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2023-08-27陈峰
陈峰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已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点场所,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提升经科研费管理质量已成为目前高校主要关注的问题。国家发布了赋予科研经费管理更大自主权的一系列文件,对经费管理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要求。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成功开展,高校应该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作为切入点,营造更加适宜的科研环境,最大化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
二、放管服政策的含义
放管服主要由放、管、服三个部分组成。所谓的“放”特指政府部门会为高校下放部分科研经费的管理权力。和以前的政策相比,基于放管服政策下,当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更为灵活,高校拥有更多自主决定权。举例而言,高校能够依据合同签订内容来设计自主管理经费的制度,避免经费管理模式单一化。高校具备一定的支出控制权力,可以引入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增加劳务费的支出量,高校也调整了相关费用标准。高校能够对结余经费进行自主安排,只要处于权限内,这些经费就无须被收回。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经费的“放”与“管”会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在为高校下放权力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规范化管理,依法履行监督职能。首先,会严格依据国家标准规定,结合高校内部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法的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并正确执行文件内容。为了避免产生关联交易,高校着重加强监督管控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高校会注重加强经费使用的透明性,自觉接受来自大众的监督,包括资金的使用监督、預算方案变动调整公布,高校会在校园官网设置专区予以展现。“服”指服务,高校经费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审批流程表进行简化,以此完善服务方式,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高校会把握三项要点:第一,高校会增加劳务费支出,为深处重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助理,从而协助完成科研工作,获取更多科研成果。第二,结合信息时代发展,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落实便民措施,例如建立微信群对相关动态予以及时发布。第三,简化检查程序,删繁就简,避免重复检查和漏检问题。
三、科研经费组合要素
当代高校科研项目与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开发科研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合作推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关系紧密,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科研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系统与各企事业单位。从管理性质来看,科研经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横向经费;第二,纵向经费;第三,校立经费。其中,横向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群体和企事业单位,包括境外企业。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源于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政府会为高校直接下发科研经费,也会让项目负责单位将科研经费转发给高校。校立经费是指校内立项科研经费,由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来设立科研项目经费。
四、放管服模式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作用
当代高校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主力作用,各地相关部门非常注重高校内部各项工作的专门巡视,也针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也针对实现双一流教育的改革目标制定了一套管理体系。同时,高校也非常注重优化科研体制的经费管理模式,推进经费预算体制改革。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得以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更高。目前,各高校非常注重科研体制的创新。为了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科学的政策与文件,从而使高校科研经费的简政放权更规范。政府联合高校所制定的文件内容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总结,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为高校科研工作创建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赋予了高校更多的科研经费使用权与管理自主权,让科研人员将全部精力投入科研工作[1]。
五、放管服背景下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方法
(一)合理界定简政放权的范围
落实放管服政策的关键是赋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适量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科研预算项目的自主分配权;第二,简化预算编制的权力;第三,赋予高校更多项目预算的调剂权,让高校能够对劳务费的占比进行自主调整。高校拥有这些权力后,能够对科研人员实施科学的绩效奖励,对剩余的资金进行自主分配,将科研单位项目运行阶段年度所结余的资金转到下一年使用,自主转换科研成果,并对横向经费进行独立使用。高校也具备会议自主管理权和出差、跨国合作领域的自主管理权。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科研工作中关于科研采购的自主权进行明确。同时,对相关部门采购方面的审批过程予以精简处理。
(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行为
高校在经费管理工作中,会严格遵循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积极建立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制定科研经费评估制度,规范经费管理行为,制定校园内部控制制度,尽量降低风险。不可忽视的是,虽然高校具备一定的科研经费自主控制权,却并非说明科研无限制,经费的支出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高校必须注重完善内部审核管理体系与第三方审核管理方案,提升经费利用的透明度。另外,高校会通过信息公开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各部门要主动对科研项目预算结果、结算信息与调整状态进行公示,公布科研经费的使用状况与科研成果。
(三)优化服务
优化服务功能属于高校简政放权的一种重要方式。最直接的措施是让科研人员能够一心一意做好科研工作,无须负责其他事务,确保高校科研成果能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力。在优化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第一,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先进的网上办公系统,帮助科研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采取科对科的方式来做好科研费用的内部报销工作。第二,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删减毫无作用的环节,创建更为轻松、愉悦的科研工作环境,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务必完善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体制,简化财务审批的过程,使科研经费报销更及时。第四,简化科研经费的检查流程,尽量避免反复检查与漏检问题,以此节省监管成本费用[2]。
六、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相关原因
(一)多头管理现象很普遍
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工作并非轻而易举,也不是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而是要多个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各部门管理的分工与职能不尽相同,因此,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审查工作的出发点也存在差异。如果各部门缺少相互协调,学校未制定协作制度,就很难使各部门达成一致的意见,这就给科研经费的使用带来诸多困难。
(二)相关人员的思想过于陈旧
有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对于放管服制度的了解不清,认知不明。其仍然秉持着陈旧的工作思维,对于高校实行放管服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知,因而存在主观上的抵触。自国家实行放管服改革之后,高校的法人责任进一步凸显,落实好放管服制度是各高校的重要发展任务。然而部分高校缺乏良好的责任意识,针对间接经费的使用方式、绩效支出的控制策略都不具备明确的管理体系约束。一些高校以“课题负责人制”为主,由课题组老师直接负责资金支配,规范性严重缺失。
(三)科研经费自主权限未制定清晰的尺度界限
放管服改革政策的目标是赋予高校应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高校科研经费自主权限尺度界限不清晰问题。举例而言,科研工作中所产生的间接费用、劳务费用与科研人员绩效奖励支出所占比例等,均未制定清晰的标准界限,高校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高校其他相关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政策与条文也会影响科研经费的自主权限 [3]。
(四)科研经费自主权限缺乏有效的监管
把科研经费管理的自主权下放给高校,是对高校科研发展有利的举措,但如何利用好自主权限也是对管理者能力的考验。因此,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自主权限使用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校拥有管理权限更加突出高校法人的权责,作为法人管理者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坦荡无私,虚心接受工作的监督和意见,勇于攻破重难点问题,真正做到落实放管服政策。
(五)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
目前,有部分高校仍在沿用陈旧的预算制度,已难以满足学校各项科研活动的实施需求。在这种预算制度下,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受到一定限制,且由于其对于新时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认知不清,所执行的项目预算申请程序缺乏规范性,因而导致科研经费预算与实际项目开展需求间的差距较大。在落实财务核算工作时,由于工作规范性、细致性不足而导致所得出的结果与高校预算管理情况不相符。且部分高校所规划的科研预算准则灵活性低,加剧了科研经费申请的复杂性。
七、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一)制定领导牵头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制定领导带头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虽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高效利用十分有利,但也同时给经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想要把政策落到实处,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因校制宜的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使各部门思想一致,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减少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同时,还应该健全科研经费的内部制度,注重内部管理和考核,优化内部环境,增强高校凝聚力。首先,领导者要进行细致的调研,第一时间发现高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深入基层,收集科研人员的意见,聆听他们的心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做到统筹兼顾,对原先的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辅相成。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报销、决策都有极大的影响。其次,高校财务部门要认真做好前期的介入工作,认真负责地履行财务管理责任,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科研经费宣传解读,最大化地避免科研人员盲目预算,毫无规律的调整等问题的出现。最后,高校各个部门科研经费也应更加自主,通过细致的研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把经费管理尺度明确化。
(二)强化宣传培训工作
各高校应进一步落实国家所下达的相关工作意见指导,紧密围绕具体的政策措施来强化宣传工作,使高校工作者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意识,充分认识到实施放管服的作用及必要性。可依托于“互联网+科研服务”的管理模式,增强各部门间的联动性,并有效节约财务报账时间,使得相关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应定期组织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参与政策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其对放管服政策的了解程度,保障政策落实性。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控机制
总体制度规章落实,有效的内部管控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高等院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更与内部控制机制息息相关。唯有健全高校内部控制机制,才可以使经费管理更加安全和高效,切实保障高校改革的成功开展。高校内部管控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的岗位职责,百花齐放的人才机制,工作上有章法可供遵循。各个科室建设合理,务必保证权责明确、选贤用能、人适其岗,避免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局面。各个岗位需要尽职尽责,严格遵循财务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同时,高校还应该重视建立尽善尽美的组织体系,合理规范的设置岗位,强化高校内部管控体制机制和业务风险控制。此外,在资产管理这一环节,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自主决定处置资产的权利,这是调动高校工作积极性的有利措施。在高校资产的处置过程中,适度提高报备和审批的标准要求,不但可以减少措施执行的费用成本,还可以提高执行的效率。在放管服背景下,既要大胆放权,还应该与高校审计部门相配合,对有关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开展检查,真正做到切合处置资产和审核程序的规定,保证制度价值,高效率的发挥机制作用。
(四)强化科研财务助理制度
高校科研项目的开展与财务部门的支持关系十分密切。项目从申报,财政预算统筹,费用支出及报销,直到整个科研项目的结束和财务决算,所有环节都需要财务部门的技术作支撑。根据术业有专攻的原则,由财务部门介入进行有关的支持与管理,高校科研部门可以采用科研财务助力制度,重视和相关的会计事务所联合,聘用专业能力强的人员来办理财务业务,大幅减少科研机构在很多环节上的时间与精力,保证科研人员专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去。因此,完善有关的财务助理制度对于高校科研机构是必不可少的。
(五)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进一步规范经费核算内容,完善报销细则,并制定出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应依据科研项目的具体类型加强领域划分,明晰项目基本属性并构建出细致、规范的工作管理机制。执行项目可行性评估,应编制出完整、规范的预算报表,提升科研经费利用率,谨防产生“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
八、结语
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问题,制定灵活的經费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做好经费使用监督管理工作。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创建更为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经费的价值作用。
引用
[1]李雄平,韩天然,李迪心.“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2,33(01):21-24.
[2]马惠媚.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2020(35):170-171.
[3]饶红玉,向云.“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当代会计,2020(08):66-67.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