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元素赋能高校动画教学
2023-08-27张舒涵卜一丁
张舒涵 卜一丁
[摘 要]文章对如何将地方非遗元素引入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非遗中的民俗故事、民间艺术、民谣等要素进行梳理整合,探索将其融入动画的剧本设计、角色设定、配乐的方法路径,并进一步论证通过该教学模式,使学生设计出具有生命力、时代感和文化意蕴的中国特色动画,从而培养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可行性。
[关键词]非遗元素;动画专业;文化赋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9-0050-04
非物質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包含了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文化形式、文化特点以及传统文化中需要传承的宝贵的原生态文化。它包括语言、历史、表演艺术、文学艺术、美术、传统技能,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物品、器材、手工艺品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形成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凝结了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宝贵的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失传或消失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形,如何将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了艺术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非遗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目前,我国已有43个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首位。中国的非遗项目不可计数,许多甚至来不及向世界展示风采,就已黯然消逝。一些非遗手工艺甚至难觅学徒,面临失传困境。
(一)传承链条中断
造成非遗传承断层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非遗传承思想守旧,“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思想根深蒂固;二是熟练掌握非遗技艺周期较长,部分年轻人在艰苦而漫长的技艺打磨阶段难耐寂寞,且很难将技艺迅速转化为现实经济利益,“难学习、时间长、收入少”的学艺窘境,让部分年轻人望而却步;三是非遗传承职业认同感低,导致无人传承、技艺失传。
(二)非遗发展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部分非遗项目尚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一是某些非遗工艺的制作过程烦琐、工序复杂,不适合批量产出,因而逐渐被批量快速生产的工业品所替代;二是部分非遗项目表现形式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
(三)非遗传承普及受限
非遗传承普及受限主要表现为:一是传播研究滞后,指导性不强。非遗传播路径还处于有限圈层内部,社会层面年轻群体对非遗项目整体认知不足。二是传播媒介单一,有效性不高。非遗传播以展出、展演为主要途径,没有充分利用当前的自媒体、新媒体传播手段。三是传播过程中忽视受众差异,普及性不强,有些非遗项目即使是本地居民也知之甚少。
(四)政策支撑不够
中央和地方政府针对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启动相关宣传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有限。一方面,部分地方性政策难以到底到边,在政策的保护与平台的展示中,不能对非遗传承保护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假文化”现象屡见不鲜,保护真正文化传承的力度不够。非遗资源进入商业领域后容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成为商业竞争的牺牲品。
二、非遗元素融入高校动画教学的意义
针对非遗传承断层的危险,可以大学教育为试点,在高校相关课程中融入非遗元素,传播、推广、创新非遗项目。以动画专业为例,作为新媒体媒介,其可以不受时空束缚,有传播范围广、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更改灵活等特点,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在动画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地方非遗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承非遗精神
非遗元素融入高校动画教学,使非遗保护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能推动非遗的宣传、展示和传播。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近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解析非遗,可直观体会非遗的深厚魅力。在高校教学中播撒非遗传承人的种子,可能会培养出未来的大国工匠、工艺大师。
(二)培育爱国情怀
新时代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定型,将非遗元素引入高校动画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同时也赋予了非遗新的时代使命。
(三)创新文化形式
在课程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极具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中汲取养分,可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愿想”“能想”到“会想”。从非遗项目中汲取灵感养分,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内涵的创意灵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性发展。
(四)提升能力素养
通过深入了解与学习非遗,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开拓学生动画创作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本民族动画艺术表现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非遗元素融入高校动画课程教学的路径
高校动画课程包括动画剧本创作、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音乐设计等基础课程。而非遗中的京剧、剪纸、皮影、年画、木偶戏等项目,包含了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非常适合融入具有设计诉求的动画课程中。
(一)非遗题材与动画剧本创作课程相融合
非遗题材、故事、艺术等能够为动画剧本创作课程中的剧本创作阶段提供创意思路。通过对非遗素材采用“主题化设置—结构化思考—艺术化处理”三步式剧本创作方法,在挖掘好的非遗题材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剧作结构和人物塑造形式,可创作出具有戏剧性的动画剧本,提高学生创作动画剧本的综合能力。
1.对非遗中的民间文学题材进行改编,在动画剧本中对非遗项目进行创新性发展。如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等均取材于自各地方的民间故事,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创新民间文学题材的时代化叙事风格,不仅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还获得了较高的票房收益。其中,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保留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封神演义》文本主旨与立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演绎。剧情设计从哪吒自暴自弃,到被亲情感动与命运抗争,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引起当代受众强烈的精神共鸣,表现出青年一代敢于质疑既定规则、不断突破自我的价值取向。
2.以非遗中的民间艺术为动画剧本主题,坚持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以非遗民间艺术舞狮为题材,讲述了广东乡村的留守少年阿娟,得到与他同名的少女的鼓励和启发后,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从“病猫少年”蜕变成“雄狮”的故事。电影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和让人印象深刻的舞狮比赛场景,使观众感受到片中人物绝不向困难低头的精气神。该影片极具中国特色,生动地讲述了富有岭南特色的非遗故事,活化了民间艺术,唤醒了观众的非遗传承保护意识。
(二)非遗元素与动画造型设计课程相融合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分为了解概念、学会设计、懂得意义三个阶段。其中,在动画造型设计课程的学会设计、懂得意义阶段应引导学生进行动画造型的非遗融合设计。首先,要求学生对非遗元素构建知识图谱,在调研过程中了解非遗项目的特点;其次,在知识图谱中找到可视化的非遗元素,对其进行创意联想分析;最后,通过创意联想,结合新技术、新形式,设计出具有非遗特色的动画新角色。
1.融合非遗民间艺术,对经典角色形象进行再设计。非遗中的京剧脸谱、剪纸、皮影、木偶戏等表现形式适用于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如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中“大圣”一角取材自中国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见图1),在经历多次修改完善、融合京剧“脸谱”元素后,最终确定了蟠桃红脸、绿眉毛、雷公嘴的人物脸谱化面部特征,以及肩宽腰细、身形挺拔的少年感体态,成功塑造出富有戏剧张力、带有强烈个性、大胆反抗天威、无畏斗争的主角孙悟空的经典形象,其经典的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的服饰造型也成为无数观众的童年记忆。
2.利用民间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动作,如剪纸、皮影、木偶戏等。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借鉴了“剪纸”元素,但为突出人物的卡通化设计,弱化了剪纸的棱角线条特征,突出了剪纸的装饰性纹样,增添了人物的趣味感,同时参考了皮影动作规律中的卡顿感。通过在色彩运用与造型设计上的成功创新,生动塑造出一个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形象,这一版本的猪八戒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3.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合,设计兼具民族特色与流行特点的时代化动画角色服装造型。在播放量超百万次的广州美术学院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短片《落凡尘》(见图2)中,动画人物的服饰参考了多种非遗元素,角色哥哥的服饰参考了苗族与藏族的服饰特点,角色妹妹的服饰中又加入了汉代交领外衣及现代套头衫、冲锋衣等元素,这些元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动画作品焕发新意。
(三)非遗地域特色与动画场景设计课程相融合
动画场景设计处于整个动画片制作流程中的前期,动画文字剧本完成后,根据剧本设计场景,为后续画面分镜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动画场景具有交代时空关系、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角色等作用,是动画片制作中的重要一环。动画场景设计需遵循剧情发展规律,保持动画整体风格一致,符合透视原理及光影属性。在动画场景设计课程中融入非遗元素,能增强动画的故事性与文化性,突出画面表现力,提升影片整体质感。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了解非遗特定历史时代背景,收集属地实景影像资料,可通过实地勘察与查找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数据,以现实照片为蓝本进行场景设计。如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潜力奖的二维动画短片《道喜》,就以侗族非遗“侗锦”传承为故事主线,在动画场景之中展现了当地非遗地域特色之美(见图3)。該动画创作的初衷是为非遗旅游景区做宣传,制作团队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进行了两年的实地采风,手绘万张图画,将侗寨建筑、通道景区之美融入动画场景设计,描绘了通道当地秀丽的自然之美。由此可见,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融入非遗地域特色,构建中国传统审美视角中的“情景交融”,能更好地宣传推广地方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运用数字技术,真实还原了非遗场景,建立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影片中出现了诸多西樵山天湖公园特有的高桩狮(见图4)、水上飞狮,以及桑基鱼塘、祠堂等场景,堪称南海醒狮文化、南海文旅产业的硬核宣传大片。除了精美的狮头,影片中的多处场景都与南海城乡景色高度吻合,包括祠堂、桑基鱼塘、木棉花树等。主创团队在广州周边佛山、顺德等地采风时,恰好碰上台风,所处的村里飘起了满天的木棉花絮,于是团队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画面,并将其搬上荧幕,渲染剧情氛围。《雄狮少年》延续了优秀国产动漫的国风基因,通过画面场景使观众感受到非遗舞狮的独特魅力,展现了文化自信,弘扬了民族精神。
(四)非遗传统音乐与动画音乐设计课程相融合
动画音乐设计课程中的音乐设计部分需要学生从塑造角色形象、渲染剧情气氛、展现民族风格三个要素,来进行音乐编排、配音设计等。
1.通过非遗中各种传统乐器在节奏、音色上的差异,塑造性格不同的角色形象。如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分别通过板胡代表小和尚、坠胡代表瘦和尚、管子代表胖和尚。板胡声音清脆而响亮,运用板胡配合小和尚的行动,与小和尚角色单纯善良、活泼可爱的邻家小男孩形象十分融洽;坠胡声音柔和、音域宽,能更好地表现瘦和尚潜心修行、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个性特征;管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很好地刻画了憨憨傻傻、大大咧咧、不计前嫌的胖和尚形象。全剧没有一句对白,却通过三件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质生动地描绘了三个性格特点不同的人物形象,运用音乐辅助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完整的故事剧情。
2.从非遗音乐的唱腔、曲调、歌词等中汲取灵感,渲染剧情氛围。动画作品《骄傲的将军》《齐天大圣》《天书奇谭》等,均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京剧的相关元素。其中《骄傲的将军》中整体动画剧情利用鼓点的强弱表现剧情转折,做到了音乐跟随动画冲突走,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又主次分明。
3.非遗诗歌与动画音乐共同展现民族风格。《白蛇:缘起》是极具中国风的三维动画电影,其中多处场景设计借鉴了中国水墨画风格,该动画插曲《何须问》则借鉴了乐府诗中的《行路难》。插曲起,具有中国水墨画留白式构图风格的画面随之呈现,男女主角泛舟于青山绿水之间,男主角阿宣翻上桅杆,将准备好穿行石洞用的灯笼挂起,便清唱起歌来。歌声悠扬动人,回荡在整个山谷中,音乐旋律随着剧情推进而变化。歌词“何须问,浮生情,只此浮生是梦中”寓意洒脱,隐指男女主角只要此刻能一起泛舟河上,悠闲歌唱,最终结局如何,又何须问。插曲《何须问》通过“旧辞新唱”的方式,让古风音乐在新时代动画电影中演绎出浪漫诗意。
(五)非遗元素与动画社会实践课程相融合
以“请进来”“走出去”模式让非遗元素与动画社会实践课程相融合。“请进来”指的是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与校内教师以“双师”形式共同开展动画实践课程教学。非遗传承人较高校教师具有更为丰富的手工艺制作经验,邀请非遗传承人到高校动画专业讲解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及现场展现非遗工艺制作流程,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体验学习剪纸、皮影、陶艺、篆刻等非遗项目,更能进一步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及非遗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师严定宪先生为了动画设计师能了解角色中的京剧元素特点,在制作过程中邀请专业的京剧演员为动画设计师上课,每位动画设计师都要学习京剧,每人桌前都有一面镜子,动画设计师要首先做出剧本里的动作才能绘画。“走出去”是指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进行体验性学习,如《骄傲的将军》的导演特伟带领剧组到各地采风,收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一手传统文化资料,为动画生动的场景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素材基础。所以,带领学生走访非遗传承地体会当地的文化氛围,感受非遗传承人对相关技能的精益求精,能使学生设计出更加灵动的艺术作品。
四、结语
动画影片可以打破传统表现形式的壁垒和局限,为非遗的发展传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将非遗元素融入高校动画教学中,不但能够让新一代青年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更好地将非遗与新的表现形式有机融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元素赋能高校动画教学,能够让动画作品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为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传播贡献力量,让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 王芳雷,孟醒.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J].当代电影,2018(8):174-176.
[3] 王钦芝,金玉萍.数字时代动漫电影对民间故事的创新表达[J].电影文学,2022(21):62-66.
[4] 孙世波,盛楠.动画中融入“非遗”元素的可行性探索:以《花鼓传奇》为例[J].黄河之声,2017(24):154-155.
[5] 刘海.动画创作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107-108.
[6] 宫承波,秦新春.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
[7] 李佳瑶.日本文化审美下的新海诚动画电影:以《你的名字》为例[J].当代电影,2017(7):194-196.
[8] 陈苗.浅析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的艺术特色[J].电影文学,2014(21):69-70.
[9] 刘辰燃.从《白蛇:缘起》中的插曲看我国动画电影的音乐创作审美[J].当代音乐,2019(5):122-123.
[責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