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
2023-08-28张文婷
张文婷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一环就是村庄规划,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严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对乡村经济、文化等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程度保留乡村本身的自然生态以及地形,让乡村的自然风景和田园景观得到系统的保护。此外,村庄规划对各类资源的统筹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建设重点,有效确保乡村振兴目标能够得到系统性、综合性的实现,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村庄的国土空间规划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1 乡村振兴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
由于区域广大,各个区域间的地域特点又多种多样,所以国土空间的村庄规划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确保国土的所有资源都可以获得充分的使用,也可以使效益最优化。在过往的工作中,由于对地域状况的认识还不够,导致在开展实际整体规划工作时未能顾及当地的实际地理状况,从而造成了大量国土资源的浪费。所以,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纠正上述缺点,运用新科学、新技术等手段,让国土资源充分地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1.2 以人为本
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中也必须以人为本,毕竟国土资源的规划与发展其本质上是为人所用的。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准则,就可以使人们各方面的工作效能与管理能力提高,进而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目标需要促使整个社会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让民众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也能满足民众的权益与需要。
1.3 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环保问题始终是中国全民所关注的一个问题。要想让国土空间的规划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在实施国土空间资源的研究与规划之时,就必须对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实施一系列的保护,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还要防止资源的浪费。要想更严格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倡议,政府在实施规划时就必须对所要使用的所有资源都作出全方位的考量,并对即将实施的方法做出全面评估,同时对所有可能产生浪费与污染的环节都加以关注,以便确保方案的绿色与可持续[1]。
2 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现状
2.1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就目前国土规划部门的组成来说,不同的规划部门因为工作标准不同、谋划方向不同,其规划方案的思路也就不同,再加上不同规划部门的有效沟通不到位,因此不同部门对资源的配置和规划缺乏一致性,衔接也就出现了断层,从而使规划方案编制的周期有所延长,土地资源申请的办理时限有所增加,造成群众经常往返于各部门之间,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土空间资源管理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
2.2 生活空间的功能结构失调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在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乡村传统农耕产业逐渐单一化,城市的发展及扩大逐渐涉及乡村,一部分乡村地区已经被列为城市建设空间扩大的保留地,社会资本的注入和城市文化的侵入,导致原先安全稳定的乡村空间产生了诸多变化,出现农耕地减少、自然环境破坏、基础设施配置不完善等问题,促使乡村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虽然一些规划工作及规划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乡村空间规划与发展的难题,但是乡村空间划分不科学、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独特风貌没有展现、产业结构依然单一、城乡发展失衡等众多问题依然突出[3]。
2.3 村庄特色逐渐弱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再加上国外城市设计思路的影响,一些工作人员对乡村发展出现了认知偏差,直接采用已经配对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城市规划方式是否适合乡村层面的空间设计,即使不适合也没有采取抢救性措施,导致一些乡村空间规划呈现四不像局面,乡村独有的风貌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2.4 乡村规划创新能力不足
为了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很多县市区逐渐重视乡村村庄国土规划工作,纷纷对管辖区域内的村庄制定规划任务和规划目标,同时也出台了很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但是由于限定了规划方向,脱离了村庄实际,不同的村庄规划出现了相似性甚至一致性,不能够结合乡村群体的需要、乡村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造成乡村规划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 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路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的国土空间规划包含提升物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凸显乡村文化等内容,体现在乡村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中,因此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也应该结合乡村的实际进行谋划,突出乡村的特色及价值,使乡村的内涵和功能更加多元。首先,盘活乡村土地资源,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充分利用当地土地格局,盘活村庄中的古建筑、山水风景等资源,结合人口结构及国土空间格局,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人口、土地和产业的有机统一。其次,结合村庄文化元素,形成文化特色。以村庄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完善历史建筑、文化场地等,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服务结构,凸显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保持乡村特有的魅力。最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村庄为中心进行编制,重点放在村庄的布局建设、环境的提高以及景观的改造等方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摸索出乡村联合、成立自治经济组织等治理模式,加强对村庄的空间规划和地域开发使用的管制,使乡村治理体系和空间规划联系更为紧密。
4 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4.1 制订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计划是否具有操作性以及是否具有弹性空间,包括政策、资金等方面都要经过系统的考量,明确策略的实施路径,要对乡村振兴任务有充分认知,认识到其具有长期性、困难性,从而保持历史忍耐力,跨发展阶段统一规划,典型引领、有序推进、相互协调。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乡村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作为重点观察的内容,对出现的矛盾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因地制宜的实用性规划可以将规划目标、当地设施配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群众实际需求等进行适应性的调整,确保规划设计与当地的特色、风貌、民俗等互相对应[4]。另外,我国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在规划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生态保护的合理范围,生态空间的布置也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大对乡村原有生态肌理的保护力度。同时,国土空间规划最重要的就是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村庄用地布局、设备安放、生态保护修复以及村民自建房屋的布局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贯彻落实一户一宅的规划制度。
4.2 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在生态安全格局上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生态保护区及保护范围底线,将村庄发展规模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防止生产生活涉及生态保护区域。乡村空间规划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科学化布局生态空间,管理部门需积极创建科学有效的土地使用制度,充分体现土地的经济价值,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在平衡状态,严禁村庄内部开发范围触及生态保护红线。具体而言,在优化乡村生态安全格局的过程中,可以将乡村生态空间具体划分为4 类:①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区,要适当增加公园、绿化带以及农林等,形成良好的生态建设空间,并定期种植符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花草树木,增强生态恢复能力;安装监测系统,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实时监测与管控工作,并对水源地环境进行有效的整治与改善;增加基础设施设备,将排污处理问题与环境卫生问题一并解决,以此有效改善人居环境[5]。②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区,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加强对水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监管,一旦发现不符合排污规定的情况就需要进行严厉惩罚。③林木资源生态区,要定期种植符合当地林业发展的树木,丰富当地的林木资源,且要控制树木砍伐量。④水土保持生态区,要定期在规定范围内种植公益林,确保水土保护区符合标准,同时管理人员要对河流和水库进行必要保护,禁止一切破坏活动。
4.3 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明显差距就是经济落后,乡村单一的经济结构无法在短期内快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因此乡村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要从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上下功夫。通过激发乡村内部经济活力,畅通城乡交流渠道,逐步调整乡村产业经济结构。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成为新型的产业结构模式,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新媒体,通过调整乡村产业经济结构,不断刺激农村地区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乡村产业。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完善交通设施的建设,减少城乡流动的障碍,增强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为产业发展开通土地、经济方面的政策扶持通道,吸引更多人参与乡村振兴,逐步提高乡村的吸引力。
4.4 增强乡村文化特质的表现力
首先,需要将乡村文化独有的特质充分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对村庄现有的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从建筑风格、建筑质量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同时充分了解和掌握乡村历史环境的各个要素,利用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予以保护。其次,对乡村每家每户进行宅基地归属权现状调查,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的管控制度,在充分了解每家每户人口数量及未来需求后,保留未来发展可能需要用到的建设用地。最后,当地政府需加大管控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4.5 保留原有特色
不同地区的村庄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在乡村振兴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应保留地方色彩,如村庄的名人纪念馆、历史文物建筑、特色农产品等。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充分保留这些特色,通过完善这些特色的附属基础设施或产业链条,逐渐扩大原有特色的影响力,逐渐激发传统特色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目标,不断满足现代人们对乡村原始特色的追求和热爱。
5 实例分析
5.1 案例概况
南池村位于长治县东南山区,隶属于西池乡,其东与东池村毗邻,西与沙峪村接壤,北与长治绕城高速相接,北接西池村。村庄距离陶清河水库约4.2km,距离西池互通出入口约2.5km,15min 可达上党区中心城区。村庄交通便捷,紧邻城区,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020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 元,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现状村庄农业、木材加工业发展较好,列入西池乡乡村振兴产业带中。村域内板材加工点较多,但没有形成规模体系。
5.2 发展思路
(1)依据《上党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功能布局结构中的西池以农业发展为主导方向,以及西池乡十四五规划建设以“三池”为基地的板材转型加工业重要工程,将南池村定位发展现代农业、木材转型加工业及其他综合服务产业。
(2)依托村庄卓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借力上党各乡镇遍布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美丽传说等特色旅游资源,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文化休闲旅游、都市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立足村庄自身文化根基并整合村庄历史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基因,培育村庄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结合陶清河河道景观建设,构建村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主动融入城乡发展格局,实施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设施共建共享与游线串联,产业融合共举。
5.3 分期实施方案
5.3.1 近期发展策略
2020—2025 年,充分考虑村庄的实际情况,近期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道路硬化、美化、亮化,以及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市政设施方面和文化广场绿地空间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庄特色风貌提升方面。
5.3.2 远期发展策略
2025—2035 年,远期进一步完善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同时对民居建筑进行改造提升,使村庄风貌协调统一,特色突出。加强产业投资引导,使村庄获得持续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对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乡村空间规划中要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分别从居住环境、生态保护、产业结构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