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3-08-27杨祥贵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教育实践劳动教育

杨祥贵

摘  要: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与各个学科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在最近的十几年中,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教育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力度也变得越来越大,劳动教育的缺失现象也有所改善。教育行业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把劳动教育和各个学科的课程教育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小学科学课堂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因此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与劳动教育完美地融合。教师应该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并且通过落实劳动教育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地完善和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劳动教育;科学课程;教育实践

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需要全面塑造其综合素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价值。通过借助劳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不断地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中,科学合理地融入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还能有效到推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全面地落实教学目标。

二、小学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一)通过科学文化逐步渗透劳动教育

科学是无数劳动人民在不断地总结生活经验所发展而来的智慧结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不能脱离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中处处都能找到劳动的影子,科学离不开劳动,劳动在不断地促进科学的发展。教师开展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地挖掘科学这门学科中所蕴含的劳动内容,同时还应该深入地结合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科学史料、科学家故事以及科学的应用价值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方法能够与教材中的劳动素材相融合,渗透劳动教育启迪智慧。让小学生能夠在潜意识中认识到人们必须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出现代科学社会。

例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动物的繁殖活动》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为了解卵生和胎生是动物新生命的主要方法;教学重点为卵生动物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青蛙标本以及课件。本课利用课前准备环节让学生提早介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中通过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整体感知动物繁殖过程,认识受精过程,从植物迁移到动物,动物迁移到人类。认识哺乳的作用,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小学的科学课程中没有涉及人类的繁殖问题,学生对此也极为困惑。绝大部分学生很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本课适当的渗透生命诞生的过程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会感恩。通过在本篇文章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融合劳动教育的教学理念唤醒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自觉性。

(二)借助科学实验探究落实劳动教育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这一部分内容也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收集科学数据,同时在收集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发挥出创造性思维,从而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得出的初步结论在一定阶段下是正确的,在之后随着新的证据和信息不断地完善和深入所得出的结论会逐步地发展与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时要遵守操作规范,既不要轻易地轻信权威,同时也不要盲从权威。在探究活动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时要求学生要学会修正或者调整自己的观点。在小学科学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地落实劳动教育,确保劳动教育目标与科学的有效融合。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几乎所有的实验探究活动都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科学教师如果能够将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实验探究活动做到有效融入日常生活,必将会带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劳动教育。

例如,在针对科教版四年级下册《食物》第5课《面包发霉了》这一知识点进行讲授时,要让学生知道吃剩的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以及霉菌的生长与什么有关。这一课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1)观察发霉的面包。(2)设计霉菌的生长实验方案。其中教学重难点为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通过学生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为每组同学准备两块小面包、两个塑料袋、一个滴灌、一个牙签、镊子、两个放大镜和一个显微镜。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肉眼比对观察初步感知发霉面包。在实验过程中切勿用手直接碰触发霉面包。之后再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深入地观察。揭示面包发霉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同时引导学生要用溶解单元学过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关于推测霉菌生长环境的猜想。例如,在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实验条件?设置两组实验进行比较。在两组实验中如果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让每一个小组选一个最想要验证的因素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学生每天坚持观察,并把霉菌的生长状况记录在表格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而用科学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生活。

(三)整合资源创设机会,有效落实课外劳动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一方面能够通过校内课堂开展劳动教育,另外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课外的劳动实践活动有效地落实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小学科学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知识点,有效融合教学内容并针对性地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加深低年级学生对植物繁殖方式的认知可以充分地结合劳动教学的教学要求组织开展“我是小小种植员”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可以让小学生借助课外的时间与家人一起种植大蒜、土豆等植物。通过让小学生自主种植植物从而学会观察植物从生根发芽到生长出新叶的过程。通过让小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为植物浇水施肥从而认识植物的不同生长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唤醒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一方面强化了其所学的科学知识,另外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体会到劳动快乐。

(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融入多种劳动教育实践性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了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及时的课堂评价,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创设一些特色的教学活动,并且针对这些教学活动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案。

例如,在“我是小小种植员”的活动中可以设计《我是小小种植员记录单》。让小学生在开展劳动活动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其中内容涵盖了植物的名称、我的种植步骤、植物成长日记以及我的种植收获。通过利用学生在组织过程中所做的种植记录以及学生所种植出的植物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让小学生在班級中开展投票选举的活动。通过自主投票的形式让班级中的学生根据投票的数量选出前三名“最佳种植小能手”,并且教师为其颁发“我是小小种植员”的劳动勋章。通过这种方式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还能够将劳动活动与科学课程进行紧密地结合。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小学科学教师制订评价方案从而为小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考核素材。在上述活动中,小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小奖章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有利于科学教学与劳动教学的融合。

再如,在针对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油菜花开了》这一课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油菜花开了》是第二单元第1课的起始课,因此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课的设计中,观察研究活动要从观察油菜花开始。选取油菜花作为观察材料,主要是由于油菜花的结构典型简单,学生比较熟悉。在本课中涉及的有三个活动:第一,观察油菜花。将观察的油菜和曾经观察过的凤仙花做比较,认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第二,通过解剖一朵油菜花认识油菜花的构造和各部分的特征。第三,通过观察发现油菜花的变化过程因此引发出花是怎样产出果实和种子的这一问题。通过本课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物种并不是以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的,他们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生命,使物种得以延续,植物的繁殖就是依靠花这种特殊的器官来实现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种植油菜花的任务,通过所学知识让学生为油菜花的生长创设科学合理的生长条件,从而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施肥、浇水,将这一活动与劳动活动进行紧密地结合,并且在课程考评机制的设计方面将这一劳动教育内容进行充分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方法既让学生产生了劳动的欲望,同时还能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与所学知识相互回应。更加深化本节课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

(五)借助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较高实践性特点的课程。在开展实践性活动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借助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这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并对其加以有效地运用。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许多的科学知识都是从劳动教育中得来的。

例如在针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垃圾的处理》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本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用模拟实验研究垃圾简单填埋是否安全。通过提出质疑人们通过简单挖坑填垃圾的方法是否安全的问题,让学生开展简单的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模拟实验的现象,讨论简单填埋垃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第二,探索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针对简单填埋垃圾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合理清洁的新型垃圾填埋场,讨论新型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和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且在后期了解垃圾处理的另一种方法——焚烧,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讨论焚烧垃圾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建筑模拟实验让学生发现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带动家人做到垃圾分类。用实际劳动践行所学知识,既培养了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带动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劳动意识。

(六)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针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述的过程中,本节课的科学探究目标分别为: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这四大主要部分。探究活动1的内容为: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光的传播路线,并说出猜测的理由。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发现了什么?要让学生做出有依据的推测该探究活动的主要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让学生对光线有直观的认知,更好地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有序地进行推测。通过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适当融入劳动活动让学生能够从小的培养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课程要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与劳动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相对较多,例如可以通过科学文化渗透劳动教育、借助科学探究活动践行劳动教育,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慧敏. 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导学,2021(18):56-57.

[2]刘旭. 小学科学课堂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3):196-197.

[3]赵秋燕. 小学科学课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15):280-281.

[4]冯毅. 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探析——以小学科学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1(04):116-117.

[5]王慧莉. 小学自然生命科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略[J]. 现代教育,2021(31):296-297.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教育实践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