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交管12123”App的客户端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

2023-08-25文图胡杰朱明殷磊

道路交通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交管服务端指纹

文图|胡杰 朱明 殷磊

“交管12123”App2016 年上线,截至2023 年6 月底,已累计注册个人用户5.1 亿个,提供各类服务达51.3 亿次,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为广大用户提供稳定服务的同时,“交管12123”App 自身版本迭代、优化工作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且多为被动式的问题“上报-修改”、建议“反馈-优化”,缺乏主动、有效、准确地分析C 端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的能力,而且对C 端产品质量也缺乏量化的分析数据,为此12123 需要研究客户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作为数字化运营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采集、分析客户端数据,可以实时跟踪C 端产品质量,主动发现问题并预警,及时进行修复和优化,提高App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就基于“交管12123”App 的客户端数据采集的总体思路、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便于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和反馈信息,增强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和优化,提高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总体思路

以App 前端视角观察整个系统,通过埋点方式搜集 App 用户终端的行为信息,通过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优化方向。一是在不影响现有业务逻辑的情况下,以旁路监控数据埋点的方式,采集客户端数据,数据采集尽量与业务逻辑解耦。二是由于终端使用场景复杂且不可控,所以需要使用多种策略尽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三是采集的数据要尽可能有效、符合数据分析的需求,同时为了降低传输及存储的资源消耗,单条数据内容要尽可能精简。如图1 所示,由“交管12123”手机终端记录数据,然后通过访问部平台APM 服务提供的接口上传日志数据,最终部平台通过日志采集分析组件Flume 将采集的日志数据聚合、分析后存储至大数据平台HBase、MPPDB等数据库中。

图1 总体构架

二、关键技术

(一)数据埋点

现在业界主流的埋点方式包括代码埋点、全埋点、可视化埋点三种。三种埋点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采用的是混合方式,即全埋点为主、部分代码埋点为辅。针对“交管12123”App 框架层面的埋点,通常采用全埋点的方式,如网络层http 监控埋点。如图2 所示,针对http 网络层的数据采集,本文采用AOP(面向切面编程)的方式,通过记录http 请求各个阶段的切面时间,以此计算分析每个http 请求各阶段耗时情况、状态结果(该部分计算由手机终端完成,并不占用服务端资源),最终生成标准格式的数据,可用于后端直接分析处理。而针对上层的业务数据埋点需求,本文采用代码埋点的方式记录数据,这种方式工作量较大,但自定义程度高,可以更精准控制埋点的位置、更方便更灵活地自定义事件和属性,满足更精细化的业务分析需求。

图2 网络层http切面

(二)数据格式/事件模型

在数据分析中,一般都是采用“事件模型”来描述用户在产品上的各种行为。它通过who、when、where、how、what 记录了谁在某个时间点、某个地方、用某种方式、做了某一件事情(某个行为)。who、when、where、how、what 即是事件模型的五个要素。因此,本文数据格式的定义也是围绕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每一条数据都代表了一个事件,都需要包含这五个最基本的要素。其中,Who- 事件参与者(用户id,设备指纹);When- 事件发生的时间(时间戳);Where- 事件发生的地点(页面id,功能id);How- 事件发生时的状态(用户使用的设备信息、应用程序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号、渠道信息等);What- 事件的具体内容(事件id,事件名称)。

如图3、图4 所示,本文记录的事件都包含info和data 两部分,其中,info 是数据的基础部分,里面包含事件模型的五个要素;data 是数据的内容部分,里面携带了具体事件的详细信息,根据不同的埋点数据类型,data 部分可以自定义实现。同时为了降低数据冗余提高传输效率,info 和data 是一对多关系,即多个data 可以共用一个info。

图3 info部分

图4 data部分

(三)数据同步

因为手机终端的使用场景比较复杂且不可控制,所以为了保证单个设备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使用多种数据上传同步策略。一是启动同步,分为冷启动、热启动两种情况。冷启动的情况下,先检查本地磁盘上是否有缓存未同步的数据,如果有就立即上传;热启动也是同样的同步策略,但是检查的是内存中未同步的数据。二是定时同步,即手机终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同步一次(比如每隔30 秒)。三是定量同步,即客户端本地已缓存的数据超过一定条数时同步数据(比如100 条)。四是即时同步,适用于对数据及时性要求比较高的数据类型,也用于防止特殊场景造成的数据丢失等,比如应用程序进入后台时尝试同步本地已缓存的所有数据,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除了以上四种策略外,还有其他保障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比如失败重传,即对于偶发单次同步上传的数据失败情况,需要增加重传机制,把数据重新加入到待传队列之中。同时,为了节约服务端资源,避免同步大量无效数据到服务端,每个终端默认不传数据,由服务端下发指令控制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是否开启,同时服务端也可以控制采集数据阈值,对于某些类型的数据,触发阈值才会被记录。

(四)时间修正

在事件模型里,时间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因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问题回溯都依赖于时间的准确性。最简单的方案就是把用户手机设备的时间戳作为事件发生时间,但有些用户手机设备是不准确的,从而导致系统采集到的时间不准确。另一种方案是使用服务端的时间戳作为事件发生的时间,但这个方案也不准确,因为事件信息记录后,并不会立即同步给服务端(比如每隔30 秒定时同步),从而导致无法及时获取服务端的时间戳。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测试,本文最终采用的是“时间修正”策略。如图5 所示,用户在手机时间戳T1时触发了一个事件,本地缓存记录该事件数据。在用户手机时间戳T2 时开始同步数据,然后服务端获取到数据时间戳T2。如果T2 与当前服务端的时间戳T3 的误差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比如30 秒以内,http 网络请求也需要时间),就可以认为当前用户手机的时间戳是准确的,同时也认为事件发生的时间戳T1 也是准确的,服务端在接收到事件信息时直接记录事件时间为T1,无需额外处理。但如果T2 与T3相差比较大(比如图4 中的T2 为13:00:00,T3 为14:00:00),则认定当前用户手机的时间戳T2 是不准确的,即比服务端的时间戳晚了一个小时,从而就可以推断事件发生时的时间戳T1 也比服务端晚了一个小时,即12:00:00 变为13:00:00。因此,服务端在接收到事件信息时会将T1 修正为13:00:00,从而就达到了“时间修正”的效果。

图5 时间纠正示意

(五)设备指纹

针对事件分析来说,首先需要标识事件,即事件模型里的Who,选取合适的标识,对于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是使用设备指纹作为事件标识。设备指纹在事件模型中的作用是标识设备的唯一性,通过采集设备各项信息,如硬件、网络、系统等,并将这些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唯一的设备标识,并通过多种关联和相似查找算法来保障这个标识的稳定不变。

设备指纹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设备指纹如何生成以及如何保持稳定。一是关于设备指纹的生成,受隐私政策法规的影响,目前业内没有一种完美的方案,所以只能在现有的条件和限制之下,寻找一种相对比较完美的方案。本文采用的是渐进式获取方式IDFA(广告标识符)→IDFV(应用开发商标识符)→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获取到系统提供的标识后,再附加额外的设备信息(网络、系统等),通过自研算法生成一个长度、格式固定的标识字符串,以此作为设备指纹。二是对于设备指纹如何保持稳定,不管是使用IDFA 还是IDFV,用户限制广告追踪或App 卸载重装,都有可能导致发生变化,为了保证用户卸载App 后设备指纹不变,本文采用的方式是将其保存在Keychain(系统密码管理系统)中,如果应用程序被卸载了,下次安装启动时优先会从Keychain 中寻找而不是重新生成,以此保证设备指纹的稳定性。

(六)崩溃信息

崩溃属于一种特殊的事件且数据的优先级比较高,所以数据的采集、存储、同步也比较特殊,目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在崩溃发生时,将崩溃的错误栈信息保存到磁盘,下次启动时同步到服务端。用这种做法搜集到的崩溃信息,大部分可以顺利定位到问题代码并即时修复,但本文面对亿级体量的手机设备群体,线上的崩溃问题五花八门,始终有小比例的疑难崩溃无法解决。经过长期探索,本文目前采用了“现场恢复”的策略,在检测到崩溃发生的同时,记录崩溃发生前一段时间的事件信息,同步上传到服务端,服务端根据时间顺序还原用户崩溃前的操作情况,为分析具体崩溃原因提供了额外的数据支撑,目前这个策略效果显著。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App 前端视角观察整个系统,通过埋点方式搜集前端数据,在手机终端使用场景复杂且不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为了降低传输及存储的资源消耗,在不影响现有业务逻辑的情况下,以旁路监控方式采集数据,从而在更好地了解产品内在性能和用户使用情况同时,为整个系统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了“交管12123”App 的用户体验,为提高12123 平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交管服务端指纹
编者按
太空“交管”亟待加强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公安交管推行一站办结等6项新措施
云存储中基于相似性的客户-服务端双端数据去重方法
新时期《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在Windows Server 2008上创建应用
我国古代的交管立法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