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优化路径研究

2023-08-28钱文雯杜瑾周娟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职业本科优化路径

钱文雯 杜瑾 周娟

摘  要: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回顾法、现场调研法、问卷法以及深度访谈法,以贵阳市本科高校开展贵州省教育厅“千人海外留学计划”项目为例,探索职业本科高校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的路径。在本研究中,第一阶段通过7个维度的测试来体现曾经参加过“千人海外留学计划”的学生的适应性变化,其中人际关系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自我适应、社会适应这四个维度在留学前后学生的适应性表现上有明显增强。第二阶段对41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梳理学生在留学期间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第三阶段,根据193位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当下贵州省职业本科实施“千人海外留学计划”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优化路径。最后,研究基于“千人海外留学计划”实施的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优化路径进行思考,为未来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本科;国际化办学;优化路径;千人海外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0-0005-04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能力的需求走向国际化,对具有国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度的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长6.25%[1]。这一数据显示,出国学习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呈平民化、大众化态势。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截至2020年,全球护理专业缺口高达590万人[2],间接表明医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贵州省2014年启动了贵州教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千人海外留学计划”(后文简称其为“千人计划”),从52所高校中选派1000名在读大学生赴海外公派留学。“千人计划”旨在选送贵州省在校大学生赴海外留学,项目的申请不仅不限制专业,而且根据留学的时间长短,学生还将获得由教育厅和学校按照1∶1比例发放的3000—10000元的奖学金。此项目主要是为了推动高校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但是从2014年实施至今,“千人计划”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高校在实施“千人计划”上的宣传力度小,覆盖面积有限,高校不够重视,校内项目选拔政策不完善,国(境)外课程内容无法认证,学分很难互换以及奖学金后置等诸多问题。文章将以实施“千人计划”项目为例,分析实施项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探讨相应解决措施,最终针对贵阳市职业本科院校提出优化国际化办学的建议。

一、“千人计划”实施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千人计划”实施的背景

贵州省人民政府通过认真学习和落实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扩大贵州省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严格执行《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签署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有关要求,贵州省政府在2014年颁布了《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选派办法(试行)》,旨在促进贵州省高校学生主动走出去与外国学生招进来的双向交流。这是贵州省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对外开放政策,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

(二)“千人计划”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贵州省公派出国(境)政策“千人计划”正是为了国家复兴储备人才,其具备的意义深远长久。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的发展,省会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技术的引进。因此,选派优秀青年出国深造,学习海外先进技术和优秀理念,加强文化交流,有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学校层面来看,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有利于高校履行国际交流合作职能,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能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从个人层面来看,公派出国学习交流为学生个人发展创造了可靠途径。出国深造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好机会,公派出国的意义也集中体现在使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受益。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留学前后适应性的变化情况

研究对学生參加“千人计划”留学交换前后的七个维度(人际关系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自我适应、校园适应、社会适应、满意度情况、择业适应)的适应性进行了细化,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自我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四个维度中,学生前后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

(二)留学意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学生在知悉留学会面临的困难,以及政府和学校给予奖学金支持的前提下,学生的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独生子女情况、学费、外方学校等担心的问题都不会对选择参与“千人计划”产生影响。由于“千人计划”鼓励在校学生赴与母校已经建立合作的境外高校学习,因此在外方学校的录取条件、学费和世界排名上母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筛选和协调,不会影响学生出国(境)学习的意向。

从前期的问卷调查及采访分析,统计出了目前参加过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的学生可能在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文化不适应、语言沟通困难、思乡情绪严重等)。193位学生在被告知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之后参加了线上问卷调研,其中62.69%的学生仍有意愿参加“千人计划”。“千人计划”的政策内容和要求及受访学生顾虑较多的问题,最终归纳为语言、饮食、学历证书、文化冲突、思乡、孤独等影响因素,二期随机问卷的结果显示69.95%有意愿参与项目的学生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语言能力上的不足。

最后,通过调研193位在校大学生得知,他们都希望学校在留学/交换上给予一些帮助。81.87%的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院校及专业可供选择,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对外开放的力度,与外方知名高校搭建合法平台,实现合作项目多样化、留学形式规范化。因此,加大留学/交换项目的宣传力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

三、实施“千人海外留学计划”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深入,重视力度不够

在招生阶段,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负责部门会主动牵头发送相关招生信息,但是信息到达具体的系部或班级时,由于没有指派具体的责任人,宣传常常出现被遗漏的情况,导致学生错过报名时间。

部分高校教师对出国(境)学习的机会不够重视,对“千人计划”项目内容一无所知。由于受偏见思维的影响,还有学生反馈一些高校老师以无法参加实习和无法参加评优为由,不支持学生参与“千人计划”项目,这成为高校推广“千人计划”最大的阻碍。

(二)选派程序不完善,考核管理不细

在报名阶段,由于宣传力度不足,教师、学生对派出条件、选派程序、考核管理等内容了解不全面,多数情况需要学生自发前往国际交流处自行了解,推荐程序不规范,给选拔增加了困难。高校应该进一步规范学校内部选拔制度和流程,加大宣传,规范管理,尽量避免信息断层、考核困难等情况。

(三)课程内容不认证,学分互换不易

在选课阶段,学生在国(境)外高校选课虽然按照高校学生出国(境)学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4∶3(4门专业课、3门兴趣课)或者不低于21个学分(14个专业课学分、7个兴趣课学分)的原则进行选课。但是学生在外学习归校后,面临在外课程无法进行认证以及学分无法转化的问题。

首先,境外高校的课程安排与国内高校的课程安排大相径庭,这种不一致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在出国(境)交换学习期间学习与母校同一学期开展的同一门课程。其次,境外学习内容在选课阶段无法评估,外方高校通常不会提供课程大纲或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只能在交换学习结束返回母校后再进行学分认证。

(四)留学激励不充分,奖学资助滞后

“千人计划”项目规定,学生在学成归来无挂科、无违纪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奖学金。这就要求在留学初期,学生需要从家庭开销中预支出留学的费用。一些成绩优异、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由于无法预先支付学费、路费以及生活费,不得不放弃难得的交换名额,错过交流学习的机会。

四、实施“千人海外留学计划”项目优化建议

首先,学校应思考如何使学生花费最少的资金和最短的时间通过最安全可靠的途径提升自我、开阔国际化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其次,如何提质培优,培养和发展非学历中、短期国(境)外交换学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增加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一)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政策宣传

在招生阶段,责任部门可直接面向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学生,开通宣传“千人留学海外计划”项目的渠道,让招生简章分类有指向地传达到目标学生手中。责任部门将招生简章发送到各系部负责人处,确保上传下达,使系部负责人、教师、辅导员悉知情况,将学生参与人数列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使教师重视项目的推广与宣传。

宣传可分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项目开展之前加大内容宣传,拓展宣传形式,避免信息遗失和偏见思维。责任部门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宣讲的形式,对项目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另一种是开展日常宣传(师生讲座、宣讲会),尤其是在外方师生来访时,可邀请外方高校的教师就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宣传,加深师生对交换留学的认识。

(二)完善选派程序,优化考核管理

在报名阶段,可采取两线并行措施。首先,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可自发在学院、系部报名,由学院、系部进行学生在校表现审核,形成决议后向责任部门推优;其次,学生也可直接赴责任部门咨询报名,报名确定后由责任部门向系部了解该学生具体情况,双方协商通过后再派出学生。

(三)实施课程认证,形成学分互换

按照高校学生出国(境)学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应大力支持和包容学生的境外学习内容,有明确的兑换学分细则及管理规定,在学生归校后应为其进行学分转换。此外,也需制定和量化对等的评优细则,并让学生提前知晓。

(四)注重奖学金支持,及时拨付费用

根据《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公派留学协议书“千人留学计划”》文件要求,成绩均合格者,由学校和贵州省教育厅发放奖学金,在校成绩以转换后的分数录入教务系统,有挂科者,取消奖学金资格。高校应及时传达国家、省市及学校留学政策、相关文件精神及管理规定,奖学金发放的数额、时间、流程等应提前让学生知晓,并及时解释。针对无法预先支付学费者,学校可预先为学生垫付相应费用,在学生归校以后申请奖学金进行报销。若学生在外出现挂科以及奖学金被取消等情况,将由财务处向该学生开具欠条,告知其家长,系部辅导员督促学生在毕业前把款项还清。

五、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优化路径的思考

(一)引进国外教学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创新合作方式,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海外学历提升、交换学习、研修访学路径,通过开放、多元合作模式,鼓励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夯实与友好交往院校合作关系基础,为学生赴国(境)外开展中、短期学習交流提供渠道保障。进一步规范校内的“千人留学海外计划”选派办法和相关管理规定,为选派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保驾护航。建立校际交叉协同培养、国际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储备“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国际化复合型人才[3]。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专业技能人才。

(三)打通学历提升渠道,帮助学生赋能增值

学历证书一直是教育部用于认证个人教育层次的硬指标,也是学生步入社会求职的“敲门砖”,更是招聘单位在招人选才时的“门槛”。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海外学历提升、交换学习、研修访学路径,通过开放、多元合作模式,鼓励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4]。

六、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展望

高职院校应通过对引进的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职业教育标准进行本土化改造,充分吸纳双元制育人模式核心理念,提升教学活动效果,在课程资源开发、一体化课程设计、活页式教材编写、项目化教学运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获得显著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

围绕核心职业素养,充分运用发达国家职业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在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在职本融通教育体系下,强化学生多元文化适应能力,将基础性技术人才培养与高端性研究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应用技能型和学术研究型等各个层次的人才支持。

通过深化与国(境)外友好交往大学共同搭建校际合作关系,加强学校与国外学术组织、学术团体交往联系,了解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最新成果、前沿领域,促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畅通与各国教育部门、专家学者、行业与企业代表等建立稳定、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促成各国与贵州在职业教育、管理科研及成果转化,夯实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集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5]。

高职院校应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为合作院校培养一定数量具备中国传统技能与国际化技能,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传播中国特色专业文化,将大幅度提升职业本科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职本高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海外发展提供更多渠道,进一步向世界推广专业技术和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況统计[EB/OL]. (2020-12-14)[2022-10-2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2/t20201214_505447.html.

[2] 环球时报.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护士不足,缺口达590万人[EB/OL]. (2020-04-08)[2020-05-28]. https://world.huanqiu.com/

article/9CaKrnKqkO8.

[3] 蒋逢灵,刘贤群,袁自立.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J]. 南方农机,2021,52(24):113-115.

[4] 陈小尘.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和保障措施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7):35-36.

[5] 王德军,征玉韦.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实践研究——基于贵州4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01):32-35.

(荐稿人:周会,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作者简介:钱文雯(1991—),女,硕士,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基础、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国际交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杜瑾(1990—)女,硕士,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文化及新型社交网络、国际交流合作与高等职业教育;周娟(1991—),女,侗族,硕士,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育学基础。

猜你喜欢

职业本科优化路径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职业本科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新时代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就业实证研究
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测绘工程职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