长和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必须做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作用,本着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思考的原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形成一定的约束,通过两者的协调配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举止,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三)采取民主化管理模式

任何管理工作都并非只是管理者一个人的工作,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也是如此,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柔性管理模式的优势,开展民主的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创建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制定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有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提升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此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要互相监督和配合,当教师存在相关不符合规则的行为时学生应当踊跃指出,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管理者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督促教师对管理制度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鼓励教师大力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6]。

(四)加强以人为本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阶段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因此在开展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时,管理者需要重视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保证学生的权利受到充分维护的前提条件下,再采取相关管理方式和制度。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意识,一切工作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无论是管理内容还是管理形式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并理解学生的诉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使学生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与归属感,从而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促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同时,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促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拥有了更专业的知识水平之后,管理者也能够站在更专业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权利,从而在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全面地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利。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客观的立场,不能因自己的感情、情绪、偏好等对学生采取偏差管理。此外,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建立相关交流诉讼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维护自己权利的机会,使以人为本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差异化管理,并且应当设立心理咨询师岗位,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身心发展得以保障[7]。

(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遍布人们的生活,当代学生更是对互联网、智能设备等产品和技术熟练应用。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管理工作与其进行融合,从而大大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借助相关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网络管理平台,发布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则,介绍柔性管理的相关信息和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知和认可,提升其接受度,同时又能对学生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此外,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上,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获取相关信息,分享自己的意见,表达其心理诉求,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和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能够帮助管理者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8]。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工作是促进教育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高職院校的不断发展,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环境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对先进管理模式进行充分认识和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打造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新岗,陈则东,孙晨明,等.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 职业技术,2022,21(05):30-36.

[2] 郑伟,卢擎华.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研究[A]//2022年第二届创新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文)[C]. 香港: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2022:109-112.

[3] 江波.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 商业文化,2021(36):72-73.

[4] 张萍.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质培优的路径探究[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1):68-70+75.

[5] 张晗. 柔性管理模式在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分析[J]. 国际公关,2020(01):211.

[6] 李泷. 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J]. 休闲,2019(03):183.

[7] 冯泠峰. 浅议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及应用实践[J]. 明日风尚,2018(20):293+289.

[8] 靳桂龙,马伟.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 现代职业教育,2018(28):252.

(荐稿人:罗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