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2023-08-26沈洁
沈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将故事教学法运用到小学写作教学中是目前最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情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故事教学法成功地引入写作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到对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听、能不能理解以及所讲内容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没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一味讲究速度而不看质量的教学方式,最终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利用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利用故事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听课热情
要想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就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做好功课。课堂的开始阶段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如果教师能够在此段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那么,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就会非常顺利。因此,在即将进入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将课堂导入这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做好。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过年啦》这篇作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前,通过为学生讲解“年兽”的故事进行课程导入。首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年吗?”在学生齐声回答“想”之后,教师再接着问:“你们知道年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在过年时家家都需要贴上红对联,还要放鞭炮吗?”在学生的思考中,教师接着说,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年”的由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之夜就会来到人间祸害生灵,人们非常害怕,所以每年的除夕,人们都会跑到街上去避难。又一个除夕夜,人们在避难时碰到了一个乞丐,乞丐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告诉村民,在除夕这天门上都贴上红纸、放鞭炮,就能把年赶跑……”在教师细致的讲解中,学生不仅知道了“年”的由来,同时对于“年”的习俗也有了更多了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被教师带进了写作教学之中。
二、巧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面对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最后东拼西凑一大堆,写作的过程更是异常艰难,这样的写作可以说没有兴趣可言。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故事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写有关动物题材的作文时,就可以通过《大灰狼》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听到过《大灰狼》的故事呀?”这时听过的学生就会纷纷举手,如果这时教师看到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举手,就可以接下来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大灰狼》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这时候,知道的学生就开始纷纷讲述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故事的情节。然后教师继续问道:“哪位同学看过《三只小猪》,请举手。”如同上面,以此类推,让学生将《三只小猪》的故事讲出来,然后,教师提出這样一个问题:“如果小猪在深林里碰到了大灰狼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问题一出,学生议论纷纷,由最初表现出来的惊讶状态逐步进入设想阶段,教师在留下这个悬念后,就乘机鼓励学生把自己此时的想法写下来,于是学生纷纷动笔写了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的故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三、趣味故事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内容不够灵活,当教师在进行数篇范文朗读过后让学生独自创作时,学生能不能从教师的这样教学方式中获得更多更好有益的信息,又有多少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朗读中掌握写作的方法也无从得知。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教条式、固定化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但起不到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作用,还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学生的写作兴趣,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而使用故事教学法,教师将趣味性的故事融入写作课堂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我的心爱之物”主题教学时,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心爱之物的特点,尽可能地将文章写得详细具体。把一些写作中的技巧给学生讲解清楚,通过实际的例子创作。针对这个作文题目,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为什么它在你心里最重要?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既然它在你心里的位置这么重要,那么你就把它画出来,并把心里对它的喜爱表达出来。”教师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内心最心爱之物的喜欢和爱一步步地呈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法引出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为学生多多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触发学生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能因此得到很好的锻炼,为后续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设有效故事情境,促使学生爱上写作
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有效地改变了作文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将学生在课下疯玩的心拉回到课堂中,同时能够集中精力注意听老师讲故事。教师在进行故事选取的时候,一定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引发思考,然后逐步进入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学速度,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孩子爱上写作。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一提到讲故事,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但是,教师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学生一定要讲仔细。如有学生讲了自己第一次吃汤圆的故事,从刚开始不知道一口下去,被烫了一下,然后又讲了自己后来怎样小心翼翼地学会了吃汤圆,以及告诉大家要怎样吃汤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讲得很详细,对于细节描写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五、注重学生故事实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法时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要只是自顾自地讲故事。教师可以将一些问题适时地穿插到讲故事的过程中,这样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有效互动,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拓展其自身的思维,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以《晏子使楚》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加详细精准地了解和认识晏子这个人,教師可以适当地将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有关晏子日常的一些小故事,如“晏子辞婚”“晏子逐高僚”等,让学生通过晏子的这些小故事对晏子这个人的智慧以及个人的魅力有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前面的铺垫,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有关记叙文写作方面的技巧和方法的讲解时就会比较容易,同时学生学起来也会相对轻松。
六、针对故事展开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神话故事都充满神秘的色彩,十分符合爱幻想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当教师讲完故事,小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联想,而教师正好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堂中讲过的神话故事进行续写或改写,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故事情节的描写,尽可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培养和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了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后,就可以让学生续写《西游记》,并提醒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以后的生活;也可按照自己对西游记内容的了解适当改写其中的一些人物,如猪八戒、沙悟净、红孩儿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开发已有的故事资源,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
大部分教师喜欢运用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其实在学生学习的教材中也有很多好的故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
例如,当学生以《我与书本的故事》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以故事的形式写作。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维,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想象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已有的阅读储备当作写作的起点,并将其融入写作中,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例如,当学生学习了《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后,教师就可以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故事,一位学生讲完,再由其他学生对上一个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就会让故事变得更加详细完整。当学生学会了讲故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想象,同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由大家自己编写《乌鸦喝水》,你们要怎样编写?后续都会发生哪些事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运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故事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将故事有效导入课堂,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以及为学生设置故事悬念等方式,使学生在教师合理安排的实践活动中,有效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