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边境派出所:守护珠峰,不负使命
2023-08-26李玲
李玲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往北,沿着边境,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又连接着难以穿越的沙漠,它们形成中国边境和其他国家的地理屏障。
就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4500米处,驻扎着一群最可爱的战士,他们是珠穆朗玛峰景区唯一执法单位——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珠峰边境派出所的人民警察。他们扼守着通往珠峰的咽喉要道,担负着珠峰核心景区的边境管控、社会面管理、游客车辆查验服务等任务,为保障珠峰安宁、护航旅游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忠诚履职,矢志奉献,被评为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从西藏日喀则出发,历经数小时辗转,格桑抵达首都北京,海拔低、氧气充足的环境,让他有一些“醉氧”,不过,作为代表来为集体领奖的荣誉感依然让他精神抖擞。
5月4日,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典礼现场,格桑第一时间把奖牌和获奖证书拍照发到单位微信群里,每一名成员争相接龙祝贺,共享这份荣誉和喜悦。
战高寒 抗缺氧 斗风沙
——守护珠峰,是一种信仰
“醉氧的症状跟缺氧有点像,太阳穴痛,睡不着觉”,来北京这几天,格桑想起当年刚到珠峰边境派出所时的感受,“经常要到距离派出所20公里外的珠峰登山营地巡逻,营地海拔更高,约5200米,风很大,再加上爬山,马上就缺氧了,后脑勺、太阳穴痛得厉害”。
格桑自2019年11月担任珠峰边境派出所所长至今,见证了珠峰派出所自2018年10月1日建立以来所有民警坚决服从命令、完成任务的使命担当。
2019年1月1日,随着国家公安边防部队正式换装,隶转至移民局,格桑调至珠峰边境派出所,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人民警察,“这里的大部分民警都是老兵”。从橄榄绿变成藏青蓝,老兵们不改的是那份早已刻在骨子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随着人员编制的转变,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巡逻踏查,警务方面的工作也重了,服务游客的工作多了起来。而珠峰作为世界最高峰,每年都会吸引全世界各地游客、登山爱好者、科考队伍等前来观光和探索,加之地处边境线,是较为敏感的区域,“珠峰边境派出所是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设立的唯一一个景区派出所,承担着民族团结进步和爱国守土固边的职责使命”。
格桑介绍,每年珠峰景区有将近16万的国内外游客,高峰期每天人流量达4000人以上。“每到旅游高峰期,派出所民警全员出动,一部分在景区门口检查点,对所有进入珠峰景区的游客进行身份证件和通行证查验,对于去往登山营地的登山队员,还要查验登山许可证。另一部分在大本营警务室,主要负责珠峰核心景区治安管理、应急救援等。”格桑来领奖这两天,正值“五一”旅游高峰期,颁完奖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匆匆赶回值守。
“坚守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每一位民警都是一张国门的名片。駐守在这里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信仰。”格桑和所有民警始终将这句话牢记于心。
“珠峰边境派出所面向全世界的游客,包括企业高管、律师、记者、自媒体博主等各行业的游客,人员成分复杂,多数游客还会在景区进行拍照、录像等,这对民警的执法素质要求很高,不能有任何不到位的地方。”在每周例会的交班会上,格桑总会强调、提醒,“要时刻注重言行举止、严格规范着装,扣好每一粒扣子,带好执法记录仪,行走不得随意,动作要统一整齐,遇到治安事件要使用法言法语,所有民警的一举一动都在世界的监督中,要和珠峰一起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驻地海拔高,紫外线极其强烈,每次在户外执勤,民警们都要“全副武装”,把自己包裹严实。可即便这样,民警们还是一个个都变成了黝黑的脸庞。常年守在珠峰,战风沙、斗严寒已经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有一次,一名游客问正在执勤的一名副所长:“您家是哪儿的啊?”
“甘肃的。”
“你想不想回老家工作?”
“你也想回去他也想回去,我们的珠峰谁来守?”
格桑感慨道:“直接又简单的答复,游客或许无法深切体会其中含义,但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每一位民警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这是格桑最引以为豪的,“当年作为军人,祖国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到哪里,没有那么多选择,不管你适不适应,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慢慢习惯了”。
“在这里,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春天,一个是冬天,高原的寒风像锥子,雨雪大的时候能穿透棉袄,经常被冻得关节疼痛。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心脏难免会有些不适,丹参滴丸要随身携带。”
海拔约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警务室所在地,常年严寒,狂风大作时,沙土飞扬,“我们最怕珠峰的风,巡逻的时候,常常吹得我们东倒西歪。‘游客止步的提示牌、封锁道路的栅栏,时常被吹倒、埋在雪里,我们就一点点从雪里挖出来,再立起来。执勤点的房子被风雪吹得残破不堪,每年都要修一次。”拉茸七林的脸上闪过一丝丝无奈,马上又被乐观的笑容所掩盖。
拉茸七林毕业于青海大学藏医学专业,前两年通过全国公务员考试来到这里,接踵而来的高原反应很快消磨了新实习民警的新鲜感,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高原生活的不易。珠峰脚下一幕幕严酷的生存工作场景不断刷新他们的认识。而这里的“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日复一日的巡逻执勤检查,面对单调的生活还需耐得住寂寞。夜幕降临,这里除了呼啸的风声、风刮起石头打在执勤集装箱上的撞击声,没有其他声响。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这里,通过不断学习和同事们的帮助,我也能更好地守护珠峰了。”拉茸七林说,在身边同事的关爱和影响下,他渐渐被这个集体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默默奉献和付出所感召,不由得对在所里坚守奉献十多年的老前辈心生敬意。
“身体上有什么不舒服的,可以及时跟执勤点的民警说”,夜晚,到帐篷旅馆例行核查的王普对景区留宿的游客嘱咐,而像这样工作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饭。在珠峰派出所工作12年的王普把自己的整个青春都奉献在了珠峰。
“珠峰脚下的风大到可以吹动石头。”王普回忆,“2017年以前,执勤民警是住在帐篷里的,帐篷半夜被大风吹走的事时有发生,后来又建了活动板房,也被吹飞了。现在,已经换成集装箱板房,虽然晚上还会听到大风的声音,但跟以前相比,没有那么冷,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已是最幸福和最满足的了。”
如今的珠峰大本营警务室是由7间集装箱拼起来的板房,在民警的值班室里,不仅有出警装备、救援装具、高反药品、方便食品,还有贴心的24小时热水和自助充电宝,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民警的细心和用心,方便为往来游客及时提供帮助。在党建室的墙上,有一幅照片格外吸引人眼球,印有“世界之巅守护者”的旗帜在珠峰之巅飘扬。
坚守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信仰。民警们说:“守护珠峰确实使命感特别强,世界第一高峰,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过来打卡,守护珠峰的同时,能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服务,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幸福。”
珠峰边境派出所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这其中汇聚着每一个人的汗水,虽然有许多的艰辛,但卫国戍边、服务群众、护航旅游的峥嵘岁月让他们觉得一切都值得。一代代年轻的移民管理警察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无怨无悔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情暖珠峰、大爱柔情”
——生命禁区的生死营救
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游客络绎不绝,在其核心景区,珠峰8848.86高程测量碑、绒布寺、帐篷营地等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中外游客,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景区内矛盾纠纷、冰川遇险、财物丢失的事件经常发生。
“珠峰是探险家、登山家挑战的‘打卡地,但更是我们每位戍边民警守护的‘责任田”,派出所成立了集证件查验、治安巡逻、紧急救援、应急处突等职能为一体的执勤小组,让珠峰景区“时时见警、处处见警”。
每年,民警们都要巡逻120余次,每次约40公里,一年就是4800公里。每走一步,民警们脚下都像是有千钧重量,大口喘着粗气,脸冻得通红,眉毛挂上了厚厚的冰霜。在如此高海拔环境下的每一次救援都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每一次执勤都是对身心的极大考验。
除夕夜的跨年救援、深夜里救助轻生少年、找回私闯冰川的走失游客……民警们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从未退缩。遇到各种勇闯“生命禁区”的游客,民警上去劝阻,还会遭到对方一阵无理取闹,甚至对民警大打出手,但是作为珠峰景区的唯一执法者,他们只能跟游客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游客尽量理解,而至于民警内心的委屈,只能私下里发发牢骚。“使命所在,职责所系,我们义不容辞!”这是珠峰边境派出所民警们的真诚告白。
大到游客失联,小到物品丢失,民警们都一一耐心解决。至今已组织解救缺氧被困游客600余人次、车辆200余台次,救援失联游客20起35人,累计救援行程达6000余公里,有效确保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和珠穆朗玛峰景区的良好秩序。
格桑记得近几年处理过的一起警情,一位父亲带着他十五六岁的儿子到珠峰,双方向来关系剑拔弩张,本来指望共同出游拉近距离,结果刚到,儿子就失去了联系。接警后,珠峰派出所民警分两组出动,在海拔5000米到6000米的地段都找遍了,依旧未果。父亲猜测,儿子一定看得到他们,只是一直在逃避。
“其实在天黑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失联游客是很容易找到我们的。”格桑说,“只是这次,我们在明处,他在暗处,而且他一直在躲我们。”到夜里11点,民警们已经在周边山坡上找了7个多小时,孩子终于“主动”出现了。随后,父子俩被带到大本营警务室吸氧、吃泡面,又在民警们的帮助下找到住处。临走时,从始至终未发一言的男孩突然抬起双眼,看着格桑说了句:“谢谢叔叔。”
“这里的游客都是从四面八方不远千里过来,不熟悉不适应气候环境,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游客在这里很无助的时候,每一次帮助游客解决实际的困难,确确实实每个人都很有成就感。”格桑说。
每天早晨,旅游大巴陆陆续续来到珠峰旅客集散中心。民警索朗旦达的工作是对过往车辆、游客进行身份查验。一日晚10时许,他和副所长次仁加措在珠峰大本营景区进行日常巡逻,发现一辆山东牌照的电动车爆胎停在路边。由于电动车未携带备胎,车上5名游客只能原地等待修理厂救援。然而,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5名游客因高寒缺氧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2名女游客面色惨白、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
发现这一情况后,索朗旦达第一时间把5名游客转移到大本营警务室进行救助,通过提供氧气、热水和发放抗高原反应药物等方式,游客的高原反应得到明显缓解。他积极与定日县修理厂人员联系,协调尽快为游客修理車辆。终于到凌晨1点钟,轮胎修理完毕,5名游客安全驾车离开珠峰大本营景区。
几天后,珠峰派出所收到一份匿名包裹,没想到是这5名游客专门邮寄的一面“情暖珠峰、大爱柔情”锦旗。“游客和人民群众的赞扬和认可是对我们移民管理警察最大的褒奖和鼓励。”索朗旦达说。
在珠峰边境派出所里,有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锦旗。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新警来到单位报到后的第一个参观点。“这是我们派出所的传统,我相信新警看到这些肯定会有感触,工作会更加努力。”格桑笑着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工作无止境”
——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珠峰脚下
“感谢你们的帮助,我的帐篷旅馆虽然不大,但是在旅游高峰期一天能有3000元的收入,曾经的我真的不敢想象。”帐篷旅馆经营户罗桑激动地说。
这是珠峰边境派出所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一个缩影。珠峰边境派出所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定日县扎西宗乡曲宗村,派出所积极和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协调沟通,帮助驻地村贫困户开办家庭旅馆、前往珠峰大本营景区开办帐篷旅馆,同时民警前往平措康桑等酒店学习先进经验,對村民帐篷旅馆管理、房间布局、配套服务等进行一一指导。
目前,驻地曲宗村内已开办了6家家庭旅馆、3家餐馆、2家小超市。大本营景区内扎西宗乡群众开办了59家帐篷旅馆。各式场所的开办不仅推动珠峰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完善了珠峰景区配套服务,更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民警们跟驻地村民一起谋划致富出路,让驻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为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珠峰边境派出所还联合社会各界为群众捐赠爱心物资,价值达20万元,为12名群众解决就业难题,帮助60余户增收致富,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民警的满腔热血和无私奉献让群众感激不已,村民遇到任何情况总会第一时间求助派出所民警。
近日,一名藏族群众来到珠峰边境派出所报警求助,称一名摩托车骑手摔落在辖区一处水泥桥下,骑手伤情不明,需要救援。珠峰边境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事发现场开展救援,并联系扎西宗乡卫生院派遣120救护人员和车辆。
到达现场后,一名骑手趴在河床的石头上,河床与水泥桥垂直落差四米左右,摩托车倒在路边缓坡上,破损严重,骑手虽然意识清醒但因伤失去行动能力,呼吸困难且腰部剧烈疼痛。民警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利用便携氧气设备帮助其畅通呼吸,缓解疼痛。
“不要睡!保持清醒!”在等待120救护人员和车辆期间,伤者几次出现意识模糊,民警一边握着伤者的手,一边呼喊为其加油鼓劲。120救护人员和车辆到达后,民警与救护人员、现场群众,以及赶来的交警共同将伤者抬到救护车上,送往医院救治。事故是因风力较大,骑手在骑行至水泥桥处时,车辆突然失控,径直冲向路边,骑手摔落桥下。
事故发生后,珠峰边境派出所立即向群众发出紧急温馨提示:高原气候多变,瞬时风力达10级以上,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骑手一定要注意规避风险,保障自身安全。遇有险情,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寻求帮助。
“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工作无止境。”这是珠峰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张随新写在工作笔记本上的话,这也是他开展群众工作9年的心得体会。
“我们用水终于方便多了!”今年1月,在珠峰边境派出所的院子里,村民旦增背着水桶高兴地说。原来,在这之前,张随新和同事在外出办事的路上,看到一群村民背着水桶,摇摇晃晃朝山坡方向走去,他们立刻停下车,上前询问具体情况。
“冬天,曲宗村自来水管道被冻住了,20余户村民用水、饮水需要从1公里外的小河中拉运,既不方便又不卫生。”村民潘多皱着眉头说。张随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邀请村民来派出所取水,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需求。
派出所还将警务工作延伸至最前线,提升警务室服务能力,建立“两队两室”,开展接待办事群众、窗口受理和代读代写等业务,积极为群众和游客服务;派出所“执法服务队”为当地群众和游客上“红色文化课”,宣传国家便民利民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内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入开展。每个民警融入血脉之中的民族团结精神无不感染着大家。
在蔓草荒烟的世界之巅脚下,一抹抹藏蓝穿梭在每一个村庄,守护着每一寸土地。对于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派出所民警来说,守卫珠峰,意味着他们身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他们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也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踔厉奋发、砥砺笃行,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王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