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 致力于学生全生命周期培养
2023-08-27李俊牛晓屈明
李俊 牛晓 屈明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推动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重庆市举措》)落地,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市彭水自治县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学院体育与卫生分会承办,重庆市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彭水县思源实验学校、重庆市彭水县平安镇小学协办的“2023年重庆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于4月14日在彭水县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重庆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程翔宇、彭水县副县长冉靖等领导出席了活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学会有关负责人及各区县教研员、中小学校分管校长代表和体育教师代表共计10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别呈现了大课间现场展示、经验分享、专题报告及主题沙龙。
苗族土家族自治区的思源实验学校和平安镇小学,在大课间展示活动中分别展示了具有本县本校特色的大课间内容。思源实验学校根据场地和学生广泛性、层次性、民族性、多样性、生活性、趣味性等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展现了常规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田径类运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民俗类运动、新兴体育类以及游戏类运动。思源实验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既是落实“健康第一”课程理念的措施,又是彰显学校形象的一个关键窗口。平安镇小学以“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目标,将“千人扇舞”作为丰富大课间活动的方式,并融入“七彩扇”“百人扇”“太极扇”等多种舞扇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转、甩、开、合、拧、圆、曲等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全校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场集合、跑步、做扇子舞或自编校操,接着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自由组队、自由选择内容、自我练习,带队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或组织,做到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让学生爱上体育,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
彭水縣将体育与艺术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谋划,聚焦“全域全程”,持续构筑“全域、全员、全程”的体艺教育“生态圈”,聚焦“民族元素”,开发多元立体的民族素材资源库,建构多元化融合的实践场域,创新艺体活动载体,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掌握技能上下功夫。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全县现有市级体育特色学校2所,县级体育特色学校51所,逐步形成“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良好格局。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陈彦及部分区校校长代表共5人依次结合自己所在区域或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进行经验分享。无论是区县还是学校均展现了他们开展体育大课间的理念、特色、实施路径及成果,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做法。
吴键、李俊分别作专题报告。吴键认为,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就是校长的公开课,应落在实处,在保证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真正锻炼学生,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李俊指出,彭水教育委员会聚焦“民族元素”,继承本土文脉,汇聚专业人才,打造师资队伍,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品牌,促进艺体创新,根植本土,面向全体,面向未来。
深圳市福田区体育教研员李晓东、广州市番禺区体育教研员许光发及校长代表等7人参与了主题沙龙,他们均分享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原则、实施建议及注意事项,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创新思路。
《重庆市举措》中明确指出“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率达到100%”“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定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等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确保了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掌握1~2项运动技能奠定基础,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重庆市将进一步巩固体育大课间活动成果,继续做好改革创新,为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健康校园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