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海曙区5 岁及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25金雯迪乔晓辉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海曙区病防治宁波市

金雯迪,乔晓辉

手足口病作为我国春夏季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多数患儿可在1 周内自愈,少部分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爆发性心肌炎及心衰等并发症,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至死亡[1]。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具备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对于患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葛锦荣等[2]报道显示2011—2017 年宁波市北仑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5 751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3.45/10 万人。且目前尚无有关宁波市海曙区的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选取750 名宁波市海曙区5 岁及以下儿童家长,进行该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并分析影响该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21 年3 月至2022 年8 月期间抽取宁波市海曙区750 名5 岁及以下儿童家长。纳入标准:(1)儿童均在5 岁或5 岁以下;(2)均在宁波市海曙区居住超过1 年;(3)儿童近期无严重的病毒性感染发病或过敏性疾病;(4)监护人均为儿童父亲、母亲,知情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儿童疑似曾有EV71 疫苗接种经历;(2)正在接种EV71 疫苗的儿童;(3)既往已有手足口病治疗经历者(包括家庭中存在其他儿童具有既往手足口病治疗经历者)。本研究经宁波市海曙区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按比例分层抽样法,在宁波市海曙区76 个居委会(分别为乡、村28 个,城镇48个)中抽取10 个居委会作为调查点,抽取结果城乡分布为6∶4,以随机原则分别自上述调查点抽取5岁及以下儿童的家长各75 名作为调查对象。

1.2.2 调查方法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3]、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 版)[4]等文献资料,自制调查量表。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包括病原菌、高发季节、易感人群、预防知识、传播途径等,共10 道题目,总分10 分。总分≥6 分视为知晓。第二部分为一般资料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儿童及其家长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1.2.3 质量控制 通过集中式培训,确保每个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人员均在考核合格的条件下进入到本次调查项目。确保调查过程中所有研究对象对于调查的具体内容及回答技巧均已知晓并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调查结束后统一核实调查表内容,及时修订其中误答、漏答的条目,然后采用EpiData 3.1 软件,以双人独立录入法,分别在两台独立终端设备上完成数据录入。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足口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 份,回收问卷中741 份判为有效,有效回收率为98.80%(741/750)。741 名儿童家长中,528 名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相关的防治知识知晓,总体知晓率为71.26%(528/741)。其中知晓率为前三名的分别为:“手足口病是传染病?”、“发现孩子有发热且伴有皮疹,应该怎么做?”、“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间封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患儿童”及“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并列第三,知晓率分别为97.98%、100%及97.03%。而关于“手足口病是由哪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的知晓率最低,仅为26.05%。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知晓率与儿童的年龄,家长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有关(均P<0.05),与儿童性别、居住地无关(均P >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知晓情况为因变量(不知晓=0,知晓=1),以表1 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赋值情况如下:儿童年龄(<3 岁=0,3~5 岁=1),家长年龄(>50 岁=0,30 至50 岁=1,<30 岁=2),家长文化程度(中专以下=0,中专或高中=1,大专及以上=2),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0,3 000 ~5 000 元=1,>5 000 元=2),家长性别(男=0,女=1),职业(无业=0,农民/民工=1,企业职员=2,公务员/技术人员=3,个体户或其他=4)。将儿童的年龄,家长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家长的文化程度、性别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均P <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 型、EV71 等肠道病毒引起,患儿发病后可于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疱疹或溃疡,并伴有低热、厌食等症状[5]。而位于浙东沿海地区的宁波市,气候温润,相较内陆地区,肠道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可生存更长的时间,故已成为浙江省手足口病的高发地区。当地开展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也显示,该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5 ~7 月,且发病人群主要为5 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案,加上其传播途径复杂,很难通过控制传染源来控制疾病[2]。故家长自身具备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徐德洲等[6]曾对海南垦区5 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知晓率为79.2%。文艳等[7]调查的绵阳市5 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的知晓率为55.96%。本研究总体知晓率为71.26%,可见本地区家长具备一定的手足口病相关防治知识,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当地利用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栏、宣传手册、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了解手足口病,进而提高其自身的知识的知晓率[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家长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手足口病防治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均P <0.05)。沈益妹等[10]研究结果表明,5 岁以下低年龄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略低于高年龄儿童家长。可能是因为4 ~5 岁年龄段儿童以幼托为主,幼托机构会及时地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增加家长接受防治知识的途径,而0 ~3 岁儿童活动范围多局限于家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同时儿童年龄越大,家长自幼托机构中接受的相关防治知识宣传的年限也通常更长[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家长的性别也是影响知晓情况的因素,相对来说,母亲的知晓率要高于父亲。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国情下,母亲看护子女的时间相对父亲要多,且较男性更为细致,故而对子女健康状况的了解及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较父亲要高[12]。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是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家长具备更高的文化程度,其学习和理解能力更强,通常更注重儿童的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这提示在今后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可改善手足口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方式,使其更着重于面向儿童父亲,以达到更好的普及效果。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提示其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更为优越,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手足口病相关防治知识;而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家长,可能因其在维持生计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对儿童看护相对不足,故而对手足口病的关注度不高,从而导致其知晓率较低。同时大部分高收入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度、理解力亦可帮助其掌握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3]。

综上所述,宁波市海曙区5 岁及以下儿童家长具备有一定的手足口病相关防治知识,但针对低年龄段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以及儿童父亲群体,应多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手足口病健康宣教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家长相关疾病认知知识。

猜你喜欢

海曙区病防治宁波市
一波三折养花记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甜甜的可乐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水镱霖??《几何体写生》
陈亦薇??《月下高桥》
对牛口蹄疫病防治的探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